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2.标准成本的分类

与各期实际成 本对比,可反 映成本变动的 趋势。
不按各期实际 修订
不宜直接用来 评价成功控制 的有效性。
生产基本条 件重大变化
所谓生产基本 条件的重大变 化是指产品的 物理结构变化, 重要原材料和 劳动力价格的 重大变化,生 产技术和工艺 的根本变化等。
由于市场供求 变化导致的售 价变化和生产 经营能力利用 程度的变化, 由于工作方法 改变而引起的 效率变化等, 不属于生产的 基本条件变化。
现实性
激励性
正常标准成 本的特点
客观性和科 学性 稳定性
【现行标准成本】
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 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决定因素变化 时,需要加以 修订。
作为评价实际 成本的依据。
可用来对存货 销货成本计价。
【基本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 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
【导言】
在生产管理实践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 会选择采用不同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根 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标准成本类别的划分】
标准成本的分类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适用期不同
1.现行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
2.基本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
• 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 低成本。
•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理想价格、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 作为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不宜作为
考核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
■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 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 ■考虑了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 ■大于理想标准成本,小于历史平均水平,被广泛使用。
标准成本法分类

标准成本法分类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根据不同的成本组成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以下是标准成本法的分类:1.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
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被直接消耗,因此被称为直接材料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人力成本,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福利等。
这些人力成本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因此被称为直接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成本制造费用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间接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费、维护费、动力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
这些费用不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但又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支出的费用,因此被称为制造费用成本。
4.采购与库存成本采购与库存成本是指在采购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这些费用与采购过程直接相关,因此被称为采购与库存成本。
5.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包括检验费、测试费、返工费、退货损失等。
这些费用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必须支出的费用,因此被称为质量成本。
6.生产效率成本生产效率成本是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支出的费用,包括设备改造费、工艺改进费、工装模具费等。
这些费用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必须支出的费用,因此被称为生产效率成本。
7.能源与资源成本能源与资源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费用,包括水费、电费、燃气费、油费等。
这些费用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因此被称为能源与资源成本。
8.资产与维护成本资产与维护成本是指为了维护固定资产而支出的费用,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车辆等的折旧费和维修保养费。
这些费用是为了维护固定资产而必须支出的费用,因此被称为资产与维护成本。
9.废弃物与排放成本废弃物与排放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的处理费用,包括垃圾处理费、废水处理费、废气处理费等。
这些费用是为了处理废弃物和排放物而必须支出的费用,因此被称为废弃物与排放成本。
第七章 志标准成本

总差异
= (500×2.2+400×2.8) -700 ×0.6 × (3+2)
=120(元)(不利)
(三)、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是指直接工资的实 际成本与直接工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1.两因素分析 (1)人工效率差异 (2)工资率差异
(1)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的数量差异通常称为“人工效 率差异”,它是指生产中实际产量耗用的实 际工时与标准计算的应耗用标准工时之间的 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效率差异
2.三因素分析
在生产实践中,会出现几种直接材料按 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用 量差异就需要进一步分成“材料组合差异” 和“产出差异”。
(1)材料组合差异是指实际投料的混合比例 与按标准投料的混合比例之间产生的差异。 材料组合差异 =按标准价格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按实际用量计算的标
准混合成本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
=∑合实(各的际等平各工级等均时工级标×人工实准(人际工实实∑工资(际各际时率工等组×各时)级标合等之工准的级和人工工平标资人均准率标工实)准时际工×工时标资之准和率工-资率实)际组
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实际产量3000件;本 月工人标准成本为一级工生产200小时 ,小 时工资率12元/小时,二级工210小时,小时 工资率10元/小时,三级工190小时,小时工 资率9元/小时;
(1).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在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中,用量标准就 是生产单位所需直接人工标准小时或机器工作标 准小时,价格标准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管理会计实务-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精品文档

• 第二工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 782 000114×40×400=-42 000(元) (F) • 其中: • 人工价格差异 =(110-114) ×162 000=-64 800(元) (F) 效率差异 =114× (162 000-40×400)=228 000(元) (U) • 甲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4 160-42 000=-27 840(元) (F)
=-388 800(元) (F)
其中, 价格差异=(30-32)×200 800
=-401 600(元) (F)
用量差异=32×(200 800-501×400)
=12 800(元) (U)
• B材料成本差异 =45×280 000-43×702×400=525 600(元) (U) 其中, 价格差异=(45-43)×280 000=560 000(元) (U) 用量差异=43×(280 000-702×400)
解:
• 一车间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14.5×25 000-15×60×400 =2 500(元) (U) • 其中: 耗费差异=(14.5-15)×2 500 =-12 500(元) (F) 效率差异=15×(25 000-60×400) =15 000(元) (U)
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元/小时) 加工时间(人工小时/件) 休息时间(人工小时/件) 其他时间(人工小时/件) 直接人工用量标准(人工小时/件)
176 100 17600 1408000 80 14%
91.2 45 4 1 50
176 80 14080 1408000 100 14%
114 35 3 2 40
标准成本的种类
◎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
实际 中广 泛采 用
成本分类及应用

成本分类及应用成本指的是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费用。
成本分类是把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征分别归类,以方便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成本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介绍成本的几种主要分类及其应用。
一、按照支付时间划分,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
它们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直接相连,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上。
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成本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
它包括原材料的购买成本、仓储成本、破损和浪费的成本等。
-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劳动力成本。
它包括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工人的工资、奖金、福利和培训费用等。
直接成本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成本计算和核算上。
通过准确计算直接成本,企业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对产品定价、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支持。
2.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
它们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间接相连,难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上。
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是间接成本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间接材料成本是指不直接参与产品制造但对产品生产过程起支持作用的材料成本。
如生产设备的保养费用、自动化设备的能源消耗费用等。
- 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不直接参与产品制造但对产品生产过程起支持作用的人工成本。
如管理员工的工资、工会费用和员工福利等。
- 间接费用是指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产品或服务上的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间接成本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成本分配和控制上。
通过合理分配间接成本,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
二、按照管理范围划分,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期间内,不受生产量或销售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它们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固定费用相关联,不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
会计中对成本的分类

会计中对成本的分类会计中对成本的分类通常情况下,在会计中,成本按照性态被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
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
这类成本直接受产量的影响,两者保持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稳定。
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
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率上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
这就是说,变动成本和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
在相关范围之外就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
(三)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1.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基础,一般不随产量变化,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基础上,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又相当于变动成本。
这两部分混合在一起,构成半变动成本。
2.阶梯式成本阶梯式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亦称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
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
这类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发生额不变,当产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产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其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会计上成本的分类

会计上成本的分类
在会计中,成本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具体如下:
1. 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变动成本则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成本则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
2. 按照概念形成,成本可以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3. 按照应用情况,成本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4. 按照产生依据,成本可以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5. 按照发生情况,成本可以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6. 按照形成时间,成本可以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7. 按照计量单位,成本可以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8. 按照计算根据,成本可以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9. 按照包括的范围,成本可以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10. 按照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成本可以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1. 按照生产经营范围,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2. 按照与收益的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3. 按照与决策的关系,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境进行选择。
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优化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会计经验: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
(一)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这里所说的理论业绩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合下期的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要达到这种标准不是没有困难,但它们是可能达到的。
从具体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更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顺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哪些(一)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这里所说的理论业绩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合下期的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要达到这种标准不是没有困难,但它们是可能达到的。
从具体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更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顺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在这些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
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