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养竹记》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不蔓不枝(《爱莲说》)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8、B9、C10、B《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 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12.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4分) 【链接材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

士:指人才。

鲜:读作xiǎn。

答案:9D10.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11A12.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4?《马),。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不饱,力不足(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见( )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执策而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表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4分)1.(4分)(1)通“饲”,喂养(喂)(2)鞭打(驾驭)(3)通晓(知道、明白、懂得)(4)面对2.(4分)(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3.(3分)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阅读附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小题2】(2分)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小题4】(2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马说》阅读附答案2文言文阅读。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共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1、A 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执策而临之策:(2)策之不以其道道:(3)其真无马邪?其: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的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马鞭(2)方法(3)难道2、(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2)(喂马的人)拿着鞭子来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3、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或在位者对人才起决定毛遂自荐知人善任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韩愈《马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
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④,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
云。

(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
扫帚。

④芟蘙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食之不能尽其材⑵此相国之手植者⑶不终日而毕⑷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长无寻焉②寻向所志
B.①食不饱,力不足②衣食所安
C.①执策而临之②临表涕零
D.①竹本固②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⑶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9.甲乙两篇文章表达了相同的人才
观:▲▲。

(1分)
答案:
(一)(16分)
5.(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⑴材通“才”,才能⑵栽种,种植⑶结束,完成⑷知道,知晓
7.(3分)C(面对 A.①古代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②不久 B.①吃②吃的东西D.
①稳固,牢固②本来)
8.(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⑴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第二天,我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⑶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任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9.(1分,意思对即可)统治者应该识别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