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ppt课件

同
化
效率 A Inn
固定的日光能 同化的食物能 吸收的日光 能 摄取的食物能
生长效率 A Pnn
n营养级的净生产能 n营养级的同化能
消费和利用 IP n效 n 1 率 nn营 1营 养养 级级 的的 净摄 生食 产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间的生态效率:
林德曼 Li( ndm )a效 nI率 Inn1nn1营 营养 养级 级摄 摄取 取的 的食 食
11.5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是指 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 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I (摄取或吸收):表示一个生物(生产者,消费者 或腐食者)所摄取的能量;对植物来说,I代表被光 合作用色素所吸收的日光能值。
A (同化):表示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 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对分解者来说是指细 胞外产物的吸收;对植物来说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 固定的日光能,即总初级生产量(GP)。
通过对以上公式的比较可以发现, 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 效率与利用效率的乘积。即:
In1 An Pn In1 In In An Pn
但也有学者把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 之比值视为林德曼效率,即:
林德曼效 AA率 nn1nn营 1营养 养级 级的 的同 同化 化能 能
多个生态系统中,林德曼效 率似乎是一个常数,即10%,生 态学家通常把10%的林德曼效率 看成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学规律。
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 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 生波动和毁灭。
11.3.2.食物链的类型
在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三种 主要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 碎屑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生态系统课件

生态系统课件生态系统课件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基础,对于维持生命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学课程中,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群体。
它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
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分、气候等物理和化学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迁移过程。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而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代谢,最终以各种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再被其他生物利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太阳能是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它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相对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和模型模拟等。
野外观察是通过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是通过人工控制和操作生态系统的某些因素,观察和测量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模型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而预测其未来变化。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更好地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分解者(还原者)(decomposer)•生产者(producers)又称初级生产者(primary producers),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初级生产者也是自然界生命系统中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媒介。
♦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分解者(composers),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小型消费者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贮备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
生态系统各成份的相互关系线条粗细表示作用强弱和物质能量流通的总量多寡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素生态系统各成份的相互关系线条粗细表示作用强弱和物质能量流通的总量多寡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素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物种结构⏹关键种⏹冗余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镏钉假说⏹冗余假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网的结构特点–食物网的控制机理食物链及其类型•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2.2. 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特征
①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②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③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2)适应机制
①不断地投入 ②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③资源私有化 ④一个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⑤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2.3.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研究
(1)工业化特征 ①急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②专业化生产 ③社会组织更复杂 ④财富的集中, 使对资源的掠夺更加贪婪 ⑤人口变迁
(2)工业化过程中的适应研究 ①农村人口城市化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3.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教训
3.1. 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3.2. 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 3.3. 玛雅文明的消亡 3.4. 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这是由于人类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理上 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2.3 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即增强自己 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的物种。由于有了这种意识, 某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所造成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只 不过是用文化手段适应环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言是负熵储存。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呢的负熵的补充,
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最终将以一种低品位(或无序)的“废物”的形
式耗散。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一、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的优 势地位
1.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 人与自然界建立起密
(2)具体适应措施 专门研究农业、工业、沿海带、能源供应、林业、水资源、
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适应措施。例如农业对资源环境 变化的具体适应措施就包括: 改变地形、引入人为系统(如灌 溉)、改变农作方式、改变农事季节,、引入新品种、农业政 策、农业科技与教育等等
《生态系统》PPT课件

数一数 你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
答案: 九条
草
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 接,形成了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假如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短期内会怎 样变化?长时间呢?为什么?
水草
陆生植物
蜗牛
田螺
水蚤
鱼
其他器具和材料:鱼网,镊子,玻璃棒,蒸馏水,池塘水等
想一想 ?
5、假设你是某地区的农业局长,该地区麻 雀很多,麻雀能吃害虫,但也吃稻谷。有 人建议喷农药杀虫,大量捕杀麻雀,认为 这样可以获得高产,你对此有何看法。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的传递下去, 积累下去,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麻雀的 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设计一个让生物生活得长久的广口瓶世界
广口瓶(深棕色、无色) 洗净的沙砾
三、探究: 食物链
想一想
下面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树叶
虫
鸟
生产者 消费者 …… 消费者
1、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注意: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食物链
画一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树
蝉
螳螂
黄雀
注意: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其中不包括分解者。
①先找出植物(生产者)——食物链的 起点。
短期内,兔子有了充足的食物,数 量会急剧增加。 一段时间后,数量 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 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简介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能量流、物质循环的规律。
它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学不仅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之相互作用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内的各种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的生境环境。
生态系统一般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而水生生态系统则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组成。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包含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在共同的生境中共同生存和繁衍。
而环境因素则包括了光、温度、湿度、土壤因子等非生物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备多种功能,其中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光合作用是能量输入的主要方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能量的流动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活动。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了水、碳、氮、磷等多种元素,它们在生物体内不断循环利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获得有机物,并将其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这些废物又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形成了物质循环。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
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生态学-生态系统概论

消费者根据食性的不同又分为: ①植食动物(食草动物):直接采食植物获得物质 和能量的动物,故又称初级消费者或一级消费者, 如牛、马、鹿、象、羊、兔和食草昆虫等。 ②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和其它动物为食的动物。 这些食肉动物可统称为次级消费者。又可细分 为:
●一级肉食动物(或二级或次级消费者):以植食动物 为食,如蛙、蜘蛛、蝙蝠和某些鸟类等; ●二级肉食动物(或第三级消费者):以第一级肉食动 物为食物的动物,如狐狸、狼、蛇和鲸鱼等; ●第三级肉食动物(或第四级消费者):以第二级肉食 动物为食的动物,如虎、狮等。 在自然界,第三级肉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已很少。 一般很少存在第四级肉食动物,因此它们常常又被 称为顶位肉食动物。
林德曼(Lindeman)效率:In+1 /In= An/In × Pn/An × Pn/An = n+1营养级的摄食能量/ n营养级的摄食 能量 或: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量之比值An+1 /An= n+1 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通常情况下保持在10%左右的规律,叫Lindeman 效率。实际一般变幅于4.5%~20%。
②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或称腐屑食物链: 是从分解动植物尸体或腐屑(粪便中的有机质颗 粒)为起点的食物链。如木材→白蚁→食蚁兽;,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食物链。在大 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碎屑食物链 是最主要的食物链。 ③寄生食物链:是从植物或动物开始,接着是寄生物 或其它动物。如大豆→菟丝子;牛→蚊子→蜘蛛; 鼠→跳蚤等食物链。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 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食物链中,①、②两种类型是最主 要的。
1.4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 个基本功能。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物质由地球供应, 信息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 信息。 1)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能量 损耗。(在以后详述) 2)物质循环:生物←→环境。双向、物质不灭。(在 以后详述) 2)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 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生产者(Producer)
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并把太阳辐射 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的分子键 中的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利 用化学能的细菌等,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生产者所合成的有机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最初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 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所有自我维持 的生态系统都必须具有生产者。
2. 生态锥体(ecological pyramid) 若以一个多层柱状体的横柱代表营养级, 横柱的宽度表示各营养级的量,且按食物 链中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 所组成的图形称为生态锥体,也可以称为 生态金字塔。 各营养级的量可以用数量、生物量或能量 来表示,因此,生态锥体有: 数量锥体 (pyramid of number) 生物量锥体(pyramid of biomass) 能量锥体 (pyramid of energy)
4.2.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1.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变化的 2.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3.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不断减少的 4. 能量流动过程中,质量不断提高
4.2.3 初级生产
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因为这是生态 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称为初级生 产。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 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即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 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4.1.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基本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1) 非生物环境 1)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源和热量等 气候因子:主要指太阳能及其他形式的能 源,温度、湿度、风等。 2)生物生长的基质和媒介:主要是指岩石、 砂砾、土壤、空气、水等。 3)生物生长代谢的材料:主要指参加物质 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如C、N、CO2、 H2O、O2、Ca、P、K等)及有机物质(如 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
4.1.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1.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营养级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种生物同另一种生物 之间的关系,而是指某一层次上的生物和另一层 次上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 能量是逐级减少的。减少的原因是:①各营养级 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 量;②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 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③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 身的生命活动,总是有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耗 散掉。
2. 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 (1) 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2) 陆地上初级生产量随纬度增加逐渐降低 (3) 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由河口湾向大陆架 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4)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往往随系统的 发育年龄而改变。
3. 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植物的生产量与同化的能量的比值, 即生产量占同化量的百分比。 对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的估计:太阳辐射的最大 输入为2.9×107J(m2.a),扣除55%属紫外线或红 外辐射的能量,加上一部分被反射的能量,真正 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就只占辐射能的40.5%,减 去非活性吸收和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能形成糖类 的约为2.7×106J/(m2.a),相当于120g/(m2.a) 的有机物质,约占总辐射能的9%。 大多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实测值都远远 低于此值。
2.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一个主要结构和功 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 系统的三大功能。 4)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 固定的能值和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 通常不会超过5~6个。 5)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1) 数量锥体
以各营养级内的个体数量为指标绘制而成 的生态锥体就是数量锥体(图d)。
由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大小和数量多 少相差悬殊,致使数量锥体的形状变化较 大,经常会出现倒置现象。
(2) 生物量锥体
以各营养级所包含的生物量为指标绘制而 成的生态锥体(图a和b)。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量逐级减少,锥体 呈正金字塔形(图a)。但生物量锥体有时 也有倒置的情况(图b)。
第 4 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4.1 生态系统概述
4.1.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4.1.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基本结构
4.1.3 4.1.4 4.1.5 4.1.6 4.1.7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4.1.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分解过程在分解者的体内或体外进行。分 解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再循环,是任 何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的组成成分。
4.1.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food chain) (1) 食物链定义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 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 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由于受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食物链的长度不可 能太长,一般食物链都是由4~5个环节构成的。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 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 所组成的食物链才是稳定的。
3. 营养级间的生态效率 (1) 消费效率(consumption efficiency)指n+1营养级 (即摄食)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比例。 消费效率 : Ce=In+1/Pn (2) 林德曼效率(Lindemans efficiency)相当于同化 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林德曼效率 : Le = An/In×Pn/An×In+1/Pn = In+1/In 或: Le = An+1 / An
数量锥体可能过高地估计了小型生物的作 用,而生物量锥体则过高强调了大型生物 的作用,能量锥体以热力学为基础,较好 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
4.1.5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 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 示,也可以称为传递效率。 1. 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1)摄食量(I) 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动物:动物 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2)同化量(A) 动物:消化后吸收的能量;植 物: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 3)呼吸量(R) 指生物在呼吸新陈代谢和各种 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 4)生产量(P) 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 能量值,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态系统中。
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通过负反馈所表 现出的自我调节机制,在通常情况下,生 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 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 功能上的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最显 著的特点是属于动态平衡。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 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 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4.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研究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初级生产 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4.2.1 研究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换遵循热力学定 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熵律。
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 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 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的统一整体。如森林、草原、荒漠、湿地、 海洋、湖泊、河流等。
研究生态系统的科学就叫生态系统学或生 态系统生态学。
2. 营养级内的生态效率 (1) 同化效率(assimilation efficiency)指植物 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比例,或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 量比例。 同化效率 :Ae = An / In (2) 生长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包括生 态生长效率和组织生长效率 生态生长效率 :Pe = Pn / In 组织生长效率 :Pe = Pn / An
2. 食物网(food web)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 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其 中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系统的失 调;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 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尤其是在生态 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 受严重损害,就可能引起这个系统的剧烈 波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 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3) 能量锥体
以各营养级包含的能量为指标绘制而成的 生态锥体(图c),它是从能量的角度来形 象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能量通 过各营养级时急剧地减少,从一个营养级 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因此,每一个后继营养级一般仅为前 一个营养级的1/10至1/5大小,能量锥体最 能保持金字塔形。
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 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GP),常用单位:J/m2/a(或 gDW/m2/a)。 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 部分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能 量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 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P)。 GP = NP + R 式中: R -- 呼吸消耗量 初级生产量也可称为初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