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习题 2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者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水蚀功能,也是干旱荒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
: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
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类型、生态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 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与演化的一个指标。
: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污染生态学大题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温度、色度、秀味觉、浑浊度、透明度、导电率、悬浮固体、pH、DO COD、细菌总数等。
大气污染指标有哪些?二氧化硫、悬浮颗粒、光化学氧化剂。
土壤污染指标有哪些?土壤酸碱度、有机质、有机碳、CEC污染生态学重点研究:生物受污染后的生活状态、受害程度、受害阙值、致死剂量;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移、富集、降解的过程和规律;食物链富集传导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污染负荷,确定生态系统容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和修复;污染环境的生物指示、监测和评价。
根部对土壤溶液中污染离子的吸收过程:①将离子吸附到根细胞表面;②离子通过外部空间进入皮层内部;③离子通过内部空间进入木质部;④离子进入导管。
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酶活性;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组织和细胞中出现生理生化和亚细胞显微结构等微观变化;影响种子生活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
污染物对动物的影响:污染物破坏动物的组织器官和内脏;干扰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的寿命。
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无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甲基汞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运动失调等,严重时能疯狂痉挛致死。
氟:斑釉齿、骨质硬化症、骨质软化症及甲状腺肿瘤。
);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毒性来着本身的化学结构;毒性与代谢有关,大部分慢性毒性属这类。
)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作用: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植物:植物细胞壁中物质可与重金属等毒物结合,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结合毒物,细胞质与液泡中具有许多能与毒物结合的“结合座”。
动物可在血浆蛋白、肝、肾等部位与毒物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结合反应。
微生物提供其分泌物对毒物的沉淀作用和胞外络合作用等)、代谢解毒(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作用降低或消除毒性)、遗传解毒控制、排出作用(生物通过各种途径将毒物排出体外)。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第一章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内容: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
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1)大气污染生态学;(2)水污染生态学;(3)土壤污染生态学;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植物污染生态学;(2)动物污染生态学;(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个体污染生态学;第二章景观生态学介绍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大气污染到水污染,从土壤污染到固体废弃物污染,各种类型的污染无处不在。
大气污染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不仅影响着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人们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水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未经有效处理,使得河流、湖泊和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的化学物质超标,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有些水域出现了“死水区”,丧失了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则是一个相对隐蔽但危害深远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和工业废弃物的堆积,使得土壤的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长期积累的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固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二、生态环境污染的例题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题。
例 1:某工厂附近的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生态系统崩溃。
这是由于工厂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河流所致。
例 2:在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例 3:某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经常超过国家标准,PM25 浓度居高不下。
经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城市中汽车数量过多,交通拥堵,尾气排放量大,加上周边工厂的废气排放。
这些例题清晰地展示了生态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
三、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污染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四川农业大学污染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的思考题一、填空题1、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和来源的污染物。
2、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和污染物等。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和污染物。
4、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和污染物。
5、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和污染物。
二、名词解释1、污染物2、安全浓度3、最高允许浓度4、效应浓度5、致死浓度6、吞蚀作用7、胞饮作用8、相加作用9、协同作用10、拮抗作用11、独立作用三、间述题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2、简述污染物的分类3、简述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
4、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5、简述复合污染时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类型。
四、论述题1、论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
2、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减少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3、论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五、单项选择题1、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
这是()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第二章生物富积一、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又称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2、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3、超量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二、简答题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包括那些方面2、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后产生哪些效应,为什么?3、生物富集与生物解毒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延伸,生物富集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三、填空题:1、影响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和。
2、生物体内影响其富积的因素:、、、、和3、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家仅发现砷超积累的植物、;锌、隔超积累的植物;隔超积累的植物;锰超积累的植物;铅、隔超积累的植物。
4、解毒能力愈,则富集能力愈;反之则富集能力愈。
5、基质溶液中,污染物可给态(可溶性)数量,植物的吸收和富集量就。
6、土壤水分过多,污染物以态为主,活性受到,富集量。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A 间接因子B 主导因子C 限制因子D 直接因子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A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7、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态平衡C 永久平衡D 相对平衡8、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A 牛B 羊C 小麦D 狼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1、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一般是()A 大型乔木B 草本植物C 灌木D 地衣1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A 城市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13、生物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A 指示物种法B 生态足迹法C 能值分析法D 景观生态学方法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能量信息16、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水稻B 玉米C 兔子D 大豆1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人类18、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9、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农田生态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20、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A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C 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D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污染生态系统)第一章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1、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2、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具有①持久性②长距离运输③生物积累性④亲脂憎水性。
3、效应浓度和致死浓度的区别?效应浓度指: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致死浓度指: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判断)4、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过程?吸收(uptake ):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透过生物机体的生物膜进入生物体内的过程迁移(transport):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相对移动过程一、吸附到根细胞表面二、进入细胞三、横向迁移至导管四、纵向迁移至各器官5、影响植物对污染吸收迁移的因素有哪些?①、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物种★不同生态型★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 、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价态)③ph④氧化还原电位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⑥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⑦土壤的性质影响⑧根际微生物的作用6、植物粘附气态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叶的粗糙程度)。
7、植物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和茎部皮孔来吸收气态污染物8、植物对水溶态污染吸收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使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附近(质体流途径)和(扩散途径)。
(其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的?前者)9、污染物穿过细胞质膜:被动扩散主动传递10、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横向迁移的方式有(非共质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两种。
11、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镉主要以(共质体方式),铅主要以(非共质体方式)方式。
第二章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富集系数:富集系数=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度2、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与体内富集量和富集系数的关系?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但富集系数与环境中污染的浓度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反有随污染物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3、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更容易富集?)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环境特点。
(光强、温度、湿度)有机氯(p)4、区分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中的不同阶段,机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积累使这些物质的蓄积随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多。
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个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5、生物富集的研究,可在(个体)和(食物链)两个水平上进行,方法有(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和室内模拟实验)第三章毒害1、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对植物吸收的影响(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释放和可给态量)2、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3、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4、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对植物发育的影响,6、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2、影响污染物毒害的因素有哪些?(生物活性点位)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对于重金属而言,离子态>络合态、PH值、光照强度、地形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独立作用)。
第四章解毒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环境污染物的各种解毒作用,主要包括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代谢解毒作用)、(排出解毒作用)和(遗传解毒作用)。
2、动物对污染物的代谢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3、植物中主要的重金属结合肽与重金属解毒有关: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素(PC)、金属硫蛋白(MT)。
4、简答植物对污染物的解毒。
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能把污染物逐步代谢为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
★改变代谢方式是代谢解毒的方式之一。
★有机物的代谢解毒分为两个阶段:1.加氧酶作用(氧化反应)2.与植物体内物质(结合代谢)。
耐药性植物具有分解转化农药的作用,一般包括包括三种基本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屏蔽作用)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内特定部位,使污染物与生物体内活性靶分子隔离室生物产生解毒适应性的又一途径,这一作用被称为生物的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第五章抗性与监测1、抗性包括(避性)和(耐性)【解毒能力与抗性的关系】解毒是基础,解毒能力强、抗性强。
但抗毒性强的生物不一定有解毒作用2、植物对污染物的避性主要有(气孔阻碍作用)、(外表皮阻碍作用)、(结合降解作用)*【根际效应】根分泌物可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将大量具趋化作用的微生物聚集在根周围,从而产生“根际效应”,其中有些微生物具有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作用。
3、生物的抗性指标有(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
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生物监测与物理化学监测的对比。
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使得生物监测存在定量困难、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强时效性差等缺点,只有将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环境质量。
因此,生物监测并非可以以取代化学、物理监测,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
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反应就不能很确地提供污染信息。
【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映,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测生物不仅能反映环境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生物监测包括(植物监测)(动物监测)(微生物监测)5、以水体污染为例,如何对水体污染进行生物防治与指示?①水污染的植物监测与指示,以浮游植物为例,在水体受到污染时,种类和数量会明显减少,而且耐污染的种类也会相继出现,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判断。
②水污染的动物监测与指示水体中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水生昆虫,它们个体大,在水中相对位移小,生命周期长,能够反映环境污染特点,称为水体污染指示生物的重要研究对象。
③水污染的微生物监测与指示,水中生长的细菌总数可以反应水域中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程度。
第六章适应与进化1、在长期的污染环境下,不能适应的生物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能够适应环境污染的发生(不断进化)。
前者主要表现在(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适应环境污染和适应自然胁迫环境有何不同?以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例,分析生物如何适应污染环境并产生进化的。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第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注意: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任何一个生物要在污染条件下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应对来自这两个方面的挑战。
生物对污染引起“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生理变化是容易适应的,而对污染物本身是很难适应的。
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例如:种子库是很多植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是那些生存在极端环境,或者生活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植物。
动物在形态上的适应最典型的例于是椒花蛾的工业黑化现象。
第七章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数量、浓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量,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大气污染全球性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与UV-B辐射增强)3、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
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4、UV-B增强:臭氧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中到达地表的紫外线B波段强度增大,从而打破了地球生物圈原有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
5、以大气污染为例,如何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种有效持久的方法。
很多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
一、植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空气中不同物种对有毒有害物质抗性不同,二氧化硫达到10ppm时,人就不能长时间工作,当浓度达到40ppm时,人就会中毒死亡。
木槿对二氧化硫有很强的抗性——天然解毒剂二、城市绿化工作的原则;1.常绿树与落叶树配合2、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3、骨干树种与其他树种结合4、乔、灌、草、藤相结合,立体绿化5、尽量采用树形美观、没有病虫害和特殊气味的乡土植物。
6、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两类。
按来源可分(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