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污染生态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污染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污染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交通运输D. 全部都是2. 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氮氧化物3.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4. 以下哪个不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家庭生活污水D. 空气5. 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哪项?A. 影响农作物产量B. 影响土壤肥力C. 影响地下水质量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大气污染、_______污染、土壤污染等。
7. 环境质量标准是_______和_______的依据。
8. 噪声污染的单位是_______。
9.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_______污染程度,评价环境质量。
10.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社会、_______的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 阐述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工业污染控制的措施及其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
14. 论述环境法规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某城市因工业发展迅速,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居民健康受到影响。
请分析该城市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六、计算题(10分)16. 已知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300mg/L,若该工厂日排放废水量为1000立方米,请计算该工厂每日排放的废水中COD总量。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污染生态学: 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的学科。
2、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
3、效应浓度EC: 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4、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5、生物富集: 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6、氧化塘: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7、抗性: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8、生化耗氧量BOD:一定期间,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数量。
9、总需氧量TOD:把水中的CNSH等元素全部氧化成所需的O210、总有机碳TOC:溶解于水中所有机物的含碳量11、土壤污染:当工农业生产的“三废”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或直接向土壤中排放转移,并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降低,进而对土壤动植物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急即土壤污染。
12、环境容量: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14、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林、牧、卫生及仓库等害虫的药品15、土壤自净作用: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复杂作用使污染物逐渐转化、减毒、消失最终使土壤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功能的过程。
二、填空1、土地处理技术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地下渗滤系统。
2、生物抗性机制外部排斥、内部忍耐。
3、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转化作用甲基化、还原、氧化作用。
4、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相加、协同、颉颃、独立作用。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环境期末考试试题

生态环境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人类活动D. 能量流动2. 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净化空气”属于以下哪种服务?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支持服务3. 以下哪个指标不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常用指标?A. 物种丰富度B. 物种多样性指数C. 生物量D. 物种均匀度4. 根据生态学原理,以下哪种行为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 鸟类迁徙B. 植物落叶C. 动物冬眠D. 人类使用空调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A. 群落B. 种群C. 基因库D. 食物链6.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A. 过度捕捞B. 森林砍伐C. 外来物种入侵D. 物种自然灭绝7.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A. 单向流动B. 不可循环C. 逐级递减D. 可逆流动8.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A. 狮子B. 鲨鱼C. 蚯蚓D. 秃鹫9.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A. 土地使用B. 水资源消耗C. 能源消耗D. 人口数量10.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维护生态平衡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物种多样性D. 生态系统服务1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的分布?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人类活动D. 物种的繁殖能力13. 以下哪些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C. 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D. 物种的分类与进化14. 以下哪些是生态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生态修复C.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D. 增加物种数量15.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退化的表现?A. 生物多样性下降B. 土壤侵蚀加剧C. 水质恶化D. 气候变暖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生态系统服务是可再生的资源。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A 间接因子B 主导因子C 限制因子D 直接因子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A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7、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态平衡C 永久平衡D 相对平衡8、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A 牛B 羊C 小麦D 狼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1、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一般是()A 大型乔木B 草本植物C 灌木D 地衣1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A 城市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13、生物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A 指示物种法B 生态足迹法C 能值分析法D 景观生态学方法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能量信息16、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水稻B 玉米C 兔子D 大豆1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人类18、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9、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农田生态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20、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A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C 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D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72004)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浮现了四大闻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阻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要紧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浮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浮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阻碍植被分布的要紧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环境生态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 B )种形式。
A.2 B.3 C.4 D.5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 )。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3.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B )。
A.季节性消长 B.种群的爆发 C.周期性波动 D.不规则波动4.下列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B )。
A.大型有蹄类 B.蝗虫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食肉类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D)。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7.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C )。
A. K/4B.KC. K/2D.K/38.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D )。
A.均匀分布 B.随机分布 C.带状分布 D.成群分布9.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 )。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B )。
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11.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D )。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B.营造城市绿地C.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责令整改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12.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C )。
A.达尔文 B.奥德姆 C.坦斯利 D.瓦尔明13.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 C )表示。
A.年龄结构图 B.年龄分布图 C.年龄金字塔图 D.年龄组成图14.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B )。
A.种子植物 B.真菌 C.蓝绿藻 D.蕨类植物15.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 )。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活动C. 家庭生活D. 自然灾害答案:D2.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全部都是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答案:C5.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臭氧层破坏B. 森林砍伐C. 温室气体排放D. 核能发电答案:C6.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 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全部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化肥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全部都是答案:D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B.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汽车尾气B. 工业排放C. 焚烧垃圾D. 全部都是答案:D10.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A.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容纳能力B. 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C. 环境对资源的供应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大气污染的类型?A. 颗粒物污染B. 光化学污染C. 酸雨D. 温室效应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减少农药使用C. 垃圾分类D. 减少工业排放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核能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环境保护的措施?A. 植树造林B. 节能减排C. 循环利用D. 垃圾分类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激素污染生态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2级硕士研究生郝玉)1.1 什么叫环境激素?有那些主要特征?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一类人工合成(自然界也有存在)的化合物,它们能够干扰人和动物体内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功能的表达等一系列生物过程,从而扰乱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机能,甚至造成对生物后代生殖功能的潜在影响,亦称为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拟雌激素化合物(Estrogen-mimicking chemicals);外源雌激素(Xenoestrogens)等。
主要包括一些合成的工业有机化合物,如多氯联苯(PCBs),工业洗涤剂烷基酚类化合物(Alkglphenol),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氯杀虫剂DDT,甲氧滴滴涕,ß-六氯环己烷,有机磷杀虫剂马拉硫磷(Malathion)等;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二恶英(Doxin);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乙炔雌二醇(EE2),乙烯雌酚(DES);植物雌激素ß-谷甾醇(ß-sitosterol);一些无机物也具有扰乱人及生物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如镉(Cd)等。
虽然化学物质在结构上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脂溶性;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等。
2.2 如何从遗传毒理学、分子毒理学角度解释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
⑴直接进入细胞内环境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核内的核酸或酶系统,引发遗传变异,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不排除其可能性。
⑵与荷尔蒙受体相结合天然荷尔蒙是通过细胞内或细胞膜结合受体,与特定组织相互作用的。
而某些环境激素分子结构与生物体的荷尔蒙结构类似,进而竞争受体或改变受体的识别,如多氯联苯某些化合物分子与天然甲状腺素相似,对甲状腺素产生干扰。
甲氧DDT、壬基酚等能够干扰雌激素受体,烯菌酮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这是因为它的代谢物对雄性激素的受体有亲和作用。
环境激素的介入,与细胞膜上的荷尔蒙结合位点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而配体-受体复合物再结合在DNA结合区的DNA反应元件上,继而mRNA翻译成蛋白质并表现出拟激素作用,启动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
⑶阻碍天然荷尔蒙与受体的结合某些环境激素具有阻碍天然荷尔蒙合成的能力,如在类固醇的合成过程中,酮康唑可阻碍特定的酶反应,使类固醇类物质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比如睾丸酮是一种类固醇的物质,睾丸酮的欠缺会使精子数量以及质量均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作用机制的观点被美国的Peter M. Vonier 教授所证实。
另外雌激素的合成可被多菌醇所阻滞,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可被二硫化碳改变,这些都造成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从而导致机体失调。
⑷作用于细胞传导通路环境激素可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Ca2+浓度若超过10µmol/L属于不正常范围,但细胞外Ca2+的浓度却超过细胞内的万倍。
正常细胞内Ca2+的调节机理是通过细胞膜上钙受体蛋白来发挥作用,环境激素的介入,能与细胞膜上的钙受体蛋白结合,导致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的破坏,引起细胞代谢失调甚至死亡。
如某些金属离子会干扰Ca2+在膜内的流动,硫丹可阻断γ-氨基丁酸介导的氯通道。
一些PCB8影响钙的体内平衡和蛋白激酶的活性,也就是说,环境激素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的途径来产生应答。
⑸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神经、生殖等各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统一调控机制,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会使其它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癌症、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等。
如甲状腺功能地下可造成神经系统的异常,神经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障碍。
⑹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体内不可缺少的,它可以维持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但若过量会对精子造成损害,如过氧阴离子等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是精子的膜变硬,精液的流动性降低,精子活力下降,导致精子的完整性、运动性及其他的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反应,促进理精子的死亡,所以,过量的自由基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
⑺肝酶系统的影响人体的肝酶系统可以影响荷尔蒙在体内的水平。
如DDT可诱导肝微粒体单氧酶活性,从而通过肝氧酶系统加速雄激素的清理过程。
⑻环境激素间的协同作用环境激素的种类繁多,存在各化学的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的强度远远大于单独作用的强度,当两种激素活性较弱的环境化合同时作用机体时,其激素的样作用明显增加,甚至可达到单作用的1000以上,美国新奥尔良生物环境研究中心采用含有人雌激素受体(hER)质粒传染过的酵母细胞(酵母雌激素系统简称YES)检测多种环境雌激素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的雌激素活性比较,如下图:可以看出,单独检测狄氏剂、硫丹、毒杀酚时仅表现微弱的活性,但混合在一起后的活性要高于叠加反应,产生了生物放大效应。
甚至单独作用未检出激素活性的氯丹,与其他环境激素产生极强的协同作用,且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因组合的不同而不同,致毒机理十分复杂。
3.3 请综述环境激素的生物筛选方法。
199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提出了评价化学物质内分泌扰乱作用的渐进逼近法。
首先,根据原始数据提出化学物质筛选的优先顺序,然后进行1级筛选和2级筛选。
1级筛选主要采用活体和离体筛选技术,对1级筛选后具有内分泌扰乱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2级筛选,2级筛选主要采用活体筛选技术,方法和指标要根据1级筛选的结果进行选择,为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提供科学的定量化数据。
★离体(in vitro)筛选技术(1)乳腺癌细胞增殖筛选法雌激素活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因此,乳腺癌细胞十筛选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的敏感细胞系。
目前应用的乳腺癌细胞系主要又两种:MCF-7和Zr-75。
MCF-7是普遍应用的一个细胞系,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可以通过传统的细胞计数法得出结论,目前新开发的MTT荧光染色法更简便可靠。
筛选过程通常以17ß-雌二醇(E2)作为参照,对类雌激素化合物雌激素活性进行分级。
Zr-75同样含有雌激素受体(ER),在雌激素或类雌激素的刺激下,利用细胞的分裂增殖指示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的类雌激素作用。
利用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筛选法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基的指示剂-酚红也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另外利用不同来源的血清结果可能差别很大。
(2)鱼类原代肝细胞筛选法鱼的肝细胞中有卵黄原蛋白(vtg)基因,在雌激素促机下肝细胞可分明卵黄原蛋白,如果化学物质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就可以在培养基中检测到诱导产生的卵黄原蛋白。
鱼的肝细胞中也含有芳烃受体(AR),它与抗雌激素活性的表达相关,具有抗雌激素活性的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与细胞色素P4501A1家族中的芳烃受体相作用,一起芳烃羧化酶的表达,分解E2等内源性雌激素,从而表达了抗雌激素的活性。
已报道的鱼类肝细胞筛选方法主要是应用红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的原代肝细胞。
这种筛选方法的优点是不仅可以反映内分泌然乱化学物质中类雌激素的作用,也可以反映抗雌激素的作用。
(3)转导酵母细胞筛选法转导酵母细胞生物筛选系统(RCBA recombinant yeast cell bioassay),也称为酵母雌激素筛选系统(YES, yeast esteogen system),原理是把人类雌激素受体(hER)基因序列整合导酵母细胞DNA上,同时转导的还有含有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 ,ERE)和报告基因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质粒。
如果有雌激素或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存在,就会使ß-半乳糖苷酶表达并分泌进入培养基中,引起颜色反应,使培养基由黄变红,从而确定雌激素的活性。
这个筛选系统对雌激素非常敏感,而且简便、经济、快速,Nick等报道其敏感性比MCF-7细胞系和小白鼠子宫上皮筛选系统分别大3和5倍。
(4)雌激素受体竞争筛选法雌激素受体竞争筛选法使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筛选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使根据类雌激素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的大小,判定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
常用的雌激素受体有小鼠子宫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及雌鱼肝细胞雌激素受体。
由于雌激素受体筛选法是以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为基础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有时与活体筛选法的结论差异很大,需要其它的方法的结果作为参照。
以上4种离体筛选法的优势是明显的:耗资少,材料易于培养,可以大规模的筛选,有较好的重复性。
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因为这些方法是建立在类雌激素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尤其没有考虑到生物积累和生物代谢等因素,不能全面反映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及对生物体产生对危害。
★活体筛选技术目前,国内外活体筛选技术所选择的模型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啮齿类和灵长类等。
(1)以雄鱼卵黄原蛋白为指标的筛选法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tg)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脂磷聚糖蛋白(Lipophospoglycoprotein),是雌鱼的特异性蛋白,在卵黄形成期雌激素的刺激下,由肝脏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卵巢,被卵巢吸收。
因为幼鱼和雄鱼肝脏中也含有雌激素受体和卵黄原蛋白基因,因而雌激素和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也能诱导雄鱼卵黄原蛋白的分泌,甚至低浓度的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也可引起卵黄原蛋白的分泌,因而卵黄原蛋白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方便的筛选指标。
卵黄原蛋白的生物标记方法有很多,定量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酶链免疫吸收法(ELISA);定性方法有免疫印记(Western blot),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等。
因为卵黄原蛋白的种间差异,所以定性方法对每一种鱼都需要纯化抗体。
但是,Charles等用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卵黄原蛋白抗体监测胖头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卵黄原蛋白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而认为同科鱼的卵黄原蛋白抗体可以交叉使用。
卵黄原蛋白对雄鱼来说是一种多余的蛋白质,它的分泌对雄鱼可产生一定对消极影响:引起体内Ca2+流失及肾功能的衰竭,还会引起生殖能力的降低并抑制精巢的生长。
对雌鱼来说,如果卵黄原蛋白的分泌量降低表明抗雌激素的存在,过低的卵黄原蛋白水平会使卵中卵黄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卵的孵化率和仔鱼的成活率,并可能引起卵巢成熟的延迟。
(2)以雄鱼卵膜蛋白产生为指标的筛选法卵膜蛋白(Z ona radiata proteins, zr-proteins),是组成鱼类卵壳的蛋白质,含有αβγ三个单体,具有保护卵发育时免受机械损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