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

合集下载

苏州景点描写山塘街的作文

苏州景点描写山塘街的作文

今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日子,天气显得格外晴朗。

我们来到被称为“姑苏城第一街”--山塘街。

这里是苏州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千年历史。

我一路沿着清澈碧绿的山塘小河漫步。

只见一条条小船在河上悠闲地移动,两岸是一幢幢古老的木质瓦房,房顶铺着一排排整齐的青瓦,屋顶两头像香蕉似的微微翘起。

木制的地板房门,陈旧的灰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别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风味。

我顺着用青砖铺成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一家商店,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商品琳琅满目,如锦缎样耀眼,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精心挑选了一把苏州文化传统的丝绸扇,扇子底色为黑色,扇面描绘着一朵朵精致的白色桃花,笔墨流畅,犹如一幅水墨桃花,在春风中缓缓绽放。

山塘街不仅风景宜人、文化浓郁,而且当地的小吃也十分美味诱人。

龙须糖就是当地风俗小吃代表之一。

它是用糖拉成又细又长的“丝线”,犹如蚕儿吐出的细丝,细丝中间夹着又香又脆的花生粒。

当龙须糖入口时,一股甜滋滋的味道顿时从舌尖流露出来。

山塘街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

听说过西洋镜吗?相传它来自国外,是古代孩子的取乐方式。

西洋镜就是从一个密封的箱子中,通过几个小孔,一边听解说员绘声绘色地描述故事情节,一边观看箱子中动画表演。

我看了武松打虎、娥常月、吴刚伐桂等片段。

不知不觉傍晚了,夕阳染红了天空。

我恋恋不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结束了这美好的一天!。

苏州山塘街:古韵流连

苏州山塘街:古韵流连

苏州山塘街:古韵流连苏州山塘街是苏州城内的一条具有浓郁古韵的街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片瑰宝。

它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城中心,距离拙政园不远,毗邻着苏州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独具特色的山塘街从拙政园一直延伸到平江路,全长约七百余米。

它的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许多老店铺和古建筑群落令人沉醉其中。

山塘街是苏州古城的代表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水乡街巷”。

首先,街道两旁的小店铺琳琅满目,琉璃字、金铜鎏金、丝绸绣品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嬉皮笑脸的小贩在街头与游客们攀谈,给整条街道增添了些许生气。

其次,山塘街两边种有柳树,垂柳成荫,与水乡街道相得益彰,无论是傍晚时分的夕阳,还是夏日阳光下的树影倒映在水面上,都让人沉醉其中。

再者,逛山塘街的游客除了能品尝到地道的苏州小吃,还能欣赏到苏州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表演,让人感受到苏州的文化底蕴。

山塘街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明清古典式样,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店铺,如苏州著名的丝绸厂、黄天源饭店等。

这些建筑外观精美,红墙青瓦,隐约透出岁月沉淀的沧桑。

街道两旁的老宅院错落有致,门楼、长廊、天井等建筑元素完美结合,给人带来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山塘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街上满是瓷器、丝绸和手工艺品的店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成为苏州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山塘街的繁荣达到了顶峰,成为苏州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

这段历史的积淀,使得山塘街成为了苏州古城的一张名片。

除了商业氛围浓厚,山塘街也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里有许多传统戏曲表演的剧场,如平江剧场、山塘剧场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苏派戏曲的精彩演出。

同时,山塘街上还有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店,展示了苏州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如刺绣、剪纸、景泰蓝等,都是苏州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山塘街上,除了欣赏古建筑和购物,还可以品尝到许多地道的苏州小吃。

苏州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苏州山塘街:百年古镇的历史韵味

苏州山塘街:百年古镇的历史韵味

苏州山塘街:百年古镇的历史韵味苏州山塘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市中心,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街道。

这条街道在建造之初,就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修建的,因此在街道两旁可以看到许多老式的民居、店铺和古老的建筑。

苏州山塘街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江南第一街”。

苏州山塘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这条街道最早是作为一条运河而建造的,用来联通苏州城内的生活用水和交通运输。

当时,苏州是一座繁华的水乡城市,城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而苏州山塘街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城市的运河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山塘街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集商业、居住和文化于一体的街道。

街道两旁的老式建筑保存完整,尤其是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如“余笃可园”、“铁皮石斛公园”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其中,余笃可园是苏州山塘街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这座园林建造于明代,占地面积广阔,园内有着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花园、碧水池塘和四季不同的景观。

园内还有一些传统的文化建筑,如书画馆、茶室和文化艺术展览馆,让游客可以领略到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园林建筑,苏州山塘街还有许多古老的民居和商铺。

这些建筑多为传统的木质结构,门窗雕刻精美,屋顶瓦片呈现出独特的苏州特色。

走进这些古老的民居和商铺,仿佛时光倒流,可以感受到百年前的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苏州山塘街作为苏州的老城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和美食。

在街道的小巷里,可以看到许多制作工艺独特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如剪纸、刺绣和竹编等。

这些手工艺品既是苏州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苏州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苏州山塘街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

这里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餐饮店铺,如“山塘蟹园”和“桃源茶社”。

在这些店铺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苏州菜和苏州传统茶点。

苏州菜以清淡、精细为特色,细腻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口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塘街

山塘街

山塘街的特点
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它的格局具有最 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它的 河道很多,桥也多。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 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 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 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 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 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 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 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 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 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 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 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 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 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
山塘古戏台
山塘古戏台是仿唐式的建筑。古戏台最早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祭神的社戏 表演场所,后来渐渐变为欢庆节日,举办庙 会的娱乐场所。苏州的古戏台很多,但大多 深藏于深宅大院或是园林里。山塘古戏台是 唯一位于繁华街道上的戏台。是真正让老百 姓看“白戏”的地方。现在的古戏台上不仅 时常有名家、票友粉墨登场,戏台两边厢房 还分别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剧照、脸 谱和服饰,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被 珍为“活化石”的戏曲种类。
山塘街的历史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 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 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去后, 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 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 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 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 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 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 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 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 白公祠,以作纪念。

苏州三塘古街的介绍

苏州三塘古街的介绍

苏州三塘古街的介绍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古迹和历史建筑。

其中,苏州三塘古街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也是苏州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塘古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最大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评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三塘古街大约有900多年的历史,据说它在宋代就已经存在。

三塘古街一侧是运河,一侧是街屋。

这里还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包括明清建筑和民居,给游客带来了鲜明的历史气息。

街道两旁的居民、门前店铺的装饰和建筑风格都是如此的传统,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

在散步古街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到各种古老的街角建筑,也可以尝到各种苏州特色的美食,如苏式糕点、麻团、八宝饭等等。

同时,街上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名胜古迹,比如“江南第一古井”三眼井、众善桥、石牌桥和南园桥等等。

三塘古街的最大特色是汇集了许多苏州特色的传统手艺,如剪纸、印染、捏面人等等。

仿佛时光流转逆转到了过去,让人感受到了历史韵味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此外,三塘古街还有一个叫“文汇苑”的小院子,这里是苏州有名的文艺范儿聚集地,有众多文艺青年在这里表演音乐、漫画、朗诵等等。

而且,这个小院子还提供了买一本书、免费借阅另外一本的活动,“书随心转,阅尽天下美。

”又值,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三塘古街还会举行传统的水陆游行活动,这也是苏州传统的“龙舟节”的一部分。

当天,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会在龙舟、船和街道两旁一起热闹起舞,展示出最传统、最有特色的苏州美食和文化,让游客在烈日下也仿佛感受到了一丝清凉。

在参观苏州三塘古街时,游客还可以在周边的景区踩点,比如颐和园、拙政园、狮子林、虎丘山、乐山等等。

这些景区里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总之,苏州三塘古街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地方,不仅让人们沉醉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享受各种美食和众多的旅游体验。

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感受到了那种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山塘街

山塘街

山塘街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

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

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

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苏州玄妙观简介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吴郡图经续记》谓“唐置,为开元宫”,明卢熊《苏州府志》谓“晋时号真庆道院”,宋称天庆观,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一说元贞元年即1295)始名玄妙观,明代称正一丛林,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一度改“玄”为“元”或“圆”,称“圆妙观”,后历遭毁坏,历经整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恢复“玄妙观”旧称。

正中及西厢有大小殿宇26座,连绵不绝。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

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

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圆妙观”。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

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

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

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

玄妙观前一条街名观前街,为苏州的主要商业街之一。

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观内建于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

殿内供奉的高达17米的三清(上清、玉清、太清)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

玄妙观中现存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除三清殿和正山门外,玄妙观还有历代建成的副殿和二十四座配殿,从东脚门依次为:神州殿(元)、太阳宫(清)、天医药王殿(宋)、真官殿(元)、天后殿(清)、文昌殿(清)、祖师殿(元)、斗姆阁(清)、火神殿(清)、三茅殿(宋)、机房殿(明)、关帝殿(元)、东岳殿(宋)、痘司殿(宋)等十四处,西脚门配殿依次为:雷尊殿(元)、寿星殿(宋)、水府殿(清)等七处。

七里山塘最苏州

七里山塘最苏州

七里山塘最苏州作者:付秀宏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9期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商品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

付秀宏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阊门之外,七里山塘,声名遐迩。

我步行在“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上,踏古路而行。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曾感言:“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三分之一的美丽,有山塘街十分之一的醇厚,那就很好了。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也说:“修好老山塘,留下老苏州的生活旧影,这功德不亚于建设百十条‘新山塘’。

”是的,苏州“七里山塘”,一点儿也不比南京“十里秦淮”逊色!站在渡僧桥,看如绢似玉的上塘河与独步探幽的山塘河汇合。

遥想渡僧桥在山塘河头站了一千多年,还微笑依然,我突然感到苏州文化的无限韧性。

山塘街位于苏州旧城,初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到今已近一千两百载。

其实,山塘街并没有山,就是一条蜿蜒绵长的人工河,紧挨着两边的繁华街市。

街就是“山”。

一眼望去,店肆林立,会馆齐聚。

沿石路步行,见横跨山塘河的第一桥山塘桥,然后依次为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便山桥和西山庙桥,共七座桥。

七里山塘远非七里,其实是七桥山塘。

山塘街,本不曾有,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妙手设计之“杰作”。

当年,他率苏州百姓开凿山塘河,从虎丘至阊门,深挖河、广铺街,因而山塘街亦称“白公堤”。

今天,白居易与苏州同在,依然固守山塘。

我在山塘街口的唐少傅白公祠,看他着一袭长袍,就面向这繁华山塘。

千年之前的大手笔,福及一代又一代。

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曾五次游历山塘。

乾隆皇帝对山塘街钟情非常,在这里挥笔写下“山塘寻胜”墨迹。

河水悠悠,历史款款在水影中摇动。

苏州山塘,似一本木刻的古书,这里不止有韦应物旧宅、刘禹锡祠堂、赵孟頫老屋,还有无处不在的吴风市井,映入眼帘的每一处物什都可引为知己。

山塘街

山塘街
所以,大家到苏州来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来山塘街看看,否则就算白来苏州一趟了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
七里山塘上有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这些古建筑,精雕细刻,古色古香,一派岁月沧桑感,还有耳熟能详的半塘传说,陈圆圆、董小宛等,都装点了山塘的婉约一面。清人赵翼的《山塘绝句》中就有“山塘满路皆脂粉”的句子,但当看到五人墓和葛贤墓,游客大约就要心头一凛了,山塘上还刻下了苏州阳刚的一面啊?
通贵桥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倒影连成了一个规则的圆。过街楼道、沿河的石栏杆、水码头,有的挑前,有的缩进;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半截露在外面,略有点参差,显得玲珑古拙;临水而筑的破旧小楼,前门是街,后门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你看,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这里是欣赏苏州水乡风貌的佳绝处,是堪称经典的油画、水彩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塘街的历史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 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 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去后, 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 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 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 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 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 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 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 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 白公祠,以作纪念。
山塘街的景点
玉涵堂 徽州会馆 泉州会馆 通贵桥 五人墓 古戏台
玉涵堂
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 明弘治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83岁逝世,谥文端。)故 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苏州城外最 大的古建筑群。其正门临古街水巷,厅堂楼阁齐备,扁作梁架,青石 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各进门楼砖雕精美绝伦,规制颇高。后花园和 主体建筑呼应,内有荷花池、假山、船厅等。为江南名宅的典范之作。 修茸后的吴一鹏故居建筑群落为四路五进。东路建筑为桃花坞木刻年 画工作室。这里不仅全面展示了发源于山塘,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 目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而且还全过程演示了此画制作的复杂的过程。 玉涵堂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 意,把玉比喻为修身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主人崇高的道德准则。玉涵 堂建筑高大宏敞,它面阔三间,进深九架屋(前面一架廊屋不计在 内),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 浪纹雕花砖,建筑风格极为大气。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 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参观了玉涵堂后,对此极为欣赏,欣然写下了 “文物化新,玉涵于堂”的题词。
泉州会馆
泉州会馆就是就是当时行商的泉州人在苏州的聚 集场所。泉州商人设立泉州会馆,起到了“联乡语、 叙乡情”的作用,逐渐成为泉州同乡商人存货、居 住和议事的场所。会馆内经常举办善事,施米施衣, 抚恤孤寡。会馆还供奉有佛祖和妈祖,反映了商人 们祈求平安及生意兴隆的心态。
通贵桥
通贵桥为单孔石级拱桥,据清· 顾公燮《丹 午笔记》记载:“山塘吴文公一鹏与友善, 菩提庵前郭方伯: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 便往来,名曰通贵。”乾隆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年有人看 见桥上天空有一朵五色云,所以此桥又名端 云桥。”通贵桥始建于明崇祯13年,是苏州 桥梁的代表作之一。桥身宛如明月,桥孔与 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高与低、曲与直、 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 成趣。是欣赏姑苏水巷风貌的佳绝处。
五人墓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 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 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 "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 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 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 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 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 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七狸山塘
山塘街又称 “七狸山塘”, 是因为明朝的 刘伯温为了镇 水驱邪,曾在 山塘河畔竖立 了七头青石雕 制的石狸。
山塘街建筑构景方法分析
山塘街不像别的步行街那样富有高楼大厦,也不像别的风景名胜区有很多植 物配景,它只有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只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也只有一些不 太起眼的植物。但是,山塘街正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景致征服了众多游人。让人 置身其中,美轮美奂,如痴如醉,对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流连忘返。 1. 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 次、宾、 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 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 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山塘街没有突出的植物配景,所有的景观都是由植 物集中体现的。主水道提供了整条街的主景,而水道旁边的传统楼房则是配景, 主景与配景两者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让整条街的景致美轮美奂。 2. 抑景与扬景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可利用建筑、地形、植 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 间。山塘古戏台就是利用这种表现方法,使整个街道空间开放,精致优美。 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 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 觉感受。山塘街植物造景是虚,建筑构景是实,以植物的虚来衬托建筑的虚,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美的山塘景物图。
建筑构景欣赏
谢谢
观 赏
山 塘 街
姑 苏 第 一 名 街
山塘胜迹
目录
1,历史与起源简介
2,小吃简介
3,建筑构景分析及 名胜介绍
4, 建筑构景欣赏
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 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代 表”。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 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 也有中国缂丝泰斗王金山的工作室、刺绣、紫檀木雕、石 雕、玉雕、蓝印花布大师前店后坊式的店铺。横跨山塘河 的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曾让建筑大师贝 聿铭为此击节叫好。山塘河水仍如一千年前那样清澈。乘 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而 通贵桥下塘却是苏州的时尚之都,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茶馆、 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一到晚间便热闹非凡,古老的山塘 吟唱着一首和历史应和、与时代合拍的让人酒酣摇曳的歌 谣!
山塘古戏台
山塘古戏台是仿唐式的建筑。古戏台最早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祭神的社戏 表演场所,后来渐渐变为欢庆节日,举办庙 会的娱乐场所。苏州的古戏台很多,但大多 深藏于深宅大院或是园林里。山塘古戏台是 唯一位于繁华街道上的戏台。是真正让老百 姓看“白戏”的地方。现在的古戏台上不仅 时常有名家、票友粉墨登场,戏台两边厢房 还分别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剧照、脸 谱和服饰,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被 珍为“活化石”的戏曲种类。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 框景。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 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 的手法。山塘街中的玉涵堂就是用了这种构景方法。 5. 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 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 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 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 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6. 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 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如创造狭谷迫使游人 抑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产生凌空感,从 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古戏台通过对地形的完美塑 造,改变游人的视线,是真正的以小见大的风景。 7.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 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如山塘街中的通贵桥,即是游人驻足休息处, 又为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风景园林被广泛应用。山 塘街中虽然没有丰富的植物,但是,在众多建筑之中,总会有一些植 物,利用四季的变换来给街道添加了别具一格的优美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