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现象,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山塘历史街区的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的梳理,本文揭示了更新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空间生产的多元模式。

本文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更着眼于社会结构的重塑和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将深入探讨历史街区更新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动态,以及空间生产如何塑造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

通过这一研究,本文旨在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和谐共生。

二、历史街区更新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地方特色的街区,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被现代城市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认同感的日益增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水乡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社会底蕴,使其成为了研究历史街区更新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绝佳案例。

该街区的更新不仅关系到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结构的稳定。

深入探讨苏州山塘历史街区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对于指导我国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苏州山塘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和空间生产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机制,以期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也期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为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共同推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苏州山塘历史街区的社会结构变迁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社会记忆。

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

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

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在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风貌保护与改造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是其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建筑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在改造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的建筑物质、朝向、高度、空间分布等因素,以及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做出科学的理性规划和设计,以保证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优化利用,同时也不破坏城市的整体风貌。

二、交通与人行道问题历史街区往往是城市繁华商业街道和人流密集地带,加之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街区内的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人行道宽度也越来越窄,给行人和车辆带来困扰。

因此,在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应该通过改造交通设施和扩建人行道等方法,来缓解交通压力,保证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便利。

三、商业发展与文化保护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是城市繁华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发展也带来了文化价值的流失和文化破坏。

因此,在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应该平衡商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调文化氛围,让商业和文化相辅相成。

四、旧城改造与人居环境历史街区往往存在着老旧的建筑结构和环境问题,给人居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应该以人类健康为前提,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居舒适度。

总之,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规划设计、交通安全、商业和文化平衡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期达到既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需要的目的。

浅谈旅游的发展对于苏州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

浅谈旅游的发展对于苏州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

浅谈旅游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以苏州山塘街为例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一部分,其特色与活力的延续是我们保护的目标。

本文以苏州山塘街为例,从街区旅游的发展及居民生活的改变两方面出发,分析旅游与配套特色商业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山塘街;旅游与特色商业街;居住引言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也引发了城市结构与环境的根本变迁。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冲击。

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要求我们不断探求保护与更新的科学可行之路。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以旅游开发居多,苏州山塘街旨在发展旅游与特色商业,被改造成清一色店面。

街区肌理与历史建筑保留下来了,但对于世代生活在山塘的居民来说,山塘的历史风情却不再了,少了亲切感。

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山塘街的保护真的成功了吗?她的魂还在吗?1 苏州山塘历史街区概况1.1苏州山塘街的历史沿革山塘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南联金阊,北接虎丘。

山塘街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多为商铺和住家,以星桥一带最为繁华。

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

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较之东面开阔。

再向西行,便是虎丘山。

图1 苏州山塘街区域位置图2 苏州山塘街区卫星图公元825年,山塘街由苏州刺史白居易为开辟与虎丘山的通道,发动民众凿渠筑堤修建而成,已有1000多年历史。

自此,水陆平行的山塘街、河,成了人们自阊门游虎丘的必由之路。

目前,这条古街上现存明清时期建筑有40多处。

明清为山塘街的繁盛时期。

苏州城内阊胥两地域商业的发展已冲破传统市垣的限制,向西衍生,形成了山塘、枫桥、南北壕等与城内呼应的又一带状商业网。

此外,京杭大运河在明清之际成为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此,山塘街一带居民数量骤增,商贸空前繁荣。

然而如此美好的山塘街,也曾三次横遭劫难。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以山塘街为例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以山塘街为例

·103·103综述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协议及权威原则声明,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向实际行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同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问题突出,如何顺应市场要求,提高自身吸引力,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研究,梳理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使山塘街能够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1.山塘街情况介绍1.1山塘街概况。

苏州市目前共有8条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山塘街片区占据5条,数量之多,足见其文化底蕴深厚。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部连接素有“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美誉的阊门,西部和“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相接壤,全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山塘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1.2山塘街旅游资源。

山塘街自东向西的景点依次有:白居易纪念馆、通贵桥、玉涵堂、古戏台、苏州商会博物馆、通桥遗址、吴中贝氏纪念馆、义风园、南社、虎丘风景名胜区等20处景点。

由东至西还有大小桥梁十八座之多,这些桥梁大都和历史人物或者历史典故相关。

古街上的建筑鳞次栉比大都临河而建,东段以商业街区为主,西段以民居为主,汇集了大量的会馆、祠堂、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以及老字号店铺等等,东西两侧通过一条蜿蜒荡漾的山塘河紧紧相连,以其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于今年入选“夜间游客最喜爱的十大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及网红步行街”。

2.山塘街现存问题分析2.1保护性修复工作有待加强2.1.1山塘街以新民桥作为分界线,东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多年未得到修缮,存在古建筑墙面霉变脱落、部分建筑构件松动、店铺招牌形式不协调、标识铭牌凌乱、空调外机罩破坏严重、城市家具缺失等问题。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苏州古典商业街区作为经典的水乡街区,充满着江南水乡风情和文化底蕴,是苏州市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

然而,该街区的外部空间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道路通行不畅、停车难、人流拥堵、商铺招牌过于突出等,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商家的经营效益。

本文从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出发,探讨了该街区的问题和优化方案。

一、问题分析1、道路通行不畅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道路比较狭窄,车辆和行人共用道路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交通拥堵的情况较为常见。

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游客高峰期,车辆和人流量往往会骤增,道路通行不畅的情况就更为明显。

2、停车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辆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由于停车空间的有限,停车位较少,加上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车辆争相占用,导致停车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不仅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商家的经营效益。

3、人流拥堵苏州古典商业街区是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游客的涌入给该街区的交通和人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常常出现人流拥堵的情况。

4、商铺招牌过于突出为了吸引游客,有些商家在其外墙挂上了大型的招牌和灯箱,这些招牌和灯箱往往过于突出,影响了街区整体的形象和美观度。

二、优化方案1、道路改造和分流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造和分流街区的道路,通过改造街区的通行设施,限制汽车进入非必要区域,例如可以设立多个交通引导牌,告诉游客和当地居民哪些路段可以通行,哪些路段禁止通行。

同时,通过设施一些步行街区,增加行人天桥等设施,解决交通流、人流分流的问题。

2、车位增加和引导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停车位较为有限,应该优化现有的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数量。

另外,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车辆停放到合适的地方,例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停车标识和划线,引导车辆停放。

建议商家可以和停车场协商,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优惠的停车服务,既能改善客户的出行和购买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商家的客流量和经营效益。

对于“山塘街”历史街区的专题报告

对于“山塘街”历史街区的专题报告

对于“山塘街”历史街区的专题报告发布时间:2022-07-27T06:26:35.136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第5期作者:孟辰浩冯超[导读]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是多么壮丽。

孟辰浩冯超1.调查背景1.1关于所在城市的介绍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是多么壮丽。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角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上。

东临上海,南临浙江,西临太湖,北临长江。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苏州繁荣发达。

苏州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世界遗产模范城市”,有着近25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阊门、平江、拙政园、怡园以及我们调查的五个历史街区。

1.2山塘街概况与调查背景苏州是一座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系纵横交错。

山塘街位于古城西北部,作为江南邻水地区的传统步行街,其拥有历史悠久等特点,并且随着古城新城的不断变迁改革,它也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空间环境以及商业模式,是一座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是城市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表征。

俨然成为了当下社会人们最喜欢的购物,旅游,休闲场所。

现在的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然仅有曾经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也是整条山塘街道的精华所在,被称为“老苏州的缩影”。

然而,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学者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老街的开发与改造,却也忽略了老街名胜古迹的保护,导致了现在山塘街有种刻意的古风气息存在。

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更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过于发展的商业会掩盖古迹曾有的风韵气味。

在修复更新的过程中,融入现代规划原理,创造出独特的有机延续发展的江南特色传统公共空间。

1.3调查山塘的目的山塘街同大多数的历史街区一样,面临着从繁华走向衰败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太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有空闲时间时蜗居在家,而且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也导致了这一问题愈加严重。

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巨大碰撞,家庭居住理念翻天覆地的变革都使历史街区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

山塘街调研报告

山塘街调研报告

山塘街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山塘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街区。

该街区建于南宋时期,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至今保存完整,成为苏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山塘街周边的建筑和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山塘街的调研。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山塘街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山塘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调查山塘街的建筑和环境现状•分析山塘街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3. 调研方法为了获取详细的信息和真实的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的调研方法:3.1. 文献阅读首先,我们对山塘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文献阅读。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报告和官方文件,我们了解到山塘街是苏州市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建筑风格。

3.2. 实地考察除了文献阅读,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沿着山塘街的主干道和支路走访了街区的不同部分,观察了街区的建筑、街景和人文环境。

同时,我们采访了一些居民和店主,了解他们对街区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3.3. 数据分析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和数据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我们比较了不同来源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以便准确地评估山塘街的现状和问题。

4. 调研结果经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调研结果:4.1. 山塘街的历史和文化山塘街建于南宋时期,是苏州市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

街区以其独特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是江南地区特有的古街区。

这里保存有大量的传统建筑,如民居、宫殿和庙宇,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4.2. 山塘街的现状和问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山塘街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交通的发展,大量的车辆进入了山塘街,给街区的交通秩序和环境带来了压力。

此外,现在的商业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和餐饮店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山塘街调研报告

山塘街调研报告

山塘街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山塘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山塘街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山塘街的信息。

以下是我们关于山塘街调研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山塘街的居民生活状况、商业繁荣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居民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需求。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深入山塘街各个社区,观察和记录街区的建筑、商铺和人流等情况。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山塘街的居民发放,并收集他们关于居住环境、服务设施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 访谈:我们采访了山塘街的商户、社区居民和政府代表,以了解他们对于山塘街发展的看法和期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居民生活状况:大部分居民对自身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设施提出了改善意见,尤其是交通和公共设施方面的问题。

2. 商业繁荣程度:山塘街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商铺数量较多,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一些商家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促进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3. 城市基础设施:大部分居民认为山塘街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道路拥堵和停车位不足等。

4. 环境保护状况:居民对山塘街的环境保护状况普遍较为满意,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加强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的建议。

5. 居民期望和需求:山塘街居民普遍希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同时也希望保护山塘街的历史文化和环境。

四、结论与建议1.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增加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

2. 支持商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加商业竞争力。

3.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拓宽、停车位增加、公园和绿化等。

4.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问题分析
作者:邬荣亮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5期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属于可见的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人不仅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还需要对历史街区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及了解。

改造需要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些历史风貌不仅包括文化的部分,還包括了通过具象的物质体现出来的环境。

文章通过对山塘街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在建筑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建筑景观;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
一、山塘街历史街区概述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唐宝历元年(825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称山塘河,山塘街也因此而得名。

山塘街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由东到西长约七里,又称七里山塘。

二、山塘街改造特点分析
山塘街自2002年6月启动保护性修复以来,严格遵循“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和“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先后完成了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一)街区格局
山塘街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保留了传统的水街格局,总体上来讲保持了庭院式住宅和“街、河、弄”肌理。

这样完好的保护得益于阮仪三教授。

早在2003年山塘街进行保护整治时,正在施工的一段老街被全部扒平,现场都是新的柱架和砖墙,把原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全部破坏殆尽,阮仪三教授发现后及时致信给政府部门,及时制止了这一举措,山塘街历史街区才得以保护下来。

现在的山塘街前街后河,小桥流水,路河平行,配合以粉墙黛瓦的民居,传统街区格局成片成规模地保存了下来。

(二)建筑风貌
对建筑风貌的改造集中沿街建筑立面上,这部分建筑改动较大,因为这部分建筑以商业空间为主,使用频率较高,加之店面功能的置换,这部分建筑以改造新建为主,将传统“备弄”形式进行提取,融入到新建的建筑中,尽最大可能取得立面上的统一,与此同时在体量、色彩、材质上与整体取得协调,除了个别建筑采用了大面积通体玻璃外,街区的建筑以木质为主,总
体上是协调统一的。

在这里有山塘书院、忆江南丝行、苏州印象、文房四宝店等商业空间,进一步提升了街区的文化价值。

(三)空间节点
节点是空间中最重要的要素,能加强人们对街道的认同感,如同一个地方的地标一样。

山塘街历史街区的节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历史及文化内涵的建筑,如精美老宅雕花楼、明代古宅玉涵堂、“义风千古”五人墓、安泰救火会等,另一类是具有公共休闲功能的交流场所,山塘街的沿河两岸,两栋建筑之间会穿插一些面积不算太大的休闲平台,在这个小的空间内,邻里聚会、游客落脚,小空间承载着多种多样的功能。

同样性质的还有万人码头。

三、山塘街改造中的问题分析
(一)工业制品,以假乱真
作为一个以水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山塘街历史街区沿河而建,沿河两岸的植物景观就显得非常关键。

然而,两岸的植被却大量存在着假藤假花的现象,有的一小簇,有的一大片,与相应的周边植物很难相融。

与之类似工业制成品的还有沿河的石板台阶,江南石板台阶的特色是斑驳和足迹打磨后的平滑通透,因为它们是时间的见证。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其沿河台阶却是方正地切割而成,而且材料也不是青石板,致使江南石板的历史韵味尽失。

(二)立面破坏,视觉干扰
江南建筑的墙面被称作“粉墙”。

所谓“粉墙”意为一堵白色的墙,江南民居的立面之美在于空白,空白到平淡,可叫作“无色之美”,或“本色之美”。

粉白虚空笃守静,面对墙壁,可思过、参禅。

然而修复后的山塘街建筑立面,却被各种突兀的异质元素所破坏。

首先是电线不做掩饰,随意搭接;其次是各类提示牌,也是大小不一、高矮不同地出现在粉白的墙面上,除了大面积的墙面,就连路灯上也被悬挂上了各种提示牌。

(三)肌理突兀,节奏破坏
在屋顶细节方面,本应该是粉墙黛瓦的素雅之美,然而,为了增加夜晚的灯光美感,在屋顶上大量出现大小不一的洗墙灯,巨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出现在屋顶的绝佳位置,它们通过毫不掩饰的表现方式破坏了屋顶的节奏韵律。

在垂直墙面上空调外机被随意放置,有的经过了处理,用木栅格包裹,更多的是未经装饰破坏墙面的素雅之美。

还有部分沿街店面在改造时,直接弃用了原来的木质花窗,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门窗,同样破坏了墙面的肌理效果,影响了整个的街区氛围。

四、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问题分析
(一)保护保留与开发再利用之间的协调
历史的发展演化使历史街区大都呈现出衰落的状况,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历史街区的人们也希望目前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而开发旅游业则是更新利用历史街区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但将历史街区开发为旅游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很可能导致街区原有性质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

许多城市为了迎合游客而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于是出现了拆旧换新、新建假古董的现象。

一些自认为保护较为认真的地方,其实也往往只是保护几个纪念性较高的历史建筑作为景点,却把作为环境背景的成片的传统历史街区大拆大改换上了“现代”风貌,使那些文物景点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文脉,显得不伦不类,历史街区的建筑和环境景观以及当地人们的古朴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二)经济利益与历史文脉的协调
许多历史街区虽然现在破旧衰败,但大都有过曾经繁荣的经历,因为它们大都曾占据过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黄金地段,在城市中这一地段至今仍占有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其成为政府乃至房地产开发商的重点开发利用的区域。

其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便是对于原住居民的搬迁。

原居民被安置在较偏远较荒凉的拆迁安置区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种方式使历史街区中的原住民的传统生活形态彻底破坏,而与之同时,隐藏在历史街区原住民身上的地域文化则完全丧失了。

除了人的因素外,还有一些我们不易观察到的环境因素,也在发生着彻底的变化,那些以花草树木、那些小猫小狗为代表的街区自然环境,如果不加以保护最终也将会被破坏殆尽。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2]阮仪三,居平.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
[3]袁泉,张炯.历史街区分阶段整体性保护更新研究[J].城乡规划,2008(2).
作者单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