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生态补偿措施

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生态补偿措施摘要:本文分别总结了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对鱼类造成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并着重介绍鱼道。
关键词:水利工程;航道工程;河流生态系统;生态补偿;鱼道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很高,河流渠化率高,航道等级网发达。
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左右,航道网密度低。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在未来20年中,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和航道工程。
但是,大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鱼类的影响,因此必须科学地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修库筑坝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水利工程对鱼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如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而且,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有洄游鱼类,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河流上建坝对鱼类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1水流流态改变对鱼类的影响大坝建成后,库区水位上升,库内水流流速降低,流态趋于稳定,水流对岸坡栖息地的冲蚀能力降低。
水库水深的增加,使水库内淤积的泥沙比建库前河道淤积的泥沙多,而这些淤积的泥沙多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
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富集使库区成为鱼类索食场所。
由于水库使原有河道失去急流、浅滩和较大的弯曲度,喜急流性鱼类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因而水库中急流性鱼类数目会有所减少。
相反,水库静水区面积增大,静水性鱼类数目会相应增加。
由于大坝下泄流量是靠人工调节,加强了对河流径流的控制。
水库运行的削峰添谷功能降低了河流原有脉冲式水文周期的变幅,甚至有些水库的调节库容接近或超过河川的多年平均径流量,造成大坝下游河流水量的相应减少。
鱼类根据流速、水温、水位等信息获得产卵的信号,因此河流流态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鱼类的产卵和生长。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包括鱼类。
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进行探讨。
1.改变水的流向和速度: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通常会改变水的流向和速度,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活空间和生命活动。
对于鱼类来说,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它们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和生存。
2.阻断鱼类迁徙: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可能会存在大坝和堤坝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将阻断鱼类的迁徙,导致它们无法到达繁殖和生存的地点。
3.水质污染: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这会影响水中生物的存活和繁殖。
4.捕捞: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进行捕捞,这会对水中的鱼类造成杀伤和损失。
1.采用生态恢复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前,应首先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保护。
在工程建设后,应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包括建设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被等,以恢复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2.设计和建设鱼道:鱼道是一种绿色通道,可以让鱼类通过水利水电工程的障碍物,以达到迁徙和栖息的目的。
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到鱼道的需求,为鱼类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水流条件。
3.加强预防和治理水质污染:加强对水质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可以减少水中生物的损失和死亡,为鱼类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4.进行科学捕捞:为了保护水中生物,应采取科学的捕捞方式,将捕捞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及时放流或归还未成熟的鱼类。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对水中生物的影响,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鱼类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流变动: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动力条件,尤其是在大坝建设后,河水流速和水位变化较大。
这会导致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和水域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鱼类的繁衍和生长。
2. 水质改变:水能源开发对水体水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水库的形成对河流中的富营养化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长期蓄水后,底泥中的氧化物质会释放,导致水库水体中富营养化的程度加剧。
富营养化使水体变浑浊,降低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3. 鱼类栖息地丧失: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水域,导致了鱼类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
特别是在大坝建设中,需要淹没大片的河床、滩涂和湿地,这些都是鱼类生活和繁殖的重要场所。
1. 生物保护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鱼类栖息地。
在大坝建设前应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选择对鱼类影响较小的建设方案;在大坝建设后,可以通过人工放流和鱼梯等措施促进鱼类迁徙,保证其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 水质管理措施:加强水库水质管理,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减少水库中营养物质的输入。
加强水质监测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保护鱼类的生存环境。
3. 生态补偿措施:对于鱼类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应进行生态补偿,以保护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可以采取人工放流、栖息地恢复和鱼类保护区建设等手段,帮助鱼类迁移、繁殖和生活。
4. 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生态影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鱼类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可以开展鱼类生态学知识的普及,提倡环保生态友好的水电工程建设理念,促进公众对鱼类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参与。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减缓其对鱼类的不利影响,保护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也会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一些减缓这些影响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域栖息地破坏: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开辟和改变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原有流动和潜伏条件,这使得鱼类的栖息地受到破坏。
大坝的建设会导致一些河流的底部湿地被淹没,这会影响湿地鱼类的生存条件。
2. 水质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包括人工湖、水库的形成,会导致水质的变化。
水库的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堆积,这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增加水生植物的生长,而过度的水生植物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溶氧,影响鱼类的生活。
3. 水流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大坝的建设,会导致水流的改变。
水流的改变会影响鱼类的洄游和繁殖。
大坝的建设会阻断鱼类的洄游路线,鱼类无法回到产卵地,对于鱼类的繁殖会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1. 科学规划和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渐变式堆石坝,减小对河流水流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2. 生态补偿与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配套采取一系列的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
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河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鱼类放流点,以补偿鱼类洄游受阻的影响。
可以植被恢复和湿地保护工程,以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条件。
3. 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要加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和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生态补偿与修复、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等措施的采取,可以减缓这些影响,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鱼类栖息地破坏: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需要拦截河流、修建堤坝和水库等,这导致了许多原本适合鱼类生存的栖息地被摧毁,会导致许多鱼类的栖息地丧失。
2. 水流改变:水利水电工程导致水体流速和流量的改变,这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都会造成影响。
一些鱼类对水流速度和水深有特定的要求,如果水流速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这些鱼类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3. 水质污染: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弃物,这些污染物会进入河流和水库,影响水体的水质。
一些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鱼类有毒性,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影响。
4. 迁徙障碍:水利水电工程造成河流的断流或水流速度改变,会阻断鱼类的迁徙路径,使得它们无法完成正常的迁徙行为。
对于一些依赖迁徙的鱼类来说,这将严重影响它们的生活和繁殖。
1. 设立鱼类通道: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考虑在堤坝和水闸中间设立鱼类通道,通过这些通道,鱼类可以顺利迁徙。
这样可以保证鱼类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有迁徙的通道,减少对它们的迁徙障碍。
2. 排污处理: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在排放废水和废弃物时进行严格的处理,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毒性的污染物,要求其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以保证水体的安全。
3. 水质监测和保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后,要密切关注水质的变化,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对于敏感的鱼类栖息地,要加强保护,确保其适宜生存。
4. 生态补偿和恢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生态补偿和恢复措施。
可以在建设工程完成后,进行鱼类的放流和栖息地的修复,以降低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减缓对策,保护和维护鱼类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策略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策略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人类利用水资源、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不可避免地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影响。
为了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与水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影响,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1、改变河流的自然流态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会通过修建大坝、水闸等设施来控制水流,这使得河流的自然流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本连续、动态的水流被截断或调节,导致水流速度、流量、水位等水文特征发生改变。
这不仅影响了河流中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还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退化。
2、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河流的自然流态改变直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一些洄游鱼类如鲑鱼、鲟鱼等,在大坝的阻挡下无法完成其洄游产卵的过程,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此外,水流速度和水位的变化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进而影响以水生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
3、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大坝的建设将河流分割成不连续的片段,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纵向连通性。
这使得物质、能量和生物的迁移受到阻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同时,水利水电工程还可能导致河流与周边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的横向连通性降低,进一步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导致水质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引起水质的变化。
例如,水库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和富营养化。
此外,大坝下游的河道由于流量减少,可能会出现水温降低、溶解氧含量降低等问题,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5、淹没土地和改变河岸生态修建水库会淹没大量的土地,包括农田、森林和湿地等,这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损失,还破坏了原有的陆生生态系统。
同时,水库蓄水还会改变河岸的地形和地貌,影响河岸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河岸生态系统的功能。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和水体生态的改变,使得鱼类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当加强环境评估和预警机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环境评估,评估其对鱼类栖息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建立预警机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减缓和消除。
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鱼类栖息地的工作。
鱼类的栖息地是它们繁衍和生存的重要场所,如果栖息地被破坏或水流改变,将对鱼类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同时在工程建设完毕后,积极采取恢复措施,如人工放流、修复鱼类通行设施等,使得栖息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恢复。
加强鱼类保护和监测工作也是必要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鱼类资源,禁止乱捕滥捞和破坏栖息环境的行为。
加强鱼类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了解资源状况、迁徙规律和数量变化,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寻求更加可持续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营模式。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找到更加环境友好的设计和运营方式,减少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采用鱼梯等设施,提供鱼类通行和迁徙的便利;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减少废水排放和污染物产生等。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国民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鱼类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参与到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中。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加强环境评估、栖息地保护、资源监测、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对策,可以减缓这种影响,保护鱼类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鱼类的栖息、生长、繁殖和迁徙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鳞片动物会因为水电站的建设而失去生存的环境。
其次,水库的蓄水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情况和流速,这会扰乱鱼类的生态环境。
此外,水电站的引流和排污会破坏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对鱼类栖息地的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必须对鱼类所处的栖息环境进行评估和保护,避免对鱼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尽量保留其生态环境。
其次,对水电站的管理和监管。
加强对水电站的管理和监管,通过研究和分析水资源利用方式,设计合理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减少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汛期和低水位期间,应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和水位,减少对鱼类的影响。
最后,对鱼类的人工保护。
对于鱼类种群存在重要价值和罕见特色的物种,可以对其进行人工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在河流下游或与出水口相邻的区域,设立人工鱼道,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自然繁殖能力。
同时,通过鱼类放流、鱼苗培育等方式来进行保护和增殖。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缓其对鱼类生物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此保护和维护鱼类的生存环境。
这不仅是保护鱼类的需要,更是对未来人类的责任和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运渔船
1.2下行过鱼设施
对下行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实践远没有上行过鱼设施深入。
主要是采取物理栏栅或行为屏障(如电栅、音筛等)来防止下行鱼类进 入水轮机,并建造表层或侧、下辅助通道让它们安全过坝。
藏 木 水 电 站
2.人工孵化增殖放流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养殖的方法,把 鱼苗放到某一处适合鱼类生长栖息的水域当中去,从而保护了鱼的数 量和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纲
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思考与建议
研究背景及意义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一 些技术难关被攻克,我国的水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 的时期。 • 随着大批拦河闸坝工程的修建,天然河体被不同程度 截断,阻断了鱼类的洄游,导致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 量大幅下降。 • 协调好修建大坝和保护土著和特有经济鱼类资源的关 系,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 不少鱼类的产卵后的卵子就会吸水不断的膨胀,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的 不断的漂浮进行孵化,如果这些卵子流进了被阻断的大坝里面,就不能继 续的随水流流淌,就会的静止沉积在水体里面。
• •
卵子的卵膜比较薄,在其沉入水体之后容易破裂,加剧了卵子的死亡。
所以水利大坝对漂流性鱼卵的孵化的影响较为巨大。
4.水流落差导致水体气流过多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1.人工建立过鱼设施
人工过鱼设施是指人工制造鱼类洄游或迁徙的工程措施,在对保护鱼类产卵有
着积极的影响。
这种仿自然建立的过鱼设施,已经被广泛的建立和认可,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立
起步比较晚,但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过鱼设施分为上行过鱼设施和下行过鱼设施。
1.1上行过鱼设施
鱼道
鱼闸 升鱼机
4.降低水温水质变化的影响
减少水温的变化,减少水体气体饱和的现象,相关经验表明,分层泄水
是最有效的措施,分层泄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对 水的温度改变不大。
另一方面,水与空气接触面较小,相关气体很少停留在水体当中,对鱼 类有着很大的保护作用。
5.限制捕捞 限制捕捞是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形式。
• 统筹流域的开发与保护规划。在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进行的情形下,应该 对流域环境结构进行统筹分析,选择微生境层次丰富的河流段建立水域 多样性管理区,为濒危和特有种类提供栖息场所。
• 水能资源的开发伴随着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日益加剧,与之配套的过鱼设 施的研究和建设却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其建设数量和运行效果都与要求相 差甚远,加快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利水电工程 体系势在必行。
• 加强基础研究,重视鱼类行为学、水文学及工程交叉的重要性。根据我国 所要保护珍稀洄游鱼类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对过鱼设施进行设计,以期达到 良好的过鱼效果。
谢谢 敬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 由于水利建设多数以阻断河流蓄水的蓄水工程,这就必然会导致水流从高处 往下流淌的落差,在大坝泄洪的过程当中,水流分的与空气中各种气体相 接触,从而让下游的水质出现了气态饱和的状态。
• 不少鱼类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气泡病”,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死亡,没有完全发 育的幼小育苗,更是无法抵御这种影响,大量的死亡。所以,这种阻断式泄 洪对鱼类的生存影响是相当大的。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水流变得缓慢,在水库的滞留时间比较长,在一定程度 上滋生了相关微生物的增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下降。 大坝由于人工的阻隔,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使激流 的浅潭变成了稳定的湖库环境,一些适应深水、对水质 要求平稳的鱼类将得到发展。
二、不利影响
从水利电工建设的整体来说,水利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思考与建议
• 虽然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们国家的技术仍然有限,各方面
的技术仍不完善,对水利建设过程当中的鱼类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人工增殖需要一定技术经验,对鱼类养殖水域的选取,鱼苗的孵化和 增值流放对象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相对自然生长来说,花费 的成本也相对较大。
藏 木 水 电 站 鱼 类 增 殖 放 流 站
3.还原再造栖息地
水利建设形成大坝水库之后,鱼类原有的栖息地被淹没,或者是原有的栖息地被改
变。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保护鱼类的栖息环境: 对较大的干流进行保护,或者在淹没的基础上还原河流原貌,有重点的进行鱼类 的保护工作,降低水利工程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人工再造鱼类栖息地,针对不同的水文现象,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水域局部的水温 变化,整体有效的制定相关的鱼类栖息地的方案,合理有效的再造鱼类生长环境。
还是弊大于利的,构建大坝,阻断河流,改变水文环境,
人工的参与使得鱼类生存环境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 统。
1.对鱼类生存栖息地的影响
• 鱼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演变,多数鱼类的成长对自然环境往往会 选择适合自己产卵、生存和越冬的自然场所,选择适合鱼类自身的 生活条件。
• 由于水利建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鱼类当前的栖息条件,改变了鱼类 的生态环境,鱼类在短时间里面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鱼类 可以栖息的场所变少,水利建设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2.对鱼类洄游产生影响
• 不少鱼类在进化的过程当中,有着对河流洄游而上的产卵习惯,然而在
河流阻断,大坝的产生就破坏了河流的水流的连续性,使得鱼类洄游产
卵的路径被切断,加剧了相关鱼类数量的减少。
• 不少河流的阻隔,影响鱼类洄游,不仅渔业经济大量亏损,甚至许多种 类的鱼遭受了灭绝的后果。
3.对鱼类产卵孵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