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按章节整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简答题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三、论述题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

其贡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二章中医内科学基础第一节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1.新感:感受六淫之邪立即发病,称为“新感”。

2.伏邪:感受六淫之邪不立即发病,经过一个时期方出现病证,称为“伏邪”。

感受六淫之邪不立即发病,经过一个时期方出现病证,称为“伏邪”。

二、简答题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过激,可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纲要一、名词解释六淫:六淫即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是淫乱、太过之意。

二、简答题1.风热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风热的主要脉证是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头痛,咳嗽,痰粘或痰黄,鼻流浊涕,咽痛,口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内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上述各项,属中风临床特征的是。

A、双下肢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B、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四肢频抽,口吐白沫C、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D、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E、昏仆倒地,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舌强言塞正确答案:E2.患者,男,45岁。

反复吞咽梗阻感2个月。

现症:吞咽困难,胸膈痞满,情志抑郁时则加重,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疗应首选()A、半夏厚朴汤B、二陈平胃散C、启膈散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E、丁香散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常人感冒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反复感邪、反复发病之势B、病程短,痊愈快C、无气、血、阴、阳虚损症状D、一般以风寒、风热、暑湿症状为主E、治疗上当扶正解表正确答案:E4.噎膈与梅核气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有无进行性消瘦B、有无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史C、有无自觉咽中梗塞不舒D、有无胸骨后不适,呈烧灼感E、有无吞咽困难正确答案:E5.患者,女,65岁,有消渴病史十余年。

口渴引饮,能食,便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疗此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七味白术散加减B、六味地黄丸加减C、金匮肾气丸加减D、玉女煎加减E、消渴方加减正确答案:A6.王某,女,45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本病的治法是A、滋阴固肾B、清泻肺胃,生津止渴C、滋阴清热,健脾祛风D、补肾填精,活血化瘀E、固精缩尿,收敛固摄正确答案:A7.患者午后潮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治法是A、滋阴清热B、益气养血C、和中清热D、活血化瘀E、解郁邪热正确答案:A8.患者,男,68岁。

大便艰涩难下,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冷,腹中冷痛,腰脊酸冷,小便清长,舌淡嫩苔白,脉沉迟。

中医内科习题含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含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消风散中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的药物是A、苍术、当归、生地B、当归、生地、胡麻C、当归、生地、防风D、生地、防风、荆芥E、当归、生地、甘草正确答案:B2、中医学认为,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肝、脾、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肝、肾E、心、脾、肾正确答案:C3、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功效的祛风湿药物是A、独活B、五加皮C、秦艽D、威灵仙E、木瓜正确答案:E4、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咳痰较多,下列关于其痰液分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层为泡沫及血细胞B、中层为脓性浆液C、下层为坏死组织及浆液D、中层为泡沫及浆液E、上层为坏死组织正确答案:B5、关某,男,58岁。

患病已久,身体虚弱。

症见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四肢青筋显露,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脉细涩。

其证型是A、肝肾亏虚B、脾胃虚弱C、湿热浸淫D、脉络瘀阻E、肺热津伤正确答案:D6、胃阴虚证的临床特征是A、胃脘嘈杂,饥不欲食B、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灼痛,消谷善饥E、胃脘隐痛,食欲不振正确答案:A7、大黄与芒硝配伍,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其配伍关系是A、相须B、相恶C、相杀D、相反E、相畏正确答案:A8、患者女,50岁。

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现感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爪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涩。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用A、通窍活血汤B、酸枣仁汤C、桃红四物汤D、桃仁红花煎E、朱砂安神丸正确答案:D9、治疗痰热郁肺之喘证应选用A、止嗽散B、桑杏汤C、桑白皮汤D、泻白散E、桑菊饮正确答案:C10、患者女,45岁。

脑力工作者。

来诊时症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苔薄白,略少,脉象细弱。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天王补心丹B、苓桂术甘汤C、归脾汤D、健脾丸E、安神定志丸正确答案:C11、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值是A、50:1B、1:1C、20:1D、10:1E、200:1正确答案:A12、患者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淡白、唇甲淡白,舌淡白,脉细无力,证属于A、心肾不交证B、心脾两虚证C、心血虚证D、心阳虚证E、心气虚证正确答案:C13、其治法是A、清肺化痰,肃肺止咳B、清肺化痰,化痰平喘C、清热化痰,降逆平喘D、清热肃肺,豁痰止咳E、清肺平喘,降气化痰正确答案:C14、首先提出“虚劳”病名的著作是A、《理虚元鉴》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金匮要略》E、《内经》正确答案:D15、心阳不振型心悸的主症之一是A、形寒肢冷B、胸脘痞闷C、食少纳呆D、心烦失眠E、浮肿尿少正确答案:A16、有通下瘀热、活血化瘀作用的是A、五苓散B、抵当汤C、抵当丸D、大承气汤E、桃核承气汤正确答案:E17、决定湿温病湿热之邪从化的主要因素是A、肾气的盛衰B、卫气的盛衰C、病程的长短D、中气的盛衰E、宗气的盛衰正确答案:D18、脱证的治疗方法是A、辛凉开窍,清肝息风B、益气回阳,扶正固脱C、祛风通络,养血和营D、回阳救阴,益气固脱E、育阴潜阳,镇肝息风正确答案:D19、《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指的是A、临床上的内阳虚外寒束B、临床辨证中的阳虚畏寒C、阴阳失调的阳盛格阴D、阴阳气逆的阳虚肢厥E、现在临床上的表证恶寒正确答案:E20、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功效的药物是A、麝香B、冰片C、石菖蒲D、苏合香E、牛黄正确答案:A21、患者女,51岁。

中医内科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治疗瘀血头痛的最佳方药是A、羌活胜湿汤B、大补元煎C、天麻钩藤饮D、半夏白术天麻汤E、通窍活血汤正确答案:E2、治疗痰浊头痛的最佳方药是A、天麻钩藤饮B、半夏白术天麻汤C、大补元煎D、加味四物汤E、芎芷石膏汤正确答案:B3、保和丸可用于下列除哪项以外的病证A、饮食伤胃型胃痛B、食滞内停型呕吐C、食滞痰阻型积聚D、饮食积滞型腹痛E、食滞肠胃型泄泻正确答案:C4、某患者下痢赤白黏冻,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首选治疗方为A、白头翁汤B、连理汤C、芍药汤D、葛根芩连汤E、胃苓汤正确答案:C5、男,45 岁,胃部隐隐作痛,遇寒、饥饿、饮食生冷则疼痛加重,按之则舒,温熨,进食可使疼痛缓解。

经治未愈,胃痛加重,并见呕吐肢冷,可选用何方治疗A、大建中汤B、香砂六君子汤C、归脾汤D、黄芪建中汤E、六君子汤正确答案:D6、阳黄的主要治法是A、疏肝利胆B、健脾化湿C、逐瘀退黄D、利湿化浊E、清热利湿正确答案:E7、男,28岁。

昨晚贪凉后出现泄泻,大便如水样,伴腹痛肠鸣,脘闷纳呆,鼻塞流涕,肢体疼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此时辨证属A、寒湿泄泻B、脾虚泄泻C、湿热泄泻D、暑湿泄泻E、食滞泄泻正确答案:A8、病人二天前晨起突然出现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此呕吐病证应诊断为A、痰饮内阻型B、饮食停滞型C、胃阴不足型D、外邪犯胃型E、肝气犯胃型正确答案:A9、风湿热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B、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C、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D、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E、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正确答案:B10、女,62岁。

身肿1个月,以腰以下为甚,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畏寒,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应辨证为A、肾气虚衰B、水湿浸演C、脾阳虚衰D、脾肾两虚E、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正确答案:C11、男,47岁。

中医内科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因患者未能坚持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形寒肢冷,肠鸣腹痛,大便溏泄,受寒加剧,应改用方剂是A、吴茱萸汤B、大建中汤C、附子理中丸D、小建中汤E、当归四逆汤正确答案:C2、黄疸湿重于热者,治用A、硝石矾石散B、大黄硝石汤C、茵陈五苓散D、栀子大黄汤E、茵陈蒿汤正确答案:C3、肾阳虚衰表现为A、黄色B、黑色C、白色D、赤色E、青色正确答案:B4、干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A、空洞型肺结核B、肺癌C、慢性支气管炎D、肺脓肿E、支气管扩张症正确答案:B5、下焦湿热型尿血的主方为A、八正散B、归脾汤C、茜根散D、小蓟饮子E、白头翁汤正确答案:D6、风痰阻面之口眼斜,宜选用的方剂是A、牵正散B、玉真散C、消风散D、大秦艽汤E、小活络丹正确答案:A7、患者男,50岁。

肺痨病史1年,近1周出现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盗汗,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

其首选方剂是A、保真汤B、月华丸C、参苓白术散D、补天大造丸E、百合固金汤正确答案:D8、下列可出现牛肉舌的疾病是A、恶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核黄素缺乏D、猩红热E、糙皮病正确答案:E9、“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的理论依据是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标本同治E、急则治标正确答案:C10、《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其病所属的是A、脾B、肝C、肾D、肺E、心正确答案:B11、镇肝熄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用意是A、化滞健脾B、和胃止泻C、疏肝和胃D、健脾止泻E、消食和中正确答案:C12、连朴饮的主治病证是A、湿热黄疸B、湿热血淋C、湿热瘟疫D、湿热痢疾E、湿热霍乱正确答案:E13、患者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首选方剂是A、抵当汤B、代抵当丸C、调胃承气汤D、小承气汤E、桃仁承气汤正确答案:B14、热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蜷卧喜静B、大便燥结C、面赤或颧红D、舌干少津E、发热或恶热正确答案:A15、经闭半年,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肌肉蠕动,舌淡脉细,最宜诊断为A、心脾两虚证B、肝肾阴虚证C、肝血虚证D、肾精不足证E、心肝血虚证正确答案:C16、战栗鼓颌,口唇振摇为A、口僻B、口张C、口噤D、口撮E、口振正确答案:E17、患者女,28岁。

中医内科习题库(附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库(附答案)

中医内科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各项,不属痹证病理因素的是A、燥邪B、寒邪C、湿邪D、风邪E、热邪正确答案:A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点是A、是否有排尿疼痛B、是否伴有水肿C、尿色的深浅D、是否伴有全身症状E、尿中有无红细胞正确答案:A3.患者,女,50岁。

自觉午后发热近2个月,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有固定痛处,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有瘀点,脉涩。

治疗本病首选的方剂是A、黄连温胆汤B、桂枝茯苓丸C、天台乌药散D、复元活血汤E、血府逐瘀汤正确答案:E4.患者,男,32岁。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疗应首选A、血府逐瘀汤B、一贯煎C、黄芪建中汤D、柴胡疏肝散E、龙胆泻肝汤正确答案:A5.积证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分别是A、理气、活血、补肝肾B、活血、祛瘀、补脾肾C、活血、祛瘀、养血D、消散、消补兼施、养正除积E、化痰、祛瘀、扶正正确答案:D6.与噎膈发病相关的主要脏腑是A、脾、胃、肾、胆B、脾、肾、肝、肺C、脾、肝、胆、肾D、胃、脾、肺、肝E、胃、脾、肝、肾正确答案:E7.患者身目黄色鲜明如橘皮,发热口渴,心中懊侬,恶心欲吐,小便短少,色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A、茵陈术附汤B、茵陈五苓散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茵陈蒿汤E、大柴胡汤正确答案:D8.治疗痹证的着痹,应首选的方剂是A、防风汤B、乌头汤C、独活寄生汤D、宣痹汤E、薏苡仁汤正确答案:E9.下列各项,不符合痿证临床特征的是A、肢体关节疼痛B、可有肌肉萎缩C、肢体软弱无力D、肢体筋脉弛缓E、肢体运动不利正确答案:A10.治疗悬饮络气不和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香附旋覆花汤B、柴枳半夏汤加减C、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D、己椒苈黄丸E、椒目瓜蒌汤正确答案:A11.患者小便混浊如膏如脂,带甜味,尿频量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梦遗精,下肢无力,口咽干燥,舌质红,脉沉细而数。

中医内科学 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中医内科学 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1.治疗癃闭肝郁气滞证,应首选A.沉香散B.妙香散C.春泽汤D.四逆散E.四妙丸2.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A.散寒化痰通络B.理气通阳化瘀C.芳香温通止痛D.益气温阳散寒E.回阳救逆固脱3.治疗聚证食滞痰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八珍汤合化积丸B.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C.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D.六磨汤E.木香顺气丸4.感冒风热证,治疗应首选A.荆防败毒散B.川芎茶调散C.银翘散D.杏苏散E.桑杏汤5.治疗阳虚便秘,应首选A.黄芪汤B.温脾汤C.麻子仁丸D.济川煎E.六磨汤6.痰火扰心型狂病的最佳治则是A.滋阴降火,安神定志B.镇心涤痰,泻肝清火C.理气解郁,化痰开窍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E.清泻肝火,化痰开窍7.心悸常见证型不包括A.肝气郁结型B.痰火扰心型C.心血瘀阻型D.心虚胆怯型E.心脾两虚型8.肝癌肝阴亏虚型的代表方为A.桃红四物汤B.芍药汤C.丹栀逍遥散D.人参鳖甲汤E.一贯煎9.失眠常见的病因是A.阳虚阴盛B.痰湿困脾C.脾气亏虚D.心肾阳虚E.心胆气虚10.痉病的证候特征不包括A.项背强直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意识丧失E.大小便失禁1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要点不包括A.当胸闷痛B.历时短暂,用药或休息后得以缓解C.疼痛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D.胸痛E.胸邪胀痛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症状12.腰痛发病的要害是A.寒湿B.湿热C.肾虚D.气滞E.血瘀13.喘脱的主要临床特征是A.喘咳气涌,胸部胀痛B.喘促短气,气怯声低C.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D.端坐不能卧,心悸,唇紫,汗出肢冷E.静息时易有气喘,动则更甚14.胃痛肝胃郁热证的治法是A.清肝和胃化瘀B.理气和胃止痛C.疏肝泄热和胃D.理气化瘀和胃E.清肝泻热止痛15.胁痛肝阴不足证的临床特征是A.痛有定所,其痛夜甚B.胁痛剧烈,得暖则舒C.肋胁隐痛,其痛绵绵D.胁肋刺痛,日久不愈E.肋胁隐痛,遇寒则甚16.哮证辨证首当区分A.寒热B.虚实C.病位D.阴阳E.发作期、缓解期17.癫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A.精神抑郁B.语无伦次C.躁妄骂詈D.沉默痴呆E.喃喃自喜18.自汗、盗汗的常见病因不包括A.肺气不足B.营卫不和C.阴虚火旺D.邪热郁蒸E.肝血亏虚19.尿浊与淋证的鉴别要点是A.小便有无频数短涩B.排尿时有无疼痛滞涩感C.小便有无浑浊,白如泔浆D.小便有无涩滞及小腹部胀满感E.小便有无浑浊如米泔,置之有沉淀20.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A.痰热素盛B.邪热郁肺C.热壅血瘀D.脓疡溃破E.邪热熏灼21.噎膈与反胃的共有症状是A.吞咽困难B.食入即吐C.朝食暮吐D.暮食朝吐E.旋食旋吐22.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服用制酸药B.保护胃黏膜C.抑制胃酸和根除HpD.手术E.中枢镇静23.消渴病下消的临床特征是A.多饮B.多食C.多尿D.多汗E.多语24.与瘿病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肾B.心、肝、肾C.肝、脾、心D.心、脾、肾E.肺、肝、脾25.少腹痛者,属于A.厥阴肝经之病B.膀胱之病C.脾胃肠道之病D.虫病E.少阴肾病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癃闭肝郁气滞证的病机为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

中医内科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内科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余某,女,21岁。

3天来身自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部胀闷,口干而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其诊断是A、黄疸(阴黄)脾虚湿滞证B、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证C、黄疸(阳黄)疫毒炽盛证D、黄疸(阳黄)湿重于热证E、黄疸(阳黄)胆腑郁热证正确答案:B2.肺痈患者的脓血痰吐人水中,结果是。

A、沉人水底B、浮在水上C、溶解在水中D、痰分成三层E、悬浮在水中正确答案:A3.肺痨之气阴耗伤的洽法是。

A、滋阴降火B、滋阴润肺C、滋阴止咳D、益气养阴E、滋阴补阳正确答案:D4.下列各项,属淋证主要病理因素的是A、痰浊B、瘀血C、湿热D、气滞E、风湿正确答案:C5.不寐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

A、标本B、寒热C、病位D、久哲E、虚实正确答案:E6.下列各项,对于签别肺痨与虚劳最有意义的是。

A、有无五脏虚损B、有无传染性C、病程长短及预后D、病情轻重E、有无发热正确答案:B7.胸痹的病位在。

A、脾B、肝C、心D、肺E、肾正确答案:C8.有关癌症的论述错误的是A、癌病中晚期可出现相关特异性证候表现B、病变局部可有坚硬、表面不平的肿块C、癌病肿块表面光滑D、由于肿瘤部位不同而主症各异E、不明原因发热及消瘦,并进行性加重,多为癌病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正确答案:C9.患者,女,72岁。

腹部积块十余年。

现积块质地软,位置固定,胁肋疼痛,脘腹痞满,舌暗苔薄白,脉弦。

此证的治法是()A、行气除满消痞B、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C、健脾行气,消积导滞D、理气消积,活血散瘀E、补益气血,化瘀消积正确答案:D10.消渴胃热炽盛证,出现大便秘结不行,治疗应首选A、增液承气汤B、金匮肾气丸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玉泉丸正确答案:A11.齐某,女,45岁。

黄疸消退后,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香,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细弦。

其证候诊断是A、寒湿阻遏证B、气滞血瘀证C、肝脾不调证D、湿热留恋证E、脾虚湿滞证正确答案:C12.患者,男,3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一. 病案分析吴某,女,26岁。

发热5天。

患者5天前先觉恶寒,继则发热不恶寒,微恶风,汗出不多,午后热甚,头昏痛,咳嗽,痰吐粘白,胸部闷痛,呼吸不畅,乳蛾红肿疼痛,口渴欲饮,尿黄,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经西药注射数天,身热不退。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二.名词解释1.感冒2.冒风3.时行感冒三.问答题●1.试述普通感冒的诊断依据。

●2.感冒与风温应如何区别?●3.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应如何鉴别?●4.试述风寒感冒的证治方药。

●5.试述暑湿感冒的证治主方。

咳嗽一.病案分析王某,男,44岁。

患者近来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口干,初起伴鼻塞,舌苔薄白,质红,干而少津,脉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二.名词解释1.咳嗽2.内伤咳嗽3.肺燥咳嗽三.问答题❖1.咳嗽的辨证要点有哪些?❖2.简述咳嗽的证候分型。

❖3.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4.咳嗽的诊断依据是什么?❖5.试述咳嗽痰热郁肺型、痰湿蕴肺型的证治主方。

哮病一.病案分析刘某,女,48岁。

患者有多年哮喘病史。

10日前外感风寒后出现呼吸气促,喉中痰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咯痰不爽,口渴不欲饮。

查:面晦不泽,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滑。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二.名词解释1.哮喘2.夙根三.问答题▪1.哮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2.谈谈哮病与喘证的异同点(病机不需描述)?▪3.简述哮病的病因病机,哮病的夙根是如何产生的?▪4.试述哮病寒、热、浊三哮证的临床主证舌脉。

▪5.哮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6.试述哮病缓解期肺虚、脾虚证的证治主方。

喘证一.病案分析周某,男,47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5年,每至冬季咳喘易作,前天又因气候突变而致咳喘上逆,咳而胸部胀满闷塞,息粗,鼻煽,痰稠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呕恶食少,舌苔白腻,脉滑。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二.名词解释1.上盛下虚2.喘脱三.问答题▪1.简述喘证的病理性质。

▪2.请解释喘症与喘证的病名,喘证的临床▪特征如何?严重者表现如何?▪3.喘证与气短应如何区别?▪4.试述实喘水凌心肺证、虚喘肾虚不纳证的证治主方。

肺痈李某,女,37岁,发热一周,始为38°C左右,逐渐升至39.8°C,并有寒战,咳嗽气急,左侧胸部剧痛,咳嗽及呼吸时加重,咯吐黄绿色粘痰,有腥味,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一.名词解释1.肺痈2.内痈二.简答题1.肺痈的证候特征及治疗大法是什么?2.肺痈的病理演变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肺痨周某,女,32岁,肺结核病史8年,长期服异烟肼治疗,至今未愈,述咳嗽,痰粘,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胸痛,口干,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一.名词解释1.肺痨2.痨瘵二.简答题1.肺痨的治疗原则如何?临床应如何把握?2.试述肺痨的病因病机特点。

肺胀董某,男,75岁,主诉:气喘、咳嗽、胸闷胀20余年,加重半月。

病史:近20年来咳嗽气喘反复发作,每年因受凉后发作4-5次,半月前因感冒后咳喘加重,伴恶寒身痛,咳痰清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闷胀,不能平卧,气短纳差,脘腹痞满,舌紫暗,苔白厚腻,脉浮滑。

一.名词解释肺胀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肺胀的标本虚实?2.肺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具体运用?痰饮李某,男,40岁,发热伴左侧胸痛3天,患者近来工作繁忙,十分劳累,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8°C,伴头痛、身痛,自服感冒药后头痛、身痛好转,但热度未退,左侧胸痛明显,身体转侧及咳嗽时加剧,咳嗽,痰少,气急,口苦,咽干,舌苔薄黄,脉弦数。

一.名词解释1.痰饮2.悬饮3.支饮4.溢饮二.简答题1.试述痰饮病的治疗原则。

2.试述痰饮与肺胀、哮病、喘证的关系。

胸痹心痛一、选择题 1.胸痹心痛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A、脘腹部B、胸部C、膻中D、胸胁E、胸脘2.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是: A、心脉失养B、痰浊阻络C、气机不畅D、心脉痹阻E、心肾两虚3.患者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作,痛连胸背,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弦细。

宜选方:A、当归四逆汤B、柴胡疏肝汤C、瓜蒌薤白半夏汤D、血府逐瘀汤E、天王补心丹4.症见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晃白,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

治法宜选:A、补益阳气,温振心阳B、补养心气,鼓动心脉C、滋阴清热,活血养心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E、疏调气机,和血舒脉5.胸痛发作如灼,痰稠,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多属:A、气滞B、血瘀C、寒凝D、痰火E、痰浊6.血府逐瘀汤出自《》A、内经B、世医得效方C、证治准绳D、医林改错E、千金要方7.胸痹心痛,若病机为痰浊郁而化热,宜选方:A、瓜蒌薤白半夏汤B、柴胡疏肝汤C、保元汤D、泻白散E、黄连温胆汤8.胸痹心痛病位在心,然其发病多与哪三脏功能失调有关A、肝、脾、肾B、肝、肺、肾C、脾、胃、肾D、肺、脾、肾E、肺、脾、肝9.胸痹心痛心气不足型,宜选方:A、瓜蒌薤白半夏汤B、柴胡疏肝汤C、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D、乌头赤石脂丸E、参附汤10.胸痹心痛表现为:心痛时作,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少或剥。

病机多属:A、气阴两虚B、寒凝心脉C、气滞心胸D、心阴亏虚E、痰火扰心二、简答题 1.胸痹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2.胸痹心痛证的定义是什么?3.试述真心痛证候特征:三、病例分析 1.李某,男,60岁,就诊时间:1999年3月12日。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

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

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2-3分钟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2.张某,男,43岁,因心前区闷痛3小时而入院,患者两月前妻子病故,一直心情闷闷不乐,3小时前突起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善太息,苔薄白,脉弦细。

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不寐•一、选择题• (1)“胃不和则卧不安”载于( )•A.《素问·逆调论》B.《景岳全书.不寐》C.《金匮要略》D.《类证治裁·不寐》E.《难经·四十六难》•不寐的主要病机与何脏腑阴阳失调密切相关( )•A.心肝脾B.心肝肾C.心肝胆脾胃肾D.肺脾肾E.心肺胃肾•(3)不寐之病位在( )•A.脑B.脾C.肾D.心E.肝(4)治疗心胆气虚不寐的最佳方剂是( )•A.归脾汤B.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C.黄连阿胶汤D.温胆汤E.朱砂安神丸•(5)治疗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之不寐的最佳方剂是( )•A.安神定志丸B.甘麦大枣汤C.交泰丸D.酸枣仁汤E.一贯煎•6)患者黄某,女,30岁,产后2个月,分娩过程中失血较多。

现症见虚烦不寐,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面色少华,纳呆,舌淡,脉细弱。

本病应辨证为( ) •A.阴虚火旺B.心胆气虚C.肝气郁结D.心阳不足E.心脾两虚•7)患者张某,男,46岁。

症见心烦不寐,胸闷泛恶,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治法宜( )•A.清心泻火,安神宁心B.清化痰热,和中安神C.滋阴降火,清心安神D.镇惊安神定志E.燥湿化痰,镇静安神•症见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方剂宜选用( )•A.朱砂安神丸B.安神定志丸C.龙胆泻肝汤D.黄连温胆汤E.丹桅逍遥散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症,多属( ) A.肝肾阴虚B.气血不足C.心火炽盛D.心胆气虚E.痰热内扰•(10)患者朱某,女,28岁。

症见入寐困难,胸闷胁胀,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口干口苦,纳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病治疗方剂宜选用( ) •A.泻心汤B.滋水清肝饮C.礞石滚痰丸D.当归龙荟丸E.龙胆泻肝汤•病例分析 (1)刘某,女性,58岁,近三年来,因家人生病,一直服侍床边,身心皆劳,日渐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伴周身乏力,心悸不安,头晕目弦,食欲不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沉而弱。

要求: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及调护。

•2)何某,男,48岁,不寐多年,近来因工作繁忙而病情复发加重,并伴见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腰酸梦遗,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请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含方名、药物的剂量、用法)。

什么叫不寐?2.不寐病因病机是什么?有何特点?4.不寐的诊断要点是什么?5.不寐的辨证要点有哪些?6.不寐的善后调摄应注意哪些事项?7.不寐有几个常见证型?8.如何分证论治?•1、汗证的病因有----。

汗证之辨证应着重辨明。

自汗属,盗汗多属。

2、汗证如何分型辨证及治疗?3、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如何鉴别?血症患者,男,38岁,职工。

因腹痛黑粪3天,于1990年2月20日入院。

既往有胃痛反复发作史。

近1周食生冷胃痛发作,上腹部隐隐不适,饥饿时疼痛明显,进食或按之减轻,遇寒增剧,3天前解大便2次,量多呈黑色,形如柏油样,每次约50-100毫升,伴心悸,恶心等症,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

胃镜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症见:卧床,禁食,面色晄白,精神委靡,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口唇淡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慌,气短自汗,纳差,四末不温,大便潜血(++++)。

舌淡胖,苔薄根微腻,脉细数无力。

辨证为:中焦虚寒,气不摄血。

治法:予温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人参(另炖)10 炙黄芪15 白术12炮姜炭8 茯苓10 阿胶10 仙鹤草15伏龙肝15 肉桂6 三七粉3(分冲)炙草5两剂,包煎,分3次服。

用药后两天精神好转,胃脘痛减轻,头晕,心悸,心慌也好转,大便褐色量少,日1-2次,潜血(++),舌淡胖,苔薄根微腻,脉细数无力,继服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大便逐渐转为黄色。

予:人参(另炖)10 炙黄芪15 白术12炮姜炭8 茯苓10 仙鹤草15 肉桂6焦三仙各10 三七粉3(分冲)炙草5服6剂后头晕心悸消失,颜面有血色,纳馨,可进软食,体力增强,胃脘稍闷不痛。

为血已归经。

用益气健脾,温中和胃。

调方如下:太子参15 炙黄芪15 白术12 茯苓10炮姜炭8 陈皮8 砂仁6(后下)肉桂6当归10 焦三仙各10 法夏10 炙甘草5十二剂后胃脘症状不明显,胃镜复查溃疡愈合出院,随访2年良好。

痴呆患者,男,66岁。

素有头晕、头痛病史。

近两年呈渐进加重的记忆力减退,思维异常,行为古怪,反应迟钝,伴肌肤甲错、双目晦暗,舌暗,脉细涩。

要求回答:1.诊断(包括疾病名称及证型);2.病证分析(着重对诊断该病证,该证型的依据进行分析);3.治法;4.方药(包括方名、药物、剂量、特殊煎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