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

结课论文

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指导教师:赵少飞

班级:土木B07-2

姓名:李晗

学号:200705024205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

正文:

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

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

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此种方法原理相对简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垫层种类即可,但多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场地,对于道路工程或者换填材料不充足地区并不合适。

2、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利用起重设备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以一定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地基土里产生极大的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从而提高强度,减少沉降,消除湿陷性或者提高抗液化能力。当全液化地基路段

较长,或需处理面积大,地基处理区域较近范围内无建筑物,无重要构造物时,强夯法是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强夯处理的对象(即地基土)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不可能建立各类地基土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但对地基处理重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的土,还是有规律的。总的来说,强夯加固地基主要是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土体进行加固作用,对饱和细粒土而言,经强夯后,其强度的提高过程可分为:

①夯击能量的转化,同时伴随强制饱和土的压缩和振密(包括土体中气体的排出,孔隙水压的上升),局部土体的液化或土体结构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的降低或抗剪强度的丧失);

②排水固结压实,表现为土体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的发育,孔隙水得以顺利逸处,超孔隙水压力消失,土体强度提高;

③土体触变恢复并伴随土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变为薄膜水,土体结构性逐渐恢复,强度提高,这一阶段变形很小,主要是土体触变恢复,是在强夯终止后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在我国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节约三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等优点,很快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碎石桩法

碎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和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将碎石桩挤压入土中,形成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该方法自1937年德国人发明振动水冲法(振冲法)并将之用于挤密砂土地基后,在工程逐渐推广,因此一般认为采用振冲法在土中形成的密实碎石桩称为碎石桩。但是由于振冲法存在耗水量大和泥浆排放污染等缺点,在应用中受到较大限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如沉管法、干振法、夯击法等。现在所提及的碎石桩是指各种施工工艺制成的以石料组成的桩柱体。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干振碎石桩,干振碎石桩是一种利用振动荷载预沉导管,通过桩管灌入碎石,在振、挤、压作用下形成较大密度的碎石桩。由于它克服了振冲法的严重缺陷,在我国得到较多应用。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属于物理加固方法,其加固液化地基的原理是:振密作用:在成桩过程中,激振器产生的振动通过导管传递给土层使其附近的饱和土地基产生振动孔隙水压力,导致部分土体液化,土颗粒重新排列趋向密实,从而起到振密作用。挤密作用:下沉桩管时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很大的横向压力,将土体中等于桩管体积的土挤向周围土体使之密实,灌注碎石后振动、反插也使土体受到挤密,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排水减压作用:干振碎石桩在土层中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缩短土中排水路径,加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增强了土体抗剪强度,因此在地震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不易积累增长,也就不会发生液化。

预振作用:研究表明,砂土液化的特性除了与土的相对密度有关外,还与其振动应变历史有关。干振碎石桩施工时的振动作用在使土层振密、挤密的同时还获得了预振,这对增强地基的抗液化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碎石桩的桩长确定应由处理深度而定,这与工程重要性以及地基液化程度密切相关。这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①当要求全部处理液化层时,桩长必须穿过液化层;但当液化层深度大于15m时,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可采用其他方法;

②当要求部分消除液化时,处理后的非液化土上覆复合地基厚度应满足液化初判的上覆土层厚度要求。

桩长的因素,也就限制了其使用条件,当液化深度过大时,可采用强夯法,但对于大面积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