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测时间及意义
糖尿病患者多时点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 —
糖尿 病患者 多时点血交大附第人 内泌谢 张 包倩 海 民 医 科 ’玉 。… 一
血茎
荽萎
通 过 筛 查空 腹 血糖 确 诊 的 ,更 多 的 则是 通 过OG T T 或 测试 随 机血 糖 确 诊 的 。20 年 中国心 脏调 查 亦 发 05
析 发现 ,空 腹 血 糖 水 平 与Hb 。 A 的关 系 比餐 后 血 糖 Hb 影 响 占7% ,餐后 血糖 则 占剩 下 的3 %[。 A。 的 0 0
更 为密 切 。 因此 ,无论 是 血糖 监 测还 是 血糖 控 制 , 都应 当 从空 腹血糖 开 始 。
因此 ,糖尿 病 患者 进 行一 天 多个 时 间 点的 血糖 监 测 及控 制是 十 分 必要 的 ,而 且越 是 血糖 接 近 达标 ,越 应 当注 意监 测 餐后血 糖 。
糖 较 空 腹 、早 餐 后 、午 餐前 血 糖 同H A, 具 相 关 风 险 不足 6 b 更 %,而 常 规治 疗 组 的风 险则 高达 1 %。欧 4 性 。周 健 等 的 研 究 发 现 ,新 诊 断 2 型糖 尿病 患 者 洲 糖 尿病 诊断标 准 协作 分析 ( C E DE OD )研究 揭示 中 ,全 天8 血糖 谱 均 与H A 高度 相关 ,其 中空 腹 了餐 后血 糖 漂移 较 空 腹血 糖 可 更有 效 地预 测 死 亡危 次 b
有 着重要 意 义 。
因此 ,监 测 餐后 血 糖 一方 面 可以 了解血 糖 的控 制 情 况 ,另一 方 面 ,对 于预 防 心 脑血 管事 件 的发 生 也 有
监测 空腹血糖 的意义
美 国 糖 尿病 学 会 ( DA)以 空 腹 血 糖 作 为 糖 A
一
定意 义。
糖尿病几项检查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11 12
14.9 (12.0–17.5) 16.5 (13.3–19.3)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测定前2周左右血糖的平均水平。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
反应,其中90%与血清蛋白链内第189位赖氨酸结合,形成高 分子的酮胺结构,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 Gsp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在短期内得 到治疗效果的回馈。
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
线上升迟缓,高峰在 2 小时或 3 小时,多数在 2 小 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 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 治疗: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 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胰岛素释放相对不足型
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
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
1 / 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 1 / 3的人最终转为糖
尿病。
(3)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
120min 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血糖值≥ 11.1mmol
/ L。
糖尿病诊断标准(ADA2017)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型
1、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3、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型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
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 治疗: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葡萄糖耐量实验
• 测定空腹血糖,并在服用75g的葡萄糖后, 于 30min 、 60min 、 120min 、 180min 测定血 糖。
糖尿病如何监测血糖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如何监测血糖及临床意义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1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
反映在无糖负荷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
反映前日晚间用药是否合适2 餐后2小时血糖值指吃饭第一口计时间,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定的血糖值。
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
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一定要像平时一样吃药,吃饭,否则无法体现服药后治疗效果。
3 餐前血糖三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
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知道患者调整将要食入的食物的量和种类调整餐前胰岛素用量的依据4 睡前血糖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指导夜间加餐用药5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采血所测定的血糖值,与进食无关。
6 凌晨3点血糖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避免夜间低血糖。
7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指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或食100克面粉(2两)做成的馒头,分别在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采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 肽,并评估其功能的试验。
注意: 1 试验前三天每日主食不少于3两2 患急性病,需病愈两周后检查。
3 检查前三天停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4 检查前禁食8小时5 检查前8小时内要避免体力活动,饮咖啡,吸烟,精神紧张及各种刺激。
6 75克葡萄糖应溶于300毫升温水内,5分钟喝完,从第一口计时间。
二糖化血红蛋白1 糖化血红蛋白:它是由血液中的葡萄糖附着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上形成的,其数值与血糖水平呈正比,血糖越高,附着葡萄糖的血红蛋白就越多,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也就越高。
葡萄糖一旦附着在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上就不会与之分离,会在红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存在,并随着红细胞的衰老,死亡而消失。
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水平,它的正常值是4-6%2 检测意义(1)评价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可以比较前面的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
我们可以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一般地说,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晨空腹时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腹高血糖有3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
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量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量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为具有黎明现象。
一种是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
还有一种就是药量不足。
其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血糖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服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血糖检测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糖检测各项指标临床意义1. 血糖检测指标的重要性血糖检测是评估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以及其他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对血糖的检测,可以评估人体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疾病。
2. 不同血糖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2.1 空腹血糖(FPG)空腹血糖指的是早餐后未进食的8小时内进行血糖检测。
临床上,空腹血糖是最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5.6 mmol/L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明存在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
2.2 餐后血糖(PPG)餐后血糖指的是进食后2小时内进行血糖检测。
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不应超过7.8 mmol/L。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或胰岛素抵抗。
2.3 随机血糖(RPG)随机血糖是在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检测,无需空腹或进食后特定时间。
临床上,随机血糖常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应该在3.9-11.1 mmol/L之间。
2.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常被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在4.0-6.0%之间。
3. 血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评估。
例如,在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中,通常会综合应用多个血糖检测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4. 结论血糖检测各项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医生评估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适当选择合适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
血糖检测知识分享

血糖检测知识分享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种检测血糖的仪器,很多人在家里也能自己做血糖测试。
糖尿病已经是公认的现代人类一大致命慢性疾病,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随着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现在我国糖尿病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9000万,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现在血糖监测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检查方法,那么在进行血糖监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什么是血糖血液的主要成分是由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细胞组成的,除了这些细胞还有无机盐、脂肪、酶、胰岛素等激素物质,同样也含有为人类机体提供能量的葡萄糖,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之为血糖。
正常人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产生能量,以便为人体中的各个组织脏器提供动力。
所以血糖必须在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证人体每天正常活动,才能维持体内器官和组织的运转。
如果血糖指标过低则会导致头晕、无力、甚至是晕倒。
人体正常时血糖和血糖消耗都处在平衡的状态,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是因为血糖的产生和消耗大致形成的原因相同。
血糖主要来源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在食物中吸收的糖分,还有肝脏中储存的糖原分解,还有一些来源于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
消耗血糖的方式包括糖分被氧化,转换为能量;吸收进肝脏内部被转化为糖原,还有一些储存在肾脏和肌肉中。
我们人体中还有一个器官负责对身体糖分的调节,可以说是人体糖分的中转站,那就是胰岛。
如果胰岛出现问题,会导致体内糖分的紊乱,这就是糖尿病形成的原因。
除此之外,人体中血糖的浓度还会受内分泌激素以及神经的调节。
二、不同时间段血糖检测的意义人体内的血糖值是直接反应胰岛功能情况的最佳表现,在进行血糖检测中也有很多学问。
例如在空腹时检测血糖和餐前检测,有利于发现人体是否存在低血糖的现象;在平时三餐之后检测血糖能及时反应降糖药是否已经产生效果;睡前检测血糖对晚上是否要加餐,防止夜间低血糖,保证人体在睡眠时的安全性;在凌晨时分检查血糖,有助于发现人体是否产生夜间低血糖,以便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意义。
糖尿病监测及意义

差 >7.0 >10.0 >7.5
糖化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葡萄糖附着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上,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正常人也有糖化血红蛋白,4~6% 血糖越高,糖化反应就越多,糖化血红蛋 白值就越高 葡萄糖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就不会再分 开,并跟着衰老、死亡、消失 红细胞的寿命120天,因此从理论上讲,它 可以反映四个月左右的平均血糖
它是诊断糖尿病、观察病情、预测并发症发生机 会的窗口
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
糖化血红蛋白 预测并发症的危险性
60
并 发
50
症 40
发
生 30
率
20
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
10
0 <6
6~7 7~8 8~9 9~10 >1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专家共识中的十个关键建议
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目标,定义为HbA1C<6.5% 除定期进行监测血糖外,每3个月监测一 次HbA1C 将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置于同等重 要的位置 建议将所有新诊断患者,尽可能推荐到有 糖尿病专业诊疗知识组织中去 治疗包括胰岛素抵抗在内的根本的病理生 理异常 强化治疗,以期在诊断后6个月内达到 HbA1C<6.5%的目标
149 人
12人
38人
65人
29人
>4.0 (14.0)
5人
比例 8.1% 25.5% 43.6% 19.5% 3.3%
糖尿病临床监测所需的检查
项目
初诊
复诊
季度 复诊
年度 复诊
眼:视力、眼底镜
+ —— +
足:动脉搏动 神经病变 + — + +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了准确诊断、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常规的糖尿病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空腹血糖(FPG)检测:患者于前一晚饭后8-10小时后空腹抽血,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FPG值大于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4.4-6.1 mmol/L为正常范围。
2. 餐后血糖(OGTT)检测: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75g葡萄糖溶液后经过2小时抽血,用于评估胰岛功能和诊断糖尿病。
OGTT 2小时血糖值超过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检测:随机抽血检测,无需空腹,用于急诊情况下的糖尿病筛查。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通过血液检测HbA1c水平,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水平大于或等于6.5%可诊断为糖尿病。
5. 尿常规检测:用于检测尿中糖分、蛋白质含量等异常,帮助了解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风险。
6. 血脂检测: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7. 肾功能检测: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检测: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性较高,甲状腺功能检测可帮助发现并及时干预甲状腺相关疾病。
这些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对于合理诊断糖尿病、评估疾病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以便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药物无关因素
1. 血糖值能否反映真实血糖?a、血糖仪准确度;b、血糖仪观看位置颠 倒;c、血糖仪自身质量问题;d、检测时间滞后。
2. 情绪 3. 运动 4. 饮食 5. 应激状态(感冒、发烧、生活不规律等)
餐后2H血糖
1、监测目的 为了解进餐后胰岛的储备
功能以及餐前药物用量和饮食
量是否合适,应监测餐后2小 1
时血糖及下一餐前血糖。
2、监测时间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2小时后准时釆血所测得的血 2
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尿 病患者,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 要和平时一样服降糖药或注射 胰岛素。
3、监测点意义
低于正常
低血糖,部分病人 神智出现异常
多数病人出现低 血糖昏迷
低血糖诊断标准。交感神经 开始兴奋,出现低血糖症状
。如出汗、心慌等。
健康人空腹正常血糖 的下限最低值,此时体内 存在升糖激素(胰高血糖
1. 可以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
功能 (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β
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2. 可以反映进食与降糖药是否合
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 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3
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
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
这是由于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
尚可,而进餐所刺激的胰岛素
分泌减低所致。
AGE在未患糖尿病受试者组织中 缓慢增加,但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 于循环中持续高糖水平加速了AGE的 产生,使其大量蓄积。产生的过量 AGE不仅可以与蛋白质交联,影响蛋 白质性能,也可以通过与特异受体结 合,发生反应来改变细胞功能,从而 导致机体的病理变化。
空腹血糖
1
监测目的
2
监测时间
3
监测意义
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 (即病 情轻重)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 剂量是否合适,应监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 起点,与餐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 系,因此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 糖控制都应当从空腹血糖开始。
早晨起床第一时间检 测,隔夜禁食8-12小 时以上,饮水除外, 通常不超过早8点,早 餐前所测的血糖,午 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 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主要代表在基础状态下,没有饮 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 1、可反映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 岛素分泌水平及肝糖原输出情况。 2、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能否有效控 制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的血糖,它受到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3、空腹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3、监测点意义 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
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 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 摄入的食物量和餐前注 射胰岛素(或口服药) 的量。有低血糖风险者 应测定餐前血糖。
2、监测时间 一 般 在 餐 前 10-30 分 钟 ,
如餐前服用治疗药物,需要 在用药前完成。
睡前血糖
空腹血糖异常时和为了指导是否 需要夜间加餐或药物剂量调整时,应 监测睡前血糖。
空腹血糖
与药物有关因素
血糖高因素
1. 苏木杰效应(接受正确的治疗药物,但剂量过高) 2. 黎明现象 3. 用药剂量问题:a、昨天药物是否全部或部分漏服?(是否坚持治疗)
b、药品规格造成用量降低。c、客户使用胰岛素剂量是否正确。 4. 用法错误:a、服用时间错误(饭前后);b、服用方法错误 5. 药物不合理:a、时间不合适(空腹高用长效,餐后高用短效);b、
凌 晨 2-3 点 左 右 。
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 原因。凌晨血糖不应小于 3.9mmol/L , 若 低 于 该 值,表现夜间出现过低血 糖,为苏木杰反应,需要 减少晚餐前的药物用量; 大 于 3.9mmol/L , 小 于 空腹血糖1.0mmol/L 以 上则为黎明现象,应增加 睡前的药物用量。
监测目的
睡前10-30分钟
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 的控制能力。睡前血糖低于 6.0mmol/L, 需 要 考 虑 加 餐 , 规 避 夜 间低血糖风险。
检测时间 监测意义
凌晨血糖
空腹血糖异常升 高时,尤其是采用胰 岛素注射方案者,需 要鉴别是“黎明现象 ”还是“苏木杰反应 ”,应监测凌晨血糖。
血糖监测点 及意义
频次安排
✓ 2次:空腹、晚餐后 ✓ 4次: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
(或)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 ✓ 5次:空腹、三餐后、睡前 ✓ 6次:空腹、午晚餐前、三餐后2h ✓ 7次:空腹、午晚餐前、三餐后2h、睡前或凌晨 ✓ 8次:空腹、午晚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
24小时曲线
4. 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
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餐后2H血糖
1. 苏木杰效应(接受正确的治疗药物,但剂量 过高)
2. 黎明现象 3. 用药剂量问题:1、昨天药物是否全部或部分
漏服?(是否坚持治疗)2、药品规格造成用 量降低。3、客户使用胰岛素剂量是否正确。 4. 用法错误:1、服用时间错误(饭前后);2、 服用方法错误 5. 药物不合理:2、时间不合适(空腹高用长效, 餐后高用短效);2、没有使用正规降糖药物; 3、同类药物联合用药 6. 与我无继发性失效 7. 药物过期或存储不当(多见胰岛素存储方式 错误) 8.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相 关
药物
无 关
1. 血糖值能否反映真实血糖?1、血糖仪准 确度;2、血糖仪观看位置颠倒;3、血糖 仪自身质量问题;4、检测时间滞后。
2. 情绪 3. 运动 4. 饮食 5. 应激状态(感冒、发烧、生活不规律等) 6. 空腹血糖高(水涨船高)
餐前血糖
1、监测目的 同餐后2小时血糖。
监测餐前血糖还可以指 导患者是否需要在两餐 中0 以后,生长激素和 皮质醇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有升 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 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 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苏木杰(somogyi)效应
是指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特 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 而空腹血糖较高。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多由于胰岛素过量后诱发低血糖,机体 自身的负反馈调节,促使体内胰升糖素、 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 均显著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回升,以 致出现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