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三篇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二、归纳与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6
本节教学要点、难点
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 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逻辑形式的思维,其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
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的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
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
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这种大脑中的知识、
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
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
维方法与阶段。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
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
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
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因此,一切要以科学实践作为视角,以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活动为研究对象和 方法论对象。
2、要注意把这样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贯彻到具体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因此, 教学可以结合科学研究的程序讲述这些思维特征;如结合科学研究的提出问题环节、观 察实验环节、建立假说环节、形成理论环节讲述这些思维的普适性与重要性。
8
一、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
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二)综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三章_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
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外? ……
例如: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
盐酸是酸,它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硫酸是酸; 硝酸是酸; 所以,硫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硝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确证了n 种酸)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分析和综合—— 归纳和演绎—— 从抽象到具体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直觉与顿悟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及其作用——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科学实践的方法—— 技术活动的方法
恩格斯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 如果没有分析的对立的极,即综合,就什么 也不是了。” 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是形成科学概念、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逻辑方法。
分析是研究的方法,综合是创造的方法。
传统的还原主义分析方法着眼点是把事物分成 各个细部,找出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使研究越来越
深入;同时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代的新的系统分析方法着眼点正相反,主 要是找出这些细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整体效应。 这个整体是系统的、有组织的有机整体,是局部 和整体、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辩证统一。
二、归纳和演绎
这是人类最初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的方法。
一、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它 以一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或中心,围绕某一问 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上下左右多方位展 开思考,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科学观

近代科学技术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它强调实验和观察,推动了物 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 为主导,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01
02
03
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经济增长。
改变工作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 岗位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人们 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丰富娱乐生活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 乐方式,如电子游戏、网络社交等。
科学技术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清洁能源、环 保技术等领域的创新。
提高人类生存能力
技术鸿沟与不平等
科技发展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需要关注技术普及和公平分 配的问题。
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问题, 需要加强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
,共同应对挑战。
科学技术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科技发展将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和生活 品质的改善,如智能制造、远程医疗 等。
拓展人类认知与探索能力
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各种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等,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
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宇宙和生命本身的奥秘,推动 人类文明的进步。
03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概述
1 2 3
伦理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问题逐渐凸显,涉及 到人类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分析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 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二)综合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 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三)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形成了认识事 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 方法与阶段。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 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 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 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 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 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 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 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本章的主要内容
●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 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思维—— 恩格斯指出: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 维形式。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 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 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 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二、归纳与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第3章-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研究的对象不同:人工自然物,天然自然物 活动的性质不同: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追求的目标不同:追求效益,追求真理 成果的形式不同:新产品,新知识 评价的标准不同:获利程度,求真程度 更新的速度不同:更新很快,更新很慢 作用的形式不同:直接生产力 一般或间接生产力
但把技术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
并进而认为技术与伦理、政治无涉的技术中性 论虽然符合直观,并反映了一定的事实,但却 并不全面,技术更具有价值负载性的特性。技 术是不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 它是负载价值的。首先,技术不只是解决问题 的手段,而且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价值的体 现。技术不仅体现了技术判断而且也体现了更 广泛的社会价值和那些设计和使用它的人的利 益。 如终止妊娠技术、试管婴儿技术、克隆技术 宗教信仰
对技术的这种相对自主性的夸大是技术决定论等思 潮的根源。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独立的或 自主的力量,是依照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 造社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持这种观点者很多,如 法国学者埃吕尔、美国学者奥格本、德国学者海德 格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H. Marcuse) 等。技术决定论可以依照对技术决定自然、人类社 会发展的决定程度划分为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 定论。硬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绝对自主独立的, 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软技术 决定论认为,技术是相对自主和独立并受社会影响 的,它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从一开始, 技术决定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的确,人并 不是完全泯灭在技术之中。
现代的“技术”——物质手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能够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 被制造出来了。以前单靠经验、技能不能办到的 事,现在由于机器的工作而能够容易地办到了。 机器作为一种劳动手段,扩大了人的体力,仿佛 延长了人体的四肢器官,补充和强化了人的技能、 技巧。由此,机器,包括它的初级形式——工具, 在人类劳动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给人们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在使用“技术”一词的时候, 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机器和工具等物质手段包括 进去,认为技术是劳动手段的总和, 是人类活动 手段的总和,是所有劳动手段和工艺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

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等,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就业、改善
民生、提高国家竞争力等。
社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 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01
演绎法
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或规律,推导出个 别结论或解释具体现象,实现从一般到 特殊的逻辑推导。
02
03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在科学研究中,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科学认识的深化 和发展。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分析法
把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分解成简单 的组成部分或要素,分别加以研 究,以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
科学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 核心要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的相互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变革为科技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社会变革为科技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物质基础和人才支持,推动了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
科技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科技的发展能够改 变社会结构、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的意义
指导科技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为科技创 新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它强调科技创新必须以社会实践 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0、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5)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ﻩ6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得意义与方法?ﻩ7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 (7)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与机唯自然观. (7)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7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与特征.(5星)ﻩ8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8)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自然科学前提。
................................... 82、2 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系统得基本特点就是什么?ﻩ8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得进化方式? ......................... 92、4 、阐述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10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ﻩ113、1 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ﻩ123、2 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ﻩ12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13)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
(上届考察) (13)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4、1 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ﻩ134、2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5星) (14)4、3 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 14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得地位与作用如何.ﻩ41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得过程. (14)5、3科学假说形成得主要途径就是怎样得?................................. 146、1 什么就是科学思维得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得作用?ﻩ16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与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得意义与作用?.......... 16 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得形成过程中就是如何发挥作用得?ﻩ717、1什么就是科学理论得评价与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17)7、2科学理论得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7)15-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ﻩ-7、4科学得评价与检验得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8
中国石油大学
❖D. H. Rosenbloom:
▪ 技术是企业发展、生产、传达其产品和服务的知识、 诀窍、技艺的理论与实务和总和。技术可被具体化在 人、原料、设备、程序、物理过程上,而关键技术却 往往以隐含的型式存在,也即技术中最重要的部份(技 术人力与经验)常不易以手册或规则程序等方式展现。
❖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技术在与社会之间的作用关系 过程中所体现的性质或特征。
自然辩证法
17
中国石油大学
技术的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 技术的工具性指的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 具有其作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 对技术的工具性的强调,导致一种技术中性论的观点, 这就是简单地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每 一种技术都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定 的目的;并进而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只是那些创造和 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术成为一种善的或恶的力量。
▪ 技术与工程
• 技术是一个静态概念,核心是知识,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
15
中国石油大学
2、技术的本质特征
❖ 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技术的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 技术的有益性与有害性 ❖ 技术的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自然辩证法
16
中国石油大学
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技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 变换的自然过程中体现的性质或特征。
▪ 其次,技术发展也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技术社会的 目标是效率、秩序与理性。在技术社会这种科层制结 构之中,人失去了自主性、个体性与自由。甚至人与 人的关系也客观化与物化了。
自然辩证法
23
中国石油大学
▪ 技术的有害性带来了一种技术悲观主义的思想。这就 是技术破坏自然环境、推毁人类自由、腐蚀社会秩序。 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恶魔。甚至技术发展似乎并不是自 动地把人类导向一个幸福的天堂,相反却可能是在把 人类推入一个阴霾的地狱。
自然辩证法
25
中国石油大学
▪ 如埃吕尔(J. Ellul)所说,“在技术与它的使用之间不 存在什么差别。个体面临着一种唯一的选择,或者按 照技术规则所要求的去使用技术,或者根本就不使用 技术。”这就是说,一旦技术系统被使用,它们就需 要高度的一致性,而不管使用者的意图如何。它们也 统治着使用者的生活,即使使用者没有直接控制他所 使用的机器。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后果与影响是内 在于技术的,他们被设计在技术之中,而不管设计者 是否完全意识到它。
自然辩证法
9
中国石油大学
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
❖ 这种方法是一种依据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定义技 术的方法。
▪ 这种方式有两极,一极是自主技术论或技术决定论, 另一极是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
自然辩证法
10
中国石油大学
❖ 自主技术论或技术决定论。
▪ 把技术视作社会中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观点看来, 技术一方面超越于社会,是一种自主性的存在,超越 道德与人类抉择的竟技场,另一方面则是人类社会生 活的根底、基础与前提,以及我们未来生活的最终决 定者。
❖ 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
▪ 把技术视作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个社会建构。在 这种观点看来,技术的产生、发展都受到社会的制约, 是社会价值最终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自然辩证法
11
中国石油大学
技术、科学与工程
科
应
发
设建
运
学
用
展
计造
转
研
研
究
究
科学
技术 工程
自然辩证法
12
中国石油大学
❖ 科学:
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
自然辩证法
4
中国石油大学
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
❖Ernst Kapp:技术的体外器官理论
▪ 按照这种理论,器具是人的体外器官,它们是人的自 然器官的模仿与延伸。如,衣服是体外皮肤,是皮肤 在体外的延伸。这种理论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它把技 术与生物与生命联系在一起。
自然辩证法
❖ 大卫·R.雷耶斯-格拉:
▪ 工程是把通过学习、经验以实践所获得的数学与自然 科学知识,加以选择地应用到开辟合理使用天然材料 和自然力的途径上来为人类谋福利的专业的总称。
自然辩证法
14
中国石油大学
❖ 工程的特点
▪ 工程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如果说科学的任务是认识 世界,而工程的任务就是改造世界。科学家是追求关 于世界的知识,而工程师则运用这种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
自然辩证法
26
中国石油大学
▪ 对技术的这种相对自主性的夸大是技术决定论等思潮 的根源。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独立的或自主
的力量,是依照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造社会、 影响社会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
27
中国石油大学
❖ 技术的社会建构性是指技术是一种由社会建构的 产物。的确,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技术总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的, 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是技术的社会 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是技术的社 会建构过程。因此,技术的起源必须根据它的特 定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 Technology is a force for solving most any problem. ▪ To the point that technology creates problems, optimists
reply that there ar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 Furthermore, technology promises to overcome any and all shortages: if a particular resource becomes scarce, improved technology can either make that resource easier to obtain or provide substitute resources to perform the same service.
▪ 技术替代器官。轮子是这种技术的例子,他替代了我 们的腿。
自然辩证法
7
中国石油大学
从技术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出发
❖ 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视野中,是一个企业乃至于 地区与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可以改变竞争优势与 产业结构,是竞争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种力量。
▪ 在这里,技术或者被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 或者被理解为体现在工艺制造程序和产品设计上的专 有知识与信息。
自然辩证法
21
中国石油大学
▪ 正是这种技术的有益性,带来了一种技术乐观主义的 思想。这就是,技术是克服自然强加在人类身上的限 制的关键,并引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技术可能带来 问题,但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将解决这些问题。
自然辩证法
22
中国石油大学
❖ 技术的有害性是指技术发展给人带来的代价。
▪ 首先,技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了生存与 发展,人类必然要凭借技术征服自然,因而不可避免 地要影响甚至改变自然界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只要人 类不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就有可能与其赖以生 息的自然环境处在一个协同的进化过程之中。然而, 技术精神是一种永不停歇的浮士德精神,现代技术的 虚无主义发展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枯竭,造成了人 类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战国时的 《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 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自然辩证法
2
中国石油大学
自然辩证法
3
中国石油大学
技术(technology)
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 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 中所创造和运用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 体系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
20
中国石油大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术的有益性与有害性
❖ 技术的有益性是指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的利益。如 果考察一下现有的技术史和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那么,技术至少给人类带来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利 益:
①提供了更高的生活标准; ②增加了个体的选择自由; ③通过生产率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④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
自然辩证法
6
中国石油大学
❖ Gehlen:技术是客观化了的人类器官
▪ 技术补偿人体器官的缺陷。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 体器官的配备是相当不足的,不足以使人能够在既成 的环境中获生下来。他没有角、锐利的牙齿与爪。但 他发明了武器与工具来补偿他器官的缺陷。
▪ 技术加强已有的器官,一把锤子或斧头加强了人手。 显微镜与望远镜加强了人的眼镜。
自然辩证法
28
中国石油大学
▪ 对技术的这种社会建构性的夸大是各种形式的社会决 定论思潮的根源。社会决定论主张社会是决定技术及 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决定论中最引人关注的 就是“社会建构论”,它主张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社会全体的解释框架,取决于社会 对它的选择作用,技术的发展在整体上是处于社会的 控制之下的,技术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
29
中国石油大学
二 技术观的维度与谱系
自然辩证法
30
中国石油大学
技术乐观主义等
技术悲观主义等
技术工具主义等
有益vs有害 工具性 vs价值负荷
可控制vs自主
技术实在主义等
社会决定论;意志主义等
技术决定论等
自然辩证法
31
中国石油大学
1、技术乐观主义
❖ 技术是克服自然强加在人类身上的限制的关键, 并引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技术可能带来问题, 但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将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