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塑限wp
液限wl w 流动状态
固态
半固态
可塑状态
塑性指数
I p wL wP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9
7.2 土的工程分类
一般规定
粒组划分
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
2 ( d ) 30 Cu Cc d10 d 60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累积百分数为10%时,相应的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5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6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7
7.1 工程岩体分级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定性划分 岩体坚硬程度 定量确定 工程岩体质量的 初步分级 岩体完整程度 定性划分
定量确定
粉质粘土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32
7.2 土的工程分类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
黄土
红粘土 软土 膨胀土 冻土 盐渍土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33
7.2 土的工程分类
黄土的成因 气候条件: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原生黄土:不具层理 成因分类 次生黄土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 天然状态下土质坚硬、压缩性小、强度较高
0.75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0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1
定量指标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v)的实测值。当无条 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 v)查表
岩土体工程地质划分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依据岩石成因,研究区岩体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二大工程地质类型。
1.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仅发育有侵入岩,包括变质侵入岩。
变质侵入岩也可划为变质岩类副变质岩,由于研究区内变质岩类型单一,面积小,只在侵入岩类中加以叙述其特征。
依据侵入岩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岩性组合、岩石强度,分为坚硬块状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岩、闪长岩岩性综合体和坚硬—较坚硬片状闪长岩类岩性综合体。
(1)坚硬块状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岩、闪长岩岩性综合体:岩性组合为元古代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花岗闪长岩及中生代燕山期石英正长斑岩、角闪闪长玢岩岩脉。
岩石坚硬性脆,工程地质结构类型为块状结构。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抗风化能力强。
在裸露区风化残积土厚0—1m,隐伏区残积土厚1—3m,标贯击数14—30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240—280kpa;全风化带厚0—2m,标贯击数40.9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50—500kpa;强风化带厚0—4m,标贯击数60.2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0—2000kpa。
该岩性综合体具低压缩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2)坚硬—较坚硬片状闪长岩类岩性综合体:为晚太古代阜平期片麻状中粒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
是经过区域变质作用的片状、片麻状变质侵入岩。
片理产状45°—65°。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60Mpa,属坚硬—较坚硬;工程地质结构类型为片状结构。
岩体全风化带厚0—5m,标贯击数35击。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400kpa;强风化带厚5—10m,标贯击数54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400—1500kpa。
岩体塑性变形较大,具中低压缩性,边坡稳定性差,易引起风化、流失、边坡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
2.沉积岩沉积岩可划分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四种工程地质岩组。
(1)碳酸盐岩岩组依据岩组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岩性组合,岩石强度分为坚硬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中薄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较坚硬薄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
工程岩体分类分级

工程岩体分类与分级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
工程岩体分类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目录
貳
壹
叁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
目的:
对工程岩体质量的优劣给予明确的区分和定性评价; 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依据。原则:工程岩体分类
*
工程岩体分类现状:
按其所涉及的因素多少分
按其目的分
单因素分类法
专题性
多因素分类法
综合性
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用直径大于或等于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将长度在10cm (含10cm)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钻孔总长度的百分比,称为岩石质量指标RQD
表1-9 表1-10 Iv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岩体基本质量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体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采用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来衡量。当无条件取得 的实测值时, 可采用实测掩饰的点荷载强度指数 进行换算, 是指直径50mm圆柱形试件径向加压时的点荷载强度。
表1-15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表1-16 各级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自稳定能力表
谢谢观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75~90
>90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CSIR) CSIR分类指标值RMR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等5种指标组成。分类时,根据各种指标数值按表1-2的标注评分,求和总分RMR值,然后按表1-3和表1-5的规定对总分做适当修正,最后用修正的总分对照表1-4求得所研究岩体的类别及相应的无支护地下工程的自稳定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C,φ)值。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勘查分析报告中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精心整理
工程岩组的划分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方法,主要是从岩体结构观点出发,即以岩性和原生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岩性而言要求每一岩组内岩性是相同的,主要指的是成因相同和岩石物质成分相类似;其次,要求每一岩组中的原生结构面性质是相同的,这里主要指成因相同、分布规律相同、密度相同、层厚一致及延展性相同等,然后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划分出质。
为10
浆岩类(
表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简表。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岩类的划分矿区内根据岩土的坚硬程度、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将本区岩石分为坚硬岩类、软质岩类和松散岩类三种岩类。
坚硬岩类: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统长兴组(P3c)的灰岩。
软质岩类:为粉砂质泥岩、泥岩、页岩等。
该类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较低,软弱夹层发育,稳定性差。
该组岩层形成的边坡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边坡滑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井下开拓及开采中,易致片帮、冒顶,从面使地表产生地面裂隙等地质灾害。
矿区内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松散岩类:地表第四系为松散覆盖层。
分布于各类岩石之上、洼地、沟谷两侧等负地形中,由坡积、残积物组成。
坡积、残积物为粘土及亚粘土,组成粘土层组;冲积、洪积物为块石、砂砾石及含砂砾粘土,结构松散,孔隙度大,组成砂砾石层。
工程地质性质差。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系残积、坡积、冲洪积土层主要分布在洼地、河床、沟谷等低洼处,呈零星状及条带状。
主要由粘土、碎石、砾石等组成,是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冲洪积物,土层厚度一般不大于5m。
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胶结性差,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较高,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质差,受力后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
2.岩体工程地质条件(1)上覆地层含煤地层上覆围岩为碳酸盐岩,主要为长兴组灰岩,大部为中~厚层状,岩体普遍较完整,岩体多为块状,岩石致密、坚硬,属坚硬类型,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RQD值高,岩体多数II、III 类,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良之处是这类岩石岩溶发育较强烈,巷道掘进时应防止高地压、岩爆、掉块、坍塌、涌水、突泥等。
(2)含煤地层多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
碎屑岩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为主,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碳酸盐岩以含燧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多为块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
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
组划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工程岩组的划分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方法,主要是从岩体结构观点出发,即以岩性和原生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岩性而言要求每一岩组内岩性是相同的,主要指的是成因相同和岩石物质成分相类似;其次,要求每一岩组中的原生结构面性质是相同的,这里主要指成因相同、分布规律相同、密度相同、层厚一致及延展性相同等,然后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划分出的每一岩组都应具有其一定的物理力学指标、一定的水理性质、渗透性质及其一定的波速传播特征等,这些共同点就形成了每一岩组内具有一定相类似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类型、性质、结构及构造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成生发育存在重要影响。
并且,大量事实业已证明,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关系极为密切。
根据建造特征,将西部地区岩体划分为岩浆岩、沉积碎屑岩、沉积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5种类型,再依据岩体的强度(表1)及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将其划分为10种组合类型,土体主要可分为卵砾类土、粘性土和砂类土、冻土、胀缩土、黄土类土及风积砂等6种类型,它们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见图2、表2。
另外区内还有小面积分布的盐土、淤泥软土等。
这些地区修建构筑物时要注意其地基的不稳定性。
为减轻图面负担,在《中国西部地质灾害图》图面上只表示岩浆岩类(Y)、变质岩类(B)、碎屑岩类(S)、碳酸盐岩类(T)和第四纪堆积层(Q)。
表2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简表。
岩体的组成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体的组成及工程地质特征一、岩体的概念岩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岩石组合,且在形成现实岩体的过程中经受了构造变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等各种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及改造。
工程岩体的分类为:地基岩体、边坡岩体、地下工程围岩。
二、岩体的结构岩体是由岩块或土构成的,岩体的性质取决于岩石或土和结构面的性质。
岩体的结构面结构面的特征是影响结构面强度及其他性能的重要因素。
结构面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
岩体的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的几种类型(1)不利情况 (2)最不利情况(3)有利情况(岩层走向与边坡垂直) (4)有利情况(岩层倾向与边坡相反)(2)断裂构造①裂隙发育程度分级及对工程的影响①裂隙的分类③断层的组成及类型三、岩体结构特征1.岩体结构类型四、岩体的力学特性(一)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变形通常包括结构面变形和结构体变形两个部分。
设计人员所关心的主要是岩体的变形特性。
岩体变形参数是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映的。
不同岩体具有不同的流变特性。
一般有蠕变和松弛两种表现形式。
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和岩体均具有流变性。
特别是软弱岩石、软弱夹层、碎裂及散体结构岩体,其变形的时间效应明显,蠕变特征显著。
(二)岩体的强度性质由于岩体是由结构面和各种形状岩石块体组成的,所以,其强度同时受二者性质的控制。
如当岩体中结构面不发育,呈完整结构时,岩石的强度可视为岩体强度。
如果岩体沿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时,则岩体强度完全受结构面强度控制。
四、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对岩体影响较大的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结构面的产状、延续性和抗剪强度。
延伸长度为5-10m的平直结构面,对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就有很大的影响,对边坡的稳定影响一般不大。
结构面的规模是结构面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质。
结构面的规模分为I-V级:①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Ⅱ级结构面往往是对工程岩体力学和对岩体破坏方式有控制意义的边界条件,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