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3篇)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从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勘察进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勘察目的1. 了解工程地质背景,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2. 查明地基基础条件,为地基处理提供依据;3. 分析地下水位、岩土层分布及地质构造,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4. 评估工程地质风险,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勘察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 地质构造:查明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及分布,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3. 岩土工程:分析岩土层分布、性质、厚度及地质力学参数,评估地基承载力;4. 地下水: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5. 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6. 勘察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及地震烈度。

四、勘察方法1. 文献调查: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为勘察提供基础;2. 走勘调查:现场踏勘,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察重点;3. 地质测绘: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地质剖面图、地形图等;4. 岩土取样:采用钻探、钻探取样、槽探等方法,获取岩土样品;5. 室内试验: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性质试验,获取地质力学参数;6. 地下水调查:采用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7. 环境地质调查:采用遥感、地面调查等方法,查明环境地质问题。

五、勘察进度1. 勘察准备阶段:1个月;2. 勘察实施阶段:3个月;3. 勘察报告编制阶段:1个月。

总计:5个月。

六、勘察质量保证措施1. 勘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勘察方法;2. 勘察仪器设备应满足勘察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3. 勘察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4. 勘察报告应真实、客观、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简述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简述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简述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一、引言工程地质勘探是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主要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特征,以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工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二、野外调查1.现场考察现场考察是工程地质勘探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勘测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土层、岩层、水文地质条件等,并记录下来。

2.地形测量在进行现场考察时,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地形测量。

这些测量可以帮助勘测人员更好地了解区域内的地形特征。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高度计和罗盘等。

3.采样分析在现场考察过程中,有时需要采集土壤或岩石样品进行分析。

这些样品可以提供有关区域内土壤或岩石性质的信息。

三、物探技术1.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一种通过电流在不同地层中的传导情况来确定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电法勘探中,勘测人员需要将电极插入地下,并测量电流的传导情况。

2.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磁场变化来确定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磁法勘探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磁力计或磁感应仪等仪器来测量地下磁场的变化。

3.重力法勘探重力法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重力法勘探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重力计等仪器来测量重力场的变化。

四、钻探技术1.手动钻孔手动钻孔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钻探技术。

在手动钻孔过程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手动钻机或者其他手工工具来进行钻孔。

2.机械钻孔机械钻孔是一种高效而精确的钻探技术。

在机械钻孔过程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专业设备来进行钻孔。

3.岩芯取样岩芯取样是一种获取岩石样品的方法。

在岩芯取样过程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专业设备来进行取样,并对样品进行分析。

五、地质雷达技术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的情况来确定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地质雷达技术中,勘测人员需要使用地质雷达仪器来进行勘测。

六、总结工程地质勘探是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物探技术、钻探技术和地质雷达技术等。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三)勘察的等级划分
工程地质勘察需分不同勘察等级进行。 土木等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一般按 工程重要性等级、建设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分为甲、乙和丙三个等级。 在工程重要性、建设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 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的工程地 质勘察等级为甲级;工程重要性、建设场地 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的工 程地质勘察等级为丙级;其它情况的工程地 质勘察等级为乙级。 值得注意,不同勘察等级对所进行工程地质 勘察工作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参阅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公路工程地质勘 察规范》等行业工程地质勘察的国家或地方 规范与规程。
(一)工程地质调查
通过资料的搜集与研究、野外现场观察和访问群众等 方法进行,必要时亦可配合适量的勘探和试验与观测 等工作。 包括现有资料搜集与研究、野外现场观察和访问群 众。 1. 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全面搜集与研究区域地质、 航空和卫星遥感遥测相片、气象、水文、地震、水文 和工程地质等既有资料及当地有关建筑资料和建筑经 验等。 2. 野外现场观察:包括①根据地形图,按固定路线 进行踏勘,初步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②在踏勘时应选择露头良好、岩层完整而有代表 性的地段作出野外地质剖面图。③寻找地形控制点位 置。 3. 访问群众:通过访问当地群众,搜集洪水与淹没 情况、地震、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的历史情况, 尽量全面了解与工程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历史地质 现象。
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根 本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地质勘察最早进行 的一项勘察工作。 通过搜集工程建设相关资料和现场观察与访 问,结合工程建设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 综合性的地面研究,并将查明的地质现象和 获得的资料填绘到有关的图表和记录本中, 这种工作统称为工程地质的调查与测绘。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包括工程地质调查与工 程地质测绘两个方面。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深基坑支护工程地质勘察所提供的报告及资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

在一般情况下,深基坑支护勘察应与主体工程的勘察同步进行。

制定勘察任务书或本级勘察纲要时,应考虑到深基坑支护概念设计工程的设计、施工的特点与内容,有专门章节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出要求。

在勘察任务书中,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的地形、管线及拟建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2)拟建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类型、荷载以及可能采用的坚实基础类型;3)基坑开挖深度、坑底标高、平面尺寸及可能采用的基坑支护子类;4)场地及附近区域的环境条件等。

勘探工作勘察纲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搜集场地范围附近的已有地质、水文、气象及该地历练的建筑经验等资料,编写勘察纲要,基本内容包括∶1)工程名称和推进单位;2)勘察目的、任务;3)勘察在工作中的方法和原理工作量布置∶包括测绘、调查、勘探、测试等内容、方法、数量,以及对各项教育工作的要求;4)年内工作进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5)资料整理和编辑出版报告书编写的内容和应附的图表。

现场勘探现场勘探包括掘探、钻探、触探、物探等四大类。

在工程大地测量中,钻探是目前十分常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它利用钻探设备和工具,从钻孔中取出土石试样,以测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鉴别和划分地层。

触探和物探既是勘探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测试手法。

触探可以确定地基土理论物理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石方选择桩基持力层和确定桩的承载力。

物探如地质火控可以探明古河道或暗浜的界面以及地下障碍物等。

深基坑支护工程勘探点的湿处布置∶采矿范围为支护结构范围可能设置的地段,在开挖边界外的1~2倍基坑修筑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点。

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应适当扩充。

勘探点应布置在基坑周围,间距视地层复杂程度而定,一般为20~30m左右。

勘察孔的深度应满足整体稳定性等的验算要求,一般应不小于基坑取土深度的2~2.5倍。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概况拟建的大连医科大学旧校区搬迁改造地F区项目位于沙河口区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教学楼、风雨操场及地下车库,地上4层,地下1层,教学楼、风雨操场设计地坪标高,地下车库设计地坪标高。

勘察场地西侧为连山街,东、南、北侧为在建的住宅及公建。

据调查勘察场地周边无地下管网及正在开挖的基坑。

勘查工作概况本次勘察共完成勘察钻孔15个,钻探总进尺。

本次勘察工作量如表:孔数(个)总进尺(m)分层厚度(m)杂填土含砾粉质粘土碎石强风化板岩强风化石英岩中风化石英岩15SPT测试(次)6DPT测试(m)取样及室内试验原状土样8件,土常规试验6件,土腐蚀性试验2件。

工程测量5组钻孔波速测试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大连市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

失去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

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便被讥讽,气温较低,降水少。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

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

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其后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大连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本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到气候区,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八月最热,一月最冷。

按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寒冷地区、根据国标《建筑气象参数标准》提供的大连市气象资料(1951-1980年),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

平均年总降水量;一日最大降雨量。

全年平均风速s;30年一遇最大风速s;全年最多风向N,平率15%;最大积雪厚度37cm。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事基本风压㎡(1/50),基本雪压㎡(1/50)。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

第六章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第一节概述建筑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处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建筑场地的概念是宏观的,建筑场地勘察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工程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避免设计施工的盲目性有些设计师以为凭自己的经验,没有勘查就照样完成设计和施工,结果给后期工程造成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有不少因不经过调查研究而盲目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例子。

如:东南大学职工宿舍,地下有防空洞室等工程。

图纸好画,后果严重。

2粗细大意危害极大有些设计师认为,勘探是件粗活,不就是工人打几个孔吗,定个承载力吗。

其实不然。

结构工程师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好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3结合实际,防止事故的发生岩土工程勘探的目的是使工程设计结合实际来完成。

设计师必须对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松密、压缩性高低、强度大小、均匀性、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土层是否会液化等条件都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

但是,更常见的是勘察不详或分析结论有误,以致延误建设进度、浪费大量资金,甚至遗留后患。

因此,地基勘察工作应该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走在设计和施工前面,采取必要的勘查手段和方法,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各阶段勘察的内容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址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工程地质课件)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工程地质课件)
地形测量控制点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工程地质调绘,在预可勘察、工可勘察或初步勘察阶段时就应当完成,在 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的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与核实。
工程地质调绘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一、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地质体内部的各种物性差异,借助仪器对其天然场 或人工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进行观测,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地质体的地质 情况进行推断、解释的勘探方法,简称“物探”。
在钻探工作时,在土层中采取满足实验室需求的样品尤为重要。土试样质量根
据试验目的分为不扰动、轻微扰动、显著扰动和完全扰动四个等级。
不扰动:指原位应力状态虽已改变,但土的结构、密度、含水量变化很小,能
满足室内试验各项要求。
不扰动 Ⅰ
完全扰 动Ⅳ
土试样质 量等级
轻微扰 动Ⅱ
显著扰 动Ⅲ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9)采取的岩石、土、水样应具有代表性,原状样品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采取 措施,保持密封、不得扰动。(10)用作长期观测的钻孔应做好维护,对交通、 环境、安全有影响的钻孔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封孔作业。(11)钻探应提供现场原 始记录、钻孔柱状图和照片等。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3、土试样质量等级
勘探探井 平硐勘探
探井分层 探槽编录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简述
三、简易钻探:通过简单人力操作、钻进深度不大的地下岩土探查器具与方法。 1、小螺纹钻勘探:人工加压回转钻进,适用于黏性土及颗粒较小的砂土地层,可 取扰动土样,钻探深度小于6m。 2、钎探:用钎具向下冲入土中,常用来查明黄土陷穴、沼泽、软土的厚度及基底 的坡度等,探深可达10m。 3、洛阳铲勘探:借助铲的重力冲入土中,钻成直径小深度大的圆孔,可采取扰动 土样。冲进深度一般可达10m,黄土层可达30m。

地质勘探要求

地质勘探要求

地质勘探要求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作出评价,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对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作出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

3、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季节性变幅及规律,并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场地有无湿陷性土层,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

5、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6、对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7、论证天然地基的可行性,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或其它可采用的桩基方案,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并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参数。

8、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并提供基坑支护、降水等设计与施工的岩土技术参数。

9、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0、勘察时应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

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一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

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
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
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
(1)、岗阜地貌区
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
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

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
深挖方路堑
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

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

本节仅此处深挖路段进行详细评述(分别对不同岩性进行评述),而其余挖方路段可参见“路堑边坡说明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a、K0+860~K1+120
路线深切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植被发育一般,基岩裸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全强风化为1~3m不等,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产状:250°∠13°。

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该路段土石方比例为:10%的土方,90%石方。

由于该路段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且基岩主要以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其产状平缓,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因此该路段边坡属于较稳定边坡。

由此建议:①边坡坡率1:1~1:1.25;②边坡防护采用坡面框格式植草③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切忌使边坡长期裸露。

④边坡施工时避免使用强力爆破。

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推荐粉砂岩层面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φ值为:c=50kPa, φ=30°。

第三节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及评价
本路线区工程地质岩组分为松散土类及软质岩组,现分别评述:
1、松散土类:
a、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亚粘土,主要分布岗间沟谷地,粉质粘土多呈可塑~软可塑状,[fao]=180~200kPa,多分布于岗间沟谷地。

b、第四系下更新统冲洪积(Q2el+dl)
121
GYS-60-1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粉质粘土及含碎石粘土,主要分布于岗地,粉质粘土多呈硬塑~硬可塑状,[fao]=240~260kPa;含碎石粘土多呈硬塑状,[fao]=280kPa。

一般具中等压缩性。

2、软质岩组:
a、软质岩组:主要由白垩系赣州组(K1g)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组成,岩石多呈红褐色,中厚至厚层状,铁质胶结,胶结好,岩石完整性好,风化层厚度薄,局部岩层裸露。

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10米,岩质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3~15MPa,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五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分析知,参考桥梁工程地质钻探报告,结合当地的工程经验,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fao]及极限摩阻力qik值,现按照工程地质分区来分别确定各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的确定: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区主要地层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具体见表5-1。

表5-1 各岩土体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2、赣州断陷盆地剥蚀丘陵区
上覆一般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亚粘土及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粉质粘土、含碎石粘土,层厚约1~3米,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全强风化层厚约1~3米。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具体见表5-2。

表5-2 各岩土体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122
GYS-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