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作品主题
专题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突破高考第8-9题小说考什么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阅读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空场所,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情节是按一定结构原则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
”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阅读小说要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小说怎么考(1)(2020浙江卷)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2) (2020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3)(2018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4)(2014.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小说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小说的主题是寓于故事或构思之中,因此,一般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形象、情节来深刻理解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2020年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意蕴

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含义题型归纳一、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二、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主题常常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和意象等方式呈现出来。
本文将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主题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
一、人物形象的存在主义表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因此,作家常常通过塑造独立、自主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一思想。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利就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形象。
他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面对这种奇特的变化,他感到孤独、无助,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歧视。
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个体面对世界的真实体验。
另一个例子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
霍尔顿是一个反叛、孤独的青少年,他对社会的虚伪和冷漠感到厌倦,因此选择离开学校,独自一人漫游城市。
他的行为和思想与社会价值观不符,因此他常常感到被边缘化。
这种边缘化的体验也是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情节的存在主义表现情节是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因此,作家常常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这种思想。
例如,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冷漠、无感情的人,他在小说中犯下了一桩无意义的谋杀。
梅尔索的行为和思想与社会价值观不符,他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他来说,生活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无意义的存在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卡夫卡的《审判》。
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瑟夫·凯在没有任何理由和解释的情况下被捕,他对自己的罪行一无所知,也无法辩解。
整个故事充满了荒诞和无法理解的元素,正是对于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无助和无意义的真实反映。
三、意象的存在主义表现意象是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1期技法指津一、梳理小说情节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小说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都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是贯串整个作品的线索。
只要找到了这条线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
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
抓住线索,梳理情节,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了解作者的意图。
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以人物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该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
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在情节上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形象来构述文章,展开情节。
全家人到哲尔赛岛的旅行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文章的高潮,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故事将出现重大转机——所谓的富翁于勒其实只是个卖牡蛎的人。
就像评论家所说的,这是个发人深省的文章结尾,展现了阶级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3.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情节的铺设都有讲究,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是所有优秀小说的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
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發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又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
二姐结婚后,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于是咒骂、怨恨于勒,最终远远地躲开了他。
小说情节跌宕曲折,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将情节推向高潮。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4
❖ 《溜索》深刻意蕴:
❖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
艰险;(事)
❖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
护;(人)
❖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
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物)
❖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节)
❖ 情感取向:(事实上也是小说的意蕴)
❖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景、物)
❖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人)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
整理版课件
1
考纲要求: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意蕴)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 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
❖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 品的深刻思想)
❖
整理版课件
6
❖ 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 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 (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
❖ (2)面对陌生人的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
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 的赞美;
❖ (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疑之心的厌弃,以及对 老者能自省自律自励的赞美;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可以停留在表面,应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所以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其实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不过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如《药》《审丑》,所以也要稍加关注。
标题意蕴通常的解题思路有: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有无双关或比喻象征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例:“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手法)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②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据的意蕴,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句子意蕴的答题思路1.句子的表层意思2.句子的深层意思(比喻义、象征义)3.情感意义4.主旨意义例:《安娜之死》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从”思维把握主旨
1.从题材内容看主旨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 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 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旨方向。具体 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 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旨,如《变色龙》。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 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 小说的主旨方向。
4.从环境看对主旨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 ,环境描写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 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场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 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 中揣摩主旨。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 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形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 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旨。分析环境 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
其他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
题干 示例
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作品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辨 (1)题干中有“主旨”“意图”“道理”等字样
题型 (2)题干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 低声吩咐厨子。 •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 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 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 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 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 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 《全品》P223 招牌
【英】哈里特·思勒 1. 请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
小说讲述了卖花人帕帕·敦特听从顾客们的建议,将花店的 招牌一改再改,直至没有招牌,全凭对花店的热爱和用心使 花店生意红火的故事,让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表面文章只 是形式,关键是要付出真心与实际行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典例分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 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小哥儿俩 凌叔华
•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 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 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 小棉袍上。 •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 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 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 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 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 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 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 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 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 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 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 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 旨。抓背景时,要关注小注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同时,还要 尽可能地抓住文中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旨 小说主旨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 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的。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
•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 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 ②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 ③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用故事的形式加
以揭露和鞭挞
怎样确定主旨意蕴类题 (2018·江苏高考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 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2014·高考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 题 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 干 予探讨。 示 (2014·高考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例 (2013·高考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 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2012·高考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规范答题: 概括主旨: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 评价主旨:本文的主旨是……,理由是…… 探究主旨: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 分点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小说是如何运用讽刺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时代之殇的,同时,小 说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章探究。(6分) (1)(人物形象)小说写玛萨雷尔医生过分激动地大喊大叫、向前皇帝石膏 像开枪、拳打践踏石膏像等,而观众们的反应很平静,他的地位最终一点 都没变,以此形成对比,讽刺意味强烈。(2分,意思对即可) (2)(时代之殇)无论是医生过激的行为还是观众的麻木反应都是一次次战 争、一次次政变造成的混乱、动荡给人们留下的阴影。这种不动声色的 讽刺,反映了当时法国的悲哀。(2分,意思对即可) (3)(社会价值)①通过这种讽刺手法可以看到动荡的时代,当一个国家的 价值观、法则、秩序统统被打乱后人性的黑暗、丑陋滑稽、无奈,批判性 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②这次政变启示我们:和平、安 定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一个强大的国度,如果丧失了秩序和法律 的约束,后果一定是不堪设想的,引起读者对政变的思考和探索。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题材角度
文中作者文笔清新,表现了对儿童生活的熟悉 、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
环境角度
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 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
情节角度 人物角度
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 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 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2.从人物塑造看主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用在人物身上,因此 ,主要人物也就是“主旨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 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 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旨。在性格小说中,主 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 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旨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 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旨。具体需要“二寻一辨”:
②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 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旨表现的需要, 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一 情节”。
③品味细节。小说的细节是构成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 的基本因素,细节描写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旨思 想的表达,从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因此,从细 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旨。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旨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旨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 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 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体需要“梳——询——品”: ①梳理情节过程。小说的主旨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 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必须厘清作品的 线索和情节。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 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 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 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 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旨的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 ① 文中作者文笔清新,表现了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 ,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 ②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 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 ③ 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 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 性的礼赞
四、对点联系
•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 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 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 不吃了。 •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 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 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 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 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 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 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 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 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 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 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 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