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探究主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2)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特点;(2)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3)把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特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情节、人物、环境等;(2)介绍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等;(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篇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模拟小说情节,体验人物心理;(3)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课堂参与度;(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写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2. 教学课件:制作与小说相关的教学课件,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图等;3. 小说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小说阅读平台、文学作品赏析等,丰富教学内容。

捐门槛情节鉴赏教案

捐门槛情节鉴赏教案

“捐门槛”情节鉴赏(教学设计)丹徒高级中学江春花教学目标:分析小说《祝福》中捐门槛情节的因果性,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

那么,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鉴赏《祝福》中最重要的情节之一“捐门槛”,来追寻答案!“什么叫情节呢?有一定的因果性故事。

”(孙绍振)鉴赏情节就是要发现情节中的因果性,发现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发现情节对小说主题的揭示。

二、“捐门槛”情节分解与鉴赏:1.情节分解细节1:柳妈询问并取笑祥林嫂额角伤疤。

细节2:柳妈告诉祥林嫂死后要被锯成两半,祥林嫂去土地庙求捐门槛。

细节3:祥林嫂捐门槛。

细节4:祥林嫂坦然碰祭祀用品,却被阻止。

细节5:祥林嫂精神垮掉,终于被赶沦为乞丐。

细节6:祥林嫂追问“我”灵魂有无,我含糊其辞。

2.细节鉴赏细节1:柳妈询问并取笑祥林嫂额角伤疤。

因果性:额角伤疤——被绑卖进山中嫁人反抗——死了丈夫,家中有一个严厉的婆婆和一个小叔子。

发现:根据夫权的要求:女人嫁给丈夫就得从夫,丈夫死后,要为丈夫守身,所以祥林嫂第二次嫁人就遭到了鲁镇人们的歧视;根据族权的要求:子女属于父母,祥林嫂是其婆婆的财产,所以当其婆婆需要一笔钱来为小儿子娶妻时,祥林嫂就作为财产被卖了出去,所以,对于卖祥林嫂这件事情,没有人提出疑议,许多人还做了帮凶。

从祥林嫂被卖,我们发现夫权与族权居然是自相矛盾的!细节2:柳妈告诉祥林嫂死后要被锯成两半,祥林嫂去土地庙求捐门槛。

因果性:祥林嫂求捐门槛——死后要被锯成两半——祥林嫂嫁了两次人——柳妈灌输神权思想发现:祥林嫂死去要被锯成两半体现出的是神权。

神权统治着柳妈的思想,柳妈又将这个思想灌输给祥林嫂,为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细节3:祥林嫂捐门槛。

因果性:祥林嫂捐门槛——死后要被锯成两半发现:阎王要在祥林嫂死后将她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这说明寡妇不能第二次嫁人,否则要承受残酷的惩罚。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探究 - 教案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探究 - 教案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探究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1.2作品中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1.1.3通过探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可以加深对作品和当时社会的理解。

1.2教学目标1.2.1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特点。

1.2.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2.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3教学方法1.3.1采用文本细读法,深入分析作品中的饮食描写。

1.3.2结合历史背景,对比分析饮食文化的变迁。

1.3.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知识点讲解2.1饮食文化的内涵2.1.1饮食文化包括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

2.1.2《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地域特色。

2.1.3饮食文化在作品中具有象征和隐喻的作用。

2.2饮食与人物性格的关系2.2.1作品中不同人物的饮食喜好反映了其性格特点。

2.2.2通过饮食描写,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

2.2.3饮食场景中的对话和动作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2.3饮食与情节发展的关联2.3.1饮食场景常常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

2.3.2饮食描写为情节的推进提供了丰富的细节。

2.3.3饮食文化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三、教学内容3.1作品中的饮食描写分析3.1.1详细解读作品中的饮食场景,分析其文化内涵。

3.1.2对比不同人物在饮食上的差异,探讨其性格特点。

3.1.3分析饮食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3.2饮食文化的背景知识介绍3.2.1介绍《红楼梦》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饮食文化。

3.2.2讲解当时社会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范。

3.2.3分析饮食文化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3.3饮食文化的现代意义探讨3.3.1探讨《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3.2分析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主题简介1.1 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 探讨小说主题:反映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1.3 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勤劳、诚实、坚韧第二章:人物关系与故事梗概2.1 梳理小说主要人物关系:祥子与虎妞、祥子与小福子、祥子与刘四2.2 概括小说情节:祥子奋斗的过程、祥子与女性的关系、祥子的悲剧命运第三章:圈点与批注技巧讲解3.1 圈点技巧:标出关键词、重要句子、段落大意3.2 批注技巧: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人物行为、探讨主题思想3.3 实例演示:结合小说内容,展示圈点与批注的过程第四章:实践练习4.1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进行圈点与批注4.2 分享圈点与批注成果,讨论交流心得体会4.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圈点与批注,进行评价和指导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圈点与批注技巧的应用5.2 拓展学习:推荐其他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5.3 作业布置:阅读推荐文学作品,运用圈点与批注技巧进行分析与评价第六章:小说语言特色分析6.1 探讨老舍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北京话、俚语、成语的运用6.2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6.3 实例分析:挑选典型段落,分析语言特色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氛围第七章:祥子与虎妞关系的发展分析7.1 详读相关章节,圈点与批注祥子与虎妞关系的变化过程7.2 分析虎妞对祥子命运的影响及其性格特点7.3 讨论:如何看待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爱情关系?第八章:祥子与小福子的悲剧命运8.1 圈点与批注祥子与小福子相遇、相知到悲剧收场的全过程8.2 分析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社会环境、个人命运、道德伦理8.3 思考:从小说中可以反映出哪些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第九章:祥子形象的分析与评价9.1 圈点小说中描写祥子的关键情节,分析其性格成长变化9.2 评价祥子的优点与不足,探讨其形象的意义9.3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祥子这个角色的悲剧性?第十章:课堂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圈点与批注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10.2 学生分享对《骆驼祥子》的整体感悟,包括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10.3 教师总结反馈,强调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第十一章:祥子与旧社会的斗争11.1 圈点与批注小说中反映旧社会黑暗面的描写11.2 分析祥子与旧社会斗争的过程及其结果11.3 讨论:如何理解祥子的奋斗与悲剧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第十二章: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12.1 圈点与批注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及其对祥子的影响12.2 分析女性角色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12.3 思考: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反映了哪些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第十三章:老舍的创作风格及其意义13.1 圈点与批注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和文体特点13.2 分析老舍创作风格对小说艺术表现力的影响13.3 讨论:老舍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及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第十四章:课外阅读与拓展14.1 推荐相关的老舍作品或其他反映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14.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进行深入阅读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馈15.1 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15.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程的重点和收获15.3 讨论:如何将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以《骆驼祥子》为例,主要教授了圈点与批注这一阅读理解方法。

《中国古典小说》全书解析教案设计

《中国古典小说》全书解析教案设计

《中国古典小说》全书解析教案设计中国古典小说全书解析教案设计简介本教案设计主要针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全书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典小说的结构、主题、人物塑造等要素,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教案设计适用于高中阶段的中国文学课程,预计需要8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分析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解读古典小说中的重要场景、情节和人物形象;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古典小说概述- 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课:古典小说的结构与风格- 分析古典小说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比较不同古典小说的风格特点和写作风格。

第三课:古典小说的主题- 探讨古典小说的主题内容:人性、命运、爱情、忠诚等;- 分析古典小说中的核心主题和意义。

第四课: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读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和角色关系。

第五课:古典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分析古典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结构安排;- 探讨情节发展对故事推进的影响。

第六课: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 探讨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比喻、象征、对比等;- 分析艺术手法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第七课:名著赏析- 选取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进行深入解析;- 分析该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要素。

第八课:创作实践与总结- 学生以中国古典小说为题材,创作一个短篇小说或改编剧本;- 分享创作成果,总结本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 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读古典小说的重要篇章或人物形象,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走进小说天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走进小说天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活动一小说故事会一、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被人物的悲欢离合深深打动的时候。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讲述故事的?回顾自己阅读的小说,想想哪部小说的情节最吸引你。

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

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叙述小说情节。

1.按照示例,将你印象最深的一部(篇)小说的某个情节梳理出来。

2.以最熟悉的短篇小说为例,理清其结构,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构思技巧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巧妙地运用了悬念。

3.班级小说故事会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叙述小说情节,画流程图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掌握用流程图的方式梳理情节学会分析小说写作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活动二小说人物大家谈1.每人梳理自己读过的小说篇目,指定几位同学汇总,整理出一份小说篇目表。

2.将篇目分配到各小组,组内分工,用卡片(纸质或电子)的形式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出处、外貌、典型语言、典型动作、相关事件等,还可做一点简评。

3.在班上开展“小说人物大家猜”活动。

4.将大家的成果,编写成一本小说人物小词典。

小说人物档案卡片小说人物卡片(01号)于勒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建立小说主要人物档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文学离不开想象,小说阅读与创作更要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神游八荒。

欢迎大家进入时空隧道,从以下几种方式中任选一项尝试小说创作。

1.重新设计人物命运。

例如,假如闰土生活在现在,他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鲁滨逊没有获救,还呆在荒岛上,后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2.为小说续写故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回到家里,发生了什么?杜小康后来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挑战?3.穿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闰土、于勒、杜小康等小说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4.寻找你周围生活中的小说素材,进行虚构、演绎,编一个故事,或试着写一篇小小说。

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认识翠翠、爷爷,傩送、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再结合知人论世,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进入“边城”的世界,看看从文先生想通过《边城》表达怎样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边城》小说不是很长,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读小说,提交自己的问题。

老师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大家:1,第四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为什么当翠翠在岸边等爷爷时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却冒出如此可怕念头?——韩星润2,《边城》描绘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赵政源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成有关翠翠的往事经历?——段皓天4,通读小说全文后,发现文章写的很淳朴真实,但为什么这种朴实与真实中,掺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悲伤?——韩星润同学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某个细节,有的是关于主题的表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说明大家都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边城”的世界,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

鉴赏小说高中作文教案模板

鉴赏小说高中作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情节、主题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小说基本要素的识别与分析。

2. 小说结构的理解与欣赏。

3.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小说文本、课件、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文本,做好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

二、小说基本要素分析1. 教师讲解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

2. 学生阅读小说文本,找出小说中的基本要素,并进行分析。

三、小说结构鉴赏1. 教师讲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 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讨论其布局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四、人物形象分析1. 教师讲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

2. 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评价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五、主题思想挖掘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反思。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你认为这部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七、写作实践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2.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说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导学案(四)

------- 探究主旨意蕴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掌握主题类探究题和社会类拓展探究题的题型特点和探究方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把握主旨类探究题的答题方法。

(自主学习):朗读法

【考纲解读】 《考纲》明确要求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概括作品主题”、“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在小说阅读中,往往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分析来概括小说主旨,体味作者情感。 【知识梳理】 1、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概括小说主旨”包括四个要点: (1)小说叙述了什么样的事件? (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小说通过叙述了……的事件,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种……的社会现象,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了一种……的风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4、归纳主题的主要方法: (1)抓人物形象; (2)抓情节发展; {3)抓写作背景。 5、概括主题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交流展示 【真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2014年浙江卷)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答:①自信、沉稳、果断。②强调、不容置疑。③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人物心 理可从人物言行中看出,“浅笑”与“朗声”既是沉稳的体现,也是对隔壁店主的疑或的掩饰,说人物的心理要用形容词。) 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回答时指出什么内容是出乎意外,什么地方是在情理之中即可。) 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答:①自感技不如人。②自觉羞愧。③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 (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方面考虑。) 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答: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 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答: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分析人物形象,要着眼于全篇,从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着手。概括本文主旨,要在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关注体现文章要旨的段落和语句,尤其要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师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解题指导】 1、常见设问模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小说的主题还可从小说的标题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3)联系小说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4

(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入手。如2009年浙江卷《魔盒》要求写一句话揭示主旨,就要结合小说题目和情节,把握“魔盒”蕴藏的深意,抓住后面“贝格斯太太”的话来概括主旨。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

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答题模式 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小说通过叙述了„„的事件,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种„„的社会现象,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了一种„„的风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突破):讲练结合 关于小说的标题 标题也即文章的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标题,把对标题的解读作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为我们准确理解文本奠定基础。小说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一样,涉及标题的问题时常出现,应予以关注。 1、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交代主要的写作对象(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棋王》 。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失街亭》等。 (3)点明全文线索,如《项链》、《药》等。 (4)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5)设置悬念,如《谁动了我的奶酪》。 (6)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7)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如《变色龙》、《红楼梦》、《子夜》、《红与黑》等。 (8)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 ,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9)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如《让我再爱你一次》、《妈妈,来世让你做我的女儿》。 2、考点探讨: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小说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①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