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新)

合集下载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文档交流•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文档交流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文档交流•——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

.文档交流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上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 (后下),石决明15g (先煎),黄芩9g,梔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梔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梔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中成药:①镇脑平肝丸(本院制剂,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僵蚕、半夏、全蝎、红花、白附子等),每次6g,每日三次(2)风痰阻络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

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

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

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

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文章目录*一、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二、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三、中风是什么引起的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1、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点揉穴位。

用拇指指尖点揉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每穴1分钟,具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捻揉各指(趾) 家人捻揉患者瘫痪的手、脚的各个指头(趾头),从大指(趾)至小指(趾),揉的力量要轻,指头(趾头)各个面都要揉到,共20分钟。

目的是促进末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中风的前兆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

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3、中风出现后要怎样急救发现病人发病切勿慌张,要保持镇静,让病人躺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

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诊断未明时不要自行用药。

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

首先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起,最好2~3个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

对于抽搐病人,要用毛巾或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

若病人出现气急、喉部痰鸣等症状时,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至其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

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

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

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

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
•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脉细无力,舌苔白,质淡。

•血瘀气滞: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肢体疼痛。

脉涩,舌质黯紫,舌苔白。

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醒神开窍疏通经络
主穴:百会人中内关极泉尺泽足三里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复溜)百会放血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气虚血瘀:气海三阴交
口歪:颊车地仓
上肢不利:肩髃合谷
下肢不利:环跳阳陵泉
尿失禁: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2、中脏腑
治则:醒神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百会人中内关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放血)合谷太冲
脱证:关元(灸)气海神阙(隔盐灸)
中风单症治疗
假性球麻痹:上神经元损伤,三主证:(言语困难、发声困难、进食困难)。

情感障碍,强哭强笑,表情淡漠。

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

取穴:百会风池风府金津玉液(放血)完骨通里照海
痰证:丰隆
肾虚:复溜
单纯偏瘫
取穴:上肢:极泉肩髃肩髎曲池
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髀关伏兔阳陵泉太冲
肢端神经血管营养障碍:
局部火针点刺或放血
上肢:八邪
下肢:八风
患肢肌张力高
取穴:
上肢:尺泽曲池腕骨→劳宫
下肢:血海太溪阳陵泉→阴陵泉
足内翻:丘墟→照海
王乐亭经验
1.手足十二针
取穴:曲池内关合谷
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适应证:中经络半身不遂
2.老十针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适应证:脾肺不足半身不遂
3.手足十二透针
取穴:肩髃→臂臑腋缝→胛缝
曲池→少海外关→内关
合谷→劳宫阳池→大陵
环跳→风市阳关→曲泉
阳陵→阴陵绝骨→三阴交
丘墟→申脉太冲→涌泉
适应证:后遗症半身不遂。

后背五脏俞
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隔俞适应证:气血亏虚半身不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