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通假字其实很简单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说,虽然一般是以少代多,但也有一多代少的。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例5:或隐弗章。——《甘壁之战》 卒——猝
(三)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 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共gòng——供gōng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1. 民 族 资 产 阶 级在 中国现 代化进 程和革 命史上 都有重 要贡献 2. 民 族 企 业 在近 代中国 的命运 表明, 只有实 现民族 独立、 国家统 一和政 治民主 后,它 才能健 康发展 3、 每 逢 春 节 ,无论 城市还 是农村 ,家家 户户都 要精选 一副大 红春联 贴于门 上,为 春节增 加喜庆 气氛。 春联以 工整、 对偶、 简洁、 精巧的 文字描 绘时代 背景, 抒发美 好愿望
距——拒
指——旨 庭——廷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文言实词——通假字ppt

文言实词——通假字ppt
通“毋”; 不 要
5、其余则熙熙而乐。
同“嬉”, 欢乐,快

6、令将军与臣有郤。
同“隙”; 隔阂,嫌

7、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同“悬”;

8、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同“向” 对着、朝
9、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同“向”; 对着,朝

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通“餍”; 满足
2、皆阳应曰:“诺”。
同“措”;放置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挡”;抵挡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同“捧“两手托着 通“盍”;何不
同“何”;什么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环”;绕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同“挥”;指挥
9、是以同先“帝拒简”拔;以把遗守陛下。
距关,毋内诸候
酒酤于市
輮以为轮


3、
。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
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①使臣奉璧,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按” 审察,察
练习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词义看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通“猝” 突然 通“班” “斑” 头发花白
(四)形近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字形相近
1、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
2、道中手自钞录 ( “钞”通“抄”)
3、死者太半
(“太”通“大”)
4、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判断通假字的方法:
一、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
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通 ,含义: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14>《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必修1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 4. 匪通“非”,不是。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第五、音异形似 例2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被bèi——披pī
文言文复习
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 理解常见虚词 理解常见句式 理解并翻译句子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一、什么是通假字?
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逝”跟音同(shì)形似的“誓”字相通; “女”跟字音(nû——rû)相近、字形相似的“汝” 字相通。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字通








生点读假传 并上音字达 可与相尽字 以本同管义 在字或在的 相的相意主 当功近义要 长能,上工 的是在与具 时相通本是 间同过字字 内的字不音 存,音同而 在所传,不 。以达但是
才字与字 能义本形 够这字, 产一的通
文 文言通假字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同“罹”,遭受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同“旨” • 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 同“涅”,染黑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同“黜”chù,指被罢免官职;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同“佯”,假装;同“贽”zhì,见面礼 •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同“搯”tāo,叩击,拍打 •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苏武传》) 畔,同“叛”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没有关联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古人在用字时仓促之间想不起来本字,而用了替代字。
文 文言通假字
在中学阶段,教材出于简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虑,将文言 文中常见的“古今字”也归并到通假字中,统一用“×,同×” 来注释。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 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同“向”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同“哪”
字通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文言文--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 同(近)音字相代替 】
借字 本字 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 贯 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甫 对老年男子尊称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辨 变 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6. 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
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
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 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 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 ,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 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十七:通假字讲稿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十七:通假字讲稿ppt

J
K
• 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 坠疾徐,并称善也。” 亏:同“诡”差异,不适应。动词“其时已与 先王之法亏矣。”
• 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儽:通“累”;堆矗,积累。动词。“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累:通“摞”;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捆绑。讲,与 “臣”一起指。俘虏。”“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慄:同“栗”;发抖。动词。“慄深林今惊层颠。”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 绳。” 列:通“裂”;分裂。动词。“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脟:同“脔”切成块状的肉。名词。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形容“而直为此廪廪也。” 陵:通“凌”;凌侮。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流离:同“淋漓”;霑湿的样子。形容词。“两股间脓血流离。” 陇:同“垄”;高地。名词。“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录: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 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G
•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兴化部 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 矣。”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嘻,善 哉,技盖至此乎?”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 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动词。“媵人持汤沃 灌。”
高考专题辅导
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十七:通假字讲稿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辨析通假字的诀窍课件27张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辨析通假字的诀窍课件27张
• 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 形来区别,造了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
• 如:“莫”同“暮”,“益”同“溢”。 • 在阅读时遇到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那么 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 9.“裁”通“才”,刚刚。 • 例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 • 10.“唱”通“倡”,倡导。 • 例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11.“绌”通“黜”,指罢免官职。 • 例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 12.“材”通“才”,才能。 • 例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 13.“趣”通“促”,催促。 • 例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 • 14.“得”通“德”,感激。 • 例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 15.“堕”通“惰”,懒惰,懈怠。 • 例 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政,繁其刑,其民迷而堕焉 (《荀子·宥坐》) • 16.“单”通“殚”,尽。 • 例 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 (《汉书·王嘉传》)
主言文2 辨析通假字的诀窍
一、解读高考
• 1.考查内容。
• 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 等。
•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 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
• 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 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
• 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 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 俱不幸也。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足所履,蝼蚁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火燔 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 举火行有,适然也。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气结阏积,聚为痈。溃为疽创,流 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 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或奸盗大辟而不知, 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 幸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立岩墙之下, 为坏所压;蹈坼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 趋而疾行。左右曰:“久矣。”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通假字的情况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二 根据字音推断 三 根据字形推断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
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坐——座 乡——向
嘿——默 亡——无
息——熄 寤——悟

请完成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一)实词(解释词义)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 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
通 文 假 言

字 之
通假字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 通用之意。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通假”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 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 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 们一般用“通”来表示, 如“A通B”。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员”通“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总结
如要求将“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一部分考生得的 是零分,究其原因,乃不明此处“知”通“智”,它和后面的“能”相 对,根据对举性完全能够判断出来,全句意为: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 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方法总结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的时候,要注重积累出现的典型的 通假现象。
方法点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 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方法点拨
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 “亡”通“无”。
方法点拨
第四,通假字是在本有其字的条件下,借别字代替本字,不能视为 表义,与表义无直接关系,因为其意已由本字代表。
通假字其实很简单
考点聚焦
什么是通 假字?
考点聚焦
所谓“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 被代替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方法点拨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通假字的三种情况
同音通假
双声通假 (两个字声母相同)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谢谢
方法总结
通假字的能力要求: 1. 积累中学课本出现的典型的通假现象; 2. 能结合语境判断出通假情况; 3. 能结合语境准确翻译出通假现象的意思。
方法总结
通假字在试题中往往结合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来考查。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 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 花明又一村”之感。
“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
方法点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方法点拨
例如:1.“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 “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
2.“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
例题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例题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 例题3:终老不复取(娶) 例题4:毋内诸侯。(纳) 例题1:秦王还柱而走(环) 例题2:此小大之辩也(辨) 例题3:偭规矩而改错(措) 例题1: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捧) 例题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旨) 例题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非)
方法点拨
我们如何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 文意?
方法点拨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 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方法点拨
例如:1.“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其中“惠”通“慧”。“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
惠”,慧是“智慧”。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方法点拨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意思是寡助到了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他。这个句子中的“畔”就是 “叛”的通假字。
方法点拨
第五,从形体上看。通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形体上发生替代 现象,本字的形体被通假的字所更换。
方法点拨
例如:“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例中“女”是借字,“汝”是本字,本字“汝”被通假后,为“女”形体所 取代。
典型例题
1. 下列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赵王田猎耳
通“畋”,打猎
B.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同“座”,座位
C. 俾倪故久立
通“睥睨”,怒题
2.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叠韵通假 (两个字韵母相同)
例子 我以等待了千年, 为何良人不回来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举酒属客
解析 “以”通“已”,已经
“亡”通“无” “属”通“嘱”,嘱托
考点聚焦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 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 该字为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语的 正确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方法点拨
第六,通假字的本字既可以用它的本义,又可以用它的引申义,还可以用它 的假借义。
方法点拨
例如:《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另外,“鳏”指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说文解字》说:“鱼也”。
方法点拨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辨析:
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