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旅游发展报告

四川省旅游发展报告

四川省旅游发展报告一、引言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近年来,四川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钟爱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省旅游的现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为政府、旅游业者和游客提供参考。

二、旅游资源概况四川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首先,自然景观方面,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有著名的峨眉山、九寨沟、稣里山、都江堰等景点。

其次,四川省还拥有丰富的独特动植物资源,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

最后,四川省的人文资源丰富多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川剧、蜀绣、巴蜀文化等。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1. 旅游接待量近年来,四川省旅游接待量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四川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2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00亿元人民币。

2.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四川省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消费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 旅游业发展瓶颈然而,四川省旅游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

首先,交通不便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山区和乡村地区。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包括酒店、导游、景区管理等方面。

四、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国内外旅游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普及,国内外旅游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四川省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

2. 挑战: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文化保护的问题。

四川省的自然景区和历史遗迹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五、发展战略和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四川省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和措施:1.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尤其是偏远山区和乡村地区。

2. 加大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加游客满意度。

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告范文

( 考察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54699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Study on the model of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告范文一、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近几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强调将旅游业作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的成绩。

20xx年四川全省接待游客总量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人民币,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均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四川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经营城市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镇建设,围绕两条主线,打造五大精品,提升四大遗产,开发五大片区,建设一座名山,加快两个转变。

即: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山”、九寨沟与黄龙、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大熊猫和都江堰——青城山五大精品;全面提升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四大遗产地水准;重点开发好成都中心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旅游合作区和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五大片区;尽快将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名山;实现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

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尽快发展成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到20xx 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9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0%,年均增长幅度在20%以上,力争达到30%。

到20xx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5%以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全省6大支柱产业之一。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一、引言为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本地的发展,我们组织了一次赴四川成都的学习考察活动。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次学习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成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一)考察的目的和重点本次考察的目的是学习成都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重点关注成都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二)考察的行程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知名企业、文化创意街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多个地点,与当地的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考察的团队成员考察团队由来自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计_____人。

三、成都的发展经验和做法(一)产业发展1、推动产业升级成都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例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成都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2、优化产业布局成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这些功能区在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创新驱动成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

同时,成都还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1、坚持以人为本成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了便捷的地铁网络和公交系统。

2、注重生态保护成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成都还加强了对水资源、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

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

“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

“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四川旅游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考察报告篇一:四川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杨晓东四川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清水镇经管站杨晓东为学习借鉴四川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促进我镇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首批考察团于4月23日至30日,由李镇长、王主任带队,赴四川省九寨沟、黄龙、三圣花乡等地,就乡村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

特别是对九寨沟藏家“农家乐”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圣花乡的实地考察。

考察归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川人民实现了对灾难的穿越及家园的重建,通过家园重建,由政府注资,提高了各种产业的规模和档次,由每家每户的一亩三分地,通过流转,打造规模的、高品质的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尤其是“以旅助农”的基本做法富有成效,为我镇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感受主要有如下两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给“三农”带来巨大变化。

一是农民明显致富。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

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偏远山村坐上“旅游专列”快步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不少农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

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乡镇的主导产业。

二是解决了富余劳动力转移。

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

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有了钱,首先就是造房子,这使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特别是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一些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应运而生。

四是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农民素质显著提升。

乡村旅游在给农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他们从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和电脑。

乡风民俗更加文明。

乡村旅游的发展,按照一种新型的生产形式把村民联系起来,既有公平竞争又有相互合作,传统道德的约束和行政、行业组织的管理交互作用。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一、引言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四川省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本报告旨在对四川旅游业发展进行考察,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四川旅游业现状分析1.自然景点四川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著名的包括峨眉山、九寨沟、稻城亚丁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游客流量过大时常常导致拥堵和游玩体验不佳的问题。

2.历史文化遗址四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都江堰、黄龙溪、双流古镇等。

这些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吸引了很多游客。

然而,一些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部分文物面临破坏和失窃的风险。

3.旅游服务四川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指导工作。

目前,四川的旅游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一些旅游项目和景点的管理混乱,导致游客投诉较多。

4.区域联动四川省包括成都、乐山、绵阳等多个城市,各城市之间旅游资源有重叠,存在激烈的竞争。

联动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四川省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联动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如举办跨市旅游活动、推出联票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整体旅游体验。

三、问题分析根据对四川旅游业发展的考察,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基础设施不完善四川省的一些旅游景点和项目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游玩体验不佳。

比如,交通拥堵、停车不便、餐饮住宿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2.文物保护不到位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文物破坏和失窃的风险增加。

这不仅损害了历史文化的价值,也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赴四川旅游考察报告

赴四川旅游考察报告

赴四川九寨沟等地考察学习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情况报告清水镇党委办公室梁宏岩为了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清水镇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清水镇机关生态旅游学习考察第一小组,由李宗柱副镇长带队,一行35人,于4月23日至30日,为期8天,学习考察了四川省九寨沟、黄龙等地发展生态旅游和成都市三圣花乡、郫县农科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考察收获很多、受益绯浅。

四川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城市郊区发挥区位优势,率先在全国发展乡村旅游,使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地区基本情况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4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97.8平方公里,缓冲区90.3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20平方公里。

九寨沟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遣产名录>>,1997年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九寨沟既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的森林、山水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和钙华滩流为主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水景之王”。

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距成都市360公里,黄龙风景区面积700平方公里,由黄龙沟和牟尼沟两部分组成,黄龙景区包括黄龙沟、丹雲峡、雪山梁、红心岸,面积600平方公里;牟尼沟则由扎嗄瀑布和二道海两个景区组成,面积100平方公里。

黄龙风景区还有640平方公里的外围保护地带。

黄龙沟是黄龙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海拔3123米-3756米。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报告标题: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四川成都地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
成都的发展现状以及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经验,我们组织了一次赴四川成都的学习考察。

二、考察内容
1. 成都的经济发展情况
我们首先研究了成都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了成都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外资企业的投
资情况。

通过考察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府新区等地,我们对成都独特的经济
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成都的教育体制
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成都的一些中小学、高等教育机构,并与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进
行了交流。

我们了解到,成都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此外,成都还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成都的教育管理经验
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成都的教育管理经验。

成都注重探索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推
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通过与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交流,我们
了解到成都在教育评估、课程改革、教师培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经验和做法。

三、结论
通过本次学习考察,我们对成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成都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希望将成都的经验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TQC/K265
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学习四川发展大旅游的考察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强调将旅游业作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的成绩。

20xx年四川全省接待游客总量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人民币,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均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四川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
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经营城市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镇建设,围绕两条主线,打造五大精品,提升四大遗产,开发五大片区,建设一座名山,加快两个转变。

即: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山”、九寨沟与黄龙、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大熊猫和都江堰——青城山五大精品;全面提升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四大遗产地水准;重点开发好成都中心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旅游合作区和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五大片区;尽快将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名山;实
现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

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尽快发展成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到20xx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9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0%,年均增长幅度在20%以上,力争达到30%。

到20xx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5%以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全省6大支柱产业之一。

二、四川省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一)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1、四川省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川委发[20xx]4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19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的通知〉》(川委厅[20xx]17号)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坚强决心,阐述了旅游业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和各项措施,确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在发展大旅游、大产业中的责任,提出了加快四川旅游发展的系列扶持性政策。

2、调整充实了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该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专管旅游的省委常委和专管旅游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计委、旅游、经贸、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公安、财政、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物价、工商、技术监督、广电、宗教、文物、统计、外办、安全生产、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26个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旅游局
负责。

同时撤消了四川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等相关机构,这些被撤消机构的职能全部并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旅游发展情况汇报会,听取各级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促进旅游发展的各方面情况,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3、明确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管理、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各级旅游局不再是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指导协调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