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
古诗治国之道翻译赏析

古诗治国之道翻译赏析文言文《治国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
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
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
故以上之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
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
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
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奸巧不生则民治。
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
何为 治国之道 一个中国人曾用它 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

何为治国之道一个中国人曾用它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何为治国之道,一个中国人曾用它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居于世界之中,中国拥有悠久而又多变的政治历史,“治国之道”一直是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和国家安定的重要理念。
很多历史上的用过政治上的手段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他们在用治国之道治理国家时,所付出的努力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的发展成就。
首先,我们要谈到的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孔子。
他的治国之道被视为中国传统思想普遍接受的最重要的哲学理论,也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治国理论基础。
他最重要的观点是政治应以礼仪规范、民众自律、尊重贤良,以促进政治秩序和公正,而必须避免暴力、残暴和欺诈等反人类行为。
他深刻理解了政治国家的道德原则,把“仁、义、礼、智”作为治国之道的核心,他的治国之道被称为“仁政”,并赢得了不少正面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家深刻地理解和推行政治,引导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环境一直到今天一直处于优于欧洲各国之上。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毛泽东的治国之道,毛泽东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政治家,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治国之道强调有序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主张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实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的治国之道也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且在20世纪,中国依照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模式”的实力和成功,不仅中国本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环境,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也给了许多启发和借鉴。
再者,毛泽东以外,我们还要看到江泽民的治国启蒙。
江泽民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领导人,他主张鼓励改革创新,增强政治合法性,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他也倡导“全体人民与政府共建、共治、共享”,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政”理念,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上采取注重实效的政策,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让世界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实力。
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从国富到民富唐代诗人有语云: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诗人用笔尖描绘了希望国家君王对贫苦人民关心的愿景,呼吁国家不单要将视野聚焦于富户豪门,更要将视野放远于贫苦百姓,践行“民为贵,君为轻”的执政理念,分享盛世于万民。
而近观我国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陷入了“重国富而轻民富”的短视发展圈。
这既势必影响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现,削减全民共担发展任务的热情。
故此,需转变方向,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荀子·富国》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国富与民富的关系无外乎此。
国家之昌盛,在于节约用度以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良田肥,良田肥则出实百倍。
国家再用税收相征,则国亦富。
古时有不少统治者将国富与民富放于对立面,为保国库充盈,为保富吏奢华,不惜对百姓苛以重税,最终举国上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而今,我们需时刻警惕,避免重蹈覆辙,在国富与民富的关系上,既要国富,更要民富,以国富带动民富。
故此,必须做到制度上保民富,形式上助民富,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变。
从国富到民富,需树立富民为始的治国之策,在制度上保障民富。
以国富带动民富,须以民民众完全或普遍享有国富带来的利益为表现。
然而目前,这一目标却远未实现。
一方面,国家以税致富,而当前税收制度却令民众屈居于高税负之下,难扫赋税痛苦感之阴霾;另一方面,国家施以财政,而目前财政制度未公天下之财于民众,难获群众幸福感之回报。
如果不着手变革税收制度及财政制度,则势必难达公众幸福指数的提高,难树政府良好公共形象,难展国家发展之远大宏图。
故此,需基于当前税收制度,适当调整税率,落实相关税收减免政策,使税收真正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同时,需对财政制度进行调整,限定政府财政支出,节约用度,将更多资金用于公共服务,还惠于民。
从国富到民富,需树立富民为始的发展之策,在形式上推动民富。
民富,基于生存,始于发展。
吴起论治国文言文翻译

原文:吴起者,战国之良将也。
其论治国,曰:“治国之道,务在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富国。
富国之道,在于强兵。
强兵之道,在于严法。
严法之道,在于信赏必罚。
信赏必罚之道,在于君臣一心。
”译白话文: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
他对于治国之道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说:“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在于使民众安居乐业。
使民众安居乐业的方法,在于使国家富强。
使国家富强的途径,在于拥有强大的军队。
拥有强大军队的方法,在于制定严格的法规。
制定严格法规的方法,在于实行诚信的奖赏和坚决的惩罚。
实行诚信奖赏和坚决惩罚的方法,在于君臣之间要心意相通。
”吴起认为,治国首先要确保民众的安宁,这是治国的基础。
民众安宁,国家才能稳定,政治才能清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家必须富强。
而国家的富强,又依赖于军队的强大。
一个国家的军队,必须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保护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利益。
在军队的建设中,吴起强调必须实行严格的法规。
这是因为,只有严格的法规,才能使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
而在法规的实施上,吴起提出了“信赏必罚”的原则。
他认为,赏罚必须公正无私,才能使士兵们心悦诚服,愿意为国家效力。
吴起进一步指出,要实现“信赏必罚”,关键在于君臣一心。
君臣之间要相互信任,共同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只有君臣一心,才能使国家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具体而言,吴起在治国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要鼓励农民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选拔贤能,任人唯贤。
国家需要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来管理国家,选拔贤能,使国家政治清明。
三、加强法治,严明纪律。
制定严格的法规,对违法乱纪者进行严厉惩罚,维护社会秩序。
四、注重民生,关爱百姓。
国家要关心民众的生活,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五、加强国防,巩固边疆。
建设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
总之,吴起论治国,强调以民为本,富国强兵,严法信赏,君臣一心。
中国古代治国之道

中国古代治国之道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种规模的动乱和战争从未停歇。
几乎每一个王朝和国家都是在战争与动乱中建立,又在战争与动乱中被推翻。
然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却不断得到强化和维护。
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一个以汉文化为中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能在种种内忧外患中延续数千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历代君王和思想家们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国之策,以缓解内外矛盾,巩固统治地位,维护国家统一。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主要面临着三个威胁:第一,内部阶级矛盾,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尖锐对立。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再到太平天国起义,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是世界历史之罕见的,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东汉黄巾军起义、宋朝方腊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起义。
每一次农民起义,都动摇了封建社会的基础,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外部民族矛盾,即中原华夏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
自秦朝建立以后,中原汉族政权就始终与周边少数民族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当内地中央政府实力强大,民族关系就好。
若是中央政府实力衰弱,民族矛盾就为激发,甚至于导致中原政权的崩溃。
比如宋朝被元朝取代,明朝被清朝取代。
第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
从西汉开始到北宋,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斗争都比较激烈。
汉朝实行分封制,封国不断强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
唐朝的藩镇有充分的自主权。
政治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经济上可以不向中央交赋税;军事上拥有强悍武装,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长年战乱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何为 治国之道 一个中国人曾用它 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

何为治国之道一个中国人曾用它让世界至今都佩服中国一、治国之道1.讲求民生:从自身着手,从聚敛省令,将财政多余分配给民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贫苦,从而维护朝廷稳定。
2.重视行政:统一制度,改革官制,加强行政组织,提高行政效率,增加财力,使官吏担负重责,履行义务,提高政府执行力。
3.关注边防:重视防御,健全粮草度支、工具训练等体系,督促关外藩镇的勤勉,以制止外侮。
4.加强经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农业生产,促进工业产业;实行税制,鼓励商贸;督察典当业,以净化道德景象,促进经济繁荣。
5.营造空间:开展思想改革,汲取各家之长,推行自由、法治、民主、博爱等政治体系,尊重知识分子,让思想可以呼吸,营造社会发展的空间。
二、为什么会有治国之道1.秉承历史传统:忠懿国行,因忠实于汉代圣人传统,把“治国”作为实施统治的政治原则,将汉朝者有“廉明气概、权谋之重”的宗旨贯彻于治国之中。
2.受历史影响:中国的治国之道受孟子和孔子的影响而得以发展,孟子的“以天下之大谋,积少成多”概念,及其他治国思想,都强调要以无私,及对国家有利,把国家放在自身之上,把国家与民众利益绑定在一起,可以说毛主席的挂帅治国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的形象。
3.体现新时代精神:坚持走和谐发展的道路,丰富治国理论经验,传播“关系”思想,通过与国际交往,学习他国先进的治国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体现新时代的精神。
4.新时代治理要求:以科学为指导,关注少数民族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建立考核制度,监督地方政府,健全人才政策制度,搭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公平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中国治国之道的影响力1.实施统一制度:深耕历史经验,融合中西方理论,立足自身条件,按照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形成自己的治国方式,以实施统一制度为主线,以改革以密切联系社会和政治的方式管理统治。
2.积累政治经验:运用治国之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解决历史以来各种治国难题,增强了中国的政治力量,积累了治国的经验,使得我国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古人名言治国之道(文言文+白话翻译)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宇文泰,北周开国之君。
先,于北魏为丞相,慕曹操之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苏绰者,深谙治国之术,孔明、王猛之流也。
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于苏绰,二人闭门密谈,至三昼夜乃罢。
苏子之论如何?后世竟无一言片语之载。
忽焉而盛世也,江湖竟有秘籍出,宇文泰、苏绰之论,凿凿在籍焉。
小子品读再四,悚然而惊:曰:此诚千古不传之秘术也,乃照章节录,以飧有志者治国之大用——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苏绰曰;用官。
问:何以用?曰:用贪官,弃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曰:为君者,以臣工之忠为大。
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
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曰:奈何?曰:予其权,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
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
天下汹汹,觊觎皇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我!苏绰大笑,曰: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
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
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
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
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
宇文泰大喜,啧啧有声。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宇文泰大惊,曰:尚……尚有乎?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
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
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怨可消也。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曰:杀之可也。
庄子楚庄王文言文翻译

庄王一日问庄子曰:“吾欲治国,当先以何为重?”庄子对曰:“治国之道,首在安民。
民安,则国固;民富,则国强。
君王宜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如此方能得民心。
”庄王闻言,深以为然。
遂下令广开言路,纳谏如流。
时有隐士处山林,自号南郭子。
子南郭者,道德高洁,才智过人,庄王闻其名,欲召见之。
庄子曰:“君王欲见南郭子,宜先放任其志,任其行,使之自至。
”庄王从之,果有日,南郭子自至。
庄王与之谈,南郭子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庄王大喜,遂以为师。
南郭子教庄王以道德,庄王学之,日益明悟。
一日,南郭子问庄王:“君王欲为圣君,当如何行之?”庄王对曰:“吾欲为圣君,必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则心性纯洁;齐家,则内外和顺;治国,则百姓安宁;平天下,则四海宾服。
”南郭子曰:“然。
然则修身之道,何在?”庄王答曰:“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
克己,则无私欲;复礼,则合乎天理。
君王宜克己复礼,以正己身。
”庄王行之,果然身体力行,克己复礼,国中风气大变。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
庄王以德治国,威震四海,诸侯畏服。
时秦穆公欲伐楚,闻楚有庄王,乃退兵。
庄王闻之,喜曰:“吾治国之道,果然有效。
秦穆公不敢伐我,可见吾之德已传于四方。
”庄子见庄王治国有成,遂告退。
庄王送庄子于郊外,问曰:“吾得子为师,治国之道,已得其要。
然子去,吾将何以为依?”庄子笑曰:“君王以德治国,天下归心。
吾虽去,君王之德,已深植于民心。
君王但依民心,自能长治久安。
”庄王听罢,心中大慰,遂与庄子作别。
庄子去后,庄王更加勤于政事,以民为本,国力日强。
岁月如梭,庄王在位数十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庄王享年八十有二,驾崩于位。
楚人哀之,立庙祭祀,传颂其德。
庄子楚庄王,仁德之君也。
其治国之道,以民为本,以德服人。
后世传颂其德,称其为“圣君”。
庄子之道,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治国安邦之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巨额公款购高档酒”看到的治国之道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
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
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
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
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
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
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
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
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
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
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
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
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
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
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
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
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
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
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
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
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贪财来实己腰包。
这是保证政权牢牢掌握在你手里的法宝,所以说,贪官群体才是国家的栋梁,
在老百姓的抱怨声中,石油又涨价了!他们说是因为利比亚战争、日本地震,我半信半疑,当看到中石化员工曝光的几张中石化高层消费的发票,我释然了,原来如此!原因找到了!几万多一瓶的好酒,动辄几十瓶不知所踪,如此紫醉金迷、如此极尽奢靡,油价焉能不涨!如果不涨,如果不把他们的高消费转嫁给消费者,难道让中石化这些领导自己买单!?
有个作家朋友告诉我,中石化内部有人向他曝料,中石化员工对广东公司高层消费高档酒不满,万元一瓶的酒就动辄几十瓶不知所踪,他们复印了几张发票给他,大概有300多万元的账目。
还能说什么呢?有图有真相,看完图片,你还相信油价上涨是因为卡扎菲和联军打仗吗?还相信是因为日本地震吗?反正我是不信了!我只相信世界的东方有个奸商,人家涨价他也涨价,他说这是和国际接轨;人家降价他不降价,他说这是中国特色,这个奸商是谁?还用说吗?
爆料人称:“下面这些都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去年中秋节购酒送礼的发票,大家可以看一下那些数据!!!!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买一次酒都是好几十万好几十万的买啊!!!!更令你想不到的是,这些都是一周内所购买的!!!实际购酒达到了300多万!!!”
爆料涉及到具体的经理某人,我不明真相、未经核实,暂不曝光,点到为止!相信更多真相会在不久之后水落石出,或有高管浮出水面、应声落马,让我们拭目以待,先围观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