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pdf

合集下载

土壤学综合试验指导书

土壤学综合试验指导书

《土壤学》综合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科学、中药、资源环境与规划、环境科学等专业浙江林学院土壤学科二○○六年六月序针对新时期浙江林学院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林学、园艺、中药等专业《土壤学》课程大纲,土壤学实践教学内容分为野外考察实习、室内标本观察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实验三部分。

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对实验实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土壤理化分析结果数据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土壤学实验实习综合报告》的形式撰写成文对实验实习进行总结。

特编写本土壤综合实验实习指导书。

《土壤学》综合实验指导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地学基础,主要是常见造岩矿物和岩石的识别,为5个学时;第二部分为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分析,内容有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土壤水分的测定、土壤颗粒分析、土壤容重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全氮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和土壤pH测定;共计12个学时。

目录第一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 (3)二、常见岩石的识别 (6)第二部分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10)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12)三、土壤颗粒分析 (14)四、土壤容重测定 (21)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2)六、土壤全氮的测定 (24)七、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25)八、速效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27)九、土壤有效磷(Brayetal1945)测定 (28)十、土壤pH测定 (30)第一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自然土壤是岩石经由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由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其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为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不同母岩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肥力状况往往亦随之而深刻地发生变化,尤其对山地土壤则更是如此。

所以,学习森林土壤必须了解矿物的概念,所谓矿物是指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矿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Ca CO3
钟乳状
黑等
白色 玻璃至土状
3.5~4 3
完全 完全
参差 -
2.8~2.9
白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主 要是在咸化海中沉淀而成,在湿润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以溶解为主, 或者是普通石灰与镁溶液 风化产物多细粒,含钙、镁丰富、酸性较弱
置换而成
2.71~2.7
为石灰岩及大理岩之主要 在含CO2的水作用下极易溶解、随水移动,
2、颜色和条痕
矿物的颜色是很明显的标志,但它往往因含杂质而有变化。所以.矿物表面的颜
色不是鉴定矿物的可靠依据。在描述矿物颜色时是用熟悉的东西来比喻,以便于掌
握标准,如乳白金黄等,余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
更为固定,因此更具有鉴定意义。观察矿扬条痕的方法,局矿物的尖端在不上琴由
石英
SiO2
粒块状
无,白至各种色 白 玻璃油脂状 7
酸性岩浆岩及砂岩中主要 质硬不易粉碎,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无 贝状参差 2.65~2.66 成分,变质岩中亦有之。
而形成砂粒,为界生成土矿物。

化 物 赤铁矿 Fe2O3
致密状、粒状或土状。
铁黑或暗红 樱红 金属至土状 5.5~6.5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 褐铁矿 Fe2O3.nH2O 块状、致密状、土状 棕黑、黄棕等 黄棕 半金属土状
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即比较稳定而特有的性质,例如石英的硬度大(7),贝壳状断
口,油脂光泽,方解石的硬度小(3)遇冷稀盐酸起泡等都是鉴定特征。对矿物的一
般性质有了印象后,再深入地记住这些特征性质,将可有效的鉴定各种不同的矿物。
4
作业和思考题:

农科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农科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用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教研室编目录实验一成土矿物和岩石的认识 ·············································1 实验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7 实验三土壤水分的测定 ·························································9 实验四土壤质地简易测定 ···················································11 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5 实验六土壤酸度及土壤缓冲性的测定 ································18 实验七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浸水容重及比重的测定 ·21 实验八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25 实验九土壤对离子的吸收现象 ···········································28 实验十土壤养分速测(见“土壤速测法”小册 ············29 实验十一野外土壤剖面观察 ···················································30 实验室常识 (36)实验一成土矿物和岩石的认识一、目的要求土壤是由母岩或母质发育形成的。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本、外专业通用)编者:吕贻忠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土壤组目录说明实验一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实验二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实验三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实验四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实验五田间认土实验六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七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一)比重计法(二)吸管法实验八土壤微团粒测定实验九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实验十土壤容重的测定实验十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实验十二凋萎系数的测定实验十三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实验十四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实验十五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实验十六土壤透水性的测定实验十七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十八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实验十九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实验二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实验二十二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酸度的测定实验二十四土壤全氮的测定实验二十五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实验二十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实验二十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二十八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实验二十九土壤有效硼的测定实验三十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附表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附表2 土壤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的变更附表3 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常用计量单位的变更情况说明本《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教材是在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本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修改和扩充了必要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故将本、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合并通用。

本、外专业土壤课程实验具体做哪些实验项目,由任课教师从中指定选用,本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分析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编写了30个土壤常用实验测试项目,以适应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用性较强。

同时,将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也变更过来,并附表1~3,以便寻查。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一、目的: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如果取样缺乏代表性,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1×1.5m(1×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间。

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

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1kg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

对于研究土壤结构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集。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铁盒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3、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须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研究植物或苗木生长期内土壤耕层养分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层土壤20cm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3、主要仪器与试剂配制
铝盒;1/100天平;量筒。 工业酒精。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a、铝盒称重,记录重量W1; b、在称重后的铝盒中加入土样5.00g- 10.00g,记录铝盒+湿土重量W2; c、用量筒在铝盒中加入酒精10ml,使其燃 烧;待火焰熄灭后,再次加入酒精5ml,做 第二次燃烧;待火焰熄灭后,第三次加入 5ml酒精,做第三次燃烧。冷却后称重,记 录铝盒+干土重量W3。 试验做两次平行,相对误差小于5%。
5、结果与讨论 讨论采样误差的来源?怎样控制?
实验二 土壤样品的制备 1、目的和要求 a、学习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 b、制备通过1mm筛,0.25mm筛的土壤样品, 为土壤性状、土壤养分分析测定提供测定 土样。
2、内容和原理 将风干土样分次全部研磨,使其全部通过 1mm筛,通过后,再次在1mm土样中取样, 使其全部通过0.25mm筛,得到1mm和 0.25mm两种规格的样品。

5、结果与讨论 (a-b)×N×0.003×1.724×1.08 土壤有机质(%)=————————————×100 W 式中: a 空白标定时所消耗FeSO4溶液的体积ml; b 土样测定时所消耗FeSO4溶液的体积ml; N FeSO4 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03 C的毫当量(g); 1.724 有机质平均含C58%,由有机C换算成有机质的因 素。 W 土样重量(烘干基计算)。 1.08:氧化校正系数(按平均回收率92.6%计算)。 讨论:根据测定结果,讨论土壤肥力的高低,相应的改良 方法。
5、结果与讨论
W2-W3 土壤水分含量(%)=————— ×100% W3-W1 讨论: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水分的误差来 源及控制方法。 测定土样中水分含量有何意义。
实验四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土壤学实习指导

土壤学实习指导
容量瓶编号
含P5μg标准液(ml)
显色容积(ml)
标准液浓度(μg)
消光度(E)
0
0
50
0
0
1
1
0.1
0.042
2
2
0.2
0.083
3
3
0.3
0.132
4
4
0.4
0.179
5
5
0.5
0.227
根据上表数据可得标准液浓度(设为y,单位为μg)与消光度(设为x、单位为E)的关系式为y=2.239x。
3.计算:
3计算
1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测消光度为0.021E,则标准曲线μg数为y=11.393x=11.393×0.021=0.239,土样重0.2035g;
2计算全氮量:
N%= ×100%
= ×100%
= 0.5828 %
其中,标准曲线表μg数:从氮标准曲线上查得与消光度对应的氮的浓度;
:将N的μg换算成g
(1)实验数据
本实验测消光度为0.046E则标准曲线μg数为y=2.239x=2.239×0.046=0.1030,土样重为0.2035g;
(2)计算全磷量:
P%= ×100%
= ×100%
=0.0506%
其中,标准曲线μg数:从磷标准曲线上查出磷的浓度;
:将磷的微克换成克数;
100:换算成每100g土样中含磷的克数;
(4)比色结果:
容量瓶编号
含N10μg标准液(ml)
显色容积(ml)
标准液浓度(μg)
消光度(E)
0
0
50
0
0
1
1
0.2
0.034

(简明版)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

(简明版)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主编:胡慧蓉田昆副主编:王艳霞陆梅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识别一、目的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土壤固体颗粒的主要构成体。

通过对矿物形态、物理性质的认识,初步学习鉴定矿物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岩石与土壤奠定基础。

二、方法原理以肉眼观察、定性描述的方式,借助放大镜、条痕板、小刀、莫氏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工具,对常见造岩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进行观察识别。

三、实验材料1.工具:放大镜、白瓷板、稀盐酸、小刀、小锤等。

2.实验标本: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高岭土、赤铁矿、褐铁矿、滑石。

四、操作步骤根据指导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观察矿物标本的各项性质并记载。

1.按矿物晶体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及其它性质顺序,对各类标本进行观察记载;2.综合对比不同矿物的性质特征,按相似矿物归类并确定每种矿物的特有鉴定特征;3.选择6种矿物进行详细观察并完成相关鉴定表格。

五、观察内容1.矿物晶体形态:分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表1-1 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单体形态矿物实例集合体形态矿物实例柱状、针状石英、黄玉、绿柱石结核状、鲕状磷灰石、赤铁矿、铝土矿纤维状、放射状石棉、石膏、蛇纹石、菊花石晶族、晶腺石英、方解石、氟石、玛瑙板状、片状重晶石、斜长石、石膏、云母钟乳状、葡萄状钟乳石、孔雀石、硬锰矿粒状、立方体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铁矿土状、致密状高岭石、蛇纹石、黄铜矿2.颜色:按矿物呈色的成因分自色、它色和假色(1)自色:矿物自身固有的,由化学成分与结构所产生的颜色,如孔雀石的翠绿色。

(2)它色:矿物所含杂质引起的颜色,如含氧化铁的石英呈粉红色(蔷薇石英),无鉴定意义。

(3)假色:矿物因氧化膜或裂隙造成的颜色。

前者称锖色(斑铜矿),后者称晕色(方解石、白云),无鉴定意义。

表1-2 矿物颜色的标准色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褐色黑色灰色白色矿物辰砂铬酸铅矿雌黄孔雀石蓝铜矿紫水晶褐铁矿黑色电气石铝土矿斜长石矿物颜色的观察应在太阳光下对矿物的新鲜表面进行,并常用两种标准色来描述,主色在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