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3篇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3篇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上)1.生物的分类方法(1)形态分类法:依据生物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2)发育分类法:依据生物发育历程特征进行分类。

(3)生态分类法:依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适应特征进行分类。

(4)进化分类法:依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现代生物学采用此分类方法。

2.生物的五大层级分类生物界→动物界或植物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化学组成主要由以下六大元素构成:碳、氢、氮、氧、磷、硫。

分别构成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4.细胞的结构所有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核酸)。

有的还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5.细胞的生命活动(1)营养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

(2)能量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生长和发育:细胞分裂、体积增大和形态上的变化。

(4)维持稳态:维持细胞内稳定的环境,如细胞水分、离子浓度、酸碱度等。

6.细胞分裂(1)有丝分裂:分裂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发生,有前期、中期和后期。

7.遗传物质(1)DNA:双链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储存遗传信息。

(2)RNA:单链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参与蛋白质合成。

8.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组合。

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分为X和Y染色体,决定性别。

9.性状的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础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多基因遗传:多对基因共同决定同一性状,如人类的血型。

10.基因组和基因工程基因组是生物体所有基因的集合体,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切割和重新组合DNA分子,开创了新的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中)1.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1)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

(2)茎:连接根和叶,传递物质,支撑植物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人教版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必修二课本中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一)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达尔文主义(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频率为 ______。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½杂合子频率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个体占10%,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答案: 60% 40%(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之核心知识考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之核心知识考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6、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7、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8、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9、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10、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1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12、基因型:控制表现型的基因组成。

(基因型+环境→表现型)12、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13、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14、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一般是纯种;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基因分离定律.方法:假说-演绎法。

进行实验: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1、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为什么F1全部是高茎?F2出现高茎和矮茎,且比例为3:1?2、作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方法:测交实验)4、得出结论: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高中生物必修二必备的知识框架很多学生都认为必修二的生物课本不好理解,其实不是知识概念深奥,只是知识点比较分散,准备一个知识框架,会比较方便我们记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必备的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基因工程简介(1)基因工程的概念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基因操作的工具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生态环境的组成及其变化4.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性状的分离规律和单因素遗传3.性状的综合表现及多基因遗传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遗传变异的意义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护第三章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概念2.进化的证据3.自然选择和适应4.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速度5.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四章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传递2.激素的种类、生产和分泌3.激素调节的机制和作用4.信息传递的协调控制和反馈调节第五章生命活动与细胞1.生命活动的特征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分裂及其后续事件第六章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1.营养物质的获取及运输2.植物生长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3.植物的繁殖和发育4.植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第七章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1.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机制2.温度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3.血糖调节和代谢物质的运输4.免疫功能和机制5.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3.生态旅游和生物工程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的居住区域。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离子质交换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

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

现代工业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有了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多种法律措施都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信息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2)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如豌豆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如玉米花、黄瓜花。

(3)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如豌豆。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如南瓜。

(4)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已经传到了雌蕊柱头上。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的材料,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差异悬殊,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和统计。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人工传粉→再套袋。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后代样本的数量足够多,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1)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雄性,供应花粉的植物)和母本(雌性,接受花粉的植物)。

(2)去雄:在花蕾期雄蕊没有成熟时,剪掉雄蕊。

(3)套袋:在去雄的花上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4)传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5)再套袋:将人工授粉的花再套袋,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6)详细记录杂交各代的系谱,用统计法分析结果。

性状类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关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F1:高豌豆 F1: Aa↓✍↓✍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3 ︰ 1 1 ︰2 ︰1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相关概念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尔根实验验证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的遗传规律(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基因 A B a b
A B A b
染色体

a b a B
分 离 同 时 自 由 组 合
减 Ⅰ 后 期

基因的表达
复制 DNA 转录 mRNA 翻译 蛋白质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2013· 海南卷,14)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 基因(遗传因子)
平行(D)源自染色体关系萨顿假说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中心法则)
必修二期末复习
• • • • • •
基因(遗传因子)、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遗传规律(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变异 育种(原理是可遗传的变异) 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遗传因子)、DNA、染色体的关系
1.基因在DNA上,核DNA在染色体上 2.基因和DNA的行为由染色体行为决定
基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进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 改变、进化、生殖隔离、新物种
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方法: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
必修三概述
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 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进而通过实 验证明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 按照遗传规律(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和受 精作用遗传给后代,在个体细胞中按照中心法 则通过表达来实现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变 异产生自然选择的原材料,导致基因频率的改 变,从而实现进化,最终实现生殖隔离产生新 物种。与此同时,人们利用可遗传变异的原理 ,通过各种育种方法实现了优良品种的选育, 从而更好的满足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