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体感_温度计算方法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是根据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射
强度这四个因素来计算人体感觉的温度。
其公式如下:
体感温度=风寒温度+等效温度+日射换热温度
其中,风寒温度是根据气温和风速计算的;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
和相对湿度计算的;日射换热温度是根据气温和日射强度计算的。
拓展:
1.风寒温度是指当人体暴露在风中时,由于风对皮肤的冷却作用
而感觉到的温度。
风速愈大,越易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因此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2.等效温度是指当空气湿度增加时,人体感觉到的温度与干燥空
气中的温度相同。
相对湿度越大,人体感觉到的温度越高。
3.日射换热温度是指太阳直射照射到人体表面所产生的温度变化。
当太阳光直接照射到人体时,会产生辐射热,使人体感觉到的温度高
于实际气温。
综上所述,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综合考虑了风速、相对湿度和日射强度等因素,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体的感受温度。
这对于气象预报、环境舒适性评价和人员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

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一、温度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二、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季风西风3.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讨论

气
M ETEOROLOGICAL
象 科 技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Dole.c3.1, ,2N00o3.6
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讨论
吴 兑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广州 510080 ;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 广州 510275)
引言
人体的结构是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而形成 的 , 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首推气温 , 人是恒温 动物 , 能将所吸收的营养转变为动能 , 并释放所生成 热量的一种“热机” , 气温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 , 人体 会根据冷热产生适应与调节 。 例如 , 在寒冷时肌肉 会颤抖以产生热量 ;炎热时会出汗 , 通过汗液的蒸发 达到散热的目的 。 为了用最少的能量消耗 , 把体温 保持在 36 .5 ℃左右 , 需要使身体周围的温度保持在 31 .7 ℃上下 。 仅仅对于温度而言 , 当周围环境气温 在 31 .7 ℃左右时 , 全 裸人体感觉舒适 。 着单衣后 ,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大体上在 28 ℃左右 。
版社 , 1988 7 吴沈春 .环境与健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8 夏廉博 .人类生物气象学.北京 :气象出版社 , 1986 9 张清 .从人体舒适度看高温 及其影响 .北京气象 , 1997, (4):10 -
11 10 卡瓦利-斯福扎 L L , 卡瓦 利-斯 福扎 E .人类的 大迁徙 .乐俊 河
广应用到南方地区 , 由于气候背景的差异较大 ;而且
同样讲汉语的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人种学差异 ,
远大于讲不同语言的欧洲人之间的差异 ;加之人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感温度等级 气象标准

体感温度等级气象标准一、引言气温是气象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体感温度则是人们对气温的一种感受,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
二、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介绍1. 体感温度等级体感温度是指人们在特定气温和湿度条件下感受到的温度。
一般来说,当湿度增加时,人们会感到温度更高,这就是因为高湿度会减弱身体散热效果,导致体感温度升高。
体感温度等级通常根据气温和湿度的组合,分为几个等级,包括舒适、温暖、闷热、酷热等。
舒适:体感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人们感到舒适,舒适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21℃~25℃左右。
温暖:体感温度比较高,人们会感到温暖,温暖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26℃~30℃左右。
闷热:体感温度很高,人们会感到闷热,闷热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31℃~35℃左右。
酷热:体感温度极高,人们会感到酷热,酷热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36℃及以上。
2. 气象标准气象标准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标准。
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标准,确保人们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安全和健康。
三、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对人体的影响1. 高温天气在高温天气中,人体会受到体感温度的影响,如果体感温度过高,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此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增加水分摄入、选择适当的衣物等,以减轻高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2. 低温天气在低温天气中,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更低,这可能导致人体感到更冷。
此时,人们需要增加衣物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风中,以预防感冒、冻伤等疾病。
3. 潮湿天气高湿度的天气会使人们感到闷热和不适,特别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和疲劳。
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湿度,有利于减轻潮湿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4. 干燥天气干燥的天气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因此在干燥天气中,人们需要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室内湿度,保护好皮肤和呼吸道。
基于_黄金分割率_的体感温度计算方法及相应舒适度划分

图 1 高温段的湿度效应 Figure 1 effect of humidity at higher temperature
效应随着温度的极端化而迅速增大,即温度越高(低) ,高湿造成体感温度的增加(减少)越多 (Steadman,1979;田志会等,2008) 。参考 Steadman(1984)所做的 apparent temperature 中湿度增温效 应(见图 1) ,认为湿度效应随温度增减呈指数形态 exp(x)变化,湿度增/减温效应示意图见图 2。考虑 到低湿度对人体感觉的影响不如高湿度显著,计算方便起见,忽略低湿度的作用。
湿度项 Tu Aexp0.013Ts Ta RH RHs 1 风速项 Tv 0.01Ts Ta V
(3)
(2) 、 (3)式中,Tg 为体感温度(℃),Ta 为平均空气温度(℃),V 为平均风速(m·s-1),Ts 即最适 温度,RH 为相对湿度(%) ,RHs 为最适相对湿度,有降水时,RHs=61.8%;无降水时,RHs=50%; RH<RHs 时,湿度项不作用。 2.3 舒适度的等级划分
表 1 根据体感温度动态地划分舒适度等级 Table 1 grading of comfort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sensible temperature
等级 4级 3级 2级 1级 0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6 级 舒适度 酷热 炎热 热 微热 舒适 凉爽 凉 冷 很冷 寒冷 严寒 划分标准 Tg>32-Dt 29-Dt<Tg≤32-Dt 25-Dt<Tg≤29-Dt 23-Dt<Tg≤25-Dt 18-Dt<Tg≤23-Dt 13-Dt<Tg≤18-Dt 6-Dt<Tg≤13-Dt -2-Dt<Tg≤6-Dt -10-Dt<Tg≤-2-Dt -20-Dt<Tg≤-10-Dt Tg≤-20-Dt 体感及应对措施 极度热不舒适,注意防暑降温 强热不舒适,尽量少去户外 中度热不舒适,适度穿着易散热夏装 较舒适,不影响正常生活 很舒适,高效地工作、学习 较舒适,不影响正常生活 略感微凉,注意添衣 中度冷不舒适,注意保暖 冷不舒适,注意防寒保暖 强冷不舒适,防寒保暖,防止冻伤 极强冷不舒适,加强防寒保暖,防止冻伤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的温度,它受到实际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通常使用体感温度指数(也称为人体舒适度指数)来计算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体感温度指数= 0.81 × 实际温度+ 0.01 × 湿度×(0.99 × 实际温度- 14.3)+ 46.3
其中,实际温度是指摄氏温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
例如,如果实际温度为25℃,湿度为50%,则体感温度指数为25.5。
这意味着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到的温度相当于25.5℃。
注意,体感温度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其精确度可能会受到个人体质、服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2 术2.0.7服装热阻表征服装隔热性能,单位为克罗2.0.12单位时间代谢产热量,单位符号为met 。
时单位身体表面积所产能量的平均值。
2.0.15紊流强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可以按下式计算:‰=[‰v∕Va]×100(1) 式中:S DV ——空气流速标准差;V a ——空气流速平均值(m/s)。
该公式参考了美国ASHRAE55标准。
2.0.17体感温度是指具有黑色内表面的封闭环境的平均温度,在该封闭环境中,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交换的热量与人体在实际环境中交换的热量相等。
语 (符号 clo ) , lclo=0.155m 2∙K∕Wo lmet=58.2W∕m 2, lmet 等于一般人在静坐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的“主要功能房间或区域”指的是:这些功能房间的数量和/或房间的累积总面积等,在一个建筑中占有最大的比例的房间或区域。
例如:办公建筑或写字楼中的办公室、旅馆建筑中的客房等。
3.0.3本条规定了申请室内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建筑应提供的资料,主要有:1相关审批文件,如:立项批文、规划许可证、建筑红线图等;2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各有关专业(主要是建筑和暖通空调专业)的施工图纸、计算书等;3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和审查报告等。
3.1.5本条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按照冷热源方式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两类,主要是考虑到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实际建筑的不同情况和使用要求。
这两类热湿环境的评价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分别作出了规定。
3.2.6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目的是为了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气候、适应性等条件,合理控制室内热湿环境,鼓励营造舒适、节能的室内热湿环境。
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一般规定4.1.1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
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Π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
传感器的计算公式_v5_

传感器计算公式(V5)用户自定义公式(U):E=k 1(λ-λ0)+B 1(λt1-λt0)+ k 2(λ-λ0)2+B 2(λt1-λt0)2+C+α(S-S 0)其中E 为被测值,k 1、k 2为一次及二次波长系数,21B B 、为一次温度、二次温度影响系数,λ0、λt0为波长初始值,C 为常数项,S 、S 0为水压计的外界大气压力,α为压强修正系数。
一.温度传感器计算公式(T)T= k (λ-λ0)+ T 0k 为温度系数如:k=100 o C/nm, λ为光栅当前波长(nm),T 为当前温度(o C);温度传感器在0T 温度下的波长为λ0,一般取T 0=0oC 的波长。
二.裂缝计计算公式(自补偿裂缝计)(C)ΔL=K[(λ1-λ10)-(λ2-λ20)]λ1为测位移光栅的当前波长、λ2为温补光栅的当前波长,λ10为测位移光栅的初始波长值、λ20为温补光栅的初始波长值,单位取nm。
K 为传感器系数,单位为mm/nm。
三.应变计算公式(S)1、被测物体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变,加上荷载变化引起的应变总和计算如下。
ε总=K(λ1-λ0)+B(λt1-λt0)ε总为应变量,单位为 με。
K 为应变系数(με/nm)(取正值)B 为温度修正系数,B=1000-K*2.3,单位取με/nm。
(出厂时直接给定数值)λ1为应变栅当前的波长值(nm)λ0为应变栅初始的波长值(nm)λt1为温补光栅当前波长值(nm)λt0为温补光栅初始波长值(nm)2、仅因荷载变化引起的应变;ε=K(λ1-λ0)+B(λt1-λt0)-α*ΔTε为应变量,单位为 με。
K 为应变计应变系数(με/nm)(取正值)B 为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B= 1000-K*2.3,单位取με/nm(出厂时直接给定数值)。
λ1为应变光栅当前的波长值(nm)λ0为应变光栅初始的波长值(nm)λt1为温补光栅当前波长值(nm)λt0为温补光栅初始波长值(nm)α为被测物体热膨胀系数,单位取με/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 imax+ 1. 4445+ 0. 1244x 1- 0. 17303x 2 ( 4) 式中, x 1 为日照时数, x 2 为日平均( 4 次观测平均) 总云 量, T imax为百叶箱内最高温度。式( 3) 的 F 值为 23168, 达 A= 0. 05 显著水平。这表明白天造成百叶箱外和百 叶箱内最高温度温差的主要因素是辐射条件。
第 30 卷第 5 期 2002 年 10 月
气象科技 MET 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 OGY
Vol. 30, No. 5 Oct. , 2002
/ 体感0温度计算方法
孙凤华 班显秀 齐丽丽
( 辽宁省气象局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根据沈阳观象台 2000 年 1 月至 2001 年 12 月百叶箱外温度和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分 析了百叶箱外温度 的分 布特征及成因, 百叶箱外温度与百叶箱内温度 相比, 具有日 较差增 大, 日 最高温 度夏季 增幅最 大, 日 最低温 度 秋季 减幅最大等特点, 可以更好地代表体感温度。专业气象服务中 可采用百叶箱外温度加 上风速和 温度订正计 算 体感温度。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百叶箱外日最高、日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 关键词 百叶箱外温度 体感温度 计算方法
( 2) 应用马格努斯经验公式, 建立了三峡坝区相 对湿度与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定量关系式, 从而将相 对湿度的预报转化为气温和露点温度的预报, 其预 报思路清晰实用, 经 2000 年 10~ 11 月试用, 准确率 达 92. 3% 。
参考文献
1 苏联中央预报研究所. 短期天气预报指导. 李艺, 张杏珍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5. 1- 17
5期
孙凤华等:/ 体感0 温度计算方法
283
上 07 时至晚上 18 时, 百叶箱外温度高于百叶箱内 温度, 在 13 时温差最大; 18 时至 08 时, 百叶箱外温
度低于百叶箱内温度。
212 日最高和最低温度温差与总云量的关系 把日平 均总 云量分 为四 段, 风 速从 0 开始 按
1m/ s 间隔分段, 统计分析各段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 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温差的平均值。结果表明: 日 最高温度温差与总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总云量值 越大, 日最高温度温差越小; 反之, 日最高温度温差 越大。日最低温度温差与总云量无关( 表 2) ; 日最
2. 3 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温度差异的原理解释 白天自然情况下, 在百叶箱外测得的温度包含
了观测元件吸收太阳辐射, 使百叶箱外温度较高, 而 人体对太阳辐射的感觉与观测元件感应温度的趋向 是一致的。在同等气温条件下, 太阳辐射越强, 人感 觉越热, 观测元件感应的温度也越高。比较而言, 百 叶箱内温度能较好的代表气温, 而百叶箱外温度比 百叶箱内温度能更好的代表人体感觉温度。箱外最 低温度低于箱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百叶 箱等设备白天吸收热量而夜间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 放出来, 使百叶箱内气温较高; 二是百叶箱内气流速 度远小于百叶箱外, 一般认为百叶箱内风速约为百 叶箱外风速的三分之一, 致使测量元件与自然空气 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延长。夜间, 地面净辐射为负值, 温度持续降低, 在日出前达到最低。日出后, 净辐射 转为正值, 温度很快回升。受其影响, 近地层气温也 呈此变化[ 2] 。这样, 百叶箱内最低温度要高于实际 的最低温度。因此, 夜间在百叶箱外测得的最低温 度应该更接近自然空气的最低温度。采用在百叶箱 外温度加上风速和湿度影响的订正值计算体感温度 效果会更好。
3 百叶箱外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预报
在专业气象服务中, 通常给出日最高和日最低
体感温度的预报。采用百叶箱外温度后, 体感温度
( T g ) 的表达式可写为:
Tg = To+ Tu- Tv
( 1)
式中, T o 为百叶箱外温度, T u, T v 分别为湿度和风
速对体感温度的订正值。根据沈阳观象台获得的数
1994. 144- 161 3 黄嘉佑.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0. 81-
100
且 T max \36 e ; ( 4) f \50% 且 T max \39 e 。根据 订正值 \015 e 的气象条件, 沈阳地区 2000 年无一 日达到订正条件。
4 小结
( 1) 百叶箱外温度与百叶箱内温度有较大差
( 下转 303 页)
5期
孙士型等: 三峡坝区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303
表 3 700hPa 引导气流与相应地面系统 移速
时次温度( 02、08、14、20 时) 和日最高温度、日最低 温度的观测资料, 2000 年 10 月至 2001 年 12 月的 自动气象站自记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与同时段 的常规观测数据做了对比和相关分析。
2 百叶箱外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211 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温差分布特征 表 1 给出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日最高温度和日
最低温度温差
表 1 百叶箱 外与百叶箱内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温差 e
1 月 4 月 7 月 10 月 最大 最小 ( 冬季)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差值 差值
日最高温度温差 1. 6 1. 6 2. 2 1. 6 4. 6 - 0. 5 日最低温度温差 - 1. 2 - 1. 9 - 3. 1 - 3. 6 0. 1 - 4. 2
由表 1 可见, 与百叶箱内温度相比, 百叶箱外具 有日最高温度较高、日最低温度较低的特点, 温度日 较差增大。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日最高温度温差的 年平均值为 1. 75 e , 最大差值 4. 6 e , 出现在冬季; 月平均差值夏季最大, 为 2. 2 e , 冬、春、秋季基本相 同。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日最低温度的年平均值为 2. 38 e , 最大差值- 4. 2 e , 出现在夏季; 月平均差值 以秋季最大, 冬季最小, 分别为- 3. 6 e 和- 1. 2 e 。
( 上接 283 页)
别。比较而言, 百叶箱外温度能更好的代表体感温 度, 引入百叶箱外温度计算体感温度效果较好。
( 2) 百叶箱外温度可直接测定、检验, 更具有说 服力, 也便于公众理解。在专业气象服务中, 也可直 接发布百叶箱外温度预报。
参考文献
1 张书余. 医疗气象预报基础.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9. 39- 41 2 潘守文, 李永康, 马开玉, 等. 现代气候学原理. 北京: 气象出版社,
表 4 相对湿度预报评定标准
预报误差/ %
评定( 得分)
0
1. 0
1~ 5
0. 8
6~ 100.Biblioteka 6> 100
将每天的实况和上一天的预报进行评定, 计算 总得分, 除以当月的天数, 得出当月的预报准确率。
3 小结
( 1) 三峡坝区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 年降 水量和年雨日的年度差异是造成相对湿度年际波动 的直接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三峡坝区具有雨 热同季、温湿同步的变化特征。一般情况下相对湿 度的日变化与气温反位相, 但对特殊天气应进行具 体分析。
引言
在目前广泛开展的城市环境气象服务中, 体感 温度的预报是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研究人员对体 感温度的定义是比较一致的, 即考虑了空气温度、辐 射、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人体所感受到的 冷暖程度为体感温度。但在具体应用时, 计算方法 却不尽相同, 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 通常是气温加上 一个或几个影响体感温度要素的订正值, 称为体感 温度。为了研究体感温度的计算和预报等问题, 一 些城市开展了百叶箱外温度的观测项目, 有的城市 直接将百叶箱 外温度当作体 感温度[ 1] 。本文 根据 实测资料分析了百叶箱外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关系, 给出采用百叶箱外温度计算和 预报体感温度 的方 法。
高和日最低温度温差与风速相关不显著。
表 2 日最高温度温差和日最低温度温差 与总云量的统计结果
总云量( 成) N [ 2 2< N [ 5 5< N [ 8 N > 8
样本数( 个)
29
26
40
28
平均日最高温度温差( e ) 2. 11 1. 72 1. 69 1. 00
平均日最低温度温差( e ) - 1. 88 - 1. 88 - 2. 34 - 2. 11
据分析, 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的最低温度温差变化
比较平稳, 但有季节变化, 可在不同季节加入一个常
量订正。计算百叶箱外最低温度( T omin) 的公式为:
T omin = T im in + $T oimin
( 2)
式中, T imin为百叶箱 内最低温度, $T oimin 为百叶箱 外与百叶箱内最低温度之差, 不同季节的取值见表 1 第 2 栏。
1 资料
百叶箱外温度不属于常规观测要素, 普遍采用 的观测方法是: 在观测场百叶箱附近裸露设一温度 观测架, 温度表或温度感应头的高度和位置设置与 百叶箱内相同, 这样就可获得与百叶箱内温度同步 的百叶箱外温度资料。以 1 月、4 月、7 月和 10 月分 别代表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 沈阳观象台获得了 2000 年 1 月、4 月、7 月、10 月百叶箱外的逐日 4 个
引导气流风速/ m#s- 1
2 4 6 8 10 12 14 16
地面系统移速/ km#h- 1
4. 3 8. 6 13. 0 17. 3 21. 6 25. 8 30. 2 34. 6
213 预报及评定标准 在实际预报中, 以能被 5 整除的数作为基数, 相
对湿度预报值跨度为 5% ( 如预报第二天最小相对 湿度 45% ~ 50% ) , 每天下午发布当日 20 时和第 2 天 02、08、14 时最大、最小相对湿度。预报评定标准 见表 4。
百叶箱外与百叶箱内温差的日变化特征为: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