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淇河的诗
与淇河有关的现代诗

《与淇河有关》河流在亚洲,有站着流淌的河流。
他脚下这开裂的胶泥,远比两岸那卷曲的钢铁实在。
没有巫术,就不能叫他重新躺下。
有放弃回程的旅行,有不再谋面的会见,有没有内容的希望,我能否把你放入眼睛,而不用哭出来。
涝河滩船是伦理水是道德青蛙用叫声交换月光有时候就用稻田给荷塘,和几千亩苇蓼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上天有无知的知识洪水带来的丰年,洪水也能带走大平原我在一棵豌豆中安享天年,夏日辽阔,澄明一片。
轻贱者身在草莽,天空中熠耀的总是少数。
蛙鸣如雨,流水绕道过来看我。
为了和我站在一起,黄河进入一株燕麦。
顺河路阴凉,比石板还重。
正午时候,静寂无人。
蝴蝶远不是全天候的爱情。
碰上翅膀了,便简陋地飞上一阵。
更多的时候只是不安地等在水面之上,鳞翅落后。
木叶青青,阳光一直没有下水,碍于蝉声。
立冬记鹰嘴岩展翅欲飞,伴着低沉的鸣响,朝河谷深处飞掠。
平原之上的群山,因为一只猛禽的降临,而怀上了风暴。
风的秘密不肯和解,蝙蝠的天赋。
她用最细的爪子,把你挂在房檐下。
如果你不晃,世界绝对不会晃。
冷被薜荔兮带女萝。
她赶着羊群,象赶着一地落叶。
她捏青了萝卜,搓圆了土豆,把生姜吓得不像样子。
端起山火揽照自己,又一脚把镜子踢碎。
她的统治远达天际。
而沿河的迎春,已经搬出了嫁妆。
她惊起了鹧鸪,吓出了豆芽?闪电毡房外面,我和巴特尔谈起长调,夜晚忧郁,如芬芳的奶茶。
草叶的轻快是羚羊的,青稞的浑圆是松鸡的,那峻岭的悠远给了土狼。
他留给野马的仅仅是一条曲折的裂隙,这裂隙,是天空的裂隙。
芦苇没有根须,也能站立,没有泥土也能站立。
那一河沙沙的声音,就是芦苇不能容忍的幸福。
有一刻我看见揪紧肌肤的荻花,她用结实的苇膜,在风中站了一会儿。
油菜花能辜负的事物,都值得一再辜负,我有充耳不闻的天赋。
这么多的小女子,齐声唤我,我的幸福六条腿,翅膀透明。
一朵花就是一座天堂,不懂得挥霍的人就不知道阳光有多碎。
虞美人宜怜宜恨宜刀叶,小号码的妾,美得不虞。
单薄的颈项,宜祭祀。
杨花记昨天为是,今天为非。
鹤壁·淇河赋(湖南田兴隆)

鹤壁·淇河赋(湖南田兴隆)田兴隆近照【田兴隆简介】务农不会,从商不精;习字不力,刻石不神;写联不懈,吟诗不勤;参禅不苟,悟道不明;读易不止,占卦不恒;治学不严,一事无成。
鹤壁·淇河赋(以鹤壁赋为韵)湖南岳阳田兴隆赋之淇水,是诗河史河生态河;吟以鹤城,伴韶乐周乐升平乐。
千年流韵,长入诗心;百代过客,争当主角。
《竹竿》《泉水》早开头;《淇奥》《桑中》随落脚。
武丁发迹,卫国建都;懿公嗜好,南山牧鹤。
气象于兹远布;声名从此鸿卓。
太行是人丁根脉,千里而来;淇水乃富贵泉源(1),万年有诺。
大伾东拱,不乏龙砂呼应;牟山西卫(2),皆为凤鹓拓荦(3)。
一山融释道儒,大象(4)龙腾;全市具诗书礼,中天(5)雀跃。
一条银带,拽太行清澈潇洒走来;十分风采,惹仙鹤陡峭从容站立。
荷新石器时代刬刻(6),汩汩流动;负大殷商朝廷印痕,汤汤奔激。
承载四君(7)主风流,一脉分支;秉持五国(8)都形势,千年发迹。
瞻彼淇奥,如切如磋;涉斯淇河,能荡能涤。
却不见纣王意气蛮横;唯存比干豪情惆惕。
(9)第一军校,史上首创;无双弟子,世间谁敌?苏秦张仪演纵横,当称毛遂挺身;孙膑庞涓无次第,却见荆轲殉职。
史册里,鬼谷无限发酵;山洞中,诡异一直给力。
来云梦圆梦,游客风行;登大伾增伾(10),檀越(11)云集。
谒北魏大佛,俱沾灵气;拜东山(12)孔子,渐升成绩。
五岩山著《千金要方》;两岸地演八卦太极。
西厢一记,情爱绵绵;演义三国,功绩赫赫。
史迹辉煌,期君又添彩;诗料璀璨,问谁重出笔。
“日隐桑柘外”,自然扉页政挥毫;“河明闾井中(13)”,环境主题民泼墨。
乌金产业,一市支柱;绿色食品,三餐特色。
山作朝歌骨,水为鹤壁魂;党开大局殷,民享小康实。
千古文明,同林立高楼;一市改革,步畅通道路。
邀沈约题商贾昌隆;请王维写乡村富庶。
大业日新;蓝图正谱。
跃马扬鞭,穷追深圳之速度;齐心协力,夯实浦东般基础。
揽山水之情,交予游人;探淇水之韵,留给诗侣。
淇河古诗39首

淇河古诗39首1.「江南春」淇水春连南楼,江山秀丽无俦。
春来峰影青起,镜里花影红收。
天路若有知己,人间不负春游。
2.「阳关曲」淇河水在山间流,阳关道上多少愁。
此时夕阳红似火,西风吹起断肠秋。
3.「青泥谣」青泥小径忆归期,红楼捣药香飘儿。
茶楼歌舞常相忆,夕阳又觉日西斜。
4.「雨岩亭」淇河波涛万重临,雨岩青松自佳音。
思念长编千万绪,与君倾听细涟池。
5.「赋得古渡口」小舟载欲归,淇河古渡口。
山水依稀处,地势奇峭处。
赤壁游相忆,博望歌梦破。
但得归来日,此处定相许。
6.「边城咏史」淇河古往今来名,边城旧事今犹旧。
多少英雄命不堪,君不见关云长骑赤兔。
7.「赋得秋半」淇水秋半逢君时,岸边黄叶乱纷纷。
今宵相聚醉歌舞,明日分手又何人。
8.「晚晴帆影」淇水平铺湖色晴,帆影悠悠水天平。
何当抱月踏青去,且共长安一夜情。
9.「水调歌头」淇水涓涓,洛阳风光。
画船几度,佳人笑容。
青山如许,亦知归路,故人离去,烟波承受。
10.「淇水山行」淇水波涛长路凭,山路崎岖三两程。
且喜相逢多少趣,莫嫌相见少年情。
11.「赋得壮志」淇水东注渭水汇,壮志犹存逐梦行。
锦江夜雨繁华落,梦里扶桑变幻成。
12.「九重溪」九重溪畔淇水流,山重水静雨绵绵。
一双小鸟自由闲,飞翔碧天各西东。
13.「东园梦」东园梦里柳丝飘,淇水清波映鸟翘。
春来花开蝶乱舞,情人相对意相投。
14.「黄山行」春山秋水古今同,淇水流觞黄山通。
不见孙权千虑策,惜薄悲鸣空自聋。
15.「悼亡」淇水清如昔,别离难掩泪。
情殇挥不去,生命如此脆。
唯愿天堂无泪,留在世间融洽。
16.「闺思」淇河两面花前绿,春水古道月满天。
梦回少女闺中怨,芳草依依思相缘。
17.「别后」淇水相送两人行,心事千回万重情。
别后无言几时醉,天涯海角空相守。
18.「孟津归来」孟津归来战士回,淇河流波涛万叠。
万里长城谁是主,一夜风霜辗转难眠。
19.「春晓」淇水春来鸟鸣催,山花烂漫春晓来。
可怜游客无情意,心中却愁淡如花。
20.「登高」淇水秋风信旗展,飞盼楼台远何辨。
淇河古诗三百首

《淇河古诗三百首》序分享 |发布时间:2010-4-27 7:02:44 作者:/honzhidan196411鹤壁市政协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淇河古诗三百首》一书即将与读者见面。
该书收集了古代200位左右诗人咏及淇河的优秀诗篇316首。
这又一次证明了淇河在历史上的地位。
说淇河是“诗之河”,即“诗经之河”、“流淌着诗的河”当之无愧。
透过《淇河古诗三百首》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窥到这条诗河在历史上曾有过的风姿。
一、古代淇河曾比今天长古代淇河在今鹤壁市域内呈U字形,遍及整个市域。
古淇河并非在今淇门处注入卫河,而是继续南流至浚县申店(古宿胥口处),折向东北流,经浚县官庄后,流经同山、白祀山、枉人山之东,至浚县瓮城(雍榆城遗址)蒋村(顿丘县故城遗址),再往前行在大伾山东北方向入古黄河,要长于今天40余公里。
《汉书?地理志》:“州,共,故国。
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
”《资治通鉴》:“班志曰:淇水至黎阳入河。
”晋代以前,豫北卫河水系还未形成,当时太行山东麓的清水、淇水和洹水都流入古黄河。
淇河什么时候不再入黄河呢?《资治通鉴》:“汉建安九年(204年),魏武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曰枋头。
”晋代又将清水从入黄河改为东会淇水入白沟。
隋大业四年(608年)利用清水和白沟开挖永济渠。
北宋以后,更名御河。
元末明初,始称卫河。
淇河原为黄河支流,由淇河古诗得到印证。
汉朝无名氏《张公神碑歌》:“綦水汤汤扬清波,东流□折□于河”。
此诗作于和平元年(150年)五月。
“綦水”即今淇河,綦,这里通“淇”。
“河”即古黄河。
诗句的意思是:淇水浩浩荡荡激起层层碧波,向东流淌,再折向注入黄河。
清朝刘玉瓒《春日黎阳怀古限韵》:“河流非古犹存迹,淇澳于今尚有声。
”“河流非古犹存迹”即指黄河古道犹存。
二、古代淇河水质比今天清纯今天的淇河享有“北国漓江”之美誉,岂不知历史上的淇河的水质比今天更清纯。
南朝梁诗人沈约《春咏》:“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
淇河风光—华美娟

淇冬
冬天的淇河,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沉静,少了一些色彩, 多了一种厚重。沿河岸的浅水处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形成了 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像名山大川,有的像激流江河,有的 像弯弯曲曲的树枝,有的像脉络清晰的树叶,形态各异,美 丽动人。有的河段靠近水的山崖边,结满了长长短短的冰柱, 远看像一泻千里的冰瀑,近看像倒挂的钟乳石,晶莹剔透, 美不胜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雪后的淇河,银妆素裹,分外 妖娆。河岸两边,雪和雾凝结成的洁白的颗粒挂满了树的枝 条,放眼望去,大有“黄山雾凇”的奇观。河面上飘动着淡 淡的白雾,一叶小舟穿行,像一幅意境幽远的水墨山水画, 使淇河更显得素雅、冷艳,别有风姿。淇河浅滩处白鹭似乎 失去了好动的天性,默默站立,孤傲超拔,与寒冷进行着不 屈的抗争……
沿河岸的浅水处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像名山大川有的像激流江河有的像弯弯曲曲的树枝有的像脉络清晰的树叶形态各异美丽动人
制 作 人 : 华 美 娟
封面
介绍
三珍
诗歌
淇春
淇水汤汤。 我是踏着三千年前诗经里的那首脍炙人口的
歌吟走向春天的淇河。三月的春风,吹面不寒。 两岸的山崖参差相连,偶尔飘散在空气中细小 的霰珠湿润了人的脸孔。岸边几棵老的垂柳, 嫩黄的枝条轻覆在河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 河滩里几丛 黄色的迎春花开放得热烈又灿烂。 古老的淇河,弹奏着不变的音符,依然故我流 向远方。
返回主页
淇夏
夏天温柔依旧,扬柳依然碧绿,河边开着美丽的野草
花。
流了两千六百多年的淇河水,水声依旧。
每每来到淇水边,总是让我泪眼朦胧,不断涌出的泪滴串
成了水晶项链,我多么想给您戴在胸前,为您美丽的忧颜
增添一份笑的光彩。
每一次来淇河我都是满怀希望而来,我不愿失望而去。
送魏八原文_翻译及赏析

送魏八原文_翻译及赏析送魏八诗词赏析送魏八古诗小李今天给分享送魏八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送魏八古诗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唐代·高适《送魏八》送魏八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送别注释简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
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
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
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
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宋代·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
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豪迈,送别,回忆友情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唐代·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送别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
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
几时归?柳枝。
中国鹤壁淇河诗歌(选)

《泉水》周·许穆夫人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邶风》【译文】泉水奔腾流不息,滚滚汇入淇河里。
思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惦记。
同行美淑众姐妹,姑且与之共商议。
出嫁途中曾住泲,设宴送行在祢邑。
女子出嫁到他国,远离父母与兄弟。
临行问候姑娘们,还有大姐没忘记。
如今回去宿干地,设宴送行在言邑。
涂好车油上好轴,掉转车头往家回。
只想快归卫国去,难道有啥不可以?我今日夜思肥泉,忧思萦绕长声叹。
想念须城和漕邑,悠悠情丝长绵绵。
驾起车儿出外游,借此纾解心中烦。
【作者简介】许穆夫人,周庄王七年(前690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
卫戴公、卫文公之妹,姬姓,名不详。
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
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
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战死,卫人立戴公于漕邑。
不久戴公死,卫人又立文公。
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唁卫君,可是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回,因而作《泉水》和《载驰》。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由于战争,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保存在《诗经》中的三首。
《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的诗作,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竹竿周·许穆夫人藋藋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卫风》【译文】钓鱼竹竿细又长,用它垂钓淇河上。
难道我会不思乡,路远无法归故乡。
思念友人的淇河诗

思念友人的淇河诗
1、《自淇涉黄河途中》唐·高适
南登滑台上,却淇望河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2、《山中楚辞》南北朝·江淹
予将礼于太一。
乃雄剑兮玉钩。
日华粲于芳阁。
月金披于翠楼。
舞燕赵之上色。
激淇河之名讴。
荐西海之异品。
倾东岳之庶羞。
乘鱼文兮锦质。
要灵人兮中州。
3、《去东阳与吏民别诗》南北朝·沈约
微薄叨今年。
忝荷非昔期。
唐风岂异世。
钦明重在兹。
饰骖去关辅。
分竹入淇河。
下车如昨日。
曳组忽弥朞。
霜载凋秋草。
风三动春旗。
无以招卧辙。
宁望后相思。
4、《淇河泉心刘石门韵》明·王守仁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5、《淇河别赵仙舟》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淇河的诗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
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
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这给盛行隐逸之风的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提供了绝佳的隐逸旅游胜地。
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诗圣杜甫也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
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无限欣喜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中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最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赵维平在2003年第5-6期(合刊)《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撰文《〈全唐诗〉和唐代淇河文化》中说,“《全唐诗》共收录李白、杜甫等28位诗人咏及淇河卫地的诗歌45首”。
之后,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核查,实为52首。
这是近期淇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中的惊人的发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仅有305首诗的《诗经》中就有39首春秋时期卫国(淇河中下游一带)的民歌,且有6首直接咏及淇河,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
更令人惊奇的是,卷帙浩大、共900卷、辑录唐朝2613位诗人的37919首诗歌的《全唐诗》中,竟又有28位诗人及其52首诗咏及淇河,淇河的历史地位和曾有过的影响便可略见一斑。
这28位诗人及其所写颂咏淇河诗的数量分别是:李白(1)、杜甫(1)、王维(3)、高适(21)、王昌龄(1)、韦应物(1)、岑参(2)、贾岛(1)、宋之问(1)、陈子昂(1)、储光羲(1)、常建(2)、杨师道(1)、沈颂(1)、长孙无忌(1)、张说(1)、乔知之(1)、崔国辅(1)、沈佺期(1)、李嘉祐(1)、孟云卿(1)、韩翃(1)、皇甫冉(1)、权德舆(1)、姚合(1)、朱湾(1)、张南容(1)、皎然(1)。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淇河曾是何等风光:水清如碧,车船如织,楼宇峙立,歌钟绕梁,游人如潮,美女如云,两岸市面之繁华,风景之优美,尽呈眼前。
可见当时的淇河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了,不然,怎么会能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呢?诗圣杜甫也在他的《洗兵马(收京后作)》一诗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无限欣喜充满字里行间,且渴望着“净洗甲兵长不用”,但愿天下永无战争,永远太平。
全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岂不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两岸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赵维平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认为这些颂咏淇河的诗的内容可分为六类:一、描写淇河及其两岸的自然风光。
除了李白的“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外,像沈颂《卫中作》:“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
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
”李嘉祐《春日淇上》:“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沈佺期《入卫作》:“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这些诗都从各个角度写出了淇河自然风光之旖旎、靓丽,令人陶醉,也说明淇河流域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文化区。
二、记录文人学士在淇河流域的隐居生活。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贾岛《访李甘原居》:“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
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
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
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这些诗都生动地写出了几位作者曾隐居风景优美的淇河的恬静舒适的生活情景。
三、记述文人学士在淇河卫地的过往足迹。
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岑参《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
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这些诗记述了一些文人学士们在淇河卫地或久别重逢,叙旧话新;或欣赏美景,赞颂淇河的动人情景。
诗人们以淇河为集结地,过从之频繁,友情之深重充溢字里行间。
四、描写淇河卫地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
长孙无忌《新曲二首·其一》:“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
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索殳逐风轻。
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
”常建《春词二首(乐府诗题作陌上桑)·其一》:“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
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这些诗或写相恋情人在柳丝婀娜、杂花遍野的明媚春光下,倚傍淇河,相互爱慕,情思无限;或写青年男女衣着华丽,“玉珮金钿”,相约淇河,谈情说爱,结伴而游;或写淇河日落时,闺中少妇眺望“淇水长悠悠”而油然而生的绵绵思夫之情。
五、描绘淇水卫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高适《淇上别业》:“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这三首诗中既写到了三十年垂钓淇滨的白发渔翁不问世事的“闲放”、超脱;也写到了作者与农人为邻的“别业(别墅)”旁,桑林成片,鸡鸭成群,农人们开田种菜、怡然自得的劳动情景;还写到了通过与农人(野人)的交谈,了解了他们在天灾人祸中的艰辛,从一定程度真实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六、反映当时淇水卫地的草木风物。
乔知之《弃妾篇》中有:“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的句子,崔国辅《卫艳词》:“淇上桑叶青,青楼含白日。
比时遥望君,车马城中出。
”常建《张公子行》中有:“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四》:“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韩《送蓚县刘主簿楚》中有:“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
”储光羲《相和歌辞·采莲曲》:“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这些诗说明当时的淇河是翠竹夹岸、桑林成片;“浅渚”“深塘”,遍布淇滨;荷花菱叶,弥望皆是。
再读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中:“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中有“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这些诗句告诉我们,唐时的淇河卫地的蚕桑业较发达,鱼类、动物资源丰富,这才会有采桑养蚕或渔猎为生之人。
再读贾岛《访李甘原居》中“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
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中“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可以看出唐时淇河卫地的生态环境和植被情况比现在好。
淇河是“史河”、“文化河”。
看来,说淇河是“诗河”也不算过誉。
淇河历史文化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探查、发掘。
让我们尽快淘去历史的尘封,使淇河重新放出灿烂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