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在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常见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眼危象,角弓反张,扭转痉挛,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癫痫阈值降低而诱发抽搐发作。

当与其他苯二氮卓类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过度镇静,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如心动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到阻滞,早搏等。

少见的有短P-R综合征,QTC延长。

3、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返酸,便秘,个别在用药早期可出现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4、血液系统。

精神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罕见极个别特殊体质会出现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5、内分泌系统。

体重增加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反应,目前公认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为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

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容小视。

除此之外可见有女性闭经、月经紊乱,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

6、恶性综合征。

此种反应主要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7、其他表现。

有过敏反应,乏力,困倦,口干,流涎,视物模糊,药源性焦虑,撤药反应,药物蓄积等。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10%左右,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在0.1%-0.01%,因此,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常见不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好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复查,多数药物反应是可以及早发现避免的,如果家属对用药或药物反应有疑虑,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建议。

处理办法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怎么办?首先应该告诉你的医生。

对于用药早期出现的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可以尝试观察,暂缓增加药物剂量,看一周左右是否能够缓解。

对于较为明显或持久的症状,医生会使用药物来拮抗这些不良反应。

如果经过处理,症状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抗精神病药物也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这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常引起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力调节困难、尿潴留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湿润,适当增加饮水量,同时避免服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2. 长效注射剂的肌肉运动障碍某些长效注射剂因其药物组成和方式,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直、震颤等肌肉运动障碍。

医生在使用长效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肌肉运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3. 静止性震颤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和奋乃静,较常引起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表现为四肢、头部、躯干的不自主震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静止性震颤的风险。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代谢综合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代谢综合征的不良反应。

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增加了患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饮食和运动管理,以降低代谢综合征带来的风险。

2. 延长QT间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可以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医生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电图,并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时使用。

3. 新发糖尿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利培酮,可增加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血糖,以及注意饮食和运动控制,避免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

    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

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这些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并提供预防措施。

1. 抗精神病药物A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A是一类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D):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面部和颈部震颤,预防措施可以是定期检查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高血糖: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增加血糖水平,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 高血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高血脂,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控制和定期检查血脂水平。

2. 抗精神病药物B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B是另一类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 运动障碍: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发锥体外系症状,例如震颤、僵硬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 心律失常: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心律,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注意不良反应的早期信号。

3. 抗精神病药物C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C也是常用的一类,其不良反应有:- 胰岛素抵抗: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相应调整。

- 骨质疏松: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查,以及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总结起来,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剂、高血糖、高血脂、运动障碍、心律失常、胰岛素抵抗和骨质疏松等。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和医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定期检查和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控制,以及饮食和运动的调整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什么会出现口干?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抗肾上腺作用,可 表现出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 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其中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至口干。 抗精神病药的抗肾上腺作用可阻断a-受体效应,使皮肤黏 膜血管收缩也可导致口干.
坚持服药的意义:
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 长期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此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 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否则极易造成疾病复 发,病情加重。因此坚持服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发 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 (1)心电图异常比例增高。 (2)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关,而与躯体状 况和原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关。 这些病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比例较高。 (3)所用的药物中以氯丙嗪、舒必利、氟奋乃静引起心 电图改变较多见。 (4)主要改变为ST-T段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变 电压,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小,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但仅 极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多 在治疗头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多数意见认为 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也有认为系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 的毒性作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均应遵医嘱 检查血常规,发现异常,如处理及时可完全恢复。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医学科普-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到2023年底,全国在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次,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了92%。

经过系统的照顾和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控制了病情后的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从而纠结要不要继续服药。

针对这一现象,今日为大家科普一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精神科药物最常用的就是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1、锥体外系反应,往往会有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阻断多巴胺1)2受体有密切关系。

2、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容易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目前已经成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存在很大程度的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风险。

3、内分泌系统紊乱,如催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

4、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出现S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5、镇静作用,很多抗精神病药,像氯氮平、奥氮平、奎利平,镇静作用比较强,主要是作用组胺H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系。

6、流涎,氯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

7、体温代谢异常。

8、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如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中枢的抗胆碱的作用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谙妄、言语散漫、出汗、震颤、认知功能受损。

9、肝功能的损害。

10、恶性综合征。

11、可以诱发癫痫。

12、血液系统的改变,粒细胞缺乏在氯氮平应用过程中也比较多见。

13、猝死。

在治疗初期,头晕、困倦、嗜睡或者失眠、头痛,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有些药物会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出现局部肌肉张力增加、患者坐立不安等表现。

也有一些药物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比较多见的是催乳素水平升高,如果比较敏感的患者出现这个反应以后会出现乳房的乳胀、疼痛,甚至泌乳这样的反应,有些女孩子的月经也会因此变得不规律。

也有一些药物长时间使用以后会增加代谢,就是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反应。

精神科药物副反应处理

精神科药物副反应处理

机制: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DA受体超敏 药物:氟哌啶醇(发生率80%)、氟奋乃静、奋乃静 处理:无有效治疗药物,可尝试使用异丙嗪等,换药。
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能会逆转TD
7、体重改变
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强5HT2c和H1受体亲和性 有关。患者多有食欲亢进。肥胖可能导 致糖脂代谢障碍,诱发II型糖尿病。 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第一代药物亦 可致体重增加,氟哌啶醇不明显。 处理:控制饮食,增加活动。
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处理
袁园
(一)常见不良反应 (二)严重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 1、恶性综合征,或称高热征候群
2、体位性低血压
3、流涎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诱发癫痫
3、血液系统改变 4、猝 死
5、催乳素水平升高
6、体重改变 7、心血管系统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EPS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 静坐不能(akathisia) 类帕金森症(Parkinsonism)
机制: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 药物:氟哌啶醇(发生率80%)、氟奋乃静、奋乃 静第一代药物。第二代药物利培剂量相关 EPS,余药风险较低。 处理: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安坦片。减量,换药。
TD(tardive dyskinesia)
特征:不自主的Leabharlann 有节律的刻板运动见于持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几年之后 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 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和加重症状,避免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例患者首次发病单用齐拉西酮治疗,2 次发 生低血钾麻痹,排除患者个人低血钾病史及家庭周 期性麻痹病史,故可认为患者 2 次低血钾均为齐拉 西酮所致。
( 按收到稿件时间先后排列)
( 收稿日期: 2011-03-31)
郭红丽,王秀芳: 患者女性,26 岁,诊断精神分 裂症。予奎硫平 25 mg 每日 2 次口服,一周后加至 250 mg 每日 2 次口服,3 个月后出现乳房胀痛、溢 乳,将奎硫平减量直至停药,换奥氮平 5 mg 每日 1 次口服,2 d 后溢乳症状消失。奎硫平因其阻断下丘 脑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 D2 受体作用轻微,一般不 增加或一过性增加血清催乳素,在临床出现溢乳现 象罕见。 3 丙戊酸钠导致血小板下降
作者单位: 516157 广 东 省 杨 村 复 退 军 人 精 神 病 医 院 ( 苏 金 哥) ; 山东省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 郭红丽,王秀芳) ; 浙江省丽水市 第二人民医院( 曹江,徐松泉,沈文婧,周秀娟)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沙堤医院( 郭美萍,杨彩容)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 ( 魏新 敏) ;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代福强,赵永华,王凌云) ; 湖北省 武穴市精神病医院( 董雪刚,郭丽春) ;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 院( 王继堃,赵旭东) ; 广西贵港市一九一医院( 梁芝国,罗维肖)
曹江,徐 松 泉,沈 文 婧,周 秀 娟: 患 者 男 性,55 岁,诊断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入院血常规正常,予丙 戊酸钠治疗,剂量逐渐加至 1. 0 g / d。服药第 31 天 血小板 56 × 109 / L,体检未见紫癜、出血,停丙戊酸钠 换氯硝西泮 6 mg / d 治疗,1 周后血小板回升至正常。 在 2 次复查血小板正常后再次使用丙戊酸钠 0. 8 g / d、停用氯硝西泮,不久血小板又降到 80 × 109 / L,停 丙戊酸钠改用氯硝西泮 3 d 后血小板 102 × 109 / L。
哌唑治疗,起始剂量 10 mg / d,最大剂 量 30 mg / d。 20 d 后病情好转出院,予阿立哌唑 10 mg / d 维持。2 个月后出现舌头反复舔口唇,停用阿立哌唑,予芪枣 颗粒 30 g / d、蒲郁胶囊 0. 94 mg / d。2 个月后反复舔 口唇动作基本消失。
以上 4 例阿立哌唑所致不自主运动与传统抗精 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有一定区别,特点是: ① 用药时间不长; ②年龄偏小; ③不自主运动集中在头 面部; ④不受意志支配,在受到注意或进行自主动作 时会减轻,吃饭、讲话、睡眠时消失; ⑤ 停用阿立哌 唑,症状可迅速减轻乃至消除。 8 帕罗西汀致血压升高
患者 2: 男性,20 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予阿立 哌唑 10 mg / d,最大剂量 30 mg / d,合并丙戊酸钠 0. 4 g / d,心神宁 2. 0 g / d。半月后出现不自主咬牙动作, 停阿立哌唑改用氯氮平 25 mg / d、奎硫平 0. 2 g / d、丙 戊酸钠 0. 4 g / d 和心神宁 2. 0 g / d 治疗,1 周后不自 主咬牙动作消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年第 22 卷第 1 期
·69·
Hale Waihona Puke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笔谈综合·
苏金哥,郭红丽,王秀芳,曹江,徐松泉,沈文婧,周秀娟,郭美萍,杨彩容,魏新敏,
代福强,赵永华,王凌云,董雪刚,郭丽春,王继堃,赵旭东,梁芝国,罗维肖 本刊编辑部 综合
关键词: 精神药物;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9. 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3220( 2012) 01-0069-02
代福强,赵永华,王凌云: 患者男性,26 岁,诊断 精神分裂症。入院时心电图正常。予利培酮治疗, 起始量 1 mg / d,14 d 后加到 6 mg / d。同时合并氯丙 嗪 25 mg / d,10 d 后加到 150 mg / d。2 周后主诉胸闷 不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49 次 / min) 、Ⅱ 度Ⅱ型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立 即 停 用 所 有 抗 精 神 病 药 物,心电监护发现心率最慢 50 次 / min、最快 142 次 / min 和室性期前收缩。予果糖、黄芪等对症治疗,3 d 后心电图大致正常。改用阿立派唑治疗,至精神症 状控制出院,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抗精神病药 物可影响心肌的复极化障碍而引起心电图改变,其 机制可能是精神药物抑制了心脏神经、肌肉细胞膜 上需要钾、钠、镁离子激活三磷酸腺苷( ATP) 酶系的 结果。预防措施有: ①注意患者有无不适主诉,尽可 能定期检查心电图; ②避免急剧加药和大剂量用药; ③尽可能单一用药,减少或避免联合用药; ④如发现 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时,则应立即减药或停药,予以 心电监护、对症治疗。 7 阿立哌唑致不自主运动
患者 3: 女性,39 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予阿立 哌唑,起始剂量 10 mg / d,最大剂量 30 mg / d。3 个月 后临床治愈出院,阿立哌唑逐渐减为 10 mg / d。约 10 个月后出现口唇不自主运动,动作幅度不大,一 张一合。患者自行停药,3 个月后不自主运动完全 消失。
患者 4: 女性,51 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予阿立
王继堃,赵旭东: 患者男性,65 岁,高血压病史 12 年,抑郁症病史 3 年。此次因抑郁症复发,自服 帕罗西汀 20 mg 半小时后感晕眩、头痛,血压 180 / 100 mmHg,送急诊科治疗后血压正常。不久再次自 服帕罗西汀 20 mg 1 小时出现晕眩、头痛、大汗淋漓, 血压 170 /100 mmHg,急诊收入心内科。入院查体未 发现阳性结果,脑 CT 及心电图检查未发现阳性结 果。帕罗西汀作为 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剂 抗抑郁药,引起血压升高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值得临 床医生注意。 9 齐拉西酮致低血钾麻痹
·70·
J Clin Psychiatry,2012,Vol 22,No. 1
尿、多巴胺等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及对症药物处理, 症状进行性加重,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 亡。复 习 病 历,发 现 患 者 5 个 月 前 心 肌 酶 CPK、 LDH、AST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加之患者长期住 院精神衰退,不能及时表达躯体不适,从而造成对精 神患者心肌炎早期识别的困难。同时精神科医生在 心肌炎的诊断上存在经验不足,贻误了治疗。 6 利培酮合并氯丙嗪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梁芝国,罗维肖: 患者男性,22 岁,诊断精神分 裂症,既往 体 健,个 人 和 家 庭 成 员 中 无 周 期 性 麻 痹 史。入院血钾、钠、氯、钙、血糖检查均正常。予齐拉 西酮治疗,起始剂量 40 mg / d,2 周后加至 120 mg / d, 病情好转。入院第 19 天午休后突然不能起床,四肢 只能在床上移动。查体: 神志清楚,双上肢肌力 III 级,双下肢肌力 II 级,肌张力降低,双侧腱反射显著 减弱。急查血钾 2. 39 mmol / L,血糖 6. 7 mmol / L,余 电解质正常。心电图示 I 度房室传导阻滞,T 波低 平,出现 U 波。考虑为低血钾性麻痹,齐拉西酮量减 至 40 mg / d。同时予 10% 氯化钾 10 ml 口服 3 次 / d 及 10% 氯化钾 10 ml 静滴 1 次 / d,第 2 天患者症状 缓解,第 3 天肌力完全恢复正常,第 4 天后停用氯化 钾,复查血钾 4. 22 mmol / L。入院第 37 天再次出现 以 上 肌 无 力 症 状,血 钾 2. 40 mmol / L,血 糖 6. 8 mmol / L,停齐拉西酮改用舒必利治疗后未再出现低 血钾现象。
董雪刚,郭丽春: 患者 1: 女性,20 岁,诊断精神 分裂症。予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 10 mg / d,最大 剂量 30 mg / d,服药 2 周后出现口唇不自主运动,噘 嘴、做怪脸。停用阿立哌唑,改奥氮平 5 mg / d。1 周 后口唇不自主运动消失,奥氮平加至 15 mg / d 未再 出现面部不自主运动。
魏新敏: 患者男性,40 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入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及腹 部 B 超未见异常。长期单用氯氮平治疗,最大剂量 为每日 475 mg,病情较稳定。约 3 年后患者出现精 神萎靡不振,周身疲乏无力。查体: 球结膜轻度水 肿,心率 120 次 / min,腹部稍膨 隆,右 上 腹 轻 压 痛。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 WBC) 11. 1 × 109 / L,B 超示胆 囊大小正常、壁厚达 7mm,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 予抗炎、利胆对症药物处理,治疗 6 d 后症状进行性 加重,血压 105 /50 mmHg,呼吸 30 次 / min,心率 108 次 / min,两肺布满中小水泡音,胸片示心影增大、呈 肺水肿表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多个导联 ST 段下斜性下移 0. 2 mV、T 波平坦,心肌酶磷酸肌酸 激酶( CPK) 1299 U / L、乳酸脱氢酶( LDH) 433 U / L、 谷草转氨酶( AST) 197 U / L。临床诊断“中毒性心肌 炎,心源 性 肺 水 肿 ”。 给 予 高 流 量 吸 氧,西 地 兰、速
本病例在使用丙戊酸钠后出现血小板下降,停用后 血小板恢复正常,说明血小板下降与丙戊酸钠有直 接的关系。所以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治疗期间应注意 对血常规的监测,如果出现血小板下降,应立即停用 丙戊酸钠。 4 利培酮致下颌关节脱位
郭美萍,杨彩容: 患者女性,34 岁,诊断精神分 裂症。既往体健无骨折及关节脱位史。予利培酮治 疗,剂量加到 2 mg / d 时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加用 苯海索后缓解。利培酮加至 5 mg / d 后出现说话含 糊不清,闭口不能,下颌向前移位,耳屏前凹陷,诊断 下颌关节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将利培酮减为 4 mg / d,苯海索加为 8 mg / d 后未再出现脱位,住院 1 个月 好转出院。4 个月后患者病情复发再次住院,利培 酮加至 4 mg / d 时又出现下颌关节脱位。后换用奎 硫平治疗未再出现下颌关节脱位。利培酮所致锥体 外系反应( EPS) 与剂量相关,小剂量时 EPS 较少,但 大剂量时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致下颌肌受累,双 侧肌肉紧张度平衡失调致下颌关节脱位。既往使用 某种抗精神病药出现下颌关节脱位,再次小剂量使 用时仍可出现此症状,故应慎用。 5 氯氮平致中毒性心肌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