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系课程要求级

合集下载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命名规则及分子结构特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

有机化学(一)英文教学课程介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任务繁重,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都在与时共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院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尤其是一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后的优势,化学学院决定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设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课程,与原有中文课程同步进行,为同学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二)(英文授课)学分: (3 + 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 + 春季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有机化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基本方法;2. 强调反应机理,突出结构与性能、反应的关系,使学生具有:(1) 阐明结构和性质关系的能力;(2) 进行构型和构象分析的能力;(3) 运用反应机理来阐明实验结果和预言反应方向的能力;(4) 运用逆合成原理进行简单合成设计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分离、提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光谱测定技术,具备解析图谱的能力;4. 通过英文授课,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的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式:全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习题课,办公室答疑,学生自学讨论,文献论文,演讲,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课程组织方式还包括:On-line Office Hour(网上答疑):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CHEM 332: Organic Chemistry共同进行,Instructor: Prof. Jeffrey S. Moore (Winner of UIUC Campu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Exchange Co-teaching: Prof. Brian Coppola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ill teach in December for 4 classes.教材:(原版新书,提供免费借阅,限前50位选课同学)Organic Chemistry--Structure and Function, 5th Ed., 2007出版, K. Peter C. Vollhardt and Neil E. Schore, Freeman and Company.Organic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7th Ed., 2008出版, John McMur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参考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化学专业分类

化学专业分类

化学专业05023001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110—6—1、2】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修读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

《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05023002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 【72—4—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大学物理学是理、工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学基础、热力学基础和电磁学、光学等内容。

通过《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对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修读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新概念物理教程》,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马文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普通物理学解题指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华东师大《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倪光炯05023003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110—6—1、2】内容提要: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化学结构和元素化学三大部分。

化学专业描述

化学专业描述

化学专业描述 篇一:化工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煤转化、天然气转 化、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 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 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 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 能力。

基本能力 1.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 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 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偏重于工艺研究方面。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另外 辅修化工经济技术分析,电工电子等。

根据学校略有变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 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应用要求较高等,一般安排 40 周。

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化 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等。

修业 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

相近专 业:制药工程。

(主要的是化学制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无机化学试验课大纲-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无机化学试验课大纲-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无机化学实验课大纲2004年修订目的和要求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与主干基础课“中级无机化学”配套讲授,通过本实验课教学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无机化学有一个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学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技术、手段以及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和相关文献,对实验题目涉及的相关理论主题和研究领域做比较充分的了解。

并通过预习对实验内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注意是理解而不仅仅是了解。

因为预习不仅仅是看讲义、抄讲义。

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实验者对实验原理、内容和过程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能够有组织、有条理、有针对性的地完成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有所准备。

所以无机实验的预习报告不要求抄实验讲义,而是要求学生对讲义提出的预习思考题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比较正确的理解。

任课教师应在实验前审阅学生的预习报告,然后组织学生就预习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比较深入的,超出讲义要求的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要求学生以规范的格式做原始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并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相关的公式和常数。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的操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

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节约药品,培养良好的科研道德。

学时:60实验评分:预习20%,实验30%,报告40%,卫生5%,纪律5%。

实验讲义:自编主要参考书:1.项斯芬、姚光庆,“中级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Zvi Szafran, Ronald M.Pike,Mon M.Singh,“Microscale Inorganic Chemistry-a comprehensivelaboratory experience”New York : J. Wiley, c1991.3.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4.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教学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版5.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编关烨第, 李翠娟, 葛树丰修订,“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版对实验大纲的说明:1.强化学生对无机化学领域的深入了解。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数学科学学院
/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密码学(限)3.0
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2.0
统计计算(限)3.0
应用回归分析(限)3.0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3.0
非参数统计(限)3.0
风险理论(限)3.0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3.0
四年级春季学期
毕业论文(1)(必)6.0
毕业论文(2)(必)6.0
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6.0
随机过程论(限)3.0
线性代数群(限)3.0
应用偏微分方程(限)3.0
低维流形II(限)3.0
偏微分方程选讲(限)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147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104.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18.5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秋季
0483142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3 3 春季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
———— 大学英语系列课程— 8
———— 政治系列课程— 12
———— 体育系列课程— 4
全院必修课程:69.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
010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
00431132 普通物理( I ) 4 4 春季
00431133 普通物理( II ) 4 4 秋季
00431215 普通物理实验 4 2 秋季
01034310 普通化学 4 4 秋季
01034321 普通化学实验 5 2.5 秋季
01030200 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 1 1 秋季
01031100 今日化学 1 1 秋季
01034350 定量分析 2 2 春季
01034360 定量分析实验 4 2 春季
01034371 有机化学(一) 3 3 春季
01034373 有机化学(二) 2 2 秋季
ⅠⅡ)7 3.5 春、秋季01035002 有机化学实验(+
01035140 无机化学 4 4 秋季
01034390 仪器分析 2 2 春季
01034400 仪器分析实验 4 2 春季
01030120 结构化学 5 4 春季
01032860 无机化学实验 4 2 春季
01034460 高分子化学 2 2 春季
01034930 物理化学 4 4 秋季
01035020 物理化学实验7 3.5 秋季
01034450 化工基础 2 2 秋季
01034480 化工实验 2 1 春季
01035040 综合化学实验 4 2 秋季
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
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490 材料化学 3 3 春季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660 化工制图 1 1 春季
01034990 化学开发基础 2 2 春季
化学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17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139380 普通生物学A 3 3 春季
01132020 遗传学 5 5 春季
01130210 遗传学实验 2 1 春季
01130150 细胞生物学 3 3 秋季
01130160 细胞生物学实验 2 1 秋季01130030 基础分子生物学 3 3 秋季01139360 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 2 1 春季
2.专业选修课: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4.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0.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01035080 化学文献检索 2 2
01034520 中级分析化学实验 2 1
01034530 中级有机化学 2 2
01035010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3 1.5 01034640 应用化学基础 2 2
01034580 色谱分析 2 2
01034610 中级分析化学 2 2
01034630 环境化学 2 2
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01034680 波谱分析 2 2
01034551 中级物理化学 3 3
01035030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3 1.5 01034710 界面化学 2 2
01034590 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 2 2
01034650 生化分析 2 2
01034960 理论与计算化学 2 2
01034980 生物物理化学 2 2
01035110 高等电化学 2 2
01030440 化学动力学选读 2 2
01032390 材料物理 2 2
01032530 高分子物理 2 2
01032580 催化化学 2 2
01034600 立体化学 2 2
01034720 辐射化学与工艺 2 2
01034780 胶体化学 2 2
01034800 多晶X射线衍射 2 2
01034970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2 2
01035100 表面物理化学 2 2
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5 2.5
00101460 线性代数B 4 4
中级无机化学 2 2
凡希望到本院继续攻读免试研究生的同学,专业选修课中所有中级课程必须修,且必须做毕业论文。

3.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
B. 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 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 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 语言、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F. 社会可持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
4.毕业论文:6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