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 3 分)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文章出处:语文阅刊1、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全国Ⅱ卷(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感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

参考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1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1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解李锦超一.原题呈现(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 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6 分)二.答案呈现13.B14.D15.答案要点: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二.原诗详注1.关于本诗的几种不同版本的文字问题。

①本诗,两宋本的题目下有一个注,该注为:在金陵作。

②“此树我所种”句,咸本作“昔”,注云:一作“我”。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箴作诗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

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2.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 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抒写伤别之情。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飞,困融③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

②玉尘:指雪。

③困融:困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

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

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

"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D.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

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2.本诗主要使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南归①王维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②倚门望③,遥识老莱衣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

②悬知:料想。

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

” 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首诗歌的艺术技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余干【注】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古县城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为后面抒情作铺垫。

B.颔联中一"孤"一"独",表面写景,暗示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C.颈联写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未归来,诗人担忧渔夫,可见他忧国忧民。

D.尾联以捣寒衣声结束全诗,凄清的乡思,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

言有尽意无穷。

2.本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和抒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表示惜别,同时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馨。

C."上国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则暗含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两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必然会产生惆怅之情、有出世隐居之想,但诗人自己不会选择归隐,不能与之志同道合。

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丰富,主要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李商隐《流莺》)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本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答案:1.B;2.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1.B.“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