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附件1: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2.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3.1. 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 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 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3.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4.1. 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 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 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 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1 范围为规范生活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的技术条件和基本要求, 保障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和生产安全, 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水厂及其输配水系统次氯酸钠消毒, 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次氯酸钠消毒。

3 生活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21 食用盐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19106 次氯酸钠GB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28233 次氯酸钠发生器卫生要求GB3980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JJ58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HJ/T258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DB32/T3701 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5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1商品次氯酸钠 commercial sodium hypochlorite由化工厂使用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制得的用于销售的次氯酸钠。

5.2次氯酸钠发生器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采用食盐或工业盐溶液电解法产生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

5.3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5.4 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 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5.5次氯酸钠消毒液 sodium hypochlorite disinfectant由次氯酸钠发生器直接产生的、不含任何添加物质的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7]265号)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7]265号)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7]265号)【发布单位】卫生部【发布文号】卫监督发[2007]265号【发布日期】2007-09-28【生效日期】2007-09-28【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卫生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7]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各有关单位:为深化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改革,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附件1)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附件2,以下简称《规范》),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现印发给你们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07年11月1日起,我部取消符合《规范》适用范围的消毒剂产品的卫生行政许可,并不再受理这些产品的许可和延续申请。

之前已经受理的,我部将继续履行完成许可程序。

取得我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此类产品,在批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到期后不予延续,产品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

二、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在取得相应工艺类别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按照《规范》等相关规定规范组织生产上述消毒剂,并符合以下要求:(一)新产品首次上市前,以及批件到期后的产品继续生产前,上述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相关检验和产品说明书审核),确定产品符合《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检验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项目如下:1.戊二醛类消毒剂:戊二醛含量测定;加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测定;根据说明书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杀灭效果测定。

2.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原液有效氯含量测定;产品稳定性测定;根据说明书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杀灭效果测定。

(二)在每批产品投放市场前(包括已经取得批件的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每批次产品进行原液有效杀菌成分含量和pH值等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1)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它辅助成分的消毒液;(2)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对原材料的要求2.1、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对消毒液的要求3.1、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3.5、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饮食餐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检验方法4.1、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试问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5、标签说明书5.1、产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次氯酸钠卫生规范

次氯酸钠卫生规范

卫生部关于印发《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各有关单位:为深化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改革,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附件1)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附件2,以下简称《规范》),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现印发给你们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07年11月1日起,我部取消符合《规范》适用范围的消毒剂产品的卫生行政许可,并不再受理这些产品的许可和延续申请。

之前已经受理的,我部将继续履行完成许可程序。

取得我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此类产品,在批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到期后不予延续,产品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

二、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在取得相应工艺类别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按照《规范》等相关规定规范组织生产上述消毒剂,并符合以下要求:(一)新产品首次上市前,以及批件到期后的产品继续生产前,上述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相关检验和产品说明书审核),确定产品符合《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检验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项目如下:1.戊二醛类消毒剂:戊二醛含量测定;加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测定;根据说明书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杀灭效果测定。

2.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原液有效氯含量测定;产品稳定性测定;根据说明书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杀灭效果测定。

(二)在每批产品投放市场前(包括已经取得批件的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每批次产品进行原液有效杀菌成分含量和pH值等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三、经营单位在经营上述消毒剂前,必须索取产品的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相应批次的检验报告和有效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并对标签说明书进行查验,符合《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等要求的方可经营。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注意事项次氯酸钠消毒液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消毒剂,可用于消毒水源、家庭用具、医疗设备等。

然而,准确、安全地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对保障消毒效果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在使用该消毒液时,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选择合适的浓度和配制方法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浓度会影响其杀菌效果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浓度在500-1000ppm之间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最为常用。

使用前,需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浓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配制。

通常情况下,将适量的次氯酸钠溶解于清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2. 阅读使用说明并保管好密封容器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前,务必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相关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同时,将次氯酸钠消毒液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其接触到阳光和空气,防止浓度降低。

3. 确保使用环境通风良好次氯酸钠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氯气,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对呼吸系统有害。

因此,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气味积聚和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4. 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为了确保个人安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皮肤接触和吸入。

在消毒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身肌肤的反应,如有明显过敏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5. 与其他化学物品的隔离储存次氯酸钠消毒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其他化学物质(如有机物、酸、碱等)反应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将次氯酸钠消毒液与其他化学物品隔离,避免发生危险反应。

6. 使用适量、适时的消毒液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时,要注意使用适量的消毒液,不要过多或过少。

使用过多的消毒液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对被消毒物品产生腐蚀性影响;使用过少的消毒液则可能无法有效达到消毒效果。

此外,消毒液的储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过期液体也不应再使用。

7. 手洗消毒液残留物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后,需要将消毒剂残留洗净。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浓度和配制方法:
1、具体浓度标准:(用的次氯酸钠原液的浓度每批也不一样,大约范围9~11%)1.1手部消毒液:50-100ppm或用
75%的酒精
1.2鞋靴消毒液:200-300ppm
1.3工器具、设备的消毒液:
100~200ppm
1.4车间地面消毒液:200ppm
2、配制方法:
2.1确定次氯酸钠原液的浓度和消毒液的需要量,计算次氯酸钠原液的用量;
2.2称取定量的次氯酸钠,加入到准备好的清水中;
2.3用塑料棒搅拌均匀。

3、注意事项:
3.1要用专用工具取次氯酸钠,禁止用手接触次氯酸钠;
3.2禁止用手搅拌;
3.3禁止用手接触配好的消毒液;
.3.4手部消毒液、鞋靴消毒液每四小时更换一次;
3.5工器具、设备的消毒液和车间地面消毒液用前临时配制。

次氯酸钠清洗标准

次氯酸钠清洗标准

实际审核中发现:一是一些加工企业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供应商资质仅为工业级别的;二是企业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出厂检验报告单中,经常只有有效氯及游离碱两项指标数值,而铁、重金属和砷三项指标为空白。

鉴于市场上工业级氢氧化钠的大量存在、食品企业实际生产中次氯酸钠溶液用量比较大和铁、重金属、砷三项指标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笔者建议食品加工企业购进次氯酸钠溶液时:一定要加强对供应商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出厂检验报告单的审查,铁、重金属和砷三项指标检测值一定不能为空白,且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次氯酸钠溶液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测试值,便于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对相关供应商的责任追究及索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
2.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
3.1. 外观
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 有效氯含量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 稳定性
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
3.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
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
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 有效氯含量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 稳定性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 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5. 标签说明书
5.1. 产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5.2. 在注意事项中至少要标明下列内容:
5.2.1. 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性。

5.2.2. 产品应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

5.2.3. 运输时应有防晒、防雨淋等措施;装卸应避免倒置。

5.3.在标签、说明书标识的有效期内,产品的有效氯含量范围及稳定性、最终使用浓度、作用时间、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杀灭微生物性能要求必须符合3.2、3.3、3.4和3.5的规定。

5.4. 关于稀释方法的描述:一种使用范围只能对应一种稀释比例,稀释比例不得随存放时间变化。

6. 术语
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

是指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与酸作用,在反应完全时,其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重量氯气的氧化能力。

在本标准中用于衡量次氯酸钠消毒液氧化能力。

以有效氯含量表示,单位是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