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故事及启示

合集下载

文言文小故事大道理感悟

文言文小故事大道理感悟

在古老的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阅读文言文小故事,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人生哲理,体悟处世之道。

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则文言文小故事,并从中提炼出其中的大道理和感悟。

**《贾仲明徇义》**昔有贾仲明者,少年时家贫力薄,而志存仗义矢勇。

一日,途经草庐旁,见一老翁被五六匪寇所欺。

贾仲明见状,奋起大喝,奋勇而前,与匪寇激战。

贾仲明虽然武技不高,但心系正义,斗志昂扬。

匪寇见状,因贾仲明义愤填膺,竟觉势难图,纷纷溃散而去。

老翁感激涕零,对贾仲明说:“汝乃仁义之士,今日为我解围,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若贵庚尚幼,当往市井间求学文艺,必能广纳群书,积累德行。

”贾仲明闻言,心生感慨,遂循老翁之谆谆教诲,辗转于书院之间,孜孜不倦地求学。

他刻苦钻研,饱读经典,深得儒家之道,领悟圣贤之言。

时光荏苒,数年之后,贾仲明名噪士林,成为一代学宗。

**大道理和感悟:****1. 仁义之行:**故事中的贾仲明展现出仁义之心。

他在见到老翁受欺时,毫不犹豫地奋起抵抗,表现出对正义的坚守。

这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当保持对仁义的追求,勇敢正直地行走于道德的康庄大道。

**2. 平凡之人,伟大之志:**贾仲明少年时贫困,但并没有因此而颓废。

他在逆境中展现出伟大的志向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这启示我们,人生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出身,而在于个人的努力和追求。

每个人都有可能因其不懈的奋斗,成就非凡的人生。

**3. 义愤填膺:**当面对不义之事时,贾仲明义愤填膺,挺身而出。

这表现出他对正义的坚定信仰,为了捍卫正义,不惧匪寇的凶险。

这让我们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必须时刻保持对邪恶的抵制,坚持心中的正义之光。

**4. 学识修养:**老翁的建议让贾仲明受益匪浅,他励志于市井之间,求学文艺。

这反映出知识的力量,学识修养是提升个体品德和境界的桥梁。

只有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人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引导自己的一生。

**5. 德行塑造人生:**随着贾仲明在书院中的勤学苦读,他最终成为一代学宗。

东方朔灌酒消患文言文启示

东方朔灌酒消患文言文启示

《东方朔灌酒消患》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东方朔用智慧和口才为汉武帝解决了一场因酒而引发的危机。

以下是一些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 急中生智:在面临突发情况时,需要冷静应对,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言善辩:东方朔以自己的口才和机智,成功说服了汉武帝,化解了危机。

这表明,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说服力在处理问题时非常重要。

3. 知己知彼:东方朔对汉武帝的性格和喜好有深入的了解,这使得他在劝解汉武帝时能够对症下药。

4. 勇气和决断: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勇气和决断力去解决问题。

5. 谦虚谨慎:尽管东方朔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了出色的智慧和口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保持了谦虚谨慎的态度。

6. 善于倾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7. 灵活变通:面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需要灵活变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好的故事有教育的意义,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欢迎各位阅读哦!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1、何岳拾金不昧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道理: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2、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飞将军李广文言文启示道理

飞将军李广文言文启示道理

飞将军李广文言文启示道理
飞将军李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其事迹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启示和道理:
1. 忠诚勇敢:李广一生忠诚于国家,多次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展现了极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军人气概。

他不畏强敌,身先士卒,诠释了为国捐躯、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2. 坚韧不拔:李广虽历经坎坷,多次遭遇冤屈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岗位,面对困难不退缩,这种坚韧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教导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3. 智勇双全:李广以机智多谋、用兵如神而著称,他的战术灵活多变,能够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这体现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4. 人品高洁:李广为人正直,对待下属宽厚仁爱,深得
军民敬仰。

尽管命运多舛,未能封侯,但其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说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人格魅力比一时的地位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热爱,勇于担当,敢于挑战;同时,要注重个人品质的修养,做到德才兼备,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历史的铭记。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买鸭捉兔文言文启示

买鸭捉兔文言文启示

买鸭捉兔文言文启示
《买鸭捉兔》是一篇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它以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以下是一些从《买鸭捉兔》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 谦虚谨慎:故事中的主人公买鸭捉兔,他先买了鸭子,以鸭子为诱饵来捉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目标或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不要过于自信和轻率,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2. 创新思维:买鸭捉兔的方法虽然看似奇特,但却展现了主人公的创新思维。

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勇于尝试和创新,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3. 智慧和策略:买鸭捉兔的故事中,主人公运用了巧妙的策略来达到目的。

他利用了鸭子的特性吸引兔子,并最终成功捉到了兔子。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智慧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适应环境:买鸭捉兔的故事中,主人公根据兔子和鸭子的生活习性,选择了适合的方法来捕捉兔子。

这给我们启示,要学会适应环境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5. 勇于挑战:买鸭捉兔的故事中,主人公面对捕捉兔子的困难并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挑战和尝试。

这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勇气和坚持,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买鸭捉兔》这个寓言故事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面对问题和困难。

它提醒我们保持谦虚谨慎、创新思维、智慧和策略、适应环境和勇于挑战,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故事一,《鹿鸣》。

昔者,鹿鸣于九皋,百兽奔走,莫敢留。

鹿鸣曰,“众人皆有不足,而我独有余,何也?”众人曰,“人皆有死,而鹿无死地,故众人畏也。

”鹿鸣曰,“鹿以角抵敌,以蹄抵地,以身抵命,然而众人畏之,何如?”众人莫对。

鹿鸣乃自喜曰,“是以鹿为无敌之物也。

”。

故事二,《狐假虎威》。

昔者,狐谄于虎,虎以为众兽畏己。

狐因而侮之。

于是,虎死,狐被其祸。

众兽见而笑之。

狐曰,“虎之为众兽畏也,非其勇也,乃其所依也。

今虎死,我狐独存,何所畏哉?”众兽闻之,皆袭而攻之,狐死于众兽之口。

故事三,《马跑泉》。

昔者,马欲饮泉,泉曰,“吾不足以饮汝。

”马曰,“汝何如?”泉曰,“我能澄清,而汝能激躁。

我不足以饮汝。

”马惭而去。

这些文言文寓言故事,虽然语言古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处世之道和处事之法,这些道理至今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故事四,《狗咬人》。

昔者,有狗咬人,人怒而击之,狗因而吠。

人曰,“尔何以咬我而怒吠?”狗曰,“吠者,我之性也,咬尔者,尔之性也,我安得不吠乎?”。

故事五,《蝉与蚂蚁》。

昔者,蝉以夏日歌,蚂蚁以夏日储。

蝉见而笑之,蚂蚁曰,“尔以歌食,我以储食,尔何以笑我?”蝉曰,“我以歌快意,尔以储忧心,我安得不笑尔乎?”后来,冬日来临,蝉无以为食,唯有乞于蚂蚁。

蚂蚁曰,“尔以夏日歌,我以夏日储,尔何以乞我?”蝉曰,“尔以储忧心,我以歌快意,我安得不乞尔乎?”蚂蚁乃以食与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

希望这些古代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以更加明智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一、《老翁与小儿》在古代我国的文言文文化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学形式。

它们常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角色,通过它们的行为和对话来传达道德、智慧和人生哲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共享一则颇具含义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老翁与小儿》,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接下来,请随我一起进入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学世界。

文言文原文【老翁与小儿】:「老马识途,老翁识人。

」有一天,老翁领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见路旁一块金石,又大又圆,老翁孰察孰问,以拾至家。

日暮未归,其妻笑曰:“汝何独来,不及与小儿乎?”老翁曰:“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

”夫妻相视而笑。

老马不能谓,小儿不能达,老翁观之可也。

【译文】:拙马虽老却能认路,老翁却能认人。

有一天,老翁带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然路旁一块金石映入眼帘,金光闪闪,老翁仔细观察,又询问过之后,将其拾回家中。

日暮时分,回家的老翁的妻子笑着说:“你怎么能独自来,不带上小儿一起吗?”老翁笑答道:“这是我发现的馈赠之物,甘愿与人共享。

”夫妻俩对视着相互笑了起来。

老马无法言说,小儿也不能领悟,老翁看得明白。

分析与理解众所周知,故事中老翁与小儿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老翁看到了那块金石并带回家,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爱惜和慷慨,而他对妻子说的“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更是表达了他的无私和慷慨之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并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处。

我们应当学习老翁的行为,懂得珍惜并共享,这样才能让美好事物更加美好。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老翁与小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

这则故事对人性、道德以及人生的羁绊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老翁一样,学会懂得共享和包容,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领悟到些许人生的道理,从而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个人观点文言文寓言故事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愚人食盐》,出自《百喻经》。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这个故事讲了: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愚人食盐》告诉我们: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小故事:《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yú]),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hào)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个故事是说: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很厉害,于是齐宣王便让他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了一道旨意,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小故事:《邴原泣学》
邴(bǐng)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cè)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gǒu)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suì)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这个故事是说: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

老师说:“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母。

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

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

”老师哀伤了很久,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我们应当学习邴原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感恩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感恩我们的老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感恩我们的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技能,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回报祖国和社会。

注释:
1.少孤:幼时丧父。

2.书舍:书塾。

3.泣:小声哭。

4.何:为什么。

5.孤:幼年丧失父亲。

6..伤:悲哀。

7.感:伤感。

8.亲:父母。

9.羡:羡慕。

10.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11.得:能够。

12.中心:内心里。

13.故:所以。

14.恻然:忧伤的样子。

恻:忧伤。

15.苟:如果,要是。

16.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7.资:费用。

18遂:就。

19.就书:上书塾(读书)。

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书:读书。

20.诵: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