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空。
(6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用口诀()来计算。
2.5乘5得(),再加上()得40。
3.3×2表示()个()连加,得()。
4.一只鸭子()条腿,4只鸭子()条腿。
5.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得()()得六四()十六三三()()二十五五()6.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十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里填上“+”“-”或“×”。
33=6 20=033=0 24=853=15 41=48.3×()=9()×5=20()×()=254×()=16()×4=8()×()=0二、找朋友。
(4分)3×4三五十五1×43×2 一四得四4×33×5 三四十二2×34×1 二三得六5×3三、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10。
() 2.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 3.5×2=10表示2个5相加,或5个2相加。
() 4.计算3×4和4×3用同一句口诀。
() 5.4×3+3=5×3()四、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3×5表示()。
A.3个5相乘或5个3相乘B.3和5相加C.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2.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一、填一填。
(14分)1. 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立体图形的什么位置看到的。
(填“左面”“前面”或“上面”)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分)三、连一连。
(9分)四、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15分)五、下面的立体图形至少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成的?(12分)六、动手操作。
(25分)1.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 2.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3.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4.先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下面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按要求添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10分)(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七、一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得到下面的图形,判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10分)答案一、1.左面上面前面 2 ①④③3.①②二、1.B 2.B 3.C 4.B 5.B三、提示:连线的时候一定细心、认真,要看清前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四、自己完成提示:画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形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五、8 11 10六、自己完成提示:摆图形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
七、4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二)一、填一填。
1.用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有( )个面是正方形,有( )个面是长方形。
2.用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观察左边的物体,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4.下面哪两堆积木通过平移可以砌成下图左边这个模型?( )和( )(填序号)二、选一选。
1.如图,从( )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三套试卷】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检测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289+216的和大约是()。
A. 五百B. 六百C. 七百2.一盒巧克力65元,一瓶红酒86元,爸爸带了200元买这两样东西,()。
A. 够B. 不够C. 不能确定D. 可能不够3.302与494的和大约是( )。
A. 700B. 800C. 9004.做加法时,误将加数96看成69,所得和是119。
正确的和比现在的和多()A. 23B. 27C. 50D. 无法确定5.买一束玫瑰花要30元,买8束康乃馨要160元,一束玫瑰花比一束康乃馨贵( )元。
A. 130B. 20C. 10二、判断题6.2800+300=9……100。
7.40-28=22。
()8.一个加数是27,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37。
()三、填空题9.76+600=________ 900-540=________10.900–450计算时,可以这样想:________个十减去________个十,结果是__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上“+”“-”“×”或“÷”。
400________500=900 7________7=49 54________6=918________3=21 35________5=7 40________5=3572________9=8 6________8=48 56________7=812.比大小,里填上“>”“<”或“=”。
56+89________78+69 85-56________22+776-15________23+41 99-1________45+50四、计算题13.竖式计算。
(1)52-38(2)76+19(3)73+24(4)85-2714.直接写出得数680-600= 340-80= 350+70=45÷9= 243+300= 140+600=五、解答题15.李阿姨购进340箱饮料,卖了一个星期后还剩60箱,卖了多少箱?六、综合题16.春蕾小学同学们植树节植树的情况如下:二年级:22棵三年级:35棵四年级:66棵五年级:58棵六年级:61棵(1)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1春•福州期末)《大国宪制》一书中写道:这一制度设计,顺应了西周的发展需求。
全国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中心,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政治结构。
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时期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
故选A。
2.(2021秋•南海区期末)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予…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材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题干材料说明西周在分封诸侯国时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对封国内卿的任命权有“大国”“次国”“小国”之分,等级有别。
C项正确。
故选C。
3.(2021秋•南海区期末)下列示意图能反映出战国时局动荡的是()A.B.C.D.【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BCD选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史实。
故选A。
4.(2021秋•南海区期末)《道德经》提到,“贵以贱为木,高以下为基。
”对老子这一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刀事万物应顺应自然法则B.政治主张“无为而治C.事物对立双方可相互转化D.政治推崇“以德治国”【解析】依据“贵以贱为木,高以下为基”可知,政治推崇“以德治国”说明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故选D。
5.(2021秋•南海区期末)2021年是曾侯乙编钟(如图)发掘40周年,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一钟双音,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这说明()A.古代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精湛B.古代中国音乐始终领先世界C.编钟代表古代人民最高智慧D.战国时期是青铜文明的顶峰【答案】C【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编钟由青铜铸成,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
第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二单元测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45分钟日期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题,共14分)1新田县的土地面积约1022()A.平方米B.公顷C.平方千米2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4()A.平方米B.公顷C.平方千米3一块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树占地()平方米.A.400B.4000C.40D.44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鱼场,宽是200米,长是()米.A.0.03B.3C.30D.3005一个树林的占地面积约为50公顷,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的地方相当于()个这样的树林.A.2B.4C.106公顷和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是()A.1000B.10000C.100D.107如果1平方米能摆9盆花,1公顷能摆()盆花。
A.9000000B.900C.90000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题,共6分)8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9计量一个村的耕地面积,用“公顷”作单位比较合适.()10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4平方千米.()113300000m2=3.3km2()12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面积大约是36000千米。
()131平方千米比1公顷大。
()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题,共35分)14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________作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________作单位.15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小明身高132________.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________.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________.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________.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________.16 350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 15公顷=________平方米32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 12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320平方千米=________平方米 4500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________平方米 4000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17 30公顷 3平方千米 330平方米 3000平方分米 30平方千米 300平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苗圃,宽是100米,它的长是________米.19 一块长方形的土地被分割成4个小长方形,其中三块的面积如图所示(单位:平方米),剩下一块的面积应该是__________平方米.20 如图,有7个小长方形,其中的5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0、4、6、8、10平方厘米.求阴影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四、计算题(共2题,共10分)21 (6分) 直接写得数.460-130= 70+120= 500+50= 890-800=40×30= 600÷3= 23×20= 720÷9=210÷3= 20×50= 350÷7= 31×30=3015 4046 20 8 1022 (4分)脱式计算(200-104)÷6 499-396÷4 40×(624-593)45×32-180.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7题,共35分)23如果1平方米能铺方砖12块,1公顷大约能铺多少块?1平方千米大约能铺多少块?24一块长方形麦田,长是600米,宽是300米,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麦田能够收到100吨小麦吗?25一辆播种机,播种宽度是2米,如果每小时行驶5千米,那么连续工作8小时,可播种多少公顷?26有一块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菜地,如果它的边各延长100米,那么菜地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27 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大约多少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28 如图,有8个小长方形,其中的5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4,8,12,16,20平方米.那么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9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0米,宽6米.如图,它被分割成4个小长方形(单位:平方米).土地B 的周长是多少米?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题,共14分)1【答案】 C【解析】 新田县的土地面积约1022平方千米. 201216 8 4 8 16 BA2【答案】B【解析】1公顷=10000平方米,200×200=40000(平方米),40000平方米=4公顷,答:占地面积是4公顷.3【答案】D【解析】2公顷=20000平方米,20000÷5000=4(平方米);答:平均每棵树占地4平方米.4【答案】D【解析】6公顷=60000平方米,60000÷200=300(米).答:长是300米.5【答案】A【解析】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50=2(个)即2个面积是50公顷的树林占地面积相当于1平方千米.6【答案】C【解析】根据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意义,1平方千米=100公顷,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是100.7【答案】C【解析】C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题,共6分)8【答案】×【解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9【答案】√【解析】由分析可知:计量一个村的耕地面积,用“公顷”作单位比较合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10【答案】×【解析】由分析可知: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4平方米.11【答案】√【解析】√12【答案】×【解析】×13【答案】√【解析】√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题,共35分)14【答案】公顷;平方千米【解析】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公顷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15【答案】厘米,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千米.【解析】小明身高132厘米.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平方米.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平方分米.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16【答案】350;150000;3200;12;320000000;45;300;3000000;4000;40【解析】3500000平方米=350公顷15公顷=150000平方米32平方千米=3200公顷120000平方米=12公顷320平方千米=320000000平方米4500公顷=45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300公顷=3000000平方米40000000平方米=4000公顷=40平方千米17【答案】30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30公顷;330平方米;300平方米;3000平方分米【解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0公顷3平方千米330平方米3000平方分米30平方千米300平方米30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30公顷>330平方米>300平方米>3000平方分米18【答案】500【解析】 5公顷=50000平方米,50000÷100=500(米),答:它的长是500米.19【答案】 20平方米【解析】 注意到上排的左边长方形面积是右边长方形面积的2倍.而这两个长方形的宽又相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左边长方形的长也恰好等于右边长方形的长的2倍.再考虑下排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宽也相同,而它们的长和上面对应的长方形的长相同.那么下排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也应该是右边的两倍.所以,剩下的长方形面积为40220÷=平方米.20【答案】 15【解析】 先求出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下面的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是84612÷⨯=平方厘米.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0102÷=,()46812215+++÷=平方厘米.四、计算题(共2题,共10分)21【答案】 330,190,550,90,1200,200,460,80,70,1000,50,930【解答】460-130=330 70+120=190 500+50=550 890-800=9040×30=1200 600÷3=200 23×20=460 720÷9=80210÷3=70 20×50=1000 350÷7=50 31×30=930【解析】 暂无解析22【答案】 16 400 1240 1260【解析】 (1)(200-104)÷6=96÷6=16(2)499-396÷4=499-99=400(3)40×(624-593)=40×31=1240(4)45×32-180=1440-180=1260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7题,共35分)23【答案】 120000;12000000【解析】 10000×12=120000(块)1000000×12=12000000(块)24【答案】 能46 20 81012 15【解析】 600×300=180000(平方米),180000平方米=18公顷,6000千克=6吨,18×6=108(吨),108吨>100吨,答:这块麦田能够收到100吨小麦.25【答案】 8【解析】 5千米= 5000米2×5000×8=80000(平方米)=8公顷答:可播种8公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 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根据积累默写古诗词。
(6分)一百年来,我们的党历经坎坷,走过风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他们的奉献精神;“,”(杜甫《望岳》是他们的豪情壮志;“,”(《木兰诗》)写出他们奔赴战场的战斗决心。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窒息(zhì)不逊(shùn)侏儒(rú)杳无消息(yǎo)B.炽热(chì)妯娌(zhóu)诘责(jié)深恶痛疾(wù)C.滞留(zhì)盎然(àng)酒肆(sì)不缀劳作(chuò)D.锃亮(zèn)佃农(diàn)禁锢(gù)藏污纳垢(gòu)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今天妈妈突然给我买了很多吃的,还和颜悦色地问我想要什么,我简直受宠若惊。
B.社区基层的工作最烦琐,需要有任劳任怨的精神,才能不辞劳苦为居民排忧解难。
C.班主任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心理,所以每次批评都能够入木三分,让大家口服心服。
D.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在全球还是鹤立鸡群,仍然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征文,迎接国庆70周年。
B.独龙族,一个世代刀耕火种的民族,七十载历经两次跨越,踏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整族脱贫C.北京世园会在五一期间,单日入园人数突破十万人左右,已经成为新景点。
D.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志存高远,奋发有为,就能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我们说:读书可以使社会、人和人际关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这就很容易使人的“修身”,从外在行为进入到内在的道德的心理层面。
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检测卷一、填空。
(28分)1、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减,可以从()。
2、计算480+50时,可以这样想:()个十加()个十,得()个十,就是()。
3、比630多200的数是(),再减去240,差是()。
4、44与56的和是()。
5、800比420多()。
6、一个加数是360,另一个加数是420,和是()。
7、减数是39,被减数是80,差是()。
8、两个加数都是1500,和是()。
9、一个数加上56得65,这个数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它比最小的的四位数少()。
11、650+200 ()-160 ()+280 ()-450 ()12、写出下列各题的近似数。
191约是()208约是()217约是()356约是()593约是()718约是()409约是()247约是()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1、一本《新华字典》共586页,约是()页。
A.500B.600C.10002、5□27﹤5628,□里最大的能填()A.5B.6C.73、4320里有()个十。
A.432B.2C.34、口算320 – 80 + 20,应先算()A.320 - 80B.80 + 20C.320 + 205、笔算加、减法要从()位算起。
A.高B.低C.高低位都可以6、207 + 312 ()A.520 B400 C.6007、701 - 202 ≈()A.499B.500C.900三、计算(41分)1、直接写得数。
(8分)65 + 29 = 36 – 24 = 56 + 12 = 47 – 21 = 500+600= 24 + 32 = 63 + 28 = 72 – 30 = 400 + 300 = 700 +200 = 1700 - 500 = 3200 – 200 = 1300 - 700 = 340 – 340 = 100+ 1000 = 360 – 130 = 2、估算。
第二单元测试卷

2.一件上衣90元,上衣价钱是裤子价钱的 , 一套衣服多少元?(4分) 90+90÷ =150(元)
3.小红看一本12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5 分)
4.菜场运来白菜 吨,运来的黄瓜是白菜的 , 运来的黄瓜比萝卜少 ,运来的萝卜多少吨?(5 分)
成了被除数的倒数,结果得 ,正确的结果是
( B )。
A.72B.235C.27
3. 7x= ,那么x= ÷7的根据是( B )。
A.分数乘法的意义
B.分数除法的意义
C.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4.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 km,已经行驶了 小
时,行了( C )km。
A. 56×56B.56×1000×56C.56×56×60
•《
《
我
是
算
命
先
生
》
读
同学们ByeBye!
5.把 m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m,每段是全长的( )。
6.一项工程,小王4天可以完成全部的 ,平均
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他完成全部工程
需要( 20 )天。
7.正方形的边长是 m,周长是(
)m,面
积是(
)m2。
8. 20kg奶糖,卖出它的 后又卖出 kg,共卖
出( )kg。
9.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人数占全班 的( )。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1m的 等于4m的 。( √ ) 2.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1。( √ ) 3.1m增加它的 就是1 m,3kg增加它的 ,是3 kg。 (× ) 4. 20kg减少 后再增加 ,结果还是20kg。(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9·南阳内乡期末)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D )
A.夏→商→东周→西周B.西周→东周→商→夏
C.西周→东周→夏→商D.夏→商→西周→东周
2.(2019·河南师大附中期末)《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反映了( B ) 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3.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D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A )
A.战乱、环境变化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D.思念家乡
5.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 B )
A.分封制的作用B.诸侯的义务C.诸侯的权力D.周天子的责任
6.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B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B )
A.夏四羊方尊B.商司母戊鼎C.西周司母戊鼎D.商大盂鼎8.(2020·河南模拟)甲骨文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多年前殷商社会生活的重要素材。
材料反映了( C )
A.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C.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D.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9.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
契”等,下列哪些是甲骨文造字的方法( D )
①象形②会意③指事④形声⑤假借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D )
A.磨制石器B.骨耜C.青铜器D.铁制农具和牛耕
11.“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
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D )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12.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C )
①“尊王攘夷”②“问鼎中原”③“春秋五霸”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A )
A.晋B.秦C.齐D.楚
1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A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鼓励耕织D.建立县制
15.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了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
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B )
A.农民B.军人C.商人D.铁匠
1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 D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B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
18.“先人已逝,精神永存。
”“诸子百家”留给后人启迪深思的哲学精神。
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典故的意思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C )
19.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C )
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
20.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D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呈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文字?图二中的文字主要采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2分)
甲骨文。
象形。
(2)这些文字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3分)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它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2.(7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分)
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士阶层的出现。
(2)材料二中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2分)
创办私学和主张“有教无类”。
(3)材料三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3分)
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23.(7分)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反映了几种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三种。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
商鞅。
教民耕战: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分)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4.(6分)(2019·南阳淅川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
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
春秋五霸之首。
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1分)
齐桓公。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2分)
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
(3)材料一中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实施了哪些政策与策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分)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
目的:取得政治上
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