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1篇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第1篇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篇《〈论语〉十二章》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然后君子。

”(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之()父,远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附:记忆导图将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江苏泰州·三模】《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

”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河南·模拟预测】《〈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

阐述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并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题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题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题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10、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作者: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一、古诗文默写【2018年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分)【2018年江苏卷】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1分)【2018年浙江卷】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2分)【2019年全国卷Ⅲ】《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分)【2019年江苏卷】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分)【2019年浙江卷】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2分)【2020年全国卷Ⅲ】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2分)【2020年新高考卷Ⅰ】《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2分)【2020年浙江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分)二、阅读题【2018年北京卷】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共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 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

(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题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很有风度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答案: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违背上级,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违背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注重根本,只有根本稳固才能有道义的生发。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答案: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很少是真正的仁义。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实无欺?与朋友交往时,是否真诚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传承并且应用?”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答案: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是追求吃饱,居住不是追求舒适安逸,在处理事务时要敏捷而谨慎,追求道德的完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学者。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答案: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扎实,就不会有稳固的基础。

重视忠诚和诚信,没有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犯错误时不怕改正。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孔子说:“看到有才德的人,要以他为目标努力追赶;看到不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答案: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隘。

”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全面而不偏袒,小人偏袒而不全面。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原文再现——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理解性默写精选——1.【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3.【2022年河南郑州荥阳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论语》诵背范围与默写训练(试题版)(含答案)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论语》诵背范围与默写训练(试题版)(含答案)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论语》诵背范围与默写训练(试题版)考点:1.《为政以德》:①2.1 ;②2.3 ;③ 13.6;④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2.《克己复礼》:①12.1 ;②3.1 ;③ 16.2;④13.3。

3.《知其不可而为之》:①18.5 ;②18.7中“子路曰:“不士无义。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爱人》:①1.6;②5.26。

5.《君子之风》:①15.9 ;②4.16 ;③6.11;④7.16 ;⑤7.19;⑥6.23;⑦8.7。

6.《周而不比》:①2.14;②16.4 ;③15.23;④12.24。

7.《诲人不倦》:①7.8;②11.22。

8.《高山仰止》:①17.4;②9.11。

9.《沂水春风》:①11.26中“‘点,尔何如?’…………。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0.《中庸之道》:①11.16 ;②13.23 ;③13.24 ;④17.13。

【考点研究】一、《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注意】1.字:“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共”、“道”“齐”2.词: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二、《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
练习题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1、言必信,_________。

(《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

”(《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

(《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22、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23、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4、莫春者,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新题型28—29(附答案)
28、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小题。

(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答案】
28、(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附:译文
①孔子说:“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②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③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

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29、(1)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一)《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1、厉王虐,国人谤王。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

如果堵住百姓的口,那赞许的人能有多呢(二)《鸿门宴》翻译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的东西),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会其怒,不敢献。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到厕所去,乘机招呼樊哙一起出去。

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沛公逃身后,(张良估计)他已经从小路回到军营了。

张良这时进去道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