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语段阅读(2021-2022学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语段阅读(2021-2022学年)

记叙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语段阅读1、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ﻫ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例ﻫ《父亲不写信》(节选)ﻫ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

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

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

”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

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

"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ﻫ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

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

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问题: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ﻫ解题思路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我们隐约能从“到底远了点”这句话看出父亲的担忧与不舍。

如果我们仅答出这一点,就流于肤浅了.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

第04讲:句子含义理解(练习)(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第04讲:句子含义理解(练习)(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考点04:句子含义理解配套练习一、(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安徒生博物馆①雨后,石头的路面上天光闪烁,犹如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在彩色的小屋间蜿蜒。

②这是欧登塞的一条僻静的小街。

安徒生就出生在这条小街上,他的家,在小街深处的一个拐角上。

黄色的墙壁,红色的屋顶,白色的窗户,让人联想到童话的绚烂多彩。

③童年安徒生曾经在这里生活。

他的喜欢读书的鞋匠父亲,他的含辛茹苦的洗衣妇母亲,他儿时的玩伴,他熟悉的邻居,都曾在这条街上来来往往。

这是一个流传着女巫和鬼神故事的小镇,人们喜欢在黑夜来临时,在幽暗的灯火中传播那些惊悚的故事。

安徒生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他常常在心里回味这些故事,并且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这些故事,让故事生出翅膀,长出尾巴。

离安徒生故居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片树林。

小安徒生曾经面对着黑黝黝的树林,幻想着在树林里作怪的妖魔,幻想着这些妖魔正从黑暗中张牙舞爪向他扑过来。

有时候,他被自己脑子里出现的念头吓坏了,一路狂奔着逃回家去。

④安徒生的魔盒..,就是在欧登塞的小街和人群中开始有了最初的维形。

⑤1819年9月6日,14岁的安徒生第一次离开故乡去哥本哈根。

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手里提着一个包袱,包袱中有他心爱的书和木偶。

他的口袋里,装着30个银毫子。

马蹄敲打着石板路,安徒生坐在马车上,眼里含着泪水。

回首故乡,还未成年的安徒生,对故乡满怀着依恋和感激,但他对自己远走高飞的计划一点不犹豫,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会被世界认识。

他在那天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有一天,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

”他在日记中大胆地遐想着:“有一天,我将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个奇迹,为什么不可能呢?那时候,在历史和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名叫安徒生的丹麦诗人,在这里出生!”⑥14岁的安徒生,将自己的未来的身份定位为诗人。

那时,他还没有写童话。

安徒生年轻时代写过很多诗歌,成为当时丹麦诗坛的一颗新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1 -因;吸收读者;激起读者浏览的兴趣②中央: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情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格);与上文……相照应,与上文……形成鲜明比较;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进……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表,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2 -答题例如: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一、知识点讲解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知识点】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题形式】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补充知识点〗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补充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例一:《背影》节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2023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答题技巧”复习笔记

2023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答题技巧”复习笔记

记叙文(1)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要内容(情节)有关的浅层意义;“深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旨、文中人物或作者情感有关的,乃至挖掘出的比喻或象征义等深层意义。

①看本义。

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②分析修辞义。

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

③理解双关义。

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

④把握象征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

如《白杨礼赞》就以挺拔坚毅的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

⑤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白杨礼赞》。

[注]解答时,要注意若标题用了比喻,则需写出本义和比喻义;若用了双关,则需写出由浅到深的多层含义;若有象征意义,则需写出本义和象征义。

(2)分析标题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目的五个方面全面分析。

①(内容)概括了文章内容;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交代了时间、地点等。

②(结构)是文章的线索。

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③(主旨)暗示了文章主旨,点明主旨,使主题得以突显。

④(手法)运用了某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

比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人深思。

(3)答题格式①这个标题用……的方法,既写出了……,也表达了……。

②标题“xx”点明了写作对象,突出了……。

中考语文复习“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1.理解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2.品味词语作用。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记叙文阅读中,品味词语作用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品味特定语境中精妙动词、形容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体会特定语境中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等。

3.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记叙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在记叙文文本中,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等等。

4.品味句子作用。

记叙文中,句子的一般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中心句;揭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揭示文章脉落层次。

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语句自身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精妙运用所彰显出的表达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蘑菇比作“小胖孩儿”,而用拟人手法说
是像小孩一样“趴”在那里晒太阳,突出了
白蘑菇的可爱,也表现作者对白蘑菇的喜爱
之情。 2021/3/14
9
16、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4 分) (宿迁市2014年中考语文)
(1)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 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从修 辞手法的角度)
2021/3/14
33
完成练习
2021/3/14
34
采用比喻和排比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 美了老人夫妇的仁爱给 “我”和社会带来光明 和温暖,也渲染了我的感 激之情。
2021/3/14
35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 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 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达 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和我 对小女孩的喜爱。
2021/3/14
36
比喻的修辞,把美好的 回忆比喻为珍珠,化抽象为 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 好回忆的珍贵,充满光亮,体 现了作者重新对生活充满 信心和希望。
2021/3/14
37
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从“三十个
莲子”和“一碗莲子汤”两个角度,连续
发问,增强了语气,强化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让人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莲农的血汗和
辛 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与关爱。 2021/3/14
11
总结:
写景或物:通过……修辞,生动形象地 突出景或物……的特点(情态、样 子)表达了……情感。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 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15年芜湖市中考题
这几句话句式骈散交替,整齐 而又有变化,突出了屋瓦的功效。
2021/3/14
32
小结:理解重点句子要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 4、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
旨和内涵。 2021/3/14
3
解题方法:
形式+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 +特点+情感
形式包括句子的修辞、表达 方式、句式运用几个方面。
2021/3/14
4
2021/3/14
5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
的……特点。
(2) 拟人: 将……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
该句运用排比修辞,三个“隔着”的
运用 ,把阻隔亲情的障碍展示出来,语气
强烈,逐步升华,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无比
思念。
2021/3/14
10
21、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 赏析。(盐城市2014年中考语文)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 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 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记叙文阅读之
2021/3/14
赏析句子
1
具体考点: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赏析文中重要句子。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2021/3/1416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 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2021/3/14
17
解题步骤:
①判定属于哪类环境描写(自 然/社会环境)。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人物、气氛、世态、情感、
故事情节等角度)。
(3) 夸张: 强调突出了……的特征。
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
(4) 排比: 2021/3/14 了……之情。
6
(5) 对偶:
两两对称,句式整齐,音韵 和谐。
(6) 反复: 强烈抒情,突出强调
了……,富有感染力。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
(7) 设问: 和思考,设置悬念,引出下
文。
(8) 反问:
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 了……之情。
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小姑娘的活泼可爱的性
格,表达了作者对小姑娘由衷的喜爱
之情。 2021/3/14
23
2、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 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 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 稳稳地蹲着。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 的雄鹰。
动作描写,通过“撑、踮、爬、弯、 蹲”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运动 员遇事冷静,身手敏捷,很有比赛经验。
胸2021/3中/14 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19
从描写角度赏析划横线的句子。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 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
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
巨澜。
通过“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
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
这些环境描写,烘托了父亲在失去儿
子后极度悲哀的心情。
2021/3/14
20
写人:通过……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
人物……性格特征(心理、神态等)
表达了……情感。
2021/3/14
12
题型2:从表达方式
2021/3/14
13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和说明。
2021/3/14
14
描写一般分为: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2021/3/14
15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2021/3/14
24
3、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
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这才看
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
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
您了。”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
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
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
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
2021/3/14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7
1、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 住了一半,老远躲在树缝里,像个乡 下姑娘,羞答答的。
——《松堂游记》
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月亮比喻成羞答答的姑娘,将月亮人
格化,生动形象写出了月亮掩映于云中,
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的情景。表达了作
者202对1/3/14月亮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式:
这是个 2021/3/14
句,
,表达了……
30
1、品评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亲爱的爸爸妈妈》
答案:四个短句。两字一顿,最大限度地发 挥出表意功能。不仅描写了阴暗的天气, 更是渲染了无限的悲哀。透露了作者内 心中沉重的心情。
2021/3/14
31
2、请从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画 线的句子。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
旨和内涵。 2021/3/14
2
具体考点: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赏析文中重要句子。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2021/3/14
18
从描写角度赏析划横线的句子。
不料,儿子在一次给剧院装台的义务劳 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 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 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 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
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
8
中考链接:
(13岳阳)18题: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
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⑦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
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
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
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
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语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买到心仪的毛衣后愉快喜悦的心情。
2021/3/14
21
人物描写一般分为: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2021/3/14
22
1、请从描写的角度品评下列语句:
她戴着顶白色的遮阳帽,两只羊 角辫儿在脑后活泼地舞蹈着。她一 门心思地玩着手机,玩到开心处,一 对酒窝在红扑扑的腮上“动荡”起 来,真是可爱。
中考链接
(14怀化)23题: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 写?其作用是什么?
②我逛了好几条街,总算买到心仪的毛衣,水绿 色的,款式别致,配上薄呢长裙,走在街上,心是 轻盈的,那种感觉很好。高大的梧桐树下,黄色 叶子飘飘柔柔落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地面一 片斑驳迷离。
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通过写梧
桐树、黄叶子、阳光等景物烘托“我”
我回来了…… 2021/3/14
2014广东
25
“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此句是语言描写,通过描绘少
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语言,形
象生动地写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
难以启齿的情态,表达了他渴望得
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
心理。
2021/3/14
26
4、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 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 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 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 迈……
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郎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