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PDZ结合激酶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PDZ结合激酶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21年3月第19卷第5期ONCOLOGY PROGRESS,Mar2021V ol.19,No.5*综述*PDZ结合激酶/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宋开蓉1,2,刘媛1,2,陈思璐1,2,杨永秀2,3#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2甘肃省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兰州730000摘要摘要::PDZ结合激酶/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PBK/TOPK)属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K)家族,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人类的多种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呈低表达,而在癌变后的组织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激活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引起机体内一系列转录因子和肿瘤基因等的表达量发生变化,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甚至抵抗凋亡等,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本文综述了PBK/TOPK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关键词::PDZ结合激酶/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恶性肿瘤;抑制剂;抗肿瘤药物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21.19.05.051PBK/TOPK的发现Gaudet等[1]首次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鉴定出一种可与果蝇肿瘤抑制蛋白DLG的人类同源物(the human homologue of the Drosophila Discs-large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hDlg)分子PDZ结构域相结合的新型蛋白激酶,命名为PDZ结合激酶(PDZ binding kinase,PBK)。

经测序发现,其与Abe等[2]克隆并命名的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T细胞源性蛋白激酶(T-LAK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属于同一分子,故统称为PBK/ TOPK。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1、速度沉降离心法主要用于()。

A、分离不同密度的细胞成分B、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一的细胞组分C、将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D、以上皆可答案:B2、下面关于Rb蛋白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Rb蛋白的活性受磷酸化调节B、Rb蛋白作为分子开关,控制着E2F的作用C、Rb蛋白能够被Cdk4、Cdk6/细胞周期蛋白D复合物磷酸化D、Rb蛋白可抑制G2期所需的多种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3、细胞周期中不经历解聚和重建的是()。

[南开大学2011研]A、收缩环B、纺锤体C、核纤层D、中心体答案:D4、在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最分散?()[中科院-中科大2007研]A、前期B、前中期C、中期D、后期答案:A5、调节细胞进出S期所必需的蛋白激酶是()。

[复旦大学2004研]A、MPFB、SPFC、CDCD、ACE、PKC答案:B6、当细胞进入M期后下列哪些现象不发生?()A、染色质浓缩B、组蛋白H1脱磷酸化C、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解体D、纺锤体形成E、收缩环形成答案:B7、下列哪一类型的细胞桥粒最多?( )A、平滑肌细胞B、红细胞C、表皮细胞D、神经细胞答案:C8、细胞中能够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区域不包括()。

A、细胞质基质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C9、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起来的方式是()。

A、封闭连接B、锚定连接C、通讯连接D、以上都不是答案:B10、下面的四种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哪一种不需要消耗自由能?()[中山大学2017 研]A、DNA复制B、从环境中摄取营养C、细胞内的小分子扩散D、蛋白质合成答案:C11、在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正常进行相适应的结构是()。

[湖南大学2007研]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基粒中囊状结构的薄膜D、基质答案:C12、关于溶酶体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细胞内消化B、青蛙变态发育阶段尾巴逐渐消失是溶酶体自溶作用的结果C、参与受精过程D、具有解毒的作用答案:D13、不能用于研究膜蛋白流动性的方法是()。

MEKK3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MEKK3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kia e ( AP3 )f miy,whih i d l x r s e n v ro sts u si a n s M K a l c swiey e p e s d i a iu is e n m mm a s l.Thep o enkia e r t i n s c n efc iey a tv t h APK n —c sg ai gp t wa . Att es m etm e t Sco eyln e a fe tv l cia e t eM a d NF I i n ln a h y B h a i ,i’ ls l i k d wih t eo c r e c n e eo m e to a it ft m o s Th sr ve wils m ma ie t r g e s t h c u r n e a d d v lp n fa v re yo u r. i e iw l u rz hep o r s i h t d ft e sr c u e r t i h s h r lto sg a r n d cin o AP3 a d is r lto n t e su y o h tu t r ,p o en p 0 p o y a in, in lta s u to fM n t ea in K
wih t e i t h mm u e r g l t n h e e o m e t o h umo . n e ua i a d t e d v lp on n ft e t r
[ yw r s mi g n at ae r ti iae e ta e1lr in l e uae ia ekn s ia e : Ke o d] t e -ci tdp oenkn s/ xrc l a g a rg ltdkn s iaekn s o v u s — 3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231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231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21.[单选题]在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最分散?( )[中科院-中科大2007研]A)前期B)前中期C)中期D)后期答案:A解析:B项,前中期的一个特征性现象是染色体整列,染色体彼此靠近慢慢排列在赤道板上。

C项,中期染色体已完成整列,规则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D项,后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排列较规则。

2.[单选题]下列膜脂的运动方式中较不常见运动方式的是 ( )A)烃链的弯曲运动B)侧向扩散运动C)翻转运动D)旋转运动答案:C解析:3.[单选题]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A)H2OB)O2C)尿素D)葡萄糖答案:D解析:4.[单选题]对已有细胞进行的继续培养叫( )A)原位培养B)三维培养C)传代培养D)原代培养答案:C解析:5.[单选题]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情况是( )。

A)能无限增殖B)不能增殖分裂很快死亡C)经过有限增殖后死亡6.[单选题]已知某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为: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

在进行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下列结构中( )的微管蛋白不是以二联管的形式存在A)纤毛B)中心粒C)鞭毛D)纺锤体答案:D解析:8.[单选题]如果将S期细胞和G1期细胞诱导融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G1期细胞启动DNA复制B)G1期细胞进入M期C)S期细胞停止DNA复制D)G1期细胞没有任何变化答案:A解析:9.[单选题]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细胞坏死B)是一种病理过程C)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D)由意外事件引起的细胞损伤造成答案:C解析:10.[单选题]下列显微镜中,可以对活细胞进行观察的是( )A)普通光学显微镜B)荧光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11.[单选题]下列膜蛋白中通过改变离子强度等较温和的条件就能从膜上溶解下来的是 ( )A)跨膜蛋白B)膜周边蛋白C)脂锚定蛋白D)三种蛋白都很难从膜上去除答案:B解析:1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 )[南京师范大学2008研]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内折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答案:D解析: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色素颗粒沉积增多:如脂褐素在胞浆中沉积随老年化过程而增加,在肝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积聚更为明显。

【doc】P34^cdc2激酶的研究进展

【doc】P34^cdc2激酶的研究进展

P34^cdc2激酶的研究进展lI厂f118-j卫,8r7l】『7;,f理P34z激酶的研究进展蔡家新童坦君(-It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J~100083】//二一——细胞周期调节是一复杂过程.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来自对酵母的研究.在酵母条件突变株中,发现一类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密切相关,称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divisioncycle,cdc基因)_1一,它们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及各时相的转换.其中以cdc基因最重要,该基因是唯一在两个控制点G一s,G.一M均起作用的cdc 基因,它编码分子量34kD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34激酶的活化是细胞分裂的增殖信号,它具有启动DNA复制和诱发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该酶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及该酶的活性调节方式.一,P34~2激酶的结构'70年代初,Masui等从蛙卵中发现一种能促进细胞成熟和分裂的因子,称为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同时Nurse等(1976)发现和建立了cdc2酵母突变株,cdc!基因的编码产物即P34激酶,后确定两者为同一成份.现发现P34z激酶广泛地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的多种生物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不同生物种族,其结构虽有差异,但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如酵母与人的有63同源性0.该酵母由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组成.催化亚基分子量为34kD,调节亚基又叫周期素(cyclin).催化亚基由约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一般蛋白激酶的基本序列,同时又含该家族的特征序列,即:EGVPsTAFRE1sLLKE.催化亚基有三个重要的功能区0:第一功能区在9~38位残基之间,是ATP的结合部位和该酶的活性部位;第二功能区在42~51位残基之间,是调节亚基的结合部位;第三功能区在177~208位残基之间,是P13_I的结合部位.P13可与该酶高亲和力特异结合而使之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含P13的层析柱可抽提掉提取物中99的P43z激酶,且不影响其活性此外,催化亚基的上l4一苏氨酸,15-酪氨酸,33一赖氨酸,227一丝氨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亚基cyelin具有周期性积累和降解的特性,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相与催化亚基结合.目前主要发现有三种cyclin:G1期cyclin,cyclinA,cyclinB.它们结构差异较大,但都含有一个相阿的序列区域,即"cyciinbox".它们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发挥作用.G~cyclin在G末期与催化亚基结合,在G一s控制点起作用;cyclinA在s期和G期与催化亚基结合,与DNA合成及s 期向G期的过渡有关)cyclinB在G期末与催化亚基结合,可诱发有丝分裂..二,P34z激酶的生物学作用P34z激酶对DNA复制和有丝分裂的诱发是必需的.在G—竭和G一M两个控制点起中心调节作用.(一)启动DNA复制非洲爪螗卵的提取物在体外能诱发DNA复制,但若将提取物中的P34激酶移走,则丧失了诱发DNA复制的能力,说明P34.激酶具有启动DNA复制的作用0:.但DNA复制的引发是一复杂过程,P34.激酶在其中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通过以下环节起作用.1.对RNA聚合酶Ⅱ的调节作用:细胞由G一s的移行需要RNA聚合酶Ⅱ指导下的基因转录,P34激酶可作用于RNA聚合酶I+对其进行磷酸化修饰调节,P34,d,z激酶可通过促进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第24卷第2期RNA聚合酶Ⅱ指导下的基固转录,从而启动DNA复制(Pines等.1990).2.;I~SV40T抗原样蛋白的调节作用:把纯化的T抗原注入到静止期细胞核中,可诱导DNA复制,T抗原带有使静止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必要信息.Baserga认为,细胞内存在SV40T抗原样蛋白,并认为它是控制细胞增殖的主要成份一.Mcvey(1989)研究表明,T抗原如果不被磷酸化则无诱发DNA复制的作用,而体内外实验均证明T抗原是P34.激酶的底物P34"~激酶可能以细胞内T抗原样蛋白作为中间调节,以启动DNA复制.3.对P"蛋白的调节作用:P是一个抗癌蛋白,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但突变的P则具有促转化作用.P34z激酶可磷酸化野生型P.,磷酸化的P与SV40T抗原蛋白的结合能力降低,使之抑制复制的能力减弱.此外,还可使突变型的P磷酸化,使之稳定性增加,有利于其发挥促增殖转化作用.4.对高迁移率非组蛋白的DNA结合功能的影响:高迁移率非组蛋白(HMG)是一类丰富的核蛋白,可影响染色体功能和DNA复制.HMG一1是其中的一个亚类,为DNA 结合蛋白,结合到DNA的A—T丰富区在增殖细胞中HMG1的表达增加,它与细胞分裂和保持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密切相关.体内外实验均证明.HMG--1是P34,a,~激酶的有效底物,磷酸化部位是53位苏氨酸残基,该部位正是DNA结合的部位,它被磷酸化后则与DNA的结合能力下降.虽然HMG一1与DNA结合后所发挥的作用不清楚,但P34'.激酶对DNA结合蛋白的亲和力的影响可能是其启动DNA复制的机制之一.如c—myc,c—myb它们的编码产物是DNA 结合蛋白,它们同样受到P34激酶的磷酸化修饰调节5.对核蛋白的调节作用:核仁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92kD的核蛋白,在核蛋白体RNA的合成和成熟过程起作用,它可直接作用于染色体,也可通过RNA聚合酶I调节rRNA 基因的转录.实验证明,核蛋白亦是P34'a,z激酶的底物,它的磷酸化可促进其功能作用,使rRNA的转录增加此外,男一种核蛋白NO.也受~IJP34.激酶的调节,NO在核蛋白体的聚合和转运中起作用,它的磷酸化可影响它与核蛋白体RNA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DNA的复制需一系列蛋白质因子的作用,P34:激酶还可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促进DNA的合成0.(二)诱发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一分为二的过程,其中包括一系列重要过程如染色质凝集纺锤体形成,核膜破裂等利用无细胞体系可直接观察到P34.激酶对上述过程的促进,说明其具有诱发有丝分裂的作用.,1_组蛋nH激酶活性:很早就观察到组蛋NH以细胞周期依赖方式进行磷酸化,在G 晚期,C一端的一个丝氨酸残基被磷酸化,在s期井日邻的另外两个丝氨酸被磷酸化,进入M期后,C一端的一个苏氨酸残基又被磷酸化.组蛋白H的磷酸化与染色质凝集密切相关.组蛋白H是P34:激酶最早确定的底物.目前体外测定P34ca,激酶活性实际上就是测定其组蛋白H激酶活性].2.在纺锤体形成中的作用:在有丝分裂初期纺锤体形成,它的形成对于核膜的破裂和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必不可少.纺锤体由中心粒和微管组成,微管在中心粒周围呈放射状排列P34z激酶在G期与中心粒结合,并催化中心粒蛋白磷酸化,而中心粒蛋白的磷酸化使微管的成核作用增加,而放射状排列在中心粒周围.此外,P34.激酶还可直接作用于微管",促进其在间隙的解聚及在分裂期的重组,还可维持其长度的稳定性,这可促进微管参与形成纺锤体,以及帮助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3.在核膜破裂及重新形成中的作用:核膜由内外两层组成.由三种蛋白质组成的核板(nu2clearlamina)与核内膜,染色质和核孔相连核板在维持核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与染色质重组,DNA复制有关.板蛋白是丝状蛋白质,结构与中丝蛋白相似.在分裂开始时,核蛋白发圭磷酸化,其溶解性增加促进榜板解聚仍至棱膜破裂.P34激酶可催化板蛋白的磷酸化,幢进核膜破裂.而在分裂中晚期,在特异磷酸酶的作用下,板蛋白脱磷酸,核板重新合成.{形纤维蛋白(vimentin)和索蛋白(clesmin)是细胞骨架的组成成份,前者存在于胞质中,形成质膜到棱膜的网架结构;后者在核内聚积于核膜下面.它们的解聚与核膜破裂密切相关,同样,它们的解聚也需磷酸化修饰调节.免疫沉淀法显示,从细胞中提取的渡形纤维蛋白激酶就是P34.激酶,索蛋白也是该酶的底物.在_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有一种蛋白发生高度磷酸化,即核蛋白体s蛋白.胰岛素刺激细胞后使它的磷酸化程度急骤增加,S蛋白的磷酸化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催化s蛋白磷酸化的酶是S激酶,该酶还可作用于棱板蛋白,使之磷酸化而促进棱膜破裂.它受PP60一磷酸修饰调节,而后者又是P34激酶的底物,即P34z激酶可间接促进S激酶活性.三,P3激酶的活性调节前面已舟绍,有三种形式的P34.一cycl'm复合物,它们的活性调节方式有差异,但基本方式相同,下面以】P34z—cyclinB为例进行介绍.(一)磷酸化/脱磷酸化修饰调节与许多蛋白澉酶相反,P34"激酶磷酸化后失活,脱磷酸则活化.在间隙期,P34".激酶l4一苏氨酸和15一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该酶处于失活状态.在进入M期前~瞬间,两部位脱磷酸,激酶迅速被活化且活性达峰值.在M中后期,调节亚基的解聚引起激酶失活.目前还未分离出特异的P3激酶激酶和磷酸酶.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Wee和MIK两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是P34.激酶酪氮酸蛋白激酶,cdc.基因产物可激括P34z激酶,它可能是磷酸酶的活化剂(图1).:一[=二雹壅虽匿二二>十f+f圈1F34~z激酶I弄酸化修饰调节影响固素(二)调节亚基的调节作用调节亚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它是该酶活化所必需的,在间隙期,cyclinB不断合成积聚,并与磷酸化的催化亚基结合?],它的结合虽不直接使激酶活化,但是活化的必需前提,未与cyclinB结台的催化亚基即使脱磷酸也不:能被活化fcyl~nB可能调节活性中心形M成;第二,它调节激酶的底物特异性.cyclin可能改变催化亚基的构象,使之与不同的底物相结合;也可能在底物与酶之间起桥梁作用,但只是推测,尚无实据{第三,cyelin的降解与激酶M期失活有关.进入M期后,由于特异的eycllnB磷酸酶和水解酶的出现,使eyelinB降解,调节亚基的解聚和降解使激酶失活.如果它的降解受阻,则可使激酶持续维持高活性.原癌基因c—的编码产物使cyelinB磷酸化,磷酸化后其稳定性增加使之不易被降解,因而c—.s的过度表达则可引起持续活化,有丝:裂不能顺利完成,细胞停滞于M期(图2)四,生长因子,.瘩基因与P3激酶昀关系生长因子是绷胞增殖所必需的,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可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那么它们与P34~%激酶有何关系呢?目前有关此资料不多.生长因子与墨!体作用后,经信息传导,增殖信息转变为细胞内的化学信号,其作用的最后靶点是否就是P3馓酶,通过它而诱细胞增殖呢?Barrett等(1990)报道,胰岛素刺激后罐日生理科学连展1993年第24卷第2期胞内P34激酶活性升高,但这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有直接关系.圈2P34~a,3激酪活性调节基本方式许多癌基因的产物Mstone1如PP6旷一,c口的产物等是P34激酶的底物,受到该酶的调节,这使人们推测,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发生的一些变化如附着力减弱,细胞变圆等,可能是P34激酶作用于癌基因产物而引起的.此外发现P21和f—产物均可作用于P34激酶,使之活性升高,提示癌基因的活化可能启动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嗣,使细胞不断增殖分裂,这为解释癌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SV40T抗原样蛋白有促进DNA复制起动的作用,有人认为抗癌基因产物P与P105Rb都可与其结合,从而抑制其促复制的作用.P34激酶可使P"和P105一Rb磷酸化,P"和P105一Rb与SV40T抗原蛋白的结合能力降低,抑制复制的能力因之减弱. P34C~z激酶的研究翻开了细胞周期调控研究新的一页,揭示了从酵母到人都存在相同的调节机制,但对其作用的环节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如cdc基因表达的调控,cdc基因与其它cdc基因的关系,特别是生长因子,癌基因与P34激酶的关系更是广阔的研究领域,因而离真正弄清楚细胞分裂调控的分子机制还有很大的距离.参考1Hartwe1]LH.Geneticcontrolofthecelldivisioncycleinyeast.JMotNot,1971,51:627~637.9DraettaG,BrizuelaL,PotashkinJ.IdentificationofP34andP13:humanhomologsofceltcycleregulationoffis—sionyeastecodedbycdc?andsucl一.Celt,1987,50:319~3253DraettaG.Celtcyclecontro[ineukacyotes;molecularmechanismsofcdc9activation.TItkS,1990,15:378~383.4Minshullj.TheAandB—typecyclinassociatedcdc2kj—nRseinxenopustu㈣nandoffatdifferenttimesinthecellcycle,EMBOJ,1990,9:2865~2875.5BlowJJ.Acdc2.1ikeproteinisinvolvedintheinitiation ofDNAreplicationinxenopuseggexcracB.Cell,1990,92:835~862.6BasergaR.着.薛绍自,等.译.细胞繁殖的生物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527MamhallCJ.TumorsuppressorgenesCell,1991,94:313~3268RevesR.Phospho~-lationoftheDNAbindingdomainof~onhlatonehigh?mobihtygroup1protrinbycdc2kinase~ 文献redueationofbindingaffinity.procNattAcadSciUSA, 1991.88I1671~1673.9BoyLM,SinghB.ThecyclinB2componentofMPFa substratefortheprotooncogeneproductCell,1990.80;791~801.1OBradburyEM,InglisP-J,MatlewsHR.Contro[ofcell divisionbyverylysinerichhistone(F1)phosphocyla tionNature,1974,247'257~261.11BailtyE,DoreeM,NurseP,H.P34'~islocatedin bothnucleusandcytoplRsmpartiscentrosomallya elatedatG2/Mandentersv~sictesataaaphase.EMBOJ,1989,8—3985~3995.12V erdeF.Regulationofmicretub[edyrmmicsbycdc9 proteinM~aseincell…freetmtsofxer~opuseggs—Na? tHre,1990,343l233~23818Luther.BAroleoftheP34"~tklnaseandphos pharisesintheregulationofphosphorylationanddisas? emblyoflaminBjdur埘thecellcyete.EMBOJ,1991,10:865~875.14NedTCM】crotnlectnofP34~zkiaaseinducesm~rkedchangesincellshape,cytc~keletalorganization122andchromatLastructureinma~atiarfihrohlasts.18 CeU.1990.60:151~16515MorgauD,JoshuaMMkoMs—specificphosphory]ation ofPP60…bvP34}associatedproteinkir~se.Cel1.191089.57:775~78616GautierJ.CyelLnisaeompoaentofmaturatioupromotktgfactorfromxeoopus.Ce]l,1990.60:487~494.17LundgrenK,MikI,Wel1.Cooperateintheinhibitory20 tyrosinphosphorylationofcdc2.Cell,1991,64L1111~l122理科学进展1993年第24BooherR.ThefisMonyeast~dcS/cdcl9/su,-1prote[aki-㈣regulationofcatalyticact[vkyartdHueleRrlocali~一tion.Cell.1989.58:485~497.OnkuraH,KinosnRaN,MiyataaiS.Thefissionyeastdis2generequired/orchromosomedisjoiningencodesorteoftwoputativetype1proteinphosphatases.Cell,1990.63:990~1011.EdwardT.Differentialph~sphorylationofc-abeince】】cyc]edeterminedhycdc8kioaseandphosphatactivity.Science,1990,248:217~220.蛋白C缺乏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近年对蛋白C(Pc)的认识逐步深入.PC是一种VitK依赖的糖蛋白.一旦激活便具有抗凝血和促纤维蛋白溶解特性.有许多文献报道,PC缺乏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关,但关于它与动脉血栓的关系资料较步.已有大量证据说明,冠状动脉疾病或中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凝血因子Ⅶ,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子I,脂蛋白a等.使人饶有趣的是,Ⅶ因子和Pc都主要由肝脏产生,它们的半衰期也相近,因此目前u因子与Pc的关系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学者kario报道了一个29岁先天Pc缺乏男性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例.患者晌痛4h后,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随后芷E行冠脉血管造影,照片显示,患者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轻赣狭窄外无粥拌硬化现象.对其家族进行调查发现,祖父38岁死于AMI,哥哥和母亲PC活性和抗原水平都较低,但讧【!{子活性较高,除此之外,无其他凝血因子异常.通过给Pc缺乏的血浆外加定量Pc和i'l,测定凝血酶时间(PT)的变化,研究PC与Ⅶ之间的关系时发现,PT曲线随Ⅶ因子水平上升而下降,随PC 水平下降而下降:提示,低水平的PC有助于提高Ⅶ因子的活性,从而大大增强了AMI发病的可能性.即Pc 缺乏伴随Ⅶ因子淆性升高,可能导致AMI的发生.(ThromhRes,1992,67:95~103)(张莹)NO'在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中起介导作用尽管活性氧似乎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毒性作用,但不同种活性氧的确切作用仍未阐明.最近T[mdDury等采用瞄内过度表达人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转基因小鼠,暴露于6atm(1atin一101.3kPa)的高压氧中25m[n,观察了细胞外超氧阴离子(0)在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固小鼠的死亡率(83)明显高于同窝非转基因小鼠(33P<0.017),预先使用d[ethyld[thiocarbamate(ECSOD和Cu/ZnSOD活力抑制剂),可明显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氧毒性的抵抗力,表现为生存率(转基固小鼠100,非转基因小鼠93)提高,癫痈发作潜伏期在两组动物中均延长4倍,P<0.05;同时用N"一Nitro—L—arginine抑制一氧化氮(Ho)合成酶,研究了NO在转基因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增加中的作用.结果发现,N一Nitro—L-arginine在转基因小鼠及非转基因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中具有保护作用(100的生存率,首次癫痫发作时间推迟4倍,P<O.05),并消除了两组动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敏感性之间的差异.提示NO在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07通过使o失活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毒性.此外01与NO反应还可产生具有潜在毒性作用的物质过氧亚硝酸盐阴离子(peroxynitriteanion,ONOO),ONO0能够刺激eGMP生成,降低NO的毒性作用,而ECSOD由于抑制了OE的这种作用从而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氧毒性本报道首次证实0和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器官(Pr.NlAcadSciUSA,1992,89I9715)(常莓姿)。

细胞周期蛋白D_在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蛋白D_在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5608-1561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183细胞周期蛋白D在宫颈癌的研究进展梁铭阁1,刘丽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宫腔镜室,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9日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给患病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

细胞周期蛋白D (Cyclin D)的异常表达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已经受到广泛认可,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增殖、迁移、侵袭、转移中所参与的机制逐渐被研究发现。

笔者就Cyclin D的分类、Cyclin D与细胞周期调控及Cyclin D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宫颈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宫颈癌,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Cyclin D in CervicalCancerMingge Liang1, Li Liu2*1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2Hysteroscopy Room,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6th, 2023; accepted: Oct. 1st, 2023; published: Oct. 9th, 2023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has had an upward trend,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women’s life and brings serious burden to the affected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even society. The abnormal expres-*通讯作者。

细胞生物学复习之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复习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ATP synthase ATP合酶:ATP合酶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包括两个基本成分秋装的F1头部,嵌于内膜Fo基部F1线粒体ATP合酶的F1是水溶性蛋白复合物由5种类型9个亚基组成α3β3γε(?)其中β亚基的结合位点具有?代ATP合成?水解的活性。

F1的正常功能是催化ATP合成,当缺乏质子梯度时就会出现水解ATP功能,Fo嵌入内膜中的Fo是一种疏水性蛋白质复合体,有abc三种亚基按ab2c??比例组成一个跨膜质子通道,ATP合酶主要功能通过氧化磷酸化??磷酸化作用在跨膜质子驱动力的驱动下合成ATP2.barr body 巴氏小体:在上皮细胞核内,这个一固缩的X染色体称性染色质或巴氏小体。

在多形核白细胞的核内,此X染色体形成特殊的“鼓槌”结构。

因此,检查羊水中胚胎细胞的巴氏小体可以预报胎儿的性别。

3.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细胞黏着分子:包括钙黏素、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跨膜糖蛋白,胞外区是N端部分,带有?链。

负责配体的识别,中间为跨膜区,多为一次跨膜,以二聚体的形式行使其功能,胞质内是C端,与细胞质膜内的骨架系统直接相连,或可以传递信号。

通过3种方式介导细胞识别与黏着,同秦型结合。

异亲型结合,衔接分子依赖性结合4.constitutive heterochiomatin 结构异染色质活组成型异染色质: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细胞中,除复制期意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DNA组装比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质5.Culmodulin ,CaM 钙黏素:钙黏素是一种同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糖蛋白,大多数的钙黏素是单次跨膜糖蛋白,形成同源二聚体,其胞外部分的肽链折叠形成重复结构域,Ca2+就结合在这些重复结构域之间。

钙黏素主要是介导类似细胞之间的相互黏着,主要是将在细胞表面都有钙黏素的细胞黏着起来6.cytokine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异常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发烧,炎症等病理过程,这样一大类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7.Cytoplasmic matric 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它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其中细胞骨架纤维贯穿在pr胶体溶液中,还有一些小分子溶解于水中构成真溶液部分。

Wee1蛋白激酶的研究及进展

Wee1蛋白激酶的研究及进展

Wee1蛋白激酶的研究及进展Wee1蛋白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员,其主要通过抑制Cdc2的活性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进而抑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本文将对Wee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活性调节等内容进行阐述,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标签:Wee1蛋白激酶;磷酸化;细胞周期调节;活性调节Wee1蛋白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员,最早由Nurse等人在裂殖酵母细胞(S.pombe)中分离出来。

由于其可以通过抑制Cdc2的活性来抑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从而使得真核生物体积减小,因而被命名为“Wee”家族[1]。

目前,人们对于Wee1蛋白激酶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裂殖酵母,而是相应的扩展到鲫鱼、爪蟾、鼠等多种模式生物,且在人体内,也找到了Wee1的同源基因编码产物。

在哺乳动物中,Wee1蛋白激酶家族包括Wee1A、Wee1B和Myt1三个成员,Wee1A在体细胞中表达,Wee1B在胚细胞中表达,Myt1在体细胞和胚细胞中都表达[2]。

在人体中,Wee1是一个含有647个氨基酸,且在SDS-PAGE中大小为94 KDa的蛋白质。

在其他真核生物中,也可以找到与其功能类似的酶类,但分子大小、结构不尽相同。

尽管研究的进程在逐步深入,但对于Wee1蛋白酶的研究,还是以裂殖酵母中最为透彻。

1 Wee1蛋白激酶的作用机制总的来讲,Wee1的作用方式是通过磷酸化Cdc2的Tyr15和Thr14位点,使Cdc2的活性被抑制从而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3]。

具体来讲,Wee1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1 Wee1蛋白激酶对于G2/M检查点的作用Wee1可以通过磷酸化Cdc2的Tyr15和Thr14位点,使Cdc2的活性被抑制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裂殖酵母中,Wee1编码基因的缺失,可使细胞生长而不分裂。

而当细胞顺利通过G2/M检查点时,Wee1的活性就会在多种调控因子的作用下减弱,使得Cdc2的活性大大增强,同时,Cdc2本身也可以通过磷酸化的方法使得Wee1的活性降低,从而形成正反馈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科学院细胞增殖与调控实验室)
摘要: 目 的 探讨有丝 分裂原激活的 蛋白 激酶( M i t o g e n - a c t i v a t e d p o r t e i n k i n a s e , 简 称M A P K ) 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
用蛋白激酶磷酸化实 验的方法研究了 1 3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 非皮损 区和 1 3 例正常人表皮中 M A P K的激酶活性。结
f u n c t i o n i n m u r i n e S L E : a b n o r m a l c l e a r a n e c k i n e t i c s p r e c e d e c l i n i c a l d i s e a s e
[ J ] . C l i n L a b M e d 1 9 9 1 , 1 1 7 : 1 8 1 一 9 3 .
[ 1 0 ] M i a e O H , M i c h e l e A P e t r i , N a h m a h A K i m , e t a l . F r e q u e n c y o f t h e F c y R
I H A一1 5 8 F a l e l e i n A f r i c a n A m e i r c a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y s t e m i c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果 银屑病患 者 皮 损区 ( P L ) 中M A P K 的活 性为3 0 . 4 6 士 7 . 2 1 p m o V m g p o r t e i n / m i n , 银屑病患者非皮 损区 ( P N ) 为1 6 . 8 3 : t 3 . 4 1 1 x t t o / l m g p o r t e i n / m i n , 正常 人 表皮( N ) 为1 5 . 3 1 士 3 . 0 2 p m o l / t n g p o r t e i n / m i n , 与P N 和N 相比, P L 中M A P K 的活 性明 显增高, 而P N 和N中
g y t o d a y 1 9 9 7 , 1 8 ; 1 2 7 一 3 5 .
[ 9 ] J a n G . J . v a n d e W i n k e l a n d P e t e r J . A . C a p e l . H u m a n 够F e e r c e p t o r h e t -
R h e u m. 2 0 0 1 F e b ; 4 4 ( 2 ) : 3 6 1 一 7 .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活性研究’
张晓艳‘ , 张立新‘ , 马圣清 “ , 柳惠图 3 ( 1 . 北 京 拥兹嵘账科1 0 0 0 2 9 ; 2 . 北 京' * % - 1 Km i n g W u , J e f r e y C , P a t i r c i a B R , e t a l . A n o v e l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F c r R
g I a ( C D , 6 ) a l t e r s r e c e p t o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p r e d i s p o s e s t o a u t o i m m u n e d i s e a s e [ J ] .
t o r f u n c t i o n [ J 1 . I m m u n o l R e s . 1 9 9 2 , 1 1 : 2 1 7 一 2 2 5 .
常人更多地表达 F c Y R I I I A 一F / F 型同种异型受体, 使其结合 I g G 的能力下降, 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 免疫复合物的清 除异常, 致使免疫复合物在组织中沉积, 引起狼疮性肾炎等多 种临床表现。实验中我们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发 现F c 7 R I I I A 一 F / F 基因型的S L E 患者血中I g G 升高的情况较
位于 1 g 2 3 一 2 4 区域, 存在连锁不平衡等遗传现象, 推测此两 等位基因可能共同作用, 其基因学多态性导致相应受体功能
的差异, 进一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 起着相加效应。低亲和力 F c 7 R I I A 一 R 1 3 1 和F c Y R I I I A 一F 1 5 8 基因可能是 S L E 的疾病易感基因之一, 而高亲和力的 F c I R I I A
4 3 : 7 3 5一7 3 9 .
[ 5 ] C l a r k M R , L i u L , C l a r k s o n S B , e t a l . A n a b n o r m a l o f t h e g e n e t h a t e n c o d e s n e u t r o p h i l F e r e e c p t o r M i n p a t i e n t w i t h s y s t e m i c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 J ] . C l i n I n -
e r o g e n e i y t : m o l e c u l a r a s p e c t s a n d . c l i n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 J ] . I m m u n o l o y g t o d a y
1 9 9 3 , 1 4 : 2 1 5 一2 1 .
[ 8 1 Y a s h w a n t M . D e o , R o b e t r F . G r a z i a n o , R o l a n d R e p p , e t a l .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 t c a n eo o f I g G F c r e e c p t o r s a n d F c y R 一 d i r e c t e d i n a m m o t h e r a p i e s [ J ] . I m m u n o l o -
[ 2 1 M o s e r K L , N e a s B R , S a l m o n J E , e t a l . G e n o m e s c a n o f h u m a n s y s t e m i c l u -
p u s e y r t h e m a t o s u s : e v i d e n e c f o r l i n k a g e .c h r o m o s o m e 1 q i n A f r i c a n 一 A m e r i -
a n p e d i g r e e s [ J 1 .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 , 1 9 9 8 , 9 5 : 1 4 8 。一 1 4 8 7 4 . 亚 类, I 彭 ; 2 较少; 此外, 因F c 7 R I 不与够 复合物结合, F c y R I I c [ 3 1 H o g a r t h P M , H u l e t M D , O s m a n N . F c r r e e c p t o r : g e n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r e c e p - 与够 结合的 亲和 力较低并且主要与I g G 2 亚类结合; F / F 型 是低亲和力的受体, 而高亲和力的受体表型至少有一个 v等 位基因, 故推测由于 S L E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较正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S L E [ J I . A r t h r i t i s R h e u m , 1 9 9 8 , 4 1 : 1 8 1 3 一1 8 1 8 .
[ J ] . R h e u m a t o l o y g 1 9 9 9 , 2 6 ( 7 ) : 1 4 8 6 一 8 9 .
[ 1 3 ] Z u r u g a 一 R , N g 一 S , P e t e r s o n 一 M一 G , e t a l . L o w 一 b i n d i n g a l l e l e s o f F e g a n m m a r e c e p t o r t y p e s 1 1 A a n d 9 1 A ,i n h e r i t e d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a n d ,a s s o c i - a t e d w i t h 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y r t h e m a t o s u s i n H i s p a n i c p a t i e n t s [ J I . A t r h r i t i s -
其他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提示此基因型患者存在免 疫复合物的清除异常。对小鼠狼疮模型的研究也支持上述推 测。至于对该基因的研究国内外的报道不一, 考虑可能主要 由于种族 、 民族 、 地域的差异所致。
阵J N i e t o A , C a l i z R , P a s c u a l M , e t a l . 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 F c g a m m a r e c e p t o r m A g e n o t y p e s i n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 J I A t r h r i t i s R h e u m . 2 0 0 0 ,
J C l i n I n v e s t 1 9 9 7 , 1 0 0 : 1 0 5 9一7 0 .
之前, 我们曾对 S L E 患者的血中I g G升高基因进行了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