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第四课时: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提问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2)d=2cm d=3cm d=5cm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
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x=251. 23. 14x=80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完成练一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教案篇名: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学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圆规、线段尺、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圆规、线段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师生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圆的知识吗?学生:记得。
教师:那请你们分别说出圆的定义和圆的特点。
学生回答。
2. 引入新课:教师:那么,圆的周长是指什么呢?学生:就是圆的边界上的线段的长度。
教师:那么,我们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呢?学生:可以使用公式2πr,或者πd。
教师:非常好。
这两个公式中的π代表什么呢?学生:π是圆周率。
教师:对,π近似取3.14。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例子。
步骤二:呈现例子教师:请大家翻到教材第XX页,我们来看一下例题1。
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例题。
2. 学生读题,并用圆规和线段尺进行测量。
3. 学生思考,将测量结果代入公式计算。
4. 学生展示答案。
步骤三:合作探究1. 教师给予学生新的例题,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计算。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解题。
3. 学生展示答案并与整个班级讨论。
步骤四:拓展延伸1. 教师给予学生更加复杂的例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
2. 学生观察并测量实际场景,利用圆规和线段尺计算出圆的周长。
步骤五:小结与课前作业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应用。
请你们总结一下公式的使用方法。
学生:……教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相关习题,作为课后预习。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入实际例题和实际测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在小结和课后预习中,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d=4分米 r=5厘米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第一小题怎么算的?应用了什么公式?第二小题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算式和公式。
2.谈话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应用周长公式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例6.(1)课件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2)课件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3)师: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让计算方法不同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做法,大家进行交流第一种方法:根据C=πd,可以列方程解答第二种方法:根据C=πd,可知d=C÷π,利用算术法进行计算。
2.试一试:出示摩天轮图片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周长大约是502.4米,它的半径是多少米?师:可以用方程解吗?算术法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板书:C=2πr r=C=÷π÷2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1.求出下面各圆的直径或半径。
(1)已知C=12.56米,求d=?(2)已知C=15.7厘米,求r=?2.(出示一棵树图)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的树干,量得10圈额绳长是12.56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计算圆的周长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
3.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知识点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圆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圆的周长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之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第四课时:圆的周长运算的实际运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那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明白得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那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明白得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提问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运算公式是什么?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那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指名回答,明确运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2)d=2cm d=3cm d=5cm4.引入:明白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专门快算出圆的周长。
假如只明白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连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板书:圆的周长运算的实际运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同时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那个花坛的直径?(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那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运算公式运算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x=251. 23. 14x=80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爱什么方法?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三、巩固练习,加深明白得1.完成练一练。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精品赛课教案

圆的周长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极限趋近”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3. 结合古人对圆周率研究史料的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绳、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片、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1.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圆的周长)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2.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什么是圆的周长?怎么去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学了圆周长有什么用等。
将学生的问题简单板书并肯定鼓励,如学生未能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即直接提出)(设计意图:舍去一些琐碎的语言,课始即切入正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想学习的问题,一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来引导学生较快进入到探究状态。
)二、探究篇:动手动脑,分析问题1.预设探究问题一:什么是圆的周长?(1)学生交流:(呈现一圆形纸片)对于这个圆片来说,它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你还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说你的理解吗?(2)教师引导:(呈现例4的自行车车轮图)你知道车轮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车轮一周的长度)下面是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各滚动一圈,你觉得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为什么?(直径是26英寸的车轮)教师相机介绍:生活中人们习惯用英寸作单位来表示自行车的规格。
换算成厘米分别约是56厘米、61厘米和66厘米。
(3)启发思考: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长)想一想,对于任意一个圆形物体来说,它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板书C 与d有关)(设计意图:例4的处理突显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交流、举例的方式便于更真切地理解圆周长的定义,更直观地联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后面的合理猜想、尝试探究打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已知圆的周长求它的直径或半径

根据C= πd,可以列方程解答。
•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 3.14x=251.2 • x=251.2÷3.14 • x=80 •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试一试 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厘米,这个 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 方法一:用方程解答。 • 解:设这个圆的半径是 x 厘米。 方法二:也可以用数学 方法解答。 • 2×3.14x=50.24 列式:50.24÷3.14÷2 • 6.28x=50.24 =16÷2 • x=50.24÷6.28 =8(厘米) • x=8
– 答:这个圆的半径是 8 厘米 。
练 习: 1.求下面各圆的直径 (1)C=12.56米 (2)C=15.7厘米 (3)C=62.8厘米
根据C=πd,则d=C÷π.
(1).12.56÷3.14=4(米)
(2).15.7÷3.14=5(厘米)
(3).62.8÷3.14=20(厘米)
练
习: 2.一张圆形光盘,周长是37.68 厘米。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边长是4米直径是4直径是4米 米
• • • • • •
正方形的周长是: 4×4=16(米) 圆的周长是: 3.14×4=12.56(米) 16米>12.56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已知圆的周长 求它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目标
•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 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2.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 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口答下面各题: 3.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3.14×9 3.14×10
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周长》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并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周长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不同,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课件。
3.实际的圆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
4.圆规、直尺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周长。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即C=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
同时,讲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C=πd,其中d表示圆的直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实际圆物品的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6
⑴课件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
)
⑵课件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小组交流: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
①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展示自己是怎么解答的。
⑶全班展示、交流。
①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②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
⑷总结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2.学习“试一试”。
二、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5.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6.完成练习十四第9、10题。
三、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