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图书馆是服务于人类求知需要的职能机构,高校图书馆则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等多媒体出版物随之增多,原有的图书馆馆藏已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下,不断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文从当下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问题,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意识,树立新的服务观,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

一、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馆员服务疏忽。

在借阅工作中,有些馆员在还书过程中,由于工作不仔细或无意中造成有些读者还回的图书未经处理就上了架。读者借书时发现借书记录未消除,不能借:或者在借阅时,没重新输入借阅证号,错误地将有些读者借阅的图书,记在其他读者的借阅记录中。当读者提出质疑,馆员不愿意面对和及时承认自己工作的过失,与读者发生争议,不能进行正常的服务。

2.“区分读者”,无法体现平等服务原则。

为科研读者服务,特设置专科咨询室,规定必须有科研课题或者是中高级职称的证件方可入内。与此相反的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每位公民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进图书馆如入商场一样自由。这种“区分读者”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消极的因素。这种针对服务对象的“区分服务”与

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要】从理论上阐述图书馆服务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途径以及如何实施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理念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高校图书馆要摆脱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就必须走服务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创新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信息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读者创造新的知识价值,最终形成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服务创新是建立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密切互动上的。只有图书馆和读者直接进行良好的沟通,相互了解,图书馆才能明确读者的需求,提供读者所需,从而不断挖掘创新点。每年都可以做几次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的问题,如图书馆资源的满足率、图书馆信息的可以利用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等。及时从读者那里了解信息,充足的反馈信息才能督促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为图书馆提供服务创新的信息与灵感。 人力资源是服务创新的一大要素。服务创新主要是依靠馆员的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我们要重视动员馆员有效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馆员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训,使每个馆员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2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目的 图书馆引进创新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服务创新能提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也能开拓新的服务市场。各个图书馆都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服务创新,而每个图书馆都会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他们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服务窗ixnd关键在于服务的质量,所以图书馆引进服务创新的最早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创新的人才是关键,只有能够留住和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才能保证服务创新的生产和实施。有种说法是,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所以图书馆必须重视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服务创新的思路

[图书馆,战略,知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战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战略研究 摘要:在今天的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信息的泛滥和知识的无序,图书情报机构和图书情报工作者肩负着信息整序和知识传递的重要使命。尽管目前人们对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范畴等问题仍然处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之中,但图书情报机构应尽快实现从传统的基于文献单元的服务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基于知识单元的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 关键词: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战略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逐步成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集散中心,如何抓住知识时代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它的知识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服务的内涵 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即认知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认知主体即人的大脑,认知客体即客观世界,人在大脑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对象、过程等加以认识产生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使之有序化,提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称之为知识。 知识又可分为程序性知识和描述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用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与实践操作密切,解决的是个体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也叫操作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而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是产生知识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现代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使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无需通过图书馆馆员的中介作用,便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检索、查询、存取等。这就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失去了竞争优势。要想不被时代淘汰,高校图书馆就应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加工、知识处理,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整序、加工,提取出广大师生所急需的“知识单元”。向他们提供真正能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重大实际问题的预案。 另一方面,高校又集中了大量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知识层面,知识潜力巨大,高校图书馆人员要下大功夫做好师生的知识开发。并通过技术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师生对知识的传播、交流。 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途径 1、知识挖掘

浅谈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922717.html, 浅谈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作者:颜冬 来源:《数码设计》2019年第12期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情报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一方面是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来源,向学生宣传,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学术在大学的专业学习资源即来自于此;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良好条件,并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图书馆更多时候是作为自习室向学生提供服务,良好的图书馆学习氛围甚至是学生是否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另一方面是要承担支持学术研究的职责,馆藏书籍为学术研究提供知识来源和理论支撑,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收藏专业文献和边缘学科文学,以物质形式保存社会科学文化成就,珍稀的馆藏也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问题解决 Abstract: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the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On the one h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to serve education, provide learning materials for students, publicize and transfer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to students, which is the source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 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University;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quality expansion, and provide good learning places for students. The library will more often As a self-study room to provide services to students,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in the library is even the key factor for students to learn eff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library should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porting academic research. The collection of books provides knowledge source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cademic research, provides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ocument service for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cts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marginal discipline literature, and saves social science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 form. The rare collection is also one of the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ual task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training talents and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brary;Problem solving 作为一名经常出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的学生,我对本校图书馆现状有深刻体会,优点自是不必说,现谈论一下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是馆藏问题,馆藏问题又可具体分为分类混乱,书籍馆藏数量不合理,书籍内容质量水平差异大,书籍鱼龙混杂。图书馆书籍分类混乱,如将书籍分为理工类,文学类,历史类,社会科学类,再近一步分为天文,文学,史地,社会科学等类别,看似有理有据,一些较具有综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浅谈】 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减少了对图书馆物理实体的依赖;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却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社会读者的需求。于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呼之欲出。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优势、存在问题、实现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必然性;优势;困难;实现途径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都只对本校师生开放,校外社会读者则去公共图书馆。然而,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各类资源毕竟有限,很难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的需求。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2005年7月8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与服务创新”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邀请北京大学等五十多所大学图书馆馆长,探讨数字化时代大学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该研讨会研究通过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该宣言中说,“高校图书馆有义务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界把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概念定义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就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允许他们查阅馆藏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实现服务社会化,既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又能节约社会资源。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社会化职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为企业及社区开展服务十分普遍。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只处于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仅丽水学院图书馆、义乌工商学院图书馆等几家高校馆在开展此项目。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据权威部门统计,国内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并且有大量连续出版物、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平均流通率低于40%,有的甚至不足20%,如何让这约4亿册处于“休眠状态”的图书有效利用起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二)校外读者的迫切需求我国公共图书馆藏书大约4亿册,却要面向比高校师生数量庞大得多的社会读者,服务质量必然会不尽人意。比如说武汉的光谷,这里被称为中国的“硅谷”,高新企业众多,高等学府林立,却没有一个能与之匹配的公共图书馆,此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仅对校内师生开放,校外社会读者只能花上数小时的时间乘车去省图书馆。很多光谷人都有托朋友亲戚去高校图书馆借书的经历。如果光谷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能向社会开放,就解决了当地读者查资料较难、信息不足的问题。(三)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第一,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运作经费一直都由学校负担,常常因为资金问题而放弃了一些重大项目。实行服务社会化,其实是将高校图书馆推入市场,让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图书、信息市场领域的竞争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读者后,资金问题也可迎刃而解。第二,21世纪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更新日新月异,4年的大学教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因此提倡“终生教育”,只有全民投入到学习中去,国家才能兴旺富强,发展得更快。高校图书馆学习环境幽雅,学习气氛浓厚,拥有丰富的馆藏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人们理想的“终生教育”场所。在对社会读者开放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自己的社会地位。二、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一)人文、自然环境优势高校图书馆大多位于依山傍水、绿化率高的“象牙塔”中。相比公共图书馆,高校馆空间宽敞,布局合理,远离都市喧嚣,有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二)信息资源、管理设备优势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开展,各高校都特别重视对图书馆的建设,倾注全力丰富馆藏,购买先进的设备,所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完备性等特点,品位高、专业性强、涵盖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_1330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或理念,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带给读者便捷获取各种资讯和知识的同时,也导致太多的读者不能安心的深阅读,碎片化阅读比比皆是。况且,与国外许多国家比,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是令人汗颜的,作为高校图书馆尚有些许欣慰。然而,有目共睹的是,事实也不尽如馆意。因而,各学校图书馆使出浑身解数,以唤起读者的阅读热情。 诸如:与学生社团联手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此举的确调动了以此兴趣相投的部分?x者的参与度。然而,现实很骨感,大部分读者,甚至近在咫尺,也不迈进一步,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那么,如何激发社团之外的让这部分读者,能够关注图书馆,进而对阅读感兴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突破的课题。 我们需要思考,是否把我向你展示推介,期待、恭候、盼望读者的惯性理念,链接到你想要阅读什么,你喜欢、需要、渴求我帮你做什么的轨道上来。 就像一个儿童,当你蹲下身子来关注他的需要时,儿童顿时会获得极大的受到呵护的满足感,他会主动的扑向你那温暖的怀抱,信任

你、爱你,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一种场景吗? 那么,推及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若要调动全体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点,二是面。点就是通过引导各社团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各种专业的阅读兴趣。二是面,即让社团之外的大部分读者能够喜爱上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就要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形成持续的合作与互动,让为读者服务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落实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项目中,就是以读者荐书占充实馆藏的比重要明显增加,教职员工可以限定每人每月一册,学生每学期两册,这样读者就会自行筛选自己最需要的书籍,且要力求一周或十天即可快递借阅给读者,使之常态化,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尽力提高全体读者的满意度。此管理方式的实施,将促使图书馆各部门从以各自业务为中心向以读者参与荐书为中心的结构转型。让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出丰硕果实。 从以往纸质书籍的采购至上架大致经过几个月或者近一年,导致读者失去最初的阅读激情,转变为需要图书馆能够急读者之所急,与书商协商妥当,迅速的采购到荐书,且优先快捷地完成采集、加工、借阅。 读者参与荐书的过程,就是与馆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产生了链接。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981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40-02 1 背景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支柱,是一所大学的标志之一,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守护者。而读者服务工作则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立命之本[1]。不断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目前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也是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2]。 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需求。

2.1 流通服务 流通服务是高校读者服务中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包括纸质资源的采购与上架、纸质资源的馆内阅读、纸质资源借阅与归还等。目前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纸质资源从采购到上架周期过长,馆藏种类受限,部分资源重复购买,馆际互借困难。 2.2 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高校读者服务中最艰巨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得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课题查新、代检代查、查收查引等方面,缺少更深层次的服务,例如学术期刊分析与评价、学科资源建设评估、学科竞争力分析、课题申报分析、课题前沿追踪、定题服务等。 2.3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高校读者服务中最重要的工作。随着信息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和读者对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信息交互模式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图书情报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资源不能及时提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等技术的冲击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文章将紧密结合学校图书馆的革新状况,对过去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弊端予以陈述,然后对新型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优化作出简要分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校图书馆服务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标签: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资源建设;管理机制 在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中,主要利用人工查找的方法来找寻图书内容。在图书资源获取上,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会让学生的使用质量受到影响,而在图书借还方面,都为人工借还。学生在有借书需求时,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且同时需要有专人进行值守,学生需要依靠图书证刷卡进入,而电脑需要保持刷卡进入界面,如果不慎移动鼠标,就很有可能让刷卡不显示、记录数据不准确等现象出现。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的优化 1.新型高校图书馆整体概述 针对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种种弊端,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革新策略。首先,在图书馆内采用了一卡式门禁系统,其原理与地铁通道机类似,学生的图书卡得到升级,利用图书卡或是学校發放的一卡通手机才能通过门禁,让学生的财产安全与学校图书的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在新型图书馆内,增设了学生选座使用的选座系统机、馆藏书目检索机和自助借还机,让学生的选书、找书及还书更为方便。最后,另有一系列网上的图书馆服务,利用QQ、微信等媒介,可以让学生远程找书、看书,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这两种服务体系的结合。 2.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具体优化 (1)资源建设的强化。高校图书馆在优化服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各项资源,让本地资源与电子资源得到充分融合,让层次化的资源体系得以形成。第一,可以利用文件与图书的多种形式来保存本地资源,在整理资源过程中,根据学科知识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分类,让其存放在不同区域内,并确保本地资源和服务管理系统得到紧密结合,让信息得到共享,让用户的获取更为方便,在存储过程中,可以做好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工作;第二,需要确保电子资源的检索较为方便,在高效图书馆的资源设置中,可以利用文字转换技术、数字处理技术让纸质资源得到转化,以形成电子资源,让学生可以享受便捷的数字资源,打破传统纸质资源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 (2)管理机制的优化。随着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革新,也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如我的岗位是前台咨询并监管门禁系统,现阶段,具体工作内容随着图书馆的革新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对管理体制予以优化,才能让图书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类型的图书馆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和教师,教学设备被称为现代大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机构,与科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這么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中总是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针对其问题与解决方法做出探讨。 标签:图书馆;问题;提升 1 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角色定位偏差 高校图书馆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其出发点和目的是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并在整个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高校之间相互贯通。 高校图书馆既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务的行政机构或组织;既不是图书馆建筑的集合,也不是一个普及型的文化中心,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服务是一个专业的,高学历的服务。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对象反映其学术性。 1.2 馆藏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扩招并校带来的问题。为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增强高校实力和活力,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对我国高校办学进行大规模改革。截止到2003年2月,全国将已有776所大专院校通过撤并、共建、划转等方式合并为314所。随着学校的合并和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各校专业种类逐渐增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图书数量不能满足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学生对书刊的需求;图书质量下降,内容满足不了学生专业知识高精确度的要求;图书覆盖面不够广,有些综合高校出现文理科类藏书量严重失衡的或专业性太强的现象,达不到综合类院校的标准;图书馆资源种类少,与纸质印刷文献相比较而言,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文献数量不足。 文献资源合并带来的问题。随着学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规模方面,馆藏有所增加,但原有的办馆特色,馆藏的功能,开始慢慢的消失。只有文献资源的数量增加和该副本的数量增加,许多知识老化或是重复收藏的文献,没有及时予以剔除,藏书资源的更新力度差,更新速度慢。 多校区办馆带来的问题。由于学校的建设规划,在周围环境的地区,和许多其他的限制,许多高校已经实施多校区教学,这种学校规模的兴起,让图书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的发展。不同校区之间,如何实现实质性的资源互通,包括人员的统一管理,财产的统一使用,文献资源的整合,书目数据的联合、不同校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初探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智慧时代的特征阐释,分析了智慧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探讨了智慧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普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关键词】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03-0055-003 Probe into the Service Innov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Wisdom Age LI Zheng-ya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Library,Dazhou,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sdom era,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age o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probes into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and establishes the service mode of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Key words】Wisdom era;University library;Service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新的形势,加强服务创新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冷脸”服务为“微笑”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交互式网络技术服务,提倡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加强读者资源获取能力的培训。 标签: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服务领域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新的形势,加强服务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 1 更新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密集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本点就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规划,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信息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应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变被動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就是要改变提供图书,等待读者,有求必应的旧的服务理念,提倡主动服务,创造读者,提高效率的新的服务理念;就是要变潜在读者为现实读者,变偶尔读者为经常读者,变信息提供者为知识导航者。当读者来到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而茫然无措时,我们不应该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等到他来询问时才问一句答一句,甚至爱理不理。而应该主动上前询问他需要什么图书,引领他了解书库里图书排架的方式,帮助他找到所需图书。这样做就会为我们赢得更多的读者,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因此,以读者的需求为己任,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读者手中,使文献知识和信息与读者需求有序地相结合,让读者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得到最满意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图书馆人新的服务理念。 1.2 变“冷脸”服务为“微笑”服务一些图书馆给人们的印象是“门难进,脸难看”,这主要是因为个别图书馆员工缺乏“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对待服务工作漫不经心。这不仅表明服务人员文化修养不够,更有损现代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文明窗口的形象。高校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教书育人服务。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微笑服务。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来迎接进入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员工对自己的欢迎和尊重,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进图书馆。当读者由于不知道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而出现违纪现象时,我们不应该表现出横眉立目,盛气凌人的行为举止;而应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来表达对读者的理解和宽容,诚恳地引导读者明白错误所在,并委婉地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就可能在保全读者“面子”的情况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图书室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图书馆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引言: 1.1图书馆是一个书籍收藏、流通及培养人才的科研教育中心,是教师教学、学术研究,学生专业学习、视野拓展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大学学术地位与教学实力的象征,良好的图书管理策略,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和自身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一个和谐的图书馆环境是图书馆发挥其重要功能的前提,而图书管理策略则是图书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概括的说,图书馆环境是开展图书馆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综合,它是按照人类发展信息交流的而组织起来的文化教育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即图书馆的建筑和布局、馆藏资源及分布等;精神环境即管理策略、图书馆馆风、学术气氛、服务手段、馆员素质等,而我校呈贡新校区图书馆明显的环境优势,它宽敞明亮,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周围草树繁茂,花秀水清,建筑实体本身别具特色,有着图书馆独特的外观风貌,但其正处发展和建设当中,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以下为对外语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等五个学院及图书馆勤工助学同学调查的部分分析结果: 1.3本文根据调查结果,特别对有50%及以上同学一致认为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确定图书馆当前切实存在的问题,力图提出合理的建设意见,以便完善图书馆管理,但由于面对的是呈贡新校区图书馆这一特殊对象,它正处于建设、发展和完善当中,管理同样处于动态型的向理想方向的发展当中,而调查结果则相对稳定,这样导致调查内容出现部分陈旧过时现象,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调查结果是仍然存在的。 2.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意见 2.1 根据调查结果,经过严格的数据对比、分析,并根据数据呈现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以确定切实存在的问题综合进行分析研究,我校呈贡新校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图书摆置混乱。据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同学认为,图书馆图书摆放混乱,甚至有的书籍无顺序可言,根据电脑引擎搜索的位置难于找到读者所需要的图书,并且图书分类过于粗略,给读者借书找书带来极大的不便。 (2)图书馆藏书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有89.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藏书太少,尤其是各学科的原著太少,而各种各样的评论书籍过多,同时呈贡新校区图书馆与其它校区图书馆部分书籍藏书比例严重失调,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文学书籍《搜神记》都在龙泉路图书馆,而呈贡新校区图书馆则一本也没有;有71%的同学认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信息服务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2年2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1条中也有这样的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图书情报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明确地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在这个信息来源多元化、传递网络化、共享全球化、载体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和信息服务环境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潜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它应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宝库,

高校图书馆技术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只有信息服务技术开发能力与高校图书馆利益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推动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的动力,同时又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目标提供保障。信息资源体系的变化和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转变和创新服务理念,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不断增强网络信息服务意识。此外,要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商品化意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开发,形成各种信息软件、二次文献、专题服务等信息产品,提供有价的、有偿的信息服务。进入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也要走入市场,引入竞争观念,拓展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用户及时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工作做出了积极推动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1世纪,现代化信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数字化或者数字信息化发展迅速,网上图书或者网上期刊等非纸质存储方式的信息――虚拟馆藏越来越多,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不同专业的师生提供学习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

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张玉花

* 收稿日期:2012-11-21 作者简介:张玉花(1980-),女,大学专科,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张玉花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阐述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提出全面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营造和谐健康的阅读环境,促进图书事业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福广大高校师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问题;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3)03—0154—02时代日新月异,信息化应用不断普及。高校图 书管理系统时刻追随时代步伐,广泛引进计算机辅助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大学师生。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青年大学生,该阶段人群具 有许多独特的个性特征、 生活方式、办事风格、特殊心理等。笔者在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多年,在与青年大学生密切交流、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他们之中存在许多不良的图书借阅行为。大学生读者不良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借阅环境、影响了图书流通的效率,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现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将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各种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对策剖析如下,以期不断改进图书事业,造福广大读者。 1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图书超期现象十分普遍 图书超期是高校图书馆最常见的违反规定行为。除一些学生无意中失误而造成超期的情况外,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长期占有,故意 违反图书馆规定, 有意延期很长时间后,再去还书。更有甚者,直到大学毕业时才清还“图书旧账”,严 重影响了图书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效率。1.2不当行为造成图书损毁 大学生读者往往不注意一些日常细节,造成图书污损。如边吃饭边看书,油渍、饭渣等沾污图书;没有保管好钢笔、胶水、雨伞、雨衣等用具,造成墨渍、水渍、雨渍等污染图书;把公共图书当成私人物品,任意涂抹、圈点、勾画等,严重影响后续读者的借阅。 1.3不当手段窃取、藏匿图书 少量大学生读者采用不当手段窃取、藏匿图书,造成图书丢失的现象。如乘管理员不注意,将书籍包裹于衣服、书包中,偷偷带出图书馆;偷偷撕掉图书的磁条,逃避防盗报警器的检测;将整本图书撕开,留下有用的部分,而换上一本废书;将图书中需要的页码撕下,造成图书缺页。还有一些变相的窃书方式,如将有用的书,藏在图书馆某个隐蔽之处,如柜子顶上、地下、空调后面等,造成图书失踪的假象,严重危害正常借阅。或利用馆内存包系统,将书 刊藏匿其中,达到书刊专属自己之目的。1.4不文明行为干扰图书馆正常秩序 由于特殊的年龄特点,富有青春激情的大学生 喜欢标新立异, 但有些行为发生在图书馆,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如发型奇怪、穿着奇异、身体暴露或衣冠不整等;有的学生在馆内窃窃私语、谈情说爱、出双入对、甚至喧哗吵闹等;读者们错误使用代书板,有的拿了代书板却不使用,乱拿乱放造成图书馆错架、乱架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读者诸多不便,并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 2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造成高校图书馆读者不良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复杂性,读者自身素质是读者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在原因。图书馆监管力度存在薄弱环节,图书管理员、规章制度、环境条件可能诱发读者产生不良行为。2.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复杂 大学生成长所经历的环境,如社会、家庭和中小学校教育差异很大,造成性格、行为和习惯也不尽相 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优越,处在信息化时代,因此他们知识丰富、理解力强,接受事物快,反应灵敏,思维活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共同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如自我中心、性情浮躁、叛逆、个性张扬、竞争欲强烈、藐视权威、精神脆弱等。有些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恶意敌视图书馆员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只方便自己,不顾及他人正常的阅读权益,更不想到其行为严重损害图书馆和学校的根本利益。2.2图书馆监管力度薄弱 图书馆监管程序存在薄弱环节。如设备检测失误率高;宣传引导、监督工作不理想;少数馆员不耐烦,使读者受伤而滋生报复心理;工作人员不巡架,读者不用代书板,造成图书乱插乱放。如不提醒注 意卫生,易出现“脏、乱、差”的局面。图书馆场所的 窗户,缺乏监控,使读者可以里外串通盗窃,造成损失。馆员的服务态度差、服务能力弱、自身形象素质 · 451·2013年2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Feburary 2013

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2012 第6期总第25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6T o tal N o.256浅论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文 彦,丁奕蕾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结合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服务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6—014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如何进行服务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是图书馆服务领域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1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大学教学科研的必然要求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形势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变化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要求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提升服务质量。此外,高校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与其他科研机构相比,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正在不断上升,科研经费逐年上升,科技成果转化正在加快,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图书馆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深度欠佳,把管理书刊和读者借阅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其他资源由读者自己摸索使用,这样的服务已经远不能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另外,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而竞争依靠就是实力和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当今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必须要通过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来实现科学发展,而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理所当然地必须进行服务创新。 1.2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对图书馆本身是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在图书馆各个部门进行业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更新和维护,对师生提供文献资源和各种信息需求,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随着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为传播科技情报、开发信息资源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信息保障。在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迅猛时代,信息和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是收集文献、传播知识的场所,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传播和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信息保障作用。1.3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迫切需要 随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模式,使读者对信息需求向个性化和适时化方向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数字化信息服务除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外,还可跨地域攫取、高质量的保存,同时数字化的信息传递也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因此,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2 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措施 2.1 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 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和服务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的特征,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体现人的劳动价值。“以人为本”并不仅仅体现在为读者的服务上,它也同时体现了图书馆馆员自身[1]。随着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发展,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体现在图书馆合理的管理体制中,要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培养团队精神。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之前,在读者利益与馆员自身利益之间做一个实际的权衡,完善管理制度,更多的关心馆员,为馆员创造可靠的保障。只有让一线工作岗位上的馆员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工作中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应做到工作中每一个细节。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以读者需要为出发点,围绕激发和调动读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图书馆是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机构,要进行服务创新,首先必须对服务对象信息需求进行获取和分析,找到最接近读者需要的信息,才能提供最恰当的信息服务,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服务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达到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2]。 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创新是图书馆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只有在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 ? 141 ? 收稿日期:2011-12-15 作者简介:文彦(1968—),女,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交流的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览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构想与具有执行效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资源建设 21世纪,社会经济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增长的新模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效地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因而人们需要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这对号称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以资源分布化、传递网络化、媒体多样化、服务个性化、利用共享化为特点的图书馆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图书馆人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把握时机,让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资源建设的现状 特色馆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追求图书数量,加上在学校扩大发展规模的硬件要求上,都把图书馆的藏书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以藏书量的多少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高低。而单单讲求数量,不注重藏书对本校学生利用价值,为了达到标准,大肆购买,而忽视了质量;为了应付评估需求,短期内一次性购书情况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各馆的藏书量激增,藏书却缺乏特色,导致信息雷同较多,各层次书籍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历史、专业、学校规模、购书经费条件的制约,图书的藏书量数量不一,由此演化了在资源共享上的分歧。许多大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高校的图书馆,传统藏书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能够共享别人的太少,而提供给的资源相对较多,所以在共享的态度上不是积极应对。 二、文献资源的建设 1.非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纸质文献购买、保存都比较方便,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上架供读者使用,而且无须特别的设备,阅读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受读者欢迎。纸质文献资源仍呈 现增长趋势,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 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在道德审查功能方面,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能够生产并传播的文献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观念,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读者利用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地让文献资源不要流失,并针对其潜在指导下一时期的藏书购买。 2.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检索方便、易于复制,以及可被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等特点。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各类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现阶段图书馆应调整馆藏资源采购策略,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应侧重网络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和全文电子期刊及检索性二次文献的引进。对于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在扩充部分馆藏的同时,也可缓解读者对图书复本的需求。 另外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建设。它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