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
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

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首先,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
再次,提高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强化土地综合整治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建议;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理和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现状,探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为我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以及问题在国内,土地综合整治也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其著作《土地整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提出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和原则: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它涵盖了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修复、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
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
首先,科学规划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各类用地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同时,规划还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价值。
其次,合理布局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要求在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
这包括城市用地、农村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布局,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又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介绍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土地整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生态恢复指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资源保护效益指标等。
2.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建评价模型,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建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3.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评价模型的要求,收集土地整治前后的相关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利用数据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4.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并使用验证方法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5.结果解释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解释和评价,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方法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指标间的关联度模型,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而判断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
2.生态足迹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比,计算出土地整治后的生态足迹差异,从而评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评估农村土地整治后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4.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指标权重分配和加权求和等方法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来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浅谈国家投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y
M a r c h 2O1 4
第 6 期 总第 3 0 4期
No . 6 To t a l No . 3 0 4
自治 区 对 该 项 工 作 非 常 重 视 , 全 区 各 地 先 后 建 设 了 大量 的农村 土地 整 治项 目, 项 目建 成 后 的 效 益 非 常 显 著 。近 年 , 随着 国家“ 三农” 政 策 的实施 , 国 家 投 资 农村 土地 整治项 目的数量 和投 资 额 度逐 年 增 加 , 项
浅谈 国家投 资农 村 土地 整 治项 目经济 效 益分 析
褚 海志 , 杜 燕
( 内蒙 古 自治 区土 地 整 治 中心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
摘 要 : 通 过 研 究 农 村 土 地 整 治 项 目经 济 效 益 的 分 析 方 法 , 按 照 国 家 无偿 投 资 非 营 利 性 农 村 土 地 整 治项 目, 从 项 目整 治 前 后 的投 入 产 出 方 面 进 行 了 阐述 、 对 比分析 , 得 出结论 , 并 初 步提 出 了几 点 建 议 。 关 键词 : 国家投 资 ; 土地 整 治 ; 经 济 效 益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3 .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O 7 — 6 9 2 1 ( 2 0 1 4 ) O 6 0 ¨ O 3 4 ~ O 2
为 9 3 . 9 6万 元 ; 整 治后增 加 了水 电费等成 本投 入 , 每
公 顷玉 米种植 成本 约为 4 1 2 5 . O 0元 , 年 总 生 产 成 本 为 3 9 . 3 7万 元 , 总 收 入为 1 7 1 . 8 1万 元 , 年 总 利 润 为 l 3 2 . 4 4 万元 。经 比 较 , 整 治后 年 可新 增 利 润 3 8 . 4 8
承德市国土资源局对编制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

刍议承德市国土资源局对编制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分析[摘要]:编制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土地整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
本文以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分析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301-01一、承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全市国土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5927万亩(395118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552万亩(30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81%;建设用地136.6万亩(91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2%;未利用地1236.72万亩(8244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7%。
1、项目区基本概况:项目区位于承德市三沟镇老牛河中游,涉及承德三市沟镇的二沟、北杖子、三沟、东庄、苏家营、孤山等6个行政村,总规模为558.7hm2。
2、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处西河北岸、老牛河及老牛河与西河交汇处的小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土壤以草甸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以轻壤为主。
耕地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相对较丰富,处于中等偏上。
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所在的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8726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0.16%。
人均耕地面积0.088hm2/人。
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夏玉米等。
二、资源条件分析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58.68hm2,其中耕地482.81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86.42%;坑塘水面2.19hm2,占0.39%;农村道路1.10 hm2,占0.02%;未利用土地72.58hm2,占12.99%。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3 — 0 3 1 8 — 0 2
体 系研 究相 关成果, 选 出投入、 产出指标 。 投 入 指标 , 即在 土 地 整 治 过 程 中 的 投 入 要 素 。 本 文选 我 国人 口多, 人均耕地少 , 耕地 后备资源不化 的 取具有代表性 的单位面积投 资和新增耕 地单位 面积投 资 日益加 剧, 人 类对土地 资源的需求也与 日俱增 。土地整治 为投入指标。单位面积投 资= 项 目总投 资/ 项 目建设规模 , 新 增 耕 地 单 位 面 积 投 资= 项 目总 投 资/ 新 增 耕 地 面 积 ; 其 中 是人 类利用 自然和 改造 自然 的措施 , 是社会经济发展 到一
A b s t r a c t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 i f t o f l a n d r e me d i a t i o n p el r e c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e v l a u a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o f l a n d r e m e d i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 w h i c h
土地整治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活动。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得愈发重要,土地整治项目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开展土地整治项目之前,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整治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1、土地测量与评估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首先需要对整治区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现代测量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的应用,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数据,为项目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土地的质量、坡度、坡向、土壤肥力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土地的适宜用途和整治潜力。
2、土地平整技术土地平整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土地平整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和简单的机械工具,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
如今,激光平地技术、铲运机和平地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土地平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地平整后的灌溉和排水问题,确保土地的水分平衡。
3、土壤改良技术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土地,需要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客土改良、土壤酸碱度调节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轮作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结构。
4、灌溉与排水技术有效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是土地整治项目成功的关键。
灌溉技术包括渠道灌溉、喷灌、滴灌等,需要根据土地的特点和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降雨量、地形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确保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土地渍涝。
5、农田道路与防护林建设技术农田道路的规划和建设要便于农业生产和运输,同时要与周边的交通网络相衔接。
防护林的建设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等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1 项目概况项目区位于灵丘县最南端的落水河乡,涉及三山村、落水河村、苏地村、东张庄村四个村。
地处东经114°19′30″-114°22′23″,北纬39°27′34″-39°29′13″之间。
该项目区在大东河石坝西北方向,南与淤地村相邻,北与白台沟相邻,东面至九根山。
项目区整体地势平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灵丘县落水河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四个部分组成;项目区批复总建设规模为401.35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1734万元,新增耕地145.48公顷,新增耕地率36.25%。
2 实施内容绩效评价情况2.1 实施内容完成工程量2.1.1 设计工程量1)土地平整工程:建设规模401.35公顷,新增耕地145.48公顷,新增耕地率36.25%;土地平整土方工程量331276733m,其中,挖土方671727m,熟土剥离回填33395155m,客土回填209851m。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打机井29眼,铺设地埋122mmPP管道16820m、70mmPP管道26100m;排水井、闸阀井29个;配套水泵29台;修建井房29座;钢管70mm1462m,配套高压线7.25km;低压线8.74km;配套变压器和配电箱各12台。
3)田间道路工程:新建4米宽田间道18.77公里,新建生产路9.9公里,修复田间路7.25公里。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植树18770株。
2.1.2 实际完成工程量1)土地平整工程:建设规模422.6公顷,新增耕地3149.78公顷,新增耕地率35.44%;总土方量1318812m,其中33完成土地平整1077164m,客土回填241648m。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打机井31眼,铺设地埋125mmPP管道16820m、75mmPP管道26100m;给水栓692套;排水井、闸阀井29个;配套水泵31台;修建井房31座;钢管75mm1462m,配套高压线10.08km;低压线8.84km;配套变压器13台和配电箱31台。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摘要: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是评价一个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指标,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从投入产出两个大方面选取了8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卢龙县的6个项目进行实证。
最后证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使评价结果客观性、稳定性更强,可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及土地整治项目选取工作提供决策服务。
abstract: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which means study on the benefits of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2r model, contained in dea, selecting 8 factor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two major aspects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analysis is made with 6 projects of lulong county an example. finally, it is proved that dea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and management project and it can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land management and for land management project selection.关键词:土地整治;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效益;评价key words: land management;dea;comprehensive benefit;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318-020 引言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利国、利民、利于社会国民经济发展,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优化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居民点的集聚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点意义。
9.1社会效益
1、通过对农村闲置、废弃、低效利用居民点的拆旧整理,复垦对迁建安置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有力的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活质量提高,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为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化生活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项目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后,项目区净增耕地面积12.22公顷,新增耕地率7.45%;项目区通过平整土地、增加水利设施、培肥地力、选育良种和生态防护等技术措施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改善耕地的质量,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176.31公顷。
有效地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农民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
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了用地结构。
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了13.5公顷,全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用地结构进一步得到高质量优化。
修建项目区农村道路,大大增加了交通便利度,有利于推广新的大型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3、减少了农村违法用地现象。
本规划的实施,利于解决项目区内的一户多宅、圈占宅基地、非法买卖宅基地和转让宅基地的不法行
为,减少了邻里因宅基地引发的各类纠纷,有效的控制了未经批准乱占、乱建的现象,以及农村居民无序扩张和不规范用地的现象。
4、增加农用地面积,农民收入提高,促进了社会稳定。
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为农用地,当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农村劳动力有地经营,收入增加,稳定了当地农业基础地位,农村不稳定因素减少,保证了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5、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的现实选择。
土地综合整治本身就是扩大内需。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需乏力,尤其在农村消费市场更是如此,拉动农村消费对“扩内需、保增长”意义十分重大。
6、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县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用地保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对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尤其是占用耕地指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解决。
因此,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9.2生态效益
通过对拆旧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理复垦,灌排基础设施配套,农田林网空间配置,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内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抗旱耐涝条件,其生态环境、水土结构、田间生产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规划实施中,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拆旧、迁建安置综合改造治理,达到了向城镇村镇转移,集中建设,分散的小村向大村、中心村集中,村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系统进一步改善,村内绿地与村庄周边绿化林带相结合,提高了绿地覆盖率,公共设施得到更加完善,改善了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美化了当地生态环境,且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9.3经济效益
旧村落的选址建设,大都选在土地质量肥沃相对利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带,所以,本规划期内,实施的农村建设用地拆迁、整理复垦成的农用地,土地质量都不低于周边的农用地质量,且具有农田灌溉的水利资源条件,整理复垦的土地,土层厚、养分全、无污染、无病害,土壤生产力及产出率高,广泛适用于农作物种植和蔬菜种植,整理后种植这些高效农作物,根据近几年粮食价格和蔬菜价格以及当地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及纯收入计算,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土壤、田块、水利、交通等条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项目区增加耕地12.22公顷,土地整理后实施小麦与玉米轮作制度,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1)整理增产效益
△Y=(Y1-Y0)AB
式中:△Y——增产效益(元)
Y1 ——整理后平均单产(公斤/公顷)
Y0 ——整理前平均单产(公斤/公顷)A——耕地面积(公顷)
B——农作物价格(元/公斤)
其中,新增耕地增产效益:
△Y1 =(Y1-Y0)AB
Y1 ——整理后平均单产(12000公斤/公顷)
Y0 ——整理前平均单产(0公斤/公顷)A——增加耕地面积(12.22公顷)
B——农作物价格(按现有市场价1.70元/公斤)中低产田改良增产效益:
△Y2 =(Y1-Y0)AB
Y1 ——整理后平均单产(13500公斤/公顷)
Y0 ——整理前平均单产(9500公斤/公顷)A——耕地面积(164.09公顷)
B——农作物价格(按现有市场价1.70元/公斤计)(2)节水效益
节水效益计算:
△W =(P1-P0)mAB
△W——节水效益(元)
P1 ——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0.9)
P0 ——现有灌溉水利用系数(0.50)m——每年每公顷净需水量(3550立方米/公顷)
A——灌溉面积(173.4公顷)
B——水价格(按每立方米水的成本0.5元/立方米计)
(3)项目效益计算
C =△Y1 +△Y2 +△W
=24.93+111.58+12.31=148.82(万元)
(4)项目费用
本项目费用估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计算出新整理耕地每公顷粮食作物生产费用及整理改良耕地每公顷粮食作物增产生产费用。
D=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燃料能源费+灌溉费用(用工不计入成本)=110.32(万元)
(5)项目年均净收益
M= C-D
=148.82-110.32
=38.5(万元)
另外,如果考虑到项目实施后园、林、果、蔬等直接经济收益和因此而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间接经济收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