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实验_2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过程;2、了解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
掌握用移距修正法避免根切的方法, 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二、设备与工具1.齿轮范成仪、范成纸2.直尺、铅笔(自备)现有齿轮范成仪的基本参数分别为:m=10mm, α= 20°, ha* =1, c*=0.25;被加工齿轮的齿数m=10mm, z=20;α = 20°, ha* =1, c*=0.25;d = mz=200mm的标准齿轮, X=0.5的正变位齿轮, X=-0.5的负变位齿轮1.基体2.齿条刀3.变位溜板4.17齿分度圆5.9齿分度圆6.转盘 7、9齿基圆 8、变位溜板锁紧旋钮9、啮合溜板 10、啮合拉紧手柄 11.变化量调节旋钮图1(a)1.基体2.齿条刀3.圆盘4.8齿分度圆5.纯滚动节线 6、齿条锁紧螺钉 7、变位量调节螺丝图1(b)2.同学自备: 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等。
三、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应用一对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廓的。
实验时, 图1(a)或(b)中齿条2代表切削刀具, 安装在啮合溜板9上。
啮合溜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作纯滚动。
这样, 刀具刀刃各位置的包络线必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由于刀刃是齿条型直线(相当于基圆直径无穷大的渐开线), 包络出的齿廓必为渐开线。
当齿条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 所加工齿轮的为标准齿轮;如果是齿条非中线的另—条节线与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 所加工的齿轮为变位齿轮。
四、实验步骤(一)绘制标准齿轮1.查看范成仪基本参数(m, α, ha*, c*, z)。
按此参数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分度圆直径d、顶圆直径da、根圆直径df及基圆直径db, 并画在绘图纸上。
2、将绘图纸夹在转盘上, 调节旋钮使齿条刀的中线与被切齿轮分度圆相切(也可调整齿条刀的顶线与被切齿轮的根圆相切)。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的运算机动态模拟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的运算机动态模拟一、实验目的1.通过运算机图形演示,把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大体原理;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缘故和幸免根切的方式;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内容1.观看渐开线齿廓形成进程;2.用运算机模拟出标准与变位齿轮的渐开线齿廓。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运算机及其打印机;2.齿轮范成原理运算机动态模拟软件。
四、实验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切制齿轮的。
在用齿条插刀切制齿轮的进程中,齿条能够看成是一个基圆无穷大的齿轮。
刀具与轮坯的相对运动相当于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齿条与齿轮啮合必需具有严格的对滚关系。
由于齿轮的分度圆永久是与齿条啮合的对滚节圆,因此分度圆的线速度应与齿条移动的速度相等,这是用齿条插刀切制渐开线齿轮的核心问题。
当齿条插刀的中线作为节线与轮坯的分度圆相切作纯转动时,可切制出标准齿轮。
当齿条插刀上任意一条平行于中线的直线作为节线与轮坯的分度圆相切作纯转动时,可切制出变位齿轮。
在实际加工时,假设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为Z、模数为m,轮坯的角速度为ω,那么齿条插刀将以V = m Zω/2的速度移动。
齿轮范成软件采纳了“反转法”,将相切纯转动的进程在屏幕上模拟再现出来,即轮坯不动,齿条以-ω的角速度绕轮心O转动,且沿分度圆的切线方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仍为V = m Zω/2。
计算出齿条插刀上各点的坐标值,采纳持续画线语句便动态包络生成渐开线齿廓,如此就能够清楚地观看到齿轮的范成进程。
五、实验步骤1.齿轮根切演示软件的运行步骤在JYCAI 目录下找到文件,键入CAI2后,便进入此模块菜单。
其内容如下:齿轮机构运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菜单1. 齿轮根切演示2. 标准与变位的齿轮渐开线 3. 齿轮设计 4. 渐开线啮合设计 Q .退出菜单请输入选择项(1-4、Q)? 在提示后面键入选项(1-4、Q)即可进入各选项。
2. 齿轮根切演示软件程序说明 1).齿轮根切演示在菜单当选择1后,屏幕便显现以下内容:*************Generate cutting for invoie gear *********** Input data 输入数据m(mm),z=? 顺顺序输入模数、齿数:m =20,z =8 ALPAHA(deg),h*a ,c*=? 顺顺序输入压力角(度)、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ALPAHA=20, 25.0,1**==c h aX ’=? 输入变位系数:x ’=0OK(Y/N)? 确信输入Y ,不然键入N ,重复到正确为止。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现象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及工具1.齿轮范成仪2.工具:剪刀3.自带工具:圆规、三角尺、铅笔(HB)、橡皮、裁好直径230mm圆形图纸一张。
三、原理和方法1.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相互啮合时,齿轮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轮齿的。
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仍能保持固定的角速比转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
这样切制得到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位置的包络线。
今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也必为渐开线。
由于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所以在实验中用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其记录在纸上,这样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2.齿轮范成仪(图6-1)圆盘1绕底座5的轴线回转。
纵拖板2与齿轮圆盘3做纯滚动。
齿条中线机床节线图6-1 齿轮范成仪示意图1.圆盘2.齿条纵拖板3.齿轮分度圆4.齿条刀具5.底座6.螺钉7.压环 8.调节螺钉圆盘与纵拖板为齿轮齿条传动。
因此两者之间为无滑动的纯滚动。
圆盘上放纸相当于轮坯。
齿条刀具由两个螺钉8与纵拖板相联接,可以使齿条刀具的中心线移近或远离轮坯的中心。
如果当刀具4上的刻度对准“0”时,即齿条刀具的中心线对准机床节线并与分度圆相切时,为切制标准齿轮时刀具的位置;当刀具的中心线远离轮坯中心,即使中线以上的任一分度线与机床节线对准并与轮坯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为切制正变位齿轮时刀具的位置;反之则为切制负变位齿轮时的位置。
3.齿轮范成仪参数刀具:25.0 1 20 ,20=*=*==c h mm m a α 轮坯:分度圆直径mm d 160=,故齿数8==mdz 四、实验内容绘制:1.标准齿轮(根切齿轮)2.修正齿轮(正变位齿轮)五、实验步骤1.预备工作1)计算:根据下面公式及上面规定的参数算出标准齿轮及正变位齿轮的 d 、 a d 、f d ,变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mx d d m x d d a f )22()25.2(++=--=当计算标准齿轮尺寸时,可取上式中0=x ,当切制正变位齿轮时x 的取值为:17)17(min z x -=。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一、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办法。
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二、设备和工具:1、齿轮范成仪(有两种,但原理一样)。
2、绘图纸、圆规、三角板、剪刀、2-3支2H铅笔。
三、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
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
它们保持固定的角速比传动。
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做切削运动。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廓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范成仪所用刀具模型是齿条刀。
轮坯用绘图纸代表。
传动中,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用铅笔记录在绘图纸上。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四、构造:范成仪的构造如附图一,轮坯部分结构做成扇形构件4。
是模数18mm,齿数17的齿轮的分度圆;另一半圆是模数18,齿数9的齿轮的分度圆,它们一起装在同一轴上,摇动手柄12,可使轮坯前后移动。
刀具部分的结构是:模数18的齿条刀用铰链装在变位溜板3上,转动旋钮13可使刀具移动实现变位。
变位量可以从刻度尺1读出,变位溜板3又装在啮合溜板11上,在不作变位时,可用旋钮10锁住变位溜板。
啮合溜板11是与分度圆作纯滚动。
在无变位量时(刻度尺零位对齐)刀具2的分度线(中线)与啮合溜板11的一侧(即与分度圆作纯滚动的一侧)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六、实验步骤:1、根据你所使用的范成仪的参数,计算出被加工齿轮的主要尺寸d 、d a 、d f 、d b ,并将上述四个圆画在一张绘图纸上。
计算最小变位系数X min 及最小变位量(X min ·m )。
计算该变位齿轮的d f 、d a ,并将此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及齿根圆,还有分度圆、基圆画在第二张绘图纸上。
将超出被加工齿轮齿顶圆的图纸剪去,以所得的圆形图纸作为被加工齿轮的轮坯。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和范成原理;
2.掌握齿轮的绘制方法和范成原理的应用。
实验仪器:
1.电脑、绘图软件;
2.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在绘图软件中绘制齿轮的基本轮廓;
2.根据实验器材中提供的模数和齿数,计算出齿轮的几何参数;
3.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范成原理,分别绘制齿轮的齿形和齿距;
4.将齿轮的齿形和齿距综合起来,得到完整的齿轮图样;
5.根据齿轮图样制作齿轮模型,验证齿轮的范成原理。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齿轮的基本概念和范成原理,掌握了齿轮的绘制方法和范成原理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绘制了齿轮的齿形和齿距,并将其综合起来,得到了完整的齿轮图样。
根据齿轮图样制作的齿轮模型,验证了齿轮的范成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范成原理是齿轮制造和设计的基础,掌握了这一原理,可以有效提高齿轮的质量和精度。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齿轮的范成原理,掌握了齿轮的绘制
方法和范成原理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范成原理是齿轮制造和设计的基础,掌握了这一原理,可以有效提高齿轮的质量和精度。
齿轮范成加工原理

在工程中,齿轮齿廓的制造方法很多,但其中以用范成法(亦称展成法)制造最为普 遍,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齿廓的形成过程加以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的形成过程; 2. 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变位 法; 3. 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
m=
Z=
C*=
ha*=
α=
2. 齿轮变位系数的计算
最小变位系数:Xmin=
所选变位系数:X=
取正移距量:Xm=+
取负移距量:Xm=-
3. 齿轮尺寸的计算
5
名 称 符号 分度园直径 d
计算公式
计算数据
标 准 正变位 负变位 齿 轮 齿轮 齿轮
基园直径 db
齿顶园
直径
da
齿根园
直径
df
分度园
齿厚
S
齿距 P
保证轮坯的分度圆与齿条刀具的机床节线相切且作纯滚动。滑板 3 可沿机体 4 上的导轨水 平方向移动,松开固定螺栓,齿条可沿垂直方向任意调整。松动范成仪背面的紧固螺母 6 可调整齿轮 5 与齿条 2 的啮合侧隙,以保证运动平稳。调整齿条刀具的中线与被加工齿轮 的分度圆相切可加工出标准齿轮的齿廓;使齿条刀具中线相对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下移或 上移可分别加工出正变位和负变位齿轮。所调节的移距量 xm 由刻在滑板上的标尺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变。
齿轮范成实验

实验三齿轮范成实验一、实验目的l.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3.分析和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齿轮范成仪;2.自备齿轮毛坯一张(如图3-2所示)、绘图圆规及三角板、计算器和铅笔等文具。
三、实验原理齿轮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廓,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
如将其中一个齿轮的齿廓磨成刀刃(即齿轮刀具),另一为齿轮毛坯,当刀具和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齿轮刀具的刀刃就可以在齿轮毛坯上切出齿廓。
这与一对相互啮合的齿条齿轮传动的运动完全相同。
图3-1是齿轮范成仪的示意图,其中扇形盘2绕固定轴O转动,用压板1和螺母7将代表齿轮毛坯的图纸固定在扇形盘2上,拧松螺钉6,可调整齿条刀具3与齿轮毛坯之间的径向距离,螺钉6将齿条刀具2固定在滑板4上,滑板沿固定轨道5作住复横向移动,为了保证扇形盘2与滑板4作相对纯滚动,范成仪的扇形盘与滑板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动。
图3-1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根据下表所给的基本参数计算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分度圆、基圆、齿顶圆和齿根圆的直径,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填入表3-1中。
齿条刀具参数:m=20mm, ,,齿轮参数: m=20mm ,Z=8,图3-22.如图3-2所示,在图纸上画出分度圆,并把它分成三等份(如图中的OA、OB、OC),分别作其角平分线(如图中虚线中的OD、OE、OF),然后过角平分线与分度圆的交点,分别作OD、OE、OF的垂线。
3. 在图纸上分别画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它们就分别代表1/3个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毛坯。
并沿各齿顶圆将多余的图纸剪去,又以轮坯的中心为圆心,剪出16mm的圆孔。
顶圆将多余的图纸剪去,又以轮坯的中心为圆心,剪出40mm的圆孔。
五、实验步骤1.将范成仪的螺母7拧松,拿下压板1,把毛坯中心的圆孔套在O轴上。
齿轮范成原理与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及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机械设计齿轮范成原理实验目的23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了解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1机械设计实验原理齿轮加工方法:铸造、热轧、冲压、模锻、粉末冶金和切削法。
切削法包括范成法(展成法)和仿形法。
范成法: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与齿条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
特点:刀刃包络线=齿廓形状用范成法切削齿轮时,常用的刀具有:齿轮插刀、齿条插刀(梳刀)和滚刀。
•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过程中,有时•刀具齿顶会把被加工齿轮根部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的危害:根切将削弱齿根强度,甚至可能降低传动的重合度,影响传动质量。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根切现象及其避免方法•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有:•(1)选用的齿数;•(2)采用的变位齿轮,一般情况下。
•(3)改变齿形参数,如减小或加大均可使减小,以避免根切。
min z z >minxx >1≤x a h *min z α根切现象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设备:范成仪。
由于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的曲线,利用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的传动过程。
范成仪中所用的刀具为齿条插齿刀,具体参数如下:模数mm ,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径向间隙系数,被加工齿轮的齿数。
16m =20α︒=1a h *=1c *=10z=范成仪范成仪结构示意图1—压紧圆盘2—圆盘3—齿条刀具4—底座5—齿条滑板6—压紧螺母机械设计实验要求1.实验要求画出两种齿轮即标准齿轮和正变位齿轮的轮廓线;2.完成的图,须经指导教师签字,并附在实验报告中。
06 实验方法及步骤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绘制标准渐开线齿轮1.计算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基圆直径,齿顶高,齿顶圆直径和分度圆齿厚,并填入下表。
d b d a h a de 标准齿轮参数表序号 名 称 公式及计算数据1 分度圆直径 d mz ==2 基圆直径 cos b d d α==3 齿顶高 a a h h m *=4 齿顶圆直径 2a a d d h m *=+=5分度圆齿厚2ms π==02实验内容将图纸(轮坯)安装在圆盘上面,并分别画出分度圆,基圆和齿顶圆实验方法及步骤d=160mm m =16m m h *a =1c* =0.25=20ºz =1006 实验方法及步骤调整齿条刀具的径向位置,使齿条刀具的中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并左右拉动刀具横滑板,检查并保证刀具的每个齿的中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然后通过2个螺母压紧刀具,完成对刀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
1、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方法。
3、分析、比较相同模数和齿数的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异同。
二、齿轮范成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一方面刀具与轮坯在机床传动链作用下作定传动比传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另一方面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而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三、齿轮范成仪介绍
齿轮范成仪结构图如下:
CJDJ-B型齿轮范成仪结构图
1.齿条插刀
2.螺杆
3.碟形螺母
4.啮合溜板
5.调整螺钉
6.机座
7.变位标尺
8.圆螺母
9.压板10.心轴11.螺栓12.碟形螺母13.扇形板14.扇形齿轮
1、齿轮范成仪加工齿轮原理
齿轮范成仪利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原理形象地说明加工渐开线齿轮的范成法(又称展成法)的包络原理,并且能直观地表现变位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其与标准齿轮的区别,也能观察根切现象及避免根切的方法,还可以观察齿顶变尖等现象。
扇形板13代表被加工齿轮的轮坯,安装在机座6上并可绕轴心10回转,代表齿条刀具的齿条1,用螺钉5安装在溜板4上,当移动溜板4时,扇形板13与溜板4作纯滚动。
齿条1在松开螺钉5时靠其上的滑槽可安装在相对于扇形板13的各个不同位置。
如把齿条1的中线调整到与扇形板13的分度圆相切位置后,拧紧螺钉5,然后推动溜板4,则装在扇形板13上的图纸可依次绘出齿条刀具外形移动到各个不同位置的包络线,这就形成了相当于被切削的标准渐开线齿轮的齿廓,而当齿条中线于扇形板13的分度圆间有一段距离时,则可绘出相当于被切的各种变位齿轮的齿廓,其变位量(移距)为Xm(X叫变位系数或移距系数)可由齿条1相对于溜板4做出移距。
齿轮范成仪的齿轮刀具参数如下:
m=20 α=20ºh*a=1 c*=0.25
轮坯参数:
Z=8
用m=20的齿条刀具绘制X=0的标准齿轮时,由于Z=8小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Z min=17,所以会发生根切,要使齿轮不发生根切,则必须采用正移距
变为,此时:
X min=h*a=+0.53
但当X>0.7时,齿轮的齿顶变尖,因此当加工m=20,Z=8的齿轮时,采用变位系数为:+0.53<X<0.7,既不发生根切,也不会发生齿顶变尖。
2、刀具及安装
用螺柱2和碟形螺母3固定在啮合溜板4上,通过条形孔可调整刀具1相对毛坯中心的径向位置,以实现标准或变位加工;变位量可由啮合溜板4两边的标尺读出(mm),刀具上两边的划痕如与标尺的“0”对齐,为标准安装,否则为非标准安装。
3、毛坯及安装
1)毛坯纸质毛坯一张:
m=20mm Z=8 α=20ºX=0
m=20mm Z=8 α=20ºX=+0.53
2)毛坯安装
预先沿比齿顶圆稍大一点的圆周剪下毛坯周边,然后沿圆周线剪通中心(或用针沿圆周线扎小孔,最后打通)。
退下圆螺母8和压板9,将毛坯套在心轴10上,再装上压板9,拧入螺母8,把毛坯压紧在扇形板13上,后者与心轴10构成回转副可相对转动。
心轴10用一特制螺栓和蝶形螺母(扇形板下面,未画出)固定在机座6上。
3)范成运动
范成仪上的齿条刀具1节线与被加工齿轮节圆作纯滚动。
内侧加工有齿条的啮合溜板4(刀具)可相对于机座6移动,它与扇形板13(毛坯)上固联的扇形齿轮相啮合,从而实现了刀具与毛坯的范成运动。
纯滚动可由啮合溜板4、扇形板13及机座6上的刻度看出。
4)切削及进给运动
范成仪上刀具与毛坯之间无切削及轴向进给运动。
以插刀齿顶节线与齿顶圆对刀后,即可径向进给,但为避免误差,一般一次进刀到位。
5)齿廓的范成运动
用手间歇的推动啮合溜板4,每移动3mm(其下有滚珠限位)用铅笔在纸坯上沿刀具齿形轮廓画出刀具位置,即插削位置。
将啮合溜板4从左极限位置推到右极限位置,刀刃的一系列位置便可包络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其中阴影部分为齿槽,实际加工时将被切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工具
每人带HB铅笔,小刀
3、实验步骤
1)松动范成仪上的圆螺母8和3,取下压板9和齿条刀具1,把直径为225的纸在中心挖出直径40的孔,将纸装在扇形板13上(相当于齿轮的毛
坯),然后安装好压板9,拧紧圆螺母8。
2)移动溜板4,用钢尺把扇形板13上伸出的纸剪下,形成和扇形板13一样大的半圆。
3)以范成仪上圆心为圆心,按上表第一组数据(标准齿轮)绘出辅助园。
如齿顶圆(实线)、分度圆(点划线)、基圆(细实线)、齿根圆(虚线)。
4)装上齿条刀具1,松开固定齿条刀具1的螺母3,范成标准齿轮时调整齿条刀具1的中线与所绘分度圆相切;范成正变位齿轮时调整齿条刀具
1的中线与直径为181.2的辅助圆相切。
调整好后拧紧螺母3,把齿条刀
具固定在溜板4上。
5)把溜板4向左推动使齿条刀具在齿顶圆的左外方。
每次向右均匀移动溜板一段小距离(每次大约3~5mm左右)。
并用铅笔划一次齿条刀具轮廓
于图纸上(即齿轮毛坯上),直到将齿条刀具移到齿顶圆右外方为止,
包络出二个齿形。
6)取下刀具,松开圆螺母8将纸转动180º,以范成仪上圆心为圆心,绘出第二组数据(正变位齿轮)的辅助圆,并多绘一个直径为181.2的辅助
圆,回到第4)步,加工正变位齿轮。
7)用作图法作出并用钢尺测量固定弦齿厚S c,固定弦齿高h c和公法线长度W。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观察有无根切现象,分析产生根切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2)把测量出的S c、h c、W与理论结果相对照,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和精度。
3)模数相同,齿数相同的标准齿轮与正变位齿轮其齿廓形状是否相同?
4)用范成法加工的模数相同、齿数相同的标准齿轮与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厚哪个大?
1、过齿轮中心O作某一轮齿的二等分线OC,交分度圆与C点,以OC为
基准作ON1、ON2线,使N1OC=N2OC=α=20º,并交基圆与N1、N2点,
连接N1C与齿廓交与B点,连接N2C与齿廓交与A点,AB线长就是
S c;齿顶到AB之垂直高度就是h c。
2、当Z=8时跨齿数n=2,因此过两个相邻齿的异侧齿面间的基圆上的任意
一点作基圆的切线,此切线与相邻两齿的异侧齿廓交与E、F点,EF就
是所求的W。
3、固定弦齿厚Sc、固定弦齿高hc的计算公式(当α=20º):
Sc=1.3870 m
hc=0.7476 m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