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自卸汽车结构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三维造型的自卸车举升装置机构分析与设计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基于三维造型的自卸车机构分析及设计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号:112012312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教授)、(助教)专业负责人: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自卸汽车又称翻斗车,它是依靠自身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使货箱具有自动倾斜货物功能与复位功能的一种重要专用汽车,自卸汽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主要是对自卸车的举升装置机构进行分析,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运动仿真,通过软件进行机构部分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通过广泛调研、查阅文献、参观实习,了解并掌握自卸车的相关知识。
(2)结合机械设计的有关知识,确定自卸车举升装置机构类型。
(3)学习仿真软件,建立自卸车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
(4)按时完成毕业论文。
要求论文论述清楚、文理通顺、图表规范、数据准确、内容完备。
(5)遵守纪律,以严谨的科学作风,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主要参考文献[1]徐达,蒋崇贤.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8~300.[2] 赵智林.自装卸式垃圾运输车举升机构的仿真与优化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审核人:年月日基于三维造型的自卸车举升装置机构分析与设计摘要:重型自卸车是矿产资源开采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最重要的运输设备之一,在矿山和水利工地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液压举升机构是自卸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为提高自卸车的作业效率和作业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分析及比较中国重汽、中国一汽、福田汽车、陕汽重卡、上汽依维柯红岩、江淮格尔发的重要型号自卸车的液压系统结构,了解自卸车的整体造型及举升装置设计方法。
在获得一定的数据及设计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液压缸结构设计,并运用SolidWorks建立举升机构各元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及受力分析,对SolidWorks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自卸汽车的结构与设计

21000
相邻两轴之间距离>1300mm,且≤1400mm
24000
a\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19000kg。
返回
1.5 自卸车部分标准
1、 车箱应举升、下降平稳,不允许有窜动、冲撞和卡滞现象。 2、车箱最大举升角为理论设计值±2度。 3、超载10%的工况下,车箱分别举升10和20°,停留5min,车箱自降量不得超过 2.5°。 4、车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车厢表面平整,外表面不容许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车厢长度容许±8mm,两边梁的直线性和平行性必须控制在3mm以内。 ——两对角线的尺寸差不得大于10mm。 ——车厢底座与车厢底架之间应贴合,因变形而造成的不能贴合距离不得大于6mm。 ——车厢后厢板与车厢后端之间应贴合,最大间隙:上端小于3mm,下端小于1mm。 ——锁启机构开启灵活,锁紧可靠。车箱举升3°时能保持锁紧状态,举升到 5°~8°时保证全部打开,其它应符合QCn20915-1999。
1.3.3、质量利用系数
• 质量利用系数=最大载质量/ 整备质量 最大载质量含驾驶室准乘人员质量
栏板式载货类汽车、自卸车和栏板式农用运输车的载质量 利用系数必须符合下列限值:
GB/T15089车 辆类型
N1
N2
N3
总质量M(千 克)
整备质量m (千克)
质 栏板式载货
量 类汽车、自
利 用
卸车和栏板 式农用运输 车
15
5、自卸汽车的后悬
自卸汽车的后悬是指自卸汽车的最后端到自卸车 最后轴之间的距离。
后悬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1)离去角过小
后悬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 2)举升到最大角度时,后箱板戳地。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94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改装设计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94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改装设计摘要:本文针对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进行改装设计,旨在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安全性和载重能力。
通过对车辆结构和零部件的重新设计和优化,以及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可以实现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更高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1.引言自卸汽车是一种用于物料搬运和土石方工程的专用汽车,主要用于运输建筑工地和矿山中的土石方材料。
然而,现有的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在操控性能、安全性和载重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该车辆进行改装设计,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2.改装设计方案2.1结构设计通过对车辆结构的重新设计,可以减轻车身重量并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替代现有的材料,以达到强度和重量的平衡。
此外,对车辆的总体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刚度和抗扭性能。
2.2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技术,例如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以避免驾驶员的操作错误。
液压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自卸过程的控制,提高卸载速度和稳定性。
2.3优化零部件对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更高效的变速器和差速器,可以提高车辆的传动效率;采用更稳定的悬挂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此外,增加制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可以提高其制动效果并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3.改装效果评估通过对改装后的车辆进行试验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改装效果。
评估指标包括车辆行驶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和载重能力。
通过与原始车辆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改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的改装设计,可以提高其操控性能、安全性和载重能力,进一步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改装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车辆的能耗和环保性能,以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自卸车举升机构设计

自卸车举升机构设计目录摘要..................................................................................................................................... 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3)1.1 课题的提出 (3)1.2 专用汽车设计特点 (5)1.3课题的实际意义 (6)1.4 国内外自卸汽车的发展概况 (7)第2章轻型自卸车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 (11)2.1整车尺寸参数的确定 (11)2.2质量参数的确定 (11)2.3其它性能参数 (14)2.4本章小结 (14)第3章自卸车车厢的结构与设计 (15)3.1自卸汽车车厢的结构形式 (15)3.1.1车厢的结构形式 (15)3.1.2车厢选材 (16)3.2车厢的设计规范及尺寸确定 (16)3.2.1车厢尺寸设计 (16)3.2.2车厢内框尺寸及车厢质量 (18)3.3车厢板的锁启机构 (17)3.4本章小结 (17)第4章自卸举升机构的设计 (18)4.1自卸举升机构的选择 (18)4.1.1举升机构的类型 (18)4.1.2自卸汽车倾卸机构性能比较 (21)4.2举升机构运动与受力分析及参数选择 (23)4.2.1机构运动分析 (28)4.2.2举升机构受力分析与参数选择 (29)4.3本章小结 (26)第5章液压系统设计 (27)5.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27)5.1.1工作原理 (27)5.1.2液压系统结构布置 (28)5.1.3液压分配阀 (28)5.2油缸选型与计算 (29)5.3油箱容积与油管内径计算 (30)5.4取力器的设计 (31)5.5本章小结 (39)第6章副车架的设计 (40)6.1副车架的截面形状及尺寸 (40)6.2副车架前段形状及位置 (40)6.2.1副车架的前端形状及安装位置 (40)6.2.2 纵梁与横梁的连接设计 (43)6.2.3 副车架与主车架的连接设计 (36)6.3副车架主要尺寸参数设计计算 (37)6.3.1副车架主要尺寸设计 (37)6.3.2副车架的强度刚度弯曲适应性校核 (37)6.4本章小结 (44)结论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第1章绪论1.1 课题的提出专用自卸车是装有液压举升机构,能将车厢卸下或使车厢倾斜一定角度,货物依靠自重能自行卸下或者水平推挤卸料的专用汽车。
铰接式自卸汽车车架设计

摘要车架是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要求具有好的强度、刚度和焊接性。
在设计时,在满足工况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出总体尺寸,以及截面梁的形状和尺寸。
此外,依据前车架上发动机、变速箱、散热器、驾驶室等间的位置,确定出支座位置。
强度分析时,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
首先,在Po-Engineer工程软件中进行实体模型的建立,考虑到车架力的承载和ANSYS中的强度分析,将结构部分省略和简化。
之后,利用Pro-Engineer和ANSYS的数据交换接口,把模型导入ANSYS软件当中,通过前处理(设置材料属性),网格划分,约束和加载,求解等最终得出模型的应力云图和变形图。
根据材料强度和设计工况的要求,最终确定出合理的车架。
关键词:车架、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
AbstractFrame is the main vehicle carrying component, it requires a good strength, stiffness and welding. In the design, referencing the papers of frame design, and then with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dition, determine the overall size and the shape of beam cross-section.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osition of engine, transmission, radiator and cabs, identify the bearing position. During strength analysis, ANSYS software is used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irst, establish a solid model in the Po-Engineer software work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ad of the frame and analysis, some structures are omitted and simplified. And then, using data exchange interfaces of Pro-Engineer and ANSYS, the model can be imported into ANSYS software. Through the pre-treatment (set of attributes), mesh, constraints, loads and solution, it get stress and deformation map.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strength and the request of the status, determine a reasonable final frame.Keywords: Vehicle Frame, Finit Element Methods,Strength Analysis.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1 引言 (4)2 45吨铰接车基本参数 (5)3 45吨铰接车的车架结构设计 (6)4 建立车架模型 (9)5 车架强度分析 (16)5.1网格化分 (16)5.2弯曲结果分析 (16)6 总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 引言车架好比人体的脊梁,是承载车身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的基础,是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所以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在车辆总体设计中十分重要。
自卸车结构

◆自卸车结构自卸车主要由液压倾卸机构、车厢、车架及其附件构成。
其中液压倾卸机构和车厢结构各个厂家不尽相同,以下按车厢和举升机构的型式两个方面说明自卸车的结构。
1、车厢型式车厢结机构型式按用途不同大概可分为:普通矩形车厢和矿用铲斗车厢(下图)。
普通矩形车厢用于散装货物运输。
其后板装有自动开合机构,保证货物顺利卸出。
普通矩形车厢板厚为:前板4-6mm,边板4-8mm,后板5-8mm,底板6-12mm。
矿用铲斗车厢则适用于大石块等粒度较大货物的运输。
考虑到货物的冲击和碰幢,矿用铲斗车厢的设计形状较复杂,用料较厚,而且有些车型在底板上焊接一些角钢,以增加车厢的刚度和抗冲击能力。
相关图片:2、举升机构型式举升机构是自卸车的核心,是判别自卸车优劣的首要指标。
举升机构的型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下图):F式三角架放大举升机构T式三角架放大举升机构双缸举升前顶举升双面侧翻三角架放大式举升机构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举升方式,适用载重量8-40吨,车厢长度4.4-6米。
优点为结构成熟、举升平稳、造价低;缺点为车厢底板与主车架上平面的闭合高度较大。
双缸举升形式大多用在6X4自卸车上,是在第二桥前方两侧各安装一支多级缸(一般为3-4级),液压缸上支点直接作用在车厢底板上。
双缸举升的优点为车厢底板与主车架上平面的闭合高度较小;缺点是液压系统很难保证两液压缸同步,举生平稳性较差,对车厢底板的整体刚度要求较高。
前顶举升方式结构简单、车厢底板与主车架上平面的闭合高度可以很小,整车稳定性好,液压系统压力较小,但前顶多级缸行程较大,造价很高。
双面侧翻液压缸受力较好,行程较小,可实现双面侧翻;但液压管路较复杂,举生翻车事故发生率较高。
◆自卸车选型随着自卸汽车的发展和购买能力的提高,自卸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什么活都可以干的万能自卸车,从设计角度讲也是按不同的货物、不同工况、不同地区开发不同的产品。
这就要求在购买车辆时要向厂家提供具体使用情况。
平推式自卸汽车设计(液压系统) 本科毕业论文

平推式自卸汽车设计(液压系统)本科毕业论文一、绪论随着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卸汽车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具有将货物自动卸载的特点,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本文根据自卸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平推式自卸汽车。
二、液压系统结构设计1. 液压泵组液压泵组是整个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向液压缸供应高压液体以实现装载和卸载的操作。
泵组采用双联泵,即高压泵负责提供液压缸所需的高压液体,低压泵负责提供稳定的低压液体以保证泵组正常工作。
泵组采用封闭式设计,具有较强的抗污染和防漏性能。
2. 液压缸结构液压缸是平推式自卸汽车装卸货物的关键器件,本文设计的液压缸结构为双作用柱塞式。
液压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磨性高等优点。
为了提高液压缸的输出力,本系统在设计中对液压缸的面积进行了优化,同时在液压缸内部设置了防爆装置以确保安全性。
3. 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是液压系统的调节器,负责控制液压油在各个液压缸之间的流量和压力,以实现车体升、平推、降的操作。
本文设计的液压控制阀采用二位四通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同时,液压控制阀采用防爆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三、自卸系统设计1. 倾斜平台结构倾斜平台是自卸汽车实现卸载功能的关键部件。
本文设计的倾斜平台采用加强型钢构架,并对其梁体进行加厚,以保证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倾斜平台采用翘头式设计,可以在卸载时有效地减少货物残留。
2. 卸载控制系统卸载控制系统是指自卸汽车在实现卸载前,必须进行的操作。
本文设计的卸载控制系统采用液压控制方式,通过液压控制阀调节液压缸的压力和流量,实现卸载功能。
同时,卸载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反转功能,可以在卸载完成后自动恢复到装载状态。
四、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自卸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设计了基于液压系统的平推式自卸汽车。
在该设计中,液压泵组、液压缸和液压控制阀构成了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机械及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自卸汽车是利用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并依靠货箱自重使其复位。
因此,液压举升机构是自卸汽车的重要工作系统之一,其结构形式、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自卸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论文首先对自卸式汽车进行了说明,同时根据设计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设计液压举升机构及液压系统。
液压缸是一种配置灵活、设计制造比较容易而应用广泛的液压执行元件。
尽管液压缸有系列化标准的产品和专用系列产品,但由于用户对液压机械的功能要求千差万别,因而非标准液压元件的设计是不可避免的。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集中于自卸汽车液压缸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自卸汽车的整个工作原理以及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按照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对液压缸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对其附属部件也进行了合适的选择。
最终得到一整套符合要求的汽车自卸系统。
关键词:自卸汽车,液压缸机械设计,液压系统设计目录1 绪论 (1)1.1 自卸汽车的作用 (1)1.2 自卸汽车的分类 (1)1.3 常见自卸汽车分类举例 (2)1.4 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 (3)1.5 自卸汽车的结构特点 (3)1.6 小结 (4)2 液压系统设计 (5)2.1 液压概述 (5)2.1.1 液压技术的发展 (5)2.1.2 液压传动 (5)2.2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 (6)2.2.1 液压缸概述 (6)2.2.2 液压系统原理图 (7)2.2.3 液压系统图 (8)2.3 小结 (9)3 液压缸结构设计 (10)3.1 液压缸结构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步骤 (11)3.1.1 设计依据 (11)3.1.2 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1.3 设计的一般步骤 (12)3.2 液压缸基本结构参数及相关标准 (13)3.2.1 液压缸的液压力分析和额定压力的选择 (14)3.2.2 液压缸内径D和外径D (16)13.2.3 活塞杆外径(杆径)d (17)3.2.4 液压缸基本参数的校核 (18)3.3 液压缸综合结构参数及安全系数的选择 (19)3.3.1 液压缸综合结构参数 (19)3.3.2 安全系数的选择 (19)3.4 液压缸底座结构设计 (21)3.5 缸体设计与计算 (22)3.5.1 缸筒设计 (23)3.5.2 缸头和油口设计 (26)3.6 活塞组件设计 (28)3.6.1 活塞杆设计 (28)3.6.2 活塞设计 (30)3.6.3 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结构 (31)3.7 缸盖设计 (32)3.7.1缸盖材料和技术要求 (32)3.7.2 缸盖的结构设计 (33)3.8 焊接强度及螺纹连接计算 (34)3.8.1焊接强度计算 (32)3.8.2缸盖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35)2.9 小结 (35)4 液压原件选择 (36)4.1 液压泵的确定 (36)4.2 阀类元件的确定 (37)4.2.1 选择阀类元件应注意的问题 (37)4.2.2 阀类元件的选择 (38)4.3 油箱的选择 (39)4.4 滤油器的选择 (39)4.5 管路的选择 (39)4.6 小结 (40)设计小结 (41)致谢辞 (42)参考文献 (44)1 绪论1.1 自卸汽车的作用自卸车的出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搬运工作已经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情况下,使用高科技而开发的搬运器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汽车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产生的,但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把它理解为单纯的行的手段.因为“汽车化”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它已经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及文明形态的一种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也必然会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繁荣经济,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与地球上近四分之一的人类进步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现在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繁荣,交通的变革与发展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产生对社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汽车化”,大大地扩大了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大并加速了地区间、国际间的交往,成倍地提高了人们外出办事的效率,极大地加速了人们的活动节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与人类的快速进步,开创了现代“汽车社会”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
据统计:在以前蒸汽机轮船与蒸汽机车的问世曾推动了当时的产生革命。
继蒸汽机轮船与火车出现之后,1886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与奔茨二人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地制成了最早的实用汽车。
190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推出了“T”型车,并于1913年建成了流水作业装配线进行汽车的大批量生产。
这项大生产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汽车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以后的汽车工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1年“T”型汽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达200万辆。
1927年夏。
“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
汽车问世百余年来,特别是从汽车产品的大批生产以及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以来,汽车已经为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为人类进入现代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掀起了时代的革命.汽车的作用对国际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首先,以美国为例:美国汽车工业早已经发展成为与钢铁、建筑并列的三个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今美国的信息产业与高薪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但汽车工业仍不失为美国产业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在全球的汽车保有量中,美国生产的汽车占34.8%.日本汽车工业在1941年已经有5万辆的年产能力,1955年就能达到15万辆.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旧中国没有真正的制造汽车的工业.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并在中央重工业部下属机器工业局筹备组建期间,开始了筹建的前期工作。
1953年7月,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在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和参与建设者的奋力拼搏下,实现了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试乘了东风牌小轿车,十分高兴地称赞:“坐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了”;之后,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
在这个历史阶段,力求探索汽车工业管理的改革,国家决定试办汽车工业托拉斯,实施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多项举措,60年代中期工业托拉斯停办。
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业和摩托车制造业起步,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和牵引车相继问世,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城市、长途和团体这三大类客车。
北京最早试制二轮摩托车提供军用,之后南京、南昌和济南等地相继试制三轮摩托车和机器脚踏车,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邮电、体育和城市短途运输,摩托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与汽车工业创建密切相关的汽车科研事业和专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
二汽是国内自行设计、国内提供装备的工厂,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
一个崭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与此同时,川汽、陕汽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别在四川省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6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重点装备,上海32吨试制成功投产之后,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后转本溪)和甘肃白银42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黄河牌8吨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
邢台长征牌12吨重型载货汽车(源于北京新都厂迁建)、上海15吨重载载货汽车投产问世。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其自身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00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汽车零部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100家;摩托车工业初步形成,1980年24个厂家生产4.9万辆。
在改革开时应使用可伸缩的附加传动轴与其相连,并应注意动平衡与隔振消振。
f:分动器取力布置方案该种布置方案主要用于全轮驱动的牵引车、汽车起重机等来驱动绞盘或起重机构。
从取力器到工作装置间可采用机械传动或液压传动。
4.2.1 取力器的基本参数与基本结构a:取力器基本参数取力器实质上是一种单级变速器。
其基本参数有取力器总速比、额定输出转矩、输出轴旋向以及结构质量等。
以CA101系列汽车取力器为例,该系列有PT012/252、PT012/263、PT012/273等30多种型号。
其总速比(发动机转速与取力器输出转速之比)有 1.06、0.82、1.253、1.119等多种配比。
其额定输出扭矩有210N·m、170 N·m、100 N·m和392 N·m等。
输出轴旋向均与发动机旋向相反。
b:取力器基本结构]10[当压缩空气通过管接头进入气缸时,使活塞和拨叉轴轴向移动,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拨动从动齿轮与主动轮啮合,带动输出轴转动。
当气缸内无压缩空气时,活塞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回位,拨叉使从动齿轮与齿轮脱开,油泵停转。
输出轴轴头常以内花键孔与油泵外花键轴连接并将取力器与油泵形成一个整体,使系统结构十分紧凑。
对一些大型液压泵、空压机、真空泵、轻质油泵或其它专用工作机具,则多以传动轴与取力器输出端连接,连接方式有平键、外花键、销钉等。
取力器通过8个连接螺栓与变速器壳体相连,其中有两个是专供定位用的铰制孔螺栓,以保证取力器的可靠定位与齿轮正确啮合。
在变速器取力孔面应装以1mm衬垫并涂以密封胶。
按照取力器在变速器上安装位置可分为左侧式取力器与右侧式取力器。
在取力器换挡操纵方式上,除了上述气动操纵结构外,还常采用手动操纵结构,具有换挡可靠灵活、适应用户操纵习惯等特点。
5 结论通过这次对普通自卸汽车的结构设计,不仅使我巩固了大学四年以来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对自卸汽车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也对自卸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由于时间仓促,本设计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自卸汽车的卸货方式可以有侧倾式和三面倾式,由于它们所适应的场合和条件不同,所以在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举升机构可以选择加伍德式和马勒里式,这两种举升机构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且能够举升的重量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卸汽车应用的场合进行选择;取力方式可以选择发动机前端取力和飞轮后端取力等方面。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在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值此成文之际,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冷岳峰教授半年年来对我的精心指导。
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求精、求实的科学研究理念将对我以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我学习和做研究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惑和疑难时,在我彷徨、不知所措时,冷老师总能及时查明学生心态、帮助我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给予我充分信任、鼓励和支持,并为我提供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
其辛劳和对学生的良苦栽培无以言表。
论文定稿之前的细致修改无不铭刻着老师为人师表和呕心沥血的烙印,而这种治学精神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谨向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那些默默地关心和支持我而在此无法一一提及的师长、同学。
参考文献[1] 范迪彬.汽车构造[M].第一版.安徽: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2] 刘惟信.汽车设计[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隗金文.液压传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4] 唐大放.机械设计工程学[M]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5] 余梦生.机械零部件手册—选型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 徐达.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7] 徐萃萍.何凡.现在机械设计方法与应用[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严家杰.机械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10] 马志力.自卸汽车液压系统闭式油路的改进[J].专用汽车,2005,05:40-51.[11] Harris, David, Weatherford Enterra Inc.Abrahamsen, Egill, Weatherford Enterra Norge A/S.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Tubular Running and Handling Process,SPE/IADC Asia Pacific Drilling Technology, 9-11,1996 Sept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