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两首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
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3、《墨梅》作者元代的诗人、书画家王冕。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高雅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名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5、托物言志的诗。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梅》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6、解释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打敲击。
(比喻严峻的考验,无数的磨难。
) 焚烧:烧毁;烧掉。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清白:干净洁白。
(比喻高尚的情操。
)吾家:我家。
流:流淌。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7、会默写两首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二)莫泊桑拜师一、词语解释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倦,疲倦。
直截了当: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一无所获:获,收获。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绝,停止。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惟妙惟肖:肖,逼真。
大快朵颐: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卢沟桥烽火》1、词语: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
寡,少。
悬殊,相差很远。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2、课文要点:A 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鲜血四溅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半截蜡烛》A、这篇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词语无辜:辜,罪。
(苏教版语文)六下知识点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语文)六下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一、多音字与易错字音。
沏qī茶潜 qin 入黝yǒu 黑窗明几jī净临帖 ti 号召 zho 旋转zhuǎn 参cēn 差cī 魔爪zhǎo 炽 ch热瘦削xuē 连翘 qio 处chǔ死荏rěn 苒rǎn 夹jiā竹桃膝盖xī 挑衅 xn 禀报bǐng 有福同享xiǎng 系 j绳子联系 x 勉强qiǎng倔强 jing 扎zhā实包扎zā 咽喉yān 狼吞虎咽yn 夹jiā子夹ji住撒sā脱撒sǎ网单薄 b薄 bo 饼悄qiǎo 然无声悄悄qiāo 瘦削xuē削xiāo 铁如泥宿 s鸟一宿xiǔ星宿 xi 蒙mēng 骗启蒙 mng内蒙měng 二、解释。
前赴后继赴: 至某处去大声疾呼疾,急速,猛烈锲而不舍锲,雕刻,至仁至义至,最崇山峻岭崇,高恍然大悟恍,恍然,悟,明白,了解,觉醒变化多端端,方面项目因人而异因,凭借,根据,异,有分别,不相同明察秋毫明,清楚,察,仔细看,调查,毫,细小而尖的毛银装素裹素,本色,白色,裹,缠绕,包扎除恶务尽除,清除,去掉,务,必须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俱,全都,寂,安静气势汹汹汹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来去无踪踪,脚1 / 6印踪际蓄谋已久蓄, 长期存放在心里恼羞成怒恼,恼怒,恼恨,生气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相差,殊,很远波涛汹涌汹,水往上涌震耳欲聋欲,快要,将要猝不及防猝, 突然同仇敌忾忾,愤恨喜怒无常喜, 高兴,开心,怒,发怒,常,不变的固定的望洋兴叹望仰望的样子,兴发出,叹感叹狼狈而逃狼狈,形容困顿窘迫的处境顾名思义顾,看到,名,名称,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卓有成效卓,高明情不自禁禁,忍住大汗淋漓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若等闲好像平常事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滔滔不绝滔滔形容连续不断,绝,断绝气喘吁吁吁吁,形容出气的声音,全神贯注贯,穿,贯通望而却步却, 后退,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倦,疲倦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司空见惯惯,习惯奔流不息息,停止感激涕零涕,眼泪,绿草如茵茵,垫子或褥子匪夷所思匪,非,不。
苏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1长江之歌1、字词灌溉气概慷慨丰采=风韵气概=气势荡涤尘埃直奔(bèn)主题奔(bēn)跑培育捕捉2、填空:《长江之歌》是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是胡宏伟。
诗人用拟人和比方以及反复的手法, 用第二人称来写, 赞美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和贡献巨大, 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3、文中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它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前后呼应、突出中心, 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更加表达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4、长江的知识卡片:长江, 全长6300千米, 是中国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大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 流经11个省市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 最后流入东海, 它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 被誉为“母亲河”。
5、问题:你如何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有母亲的情怀?答: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指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有着奔腾不息的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她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她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把祖国各地紧密相连, 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她用甘甜的乳汁培育各族儿女, 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6、积累描写长江的诗句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7、描写长江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源远流长、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惊涛拍岸、奔腾不息8、重点词语:丰采、气概(气魄)、培育、臂膀、源泉、依恋、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灌溉、磅礴9、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苏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2三亚落日1、解释:硕大无朋:硕, 大; 朋, 比。
2018年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读万卷书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
——鲁迅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如在春游中,我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第一单元:壮丽山河1、《长江之歌》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好处是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奔腾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动时代的发展。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写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苏教版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 整理归纳7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它”指的是落日。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大海。
8、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东西南北喜怒哀乐梅兰竹菊风雨雷电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11、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寒流”是指寒潮,冷空气。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
“寒流”是指心里悲痛难受。
12、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
可耻下场?“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15、写出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转瞬间、须臾、霎时16、仿写词语,(成语中有动物)例:狼狈而逃、人仰马翻、抱头鼠窜、鬼哭狼嚎X k B 1 . c o m、《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婪、狡猾、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心地善良的唐僧。
《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清)、《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
24、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
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25、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26、《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苏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以下是苏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议论文:
- 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和结构;
- 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写作技巧:
- 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
- 描写场景的气氛和特点;
- 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写;
-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
- 运用夸张手法进行描写;
- 运用想象手法进行描写。
3. 记叙文:
- 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素和结构;
- 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文言文:
-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 理解文言文的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
-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5. 作文练习:
- 继续进行作文写作训练;
- 不同题材的作文写作;
- 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 阅读理解:
-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 理解文中的主旨和细节;
- 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7. 古诗词鉴赏:
- 学习古代名家的诗词作品;
- 理解古诗词的诗意和艺术价值;
- 体会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8. 修辞手法:
- 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 掌握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以上是苏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知识点多读书,可以与主⼈公卑可怜之⼈,笑可鄙之⼠。
读书是超越时空间的邂逅。
你会感受李⽩攀登天姥峰的潇洒;杜甫登临五岳⼀览众⼭⼩的壮志;下⾯给⼤家分享⼀些关于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知识1词两⾸1、会背诵、默写、解释这两⾸词。
2、《如梦令》是宋代⼥词⼈李清照所作。
词⼈回忆了⼀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鸟都吓飞了。
这⾸词写出了词⼈郊游时的愉悦,表达了她对⽣活的热爱。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暮”和词⼈“醉”了,也可能是词⼈兴致很⾼,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情。
4、《渔歌⼦》是唐代词⼈张志和的作品,张志和,号“烟波钓徒”。
词中了描绘春天秀丽的⽔乡风光,塑造了⼀位悠闲⾃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然的热爱和对⽆忧⽆虑、悠然⾃得的⽣活的向往。
5、《渔歌⼦》中张志和说“斜风细⾬不须归”,表⾯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鱼肥,穿了蓑⾐,戴了⽃笠,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朝廷的风浪. 透露出词⼈淡泊之情和对⼤⾃然的喜爱。
6、《如梦令》和《渔歌⼦》都是词牌,我知道的词牌还有:清平乐、忆江南、⽔调歌头、沁园春、西江⽉。
4、兴尽:兴,兴致。
尽了兴致,游兴得到满⾜。
不须:不必,不⼀定要。
⽇暮:⼣阳西下沉醉:⼤醉藕花:荷花5、拓展:(1)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夏天):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2)垂钓的诗句:蓬头稚⼦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笠⼀扁⾈,⼀丈丝纶⼀⼨钩。
(3)春天的风、⾬: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
(由“细⾬”想到)(4)《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良好的学习习惯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写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F、背诵、默写课文。
3、《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D、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朋,比。
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
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4、《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背诵课文。
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
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6、练习一A、拟人的修辞方法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
(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
(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雨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鲜血四溅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
寡,少。
悬殊,相差很远。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8、《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9、《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杀害”是指非法杀死。
“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
“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
D、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
(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E、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F、无辜:辜,罪。
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
最仁爱,最讲正义。
10、练习二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B、有关四大名著知识点见资料,并背诵。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
(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D、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12、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
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D、背诵古诗及诗意、带点字词的意思。
E、课后习题4。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
)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
(“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