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微粒分析与对策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微粒分析与对策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微粒分析与对策赵丰;杨阳【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rticle source of PIVAS,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as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Methods The particles appeared in intravenous drug use in PIVA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in 2013 were analyzed. Results By strengthening the pharmacist training,standard operation and reasona-ble use of syringe,the occurrence of transfusion particle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Conclusion Effective measures could reduce infusion particles to a minimum,ensure the safe drug u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微粒来源,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对2013 年9 -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全部静脉用药中出现的微粒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加强药师相关培训、规范操作和合理选用注射器,能有效减少输液中微粒的产生. 结论通过有效措施将输液微粒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5(018)006【总页数】3页(P753-755)【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微粒分析;对策;安全用药【作者】赵丰;杨阳【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药学部,南京210029;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药学部,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07年9月正式运行,所有工作均由药师完成,现承担5个科室的配液工作。

黄芪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黄芪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维普资讯
天津药学
Taj P am c 2 0 i i h r ay 0 7年 4月 nn
第1 9卷第 2期
药 物 与 临 床
黄芪 注射 液 在 4种输 液 中 的微粒 观 察
孙 成婷
( 天津市津南 区药 品检验所 , 天津 摘 30 5 ) 0 30
关键词 黄 芪 注 射 液 , 液 , 溶 性 微 粒 输 不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5 8 (0 7 0 - 2 -2 10 —6 7 20 )20 40 0 中图 分 类 号 : 9 9 2 R 6 .
黄芪 注 射 液 ( aginetn 临 床 用 于 心 气 虚 液中 , Hunq ijco ) i 进行配伍后的微粒及 p H值测定 , 作为实验组 。
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未作要求 , 按照《 中国药典} 05 20 年版的限度要求 , 每个供试 品容器 中含 1 m以上的 0 微粒 不得 过 60 0粒 , 2 m 以上 的微 粒不 得 过 6 0 0 含 5 0 粒 。5支安瓿 的黄芪注射液及 3 0支混匀 的黄芪 注射 液 ≥1 m 和 ≥2 m 的不 溶 性 微 粒 数 均 符 合 规 定 , 0 5 见表 1 。黄芪注射液与上述 4种输液配伍后 , 外观均澄 清 , 同直径 的微 粒 均有增 加 , 以小 直 径微 粒 增加 显 不 尤 著, 但符 合药 典规 定 。 32 稳 定性 实验 将 分别 配伍 后 的配伍 液 于 室温 (5 . 2
损、 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 、 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 3 结 果 之肝炎 , 临床 上 应 用较 广 。黄 芪 注射 液 的说 明 书 中 3 1 外观及微粒检查 配伍后 目视观察 , 在 . 4组混合液 未 限定 与之稀 释 配 伍 的输 液 品种 , 为探 讨 黄 芪 注 射 液 均未 见结 晶 和沉淀 , 观澄 清 。 外 分别 测定 配 伍 前 后 的不 溶 性 微 粒 及 p H值 , 与 并 与 常用输 液 配伍 时 微 粒 、H 和 外 观 性 状 变 化 , 实 验 p 本 将 黄芪 注 射 液 在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 %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 配伍 前进 行对 照 。结果见 表 1 表 2 5 和 。 1%葡萄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 中稀释成临床常规 0 治疗浓度 , 测定微粒数及 p H和 目测外观性状 , 为临床 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仪 器与试 药 G WF一3 J型微粒 分析 仪 ( 天津 天 河 医疗 仪 器有 限 公 司 ) p S一3 ;H C型酸度 计 ( 海雷 磁 仪器 厂 ) 氯化 钠 上 ; 注 射 液 ( ,山 东 华 鲁 制 药 有 限 公 司,批 号 ① C 59 84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 , 苏恒 瑞 医 药 股 00 00 )5 ② 江 份有限公司 , 批号 0 134 ) 1%葡萄糖注射液 ( , 5 10 1 ;0 , ③ 江苏 恒瑞 医药 股 份有 限公 司 , 号 00 14 ) 转 化 糖 批 6 232 ; 注射 液 ( , 川 美 大 康 佳 乐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 号 ④ 四 批 0004 1 ; 56 641 ) 黄芪注射液( , ⑤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较常见,现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标签: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来源;预防措施近年来,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较为严重,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现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途径1.1 橡胶粉针剂的膠塞配液前仔细观察液体的澄清度,统一用9~12号针抽加配液。

维西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将300例进行输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粉针玻璃瓶橡胶塞为一组,直接抽吸加安瓿针为一组,直接输药液为一组,配液操作都在一般的治疗室进行。

对输液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其结果显示,加安瓿水针剂和直接输药液无一例发现有不溶性的微粒,而加橡胶塞粉针剂中300例中就有240例有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微粒浮于液体上,占80%,这证明不溶性微粒来源于各种橡胶粉针剂的胶塞。

1.2 配液间及病房空气污染对不溶性微粒污染也有一定的原因,虽治疗室每天消毒,但使用后会很快被污染,加之操作者的工作衣、帽、鞋、口罩又不消毒,人员流动大等,造成治疗室空气不洁净,另外,病房中尘埃、细菌、微生物含量就更高,输液时可随排气管进入液体造成污染。

1.3 护理操作因素规范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发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

2 不溶性微粒的预防措施2.1 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2次,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配液前洗手,污染后再洗手。

护士在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为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污染。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否则会直接把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检查。

护士应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2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选用8~9号为宜,另外,减少联合用药来减少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减少细菌、尘埃、微生物的污染。

浅谈微粒污染液体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微粒污染液体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已被很多人 重视 ,并对 输液微粒进 行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 , 少症 ;④微粒 作为异物进入肺毛细血管 ,可引起 巨噬细胞增 引起人们的普遍 关注。 1微粒 的概念与种类
临床应用过程 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杂质 ,微粒的成分及
殖 ,包围微粒 ,造成肺 内肉芽肿 ,最易受微粒阻塞损 害的脏 器有 :肺 、脑 、肝 、肾等部位。
主要有药物纯度 、配伍不当 、空气 污染、配液操作不规
所谓微粒系指直径 2 m 以下的物质 ,在输液生产中、 3输液微粒污染原 因 0
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 、半 固体 ,也可以是气体。 目前 已鉴 范、输液器具不合格等 多种 因素。但对于输液微粒而言,往
别出来的微粒种类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 、氧化锌、糊 往强调 生产过程中 ,配制输液环境空气净化的洁净级别 ,而 精 、黏土 、纸屑、纤维纱 、玻璃屑 、细菌 、霉菌、真菌孢子 忽视 了使用过程中空气污染 、配伍不当、配液操作不规范 问
和药液微 晶以及空气 中的尘埃等。
题。就出现了药液在配液操作前澄明度检查合格,而配液操
作 后或给患者 输上液后才发现液体 中的微粒 、异物存在的现
2 输液微 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该污染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 状、化学性质以 象 ,导致医疗 纠纷不断 ,这个 问题 尚未引起 医护人员的足够 彤
笔者发现 ,该患者在肌注安乃近 2 分钟 后,注射部位局 l 天 以上出现。在临床处理过程 中, 0 0 用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主 部产生 lm直径红肿。l天 后, c 0 家属发现安乃近肌 注处 红肿 , 要是抑制细菌蛋 白质的合成 , 但不易穿过细胞壁 , 故对 L 一型 疼痛 , 并流 出黄色脓液 , 即再次 门诊。查患儿体温3 . ℃( , 的抑制作用 比细菌型强 。安 乃近使用 时间久 , 85 肛) 临床疗效好 , 但 血 WB . C 6 5×。 合理安全使用药品尤为重要。尤其在广 大农村 ,这一类老药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 危害及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 摘 【 文献标识码】 7 1 — 8 0 5 4 ( 2 0 1 3 ) o 6 . 0 0 7 6 - - 0 2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危害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的
微粒 污染 明显 减少 。
3 . 1 . 2 器具 因素 一次性输液器具 、 注射器在生产 过 程 中切 割 组装 带 人机 械 性微 粒 , 有 未 塑 化 的离 分 子异物 , 有材料不耐磨而脱落的颗粒。一次性输液 器终端过滤器 , 也 只能 滤 去 ≥1 0 m的微粒 , 较 小 的微 粒 反而有 所 增加翻 。 3 . 1 - 3 药物因素 本身因素 , 药液在生产过程 中受 到污染, 达不到《 中国药典》 规定 的微粒标准。即: 每 毫 升输 液 剂 中直 径 > 1 0 u m 的不 溶微 粒 不 能超 过 2 0 个, 直径 > 2 5 u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个。①配伍 不当, 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 虽然每种药物 的不溶性 微粒均符合规定, 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 由于药物间的理化特性 、 p H值不同 , 混合后发生化 学反应 , 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嘲 。②放置时间 与储存条件 , 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
3 . 1 静 脉 输液微 粒 的来 源 3 . 1 . 1 环 境 因素 主要 是 配 制 室 的空 气 中含 有 较 多的细菌 、 尘埃等污染物进入药液内生成微粒 。
明, 一支 5 m l 的安瓿, 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瓶内 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 1 3 0 0 3 0 0 0 个, 如用酒 精棉 球擦试割锯后再开瓶, 微粒污染会减少 1 珂 。 实验证 实, 锯割安瓿 1 / 4周较锯割 1 周, 安瓿 内药 液被玻 璃

讲课稿

讲课稿
输液用品 操作环境净化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正确的抽吸药液橡皮胶塞的使用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1输液用品
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液体 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胶塞,有 效减少微粒的污染 加药时要使用一次性针头,且不可反复多 次穿刺胶塞,有利于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 •
6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液体配置使用一次性针头 临床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针径是 900~1200微米,即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 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00微米,而人的毛细 血管直径平均为7~9微米,最大的小静脉 为200~300微米,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 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只能引起血管栓塞 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应 引起操作者重视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
质直径一般只有1-15微米,肉眼只能见到
50微米以上的微粒。中国药典96版规定,
每ml输液中10um的微粒不超过20粒,
25um的微粒不超过2粒。
输液微粒的种类
1.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输液微粒的危害案例:
1981年,我国《药学通报》报道了北京某医
院在10%葡萄糖输液中加入磺胺嘧啶注射剂,
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药物结晶微粒,造成
病人周围血管衰竭而致死亡.
加药时应注意的几点
• 在临床工作中,加药配液是一项极其简单 的操作,但其中却隐藏较多的安全隐患 • 粉尘微粒污染 、玻璃碎屑污染 、胶塞颗粒 污染、消毒液污染 、操作不规范,无菌观 念差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演示文稿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演示文稿

第十六页,共22页。
建立洁净的生产环境
采用净化水源
控制原材料 的净化质量
加强 生产 管理规范
药液生产环节的控制
中国药典96版规定,每ml 输液中10um的微粒不超过 20粒。25um的微粒不超过2粒
第十七页,共22页。
药液配制过程中的控制
严格执行1人1具
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
合理用药, 注意配伍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22页。
优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
第二页,共22页。
(一)微粒的种类
• 不溶性微粒是指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经各种途 径污染的微小杂质。其粒径在1~50um 之 间。是一种不溶于水,肉眼看不见的存在于 液体中非代谢颗粒杂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 1、粘土微粒:它可以吸附重金属 • 2、尘埃微粒:包括烟(煤)尘、粉尘等 • 3、有机微粒:腐烂植质、病毒、细菌等 • 4、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等
染的微粒分别是实验室的601%、607%。 • 4、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的无菌操
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输液后将剩余药液进行 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71%
第八页,共22页。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 经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袋(500ml)约 含有150万个微粒,带胶塞的玻璃瓶每瓶含 有10~40万个微粒。
• 输液装置在我国,由于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液 器和注射器的厂家在生产条件和生产质量管 理方面存在的差别,其产品质量也存在很大 差别。
粉剂﹥小针剂﹥大输液
第九页,共22页。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 现代临床输液治疗中,95%以上的输液中添 加了药物,加药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大大 增加,高达67.24%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80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围即生成新的胶原组织,术后7d 内达到高峰,若不进行持续被动运动,即可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3]。

步态练习是术后特别是下肢关节恢复的重要方法,患者术前由关节病变和疼痛所导致的步态异常,通过术后练习可使异常步态得以纠正。

开始时,由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床步行,逐渐过渡到拄拐杖行走,慢慢过渡到脱离拐杖行走,上下坡时,应健侧先迈步,患侧后迈步[4]。

本研究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和训练,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除屈曲畸形外,其他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分值高于对照组。

由此认为,全关节康复治疗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综合护理干预同样对术后疗效起重要的辅助作用,不仅能通过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恢复自信,而且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功能。

Dhillon 等报道行全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62.5%[5]。

吕厚山等研究发现全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为47.1%[6]。

区锦燕等对创伤骨折的研究发现,DD>650μg /L 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D<650μg /L 者[7]。

我们采用抗凝药物,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加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下肢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促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9-224.[2]Lorentzen JS ,Petersen MM,Brot C,et al.Early changes in muscle strength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6-month follow-up of 30 knees[J].Acta Orthop Scand,1999,70 (2):176-179.[3]Insall JN ,Scott WN ,Ranawat CS.The total condylar prosthesis.A report of two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J].J Bone Joint Surg Am ,1979,61(2):173-180.[4]覃莉.老年病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975-976.[5]Dhillon DS, Askander A, Doraismay S. Postoperative deep-vein thrombosis in Asian patients is not a rarity [J].Bone Joint Surg,1996,78(6):427-430.[6]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155-157.[7]区锦燕,刘晓捷,吴征杰,等.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8):706-708.(收稿:2012-07-25) (发稿编辑:阳光)静脉输液不良事件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唐英华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受多种因素影响,输液过程时有不良反应发生,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细菌性污染(或感染)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事例综述:
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

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

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

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

主观问题:
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
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
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
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
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
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
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
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

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
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
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
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
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
力。

总结:
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

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

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提示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

为此,我们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了调查,
证实了不同次数与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提示在配药时,应尽量避免人为的输液液体微粒污染,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木渎瑞兴卞廷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