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

合集下载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 针头的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 有关。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胶体微 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胶屑就 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 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 污染率就越高。(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 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 近27倍)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输液微粒引起的污染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 内源性污染:在输液产品的制造、储运过程中混 入溶液的,这类污染在很多时候护理人员是无法 通过三查七对来避免的,因此说有输液就存在风 险。预防措施:避免盲目输液。 • 外源性污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溶液的,是 临床护理工作预防输液污染的重点。 • 导致外源性污染的环节主要是配药与输液过程, 预防的措施也是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微粒的种类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臵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 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15μm ,少量可达 50~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 看见50μm以上的微粒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病:它是由于输注药液中有了 超标准数量的微粒所致输液反应。
现行微粒国家标准, 100ml或100ml以上静脉 滴注用注射液中, 每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临床实践证明,割据痕长度<颈段1/4周、不 用无菌持物钳敲开、用0.5%碘伏擦拭颈段是 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 临床配药时,少数护士对不易溶解的粉针剂, 采用敲击配制,更易造成玻璃碎屑增加。
医学课件
52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 ❖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 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 的数量越多 ❖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 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 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 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 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医学课件
3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医学课件
11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医学课件
1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医学课件
13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医学课件
41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 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 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 部门开展集中或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 照本规范执行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 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 ,也有50~ 也有50 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 ,也有50~ 或更大的颗粒。 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看见 50μm以上的微粒 50μm以上的微粒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 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 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 害的过程。 害的过程。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脂肪微粒 脂肪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置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脂肪乳剂乳化不完全
微粒的种类与大小
种类颗粒 玻璃屑 金属片 橡胶屑 淀粉 氧化 白垭 炭黑 直径(μm) 直径(μm) > > > > > > > 1 1 1 – 500 5 - 50 1 1 1 种类颗粒 直径(μm) 直径(μm) > > > > > > > 1 1 - 5 2 1 20 1 - 100 1
年特曼等人报告,输液微粒、 1955 年特曼等人报告,输液微粒、异物可引起肺肉芽 当时未引起人们重视。 多年来, 肿,当时未引起人们重视。近30 多年来,对微粒进行 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 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长 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加药后注射液中的微粒数比加药前明显增 加,同种输液中加入不同的针剂注射液、粉针 剂、中草药制剂微粒增加, 且差异较大,其中中 草药制剂增加的微粒数较多、粉针剂次之、注 射液较少。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检测方 法
操作步骤:将输液液体置于透 明容器中,用肉眼仔细观察, 记录微粒的数量和大小
定义:通过肉眼观察输液微 粒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无需特殊 设备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对微粒数量和大小判断标准不
统一
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输液微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步骤:将输液液体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优点:直观、简单易行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定期检查:对输液器具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无菌、无微粒,避免使 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清洗消毒:对输液器 具进行严格的清洗和 消毒,确保其清洁无 菌,减少微粒的产生。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规范,避免操作 不当导致微粒污染。
正确配置药液,避免微粒污 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前检查药液有无沉淀、 变质等情况
输液微粒的定义
输液微粒的危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液微粒的来源:溶液本身、输液 器具、输液操作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 高输液器具质量、规范输液操作
橡胶微粒:橡胶管和针头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空气微粒: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输液溶液产生的微粒 玻璃屑微粒:输液瓶和橡胶塞在切割和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屑 纤维微粒:输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产生的纤维微粒 塑料微粒:输液袋、输液管等塑料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输液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适 宜,避免产生气泡
严格控制输液操作过程,确保无菌操作。 定期对输液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输液微粒的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对输液微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普及安全知识:向患者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溶液中含有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的现象。

这些微粒可以是来源于输液器材、药物、溶剂等的残留物、氧化物或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引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

输液器材造成的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皿、输液管道和输液针头等。

这些器材在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

此外,一些低质量的器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微粒杂质。

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微粒污染来源。

在制药过程中,药物可能因为不当的制备、分装或保存等问题导致微粒污染。

此外,溶液的稀释、沉淀和共存等也可能导致微粒污染的产生。

溶剂作为溶液的基础,也可能含有微粒污染物。

例如,水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溶解氧化物或硬水垢等污染物可能对溶液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微生物也是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制药、输液器材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附着于或污染药物和器材表面,形成微生物微粒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不仅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还可能引发输液系统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微粒颗粒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

其次,微粒污染可能引发输液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呼吸道症状等。

此外,一些微粒污染物还可能增加血栓或栓塞的风险,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器材,如无菌的输液器皿、无菌的输液管和针头。

其次,选择高纯度的药物和溶剂,并严格控制其制备、分装和保存的条件。

最后,注意输液环境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总之,输液微粒污染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严格控制器材质量、药物和溶剂的纯度以及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6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嘿,咱说说输液微粒是啥。

有一回我感冒了去医院输液,看着那一滴一滴的药水往下流,我就好奇这输液里面有没有啥别的东西呢。

这就说到输液微粒了。

输液微粒呢,就是在输液的液体里面那些小小的颗粒。

这些小颗粒可能是灰尘啊、橡胶屑啊啥的。

比如说,输液的瓶子或者管子如果不干净,就可能会有输液微粒混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听护士说,要是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多了可不好,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呢。

就像一些小沙子跑进了身体里,肯定不舒服呀。

所以啊,输液的时候得注意尽量减少输液微粒。

医院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输液的安全。

下次你输液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个输液微粒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微粒





尘埃微粒: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玻璃屑: 切割安瓶而产生。 橡胶微粒: 穿刺胶塞造成。 棉纤维: 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 塑料微粒: 输注装置中存在的。 脂肪栓: 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炭颗粒: 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 药物结晶: 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输液液体药厂 要加强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 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染,选用优 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工艺,先进 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改善配药环境

由于空气污染,导致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严重超 标,我们要重视配液环境,在医院药房开展静脉 药物配置中心, 在输液室建立专门的配药室, 安 装净化装置, 工作人员配药时穿戴好衣帽、口 罩,控制闲杂人等进入配药室, 尽量减少工作 人员来往走动。
输液微粒的防范
目录


输液微粒的概念 输液微粒的来源 输液微粒的危害 输液微粒的防范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 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 ,也有50~ 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看见 50μm以上的微粒
微粒的标准
■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 粒, 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 20个, 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
输液微粒的危害


造成局部组织的栓塞和 坏死 引起静脉炎 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 反应 热原样反应 颗粒碰撞导致血小板减 少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药液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改善配药环境 改进配药操作过程 精密输液器的使用 改进安瓿的切割及消毒 正确抽取药液 配药针头的选择
正确抽取药液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微粒。抽药 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 正确的抽吸方法。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筒长时间暴露 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 手带入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反复摩擦 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重输液微粒污染。
配药针头的选择

将针头的尖端做成封闭圆锥形,在针头旁侧开 方形针孔,可一定程度避免刺穿胶塞时带入微 粒,同时还要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配药的针头越大,药液中的胶屑也越大,故针 头不宜过粗,一般采用9~12号为宜,以减少橡 皮屑的脱落,同时一定注意仔细检查针头有无 弯钩,杜绝使用有钩的针头。
加药操作的细节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液体中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 小包装液体分类输入。 ◆配制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方 可使用。 ◆任何配制的液体放置过久都可增加污染的机会,输 液药液应现配现用。
精密输液器的使用
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一般为15微米,纤维膜材, 对直径小于15微米的微粒几乎没有截留作用,而药液 中大于10微米的微粒仅占1%左右,小于10微米的微粒 占98%左右,微粒滤过率为80%。 精密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一般≤5微米,化学合成 膜,微粒滤过率为95%,并具有自排气功能。
改进安瓿的切割及消毒
医疗之中无小事!
病人的用药安全与医院的设施、重视程 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



1支5ml的安瓿,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瓶 内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用酒 精棉球擦试瓶颈后再开瓶,微粒污染会减少。 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 药液被玻璃微粒污染就少,故提倡割锯1/4,并 用酒精或稀释碘酊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 倒置,针尖最好处于中部抽吸药液。
改进配药操作过程

加药后注射液中的微粒数比加药前明显增加, 同种输液中加入不同的针剂注射液、粉针剂、 中草药制剂微粒增加, 且差异较大,其中中草药 制剂增加的微粒数较多、粉针剂次之、注射液 较少。
中药注射液的微粒问题
中成药的成分复杂,在提取过程中有些成分会 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而与输注的液体配伍后, 更是造成不溶性颗粒明显增加。实验表明:由于生理 盐水为中性盐,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制剂发生化学 反应,故中药制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产生的微粒数明 显小于与葡萄糖的配伍,临床上很多中药制剂由于PH 值的影响不宜与葡萄糖配伍,所以要严格按照药品说 明书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