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的危害及

合集下载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摘要】输液是一种静脉滴入的较大剂量的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临床工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输液适应症,把好输液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液微粒污染。

【关键词】微粒污染危害控制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取决于物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1]。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而那些直径在50μm左右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则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

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

2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主要来源于药物不溶微粒、输液器具、配药及输液操作技术欠佳、输液环境不洁等。

2.1 药物不溶微粒。

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2.2 输液器具。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直径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滤去所有微粒;塑料管中的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摩擦等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成为污染微粒。

2.3 操作不当引起的微粒污染。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反复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药针头穿刺胶塞致橡胶微粒增加;割锯安瓿后不消毒掰开及抽吸药液时按传统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不溶性玻璃微粒的污染;静脉注射药物时,通常将注射器直接与头皮针连接,使药液不通过过滤网直接进入静脉及临床使用三通装置,当从侧孔推注药液时,就会把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注入病人的血管中,引起严重的微粒污染[2];操作时无菌观念淡漠、技术不过关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也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对微循环的危害与体会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对微循环的危害与体会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对微循环的危害与体会
贾春健;董淑敏;白伟;戴建波;陈珍珊
【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年(卷),期】1992(002)001
【摘要】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不能代谢、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杂质。

在注射液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可引入。

试验证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污染大大超过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如在医院.向注射液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药物输入人体已成为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这样做,可使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

现比较如下:随机抽取医院的大输液数批,按照《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检查,【总页数】1页(P44)
【作者】贾春健;董淑敏;白伟;戴建波;陈珍珊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卫生局;河南省漯河市药品检验所;河南省三门峡市药品检验所;河南省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2
【相关文献】
1.ZWF-J6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含量 [J], 裴艳萍;钱桂华;于小红
2.葡萄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测定体会 [J], 林秀兰
3.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国家标准变革和微粒防控技术 [J], 王立江;苏学军;王文刚;杨义
4.静脉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J], 汤黎明;于春华;张建昌
5.小微粒大祸害——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 [J], 徐亚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嘿,咱说说输液微粒是啥。

有一回我感冒了去医院输液,看着那一滴一滴的药水往下流,我就好奇这输液里面有没有啥别的东西呢。

这就说到输液微粒了。

输液微粒呢,就是在输液的液体里面那些小小的颗粒。

这些小颗粒可能是灰尘啊、橡胶屑啊啥的。

比如说,输液的瓶子或者管子如果不干净,就可能会有输液微粒混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听护士说,要是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多了可不好,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呢。

就像一些小沙子跑进了身体里,肯定不舒服呀。

所以啊,输液的时候得注意尽量减少输液微粒。

医院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输液的安全。

下次你输液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个输液微粒哦。

7月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

7月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静脉输液是临床常常利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普遍用于医治各类急、慢性疾病,也是医院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腕。

操作进程中的微粒污染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乃至生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挟,因此,增强输液操作环境微粒监控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能够充分掌握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方式。

一、输液微粒的概念微粒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溶性的、直径在50 微米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杂质。

微生物也是一种微粒物质(包括微生物及其碎片),而且具有特殊致病性作用。

输液微粒是指在药液的生产或临床利用进程中经各类途径所污染的小颗粒杂质,其直径主要在1µm 至25µm 之间,10µm 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 %以上,而大于10µm 的微粒仅占%。

二、微粒的种类1. 粘土微粒:粘土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够吸附重金属如:铅、铜、铬、锌等,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2. 尘埃微粒:包括燃烧不完全的烟(煤)尘、粉尘等;3. 有机微粒:腐臭植质、病毒、细菌、真菌及孢子碎屑、植物花粉、昆虫的鳞片等;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微粒、氯化锌颗粒、炭颗粒、脂肪栓、棉纤维、玻璃屑、纸屑等。

三、输液微粒来源(一)药液中微粒污染物的来源1. 药液生产进程中微粒污染:在整个药液的生产进程中,其每一生产环节和因素都可能产生微粒污染,从采购原材料、生产用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源质量)、厂房(生产车间空气的净化指标、生产设备的干净程度等)、生产工艺标准、生产、卫生管理、和生产进程中的人为因素等等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微粒污染。

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聚氯乙烯塑料袋每袋(500ml )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带胶塞的玻璃瓶每瓶含有10 ~40 万个微粒。

(二)在临床预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1. 切割安瓿:方式和步骤不妥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屑,每一支安瓿可产生近万个微粒,这些微粒一经进入人体,将无法消除;2. 注射针穿刺胶塞:穿刺胶塞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2µm 的微粒平均增加5~7 倍,5-10µm 的微粒增加20~27 倍,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3.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污染药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使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4.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病房空气的尘埃、纤维、细菌和真菌;5. 操作人员违背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 针头的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 有关。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胶体微 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胶屑就 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 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 污染率就越高。(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 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 近27倍)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输液微粒引起的污染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 内源性污染:在输液产品的制造、储运过程中混 入溶液的,这类污染在很多时候护理人员是无法 通过三查七对来避免的,因此说有输液就存在风 险。预防措施:避免盲目输液。 • 外源性污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溶液的,是 临床护理工作预防输液污染的重点。 • 导致外源性污染的环节主要是配药与输液过程, 预防的措施也是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微粒的种类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臵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 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15μm ,少量可达 50~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 看见50μm以上的微粒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病:它是由于输注药液中有了 超标准数量的微粒所致输液反应。
现行微粒国家标准, 100ml或100ml以上静脉 滴注用注射液中, 每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

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

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

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摘要】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

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

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超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

结论:在净化操作台使用侧孔注射器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其不溶性微粒同斜面针注射器相比较明显较少,而且穿刺操作本身、输液使用的粉针剂、空气中微粒数均能对输液药液中存在的微粒数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在日常配液操作工作中重点关注。

【关键词】输液;药液;微粒;污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37-01在临床配液过程中,由于分针类药物、空气以及使用针头切割胶塞均可产生能够污染输液药液的微粒,从而产生血管堵塞、出血、肺纤维化、热源反应、过敏反应以及静脉炎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1-2]。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50例,在配液过程中采取预防微粒污染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操作由同一组工作人员完成,共5人。

本次研究使用器械及试剂包括:(1)一次性斜口型注射器,12号50支,20ml/支;(2)一次性侧口型注射器,16号,50支,20ml/支;(3)维生素C注射液,1000支,5ml/支;(4)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支,200支[3]。

1.2 研究方法1.2.1不同穿刺法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针梗与胶塞穿刺法,选择不同角度穿刺。

操作者手持斜面针头注射器(12号)将针头斜面分别向上、左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待青霉素完全溶解后注入生理盐水(100ml)内[4]。

1.2.2针筒药物残留量1.2.2.1抽取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疗室操作台上按照一定顺序摆放注射器(20ml),去除包装后连接针头;将维生素C(5ml)1000支均分成5组,每组200支,安瓿瓶颈部经乙醇消毒后锯开,每抽吸10支维生素后更换注射器,在抽吸药液过程中需注意交替使用斜口及侧口型注射器,人均使用各10支,抽吸药液各200ml。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 危害及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 摘 【 文献标识码】 7 1 — 8 0 5 4 ( 2 0 1 3 ) o 6 . 0 0 7 6 - - 0 2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危害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的
微粒 污染 明显 减少 。
3 . 1 . 2 器具 因素 一次性输液器具 、 注射器在生产 过 程 中切 割 组装 带 人机 械 性微 粒 , 有 未 塑 化 的离 分 子异物 , 有材料不耐磨而脱落的颗粒。一次性输液 器终端过滤器 , 也 只能 滤 去 ≥1 0 m的微粒 , 较 小 的微 粒 反而有 所 增加翻 。 3 . 1 - 3 药物因素 本身因素 , 药液在生产过程 中受 到污染, 达不到《 中国药典》 规定 的微粒标准。即: 每 毫 升输 液 剂 中直 径 > 1 0 u m 的不 溶微 粒 不 能超 过 2 0 个, 直径 > 2 5 u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个。①配伍 不当, 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 虽然每种药物 的不溶性 微粒均符合规定, 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 由于药物间的理化特性 、 p H值不同 , 混合后发生化 学反应 , 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嘲 。②放置时间 与储存条件 , 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
3 . 1 静 脉 输液微 粒 的来 源 3 . 1 . 1 环 境 因素 主要 是 配 制 室 的空 气 中含 有 较 多的细菌 、 尘埃等污染物进入药液内生成微粒 。
明, 一支 5 m l 的安瓿, 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瓶内 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 1 3 0 0 3 0 0 0 个, 如用酒 精棉 球擦试割锯后再开瓶, 微粒污染会减少 1 珂 。 实验证 实, 锯割安瓿 1 / 4周较锯割 1 周, 安瓿 内药 液被玻 璃

输液微粒的产生、危害与预防

输液微粒的产生、危害与预防
粒超过 3个应禁止采购 。 静脉输液中不容微粒主要是药物、输液 器具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微 粒,配药过程 中产生 的微粒及输液 不当产 生,这三方面进行防范可减
管路 向溶液中引入空气 以产生压力 ,空气 中的灰尘 、微生物很容易造 成药液 的污染。终端过滤器 的一次性输液器虽 已广泛使用 ,但 目前对
针对 药物生产环节、 规 范输液操作过程 、改善 输液环境、使用安装有输液终端滤器的输液装置和严把一 次性输液 器质量 关,能有效减 少和防止药 液的微粒污染。结论 采取正确预防措施 ,可有效减 少微粒产 生,达到 临床用 药更安全。
【 关键词 】 微 粒产 生;污染 ;危 害;预 防
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住 院病人 的常规治疗手段 ,而输液 中不溶微 用净化水源和加强生产管理规范等。近年 随着现代化生产管理、生产 条件的不断改进 、新设备 的不 断投入 、新工艺 的应用,药厂在 生产过 程中可能造成 的微粒污 染基 本得到有效控 制。
2 0 1 5

蓑 墨 …

疾病预防
输液微粒 的产生 危 害与预 防
张利
( 四川省 西昌市人 民医院 中医科 )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o 1 5 ) 1 O
【 摘要 】目的 为了有效减 少和 防止输入液体 的微粒 污染,减少输 关药
【 1 】 尹三风 , 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的探 讨『 J J 。 护理 与实践 , 2 0 1 0 ,
7( 7) :9 1 - - 9 2
1 、2操作过程 中的微粒污染 ( 1 )切割 安瓿的方式和 步骤 不当 会产生大量的玻璃碎屑 。其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与砂轮切割后是否用 乙 醇棉签消毒擦拭后再掰开抽吸有关 。( 2 )加药时反复 穿刺橡胶塞 ,这 是药液产生污染的主要原 因,且 穿刺 的次数越 多,产 生的微粒越 多。 ( 3 )空气 带入微粒 。抽入 注射 器 的空气 不仅 对药液产生污 染,而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