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研究材料]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开启安瓿? 穿刺橡胶塞? 碘化物?
微粒污染的预防
输液滤器
美国FDA规定:无论经外周还是中心静脉输液,均应使用输液滤器。 对于包含脂肪乳剂的液体,建议使用孔径1.2μm的滤器,不含脂肪乳剂 者建议使用孔径0.2μm的滤器
微粒污染的预防
三种不同微粒浓度液体通过后的输液滤器
Claforan:凯福隆, பைடு நூலகம்国原产头孢塞肟钠 Cefantral:印度产 Taxim:印度产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免疫原性反应:过敏反应 致热原反应:发热,不明原因、一过 性的发热 致癌:慢性反复 创伤与修复为细 胞癌变提供机会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微粒附着于横纹肌内毛细血管,引起肌纤维组织缺血再 灌注损伤,随后出现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
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
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
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
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
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
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
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
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 危害及防治措施
金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 摘 【 文献标识码】 7 1 — 8 0 5 4 ( 2 0 1 3 ) o 6 . 0 0 7 6 - - 0 2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危害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的
微粒 污染 明显 减少 。
3 . 1 . 2 器具 因素 一次性输液器具 、 注射器在生产 过 程 中切 割 组装 带 人机 械 性微 粒 , 有 未 塑 化 的离 分 子异物 , 有材料不耐磨而脱落的颗粒。一次性输液 器终端过滤器 , 也 只能 滤 去 ≥1 0 m的微粒 , 较 小 的微 粒 反而有 所 增加翻 。 3 . 1 - 3 药物因素 本身因素 , 药液在生产过程 中受 到污染, 达不到《 中国药典》 规定 的微粒标准。即: 每 毫 升输 液 剂 中直 径 > 1 0 u m 的不 溶微 粒 不 能超 过 2 0 个, 直径 > 2 5 u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个。①配伍 不当, 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 虽然每种药物 的不溶性 微粒均符合规定, 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 由于药物间的理化特性 、 p H值不同 , 混合后发生化 学反应 , 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嘲 。②放置时间 与储存条件 , 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
3 . 1 静 脉 输液微 粒 的来 源 3 . 1 . 1 环 境 因素 主要 是 配 制 室 的空 气 中含 有 较 多的细菌 、 尘埃等污染物进入药液内生成微粒 。
明, 一支 5 m l 的安瓿, 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瓶内 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 1 3 0 0 3 0 0 0 个, 如用酒 精棉 球擦试割锯后再开瓶, 微粒污染会减少 1 珂 。 实验证 实, 锯割安瓿 1 / 4周较锯割 1 周, 安瓿 内药 液被玻 璃
静脉输液微粒

(2)、对瓶装药液的配置 瓶装粉剂的配置,极易产生瓶塞碎屑。空针 与瓶塞呈30-40°(斜面法),明显优于垂直 法。 (3)、同时混合多种药物。瓶口反复穿刺, 橡皮塞增多。与穿刺的次数、针头口径的大 小有关。
4、三通的使用 手术室三通的使用,常在输液器末端连接三 通,为麻醉师术中反复多次给药提供方便, 临床上使用时,常直接连接在输液器终端与 穿刺针头之间,其间无过滤装置,当从侧孔 推药时,容易将药液中的微粒直接注入病人 血管内,引起微粒污染,麻醉中用药的数量 和品种较多,且大多为安瓿制剂,增加了不 溶微粒产生的风险。
3、肉芽肿的形成,当微粒进入肺、脑、肾等 组织内时,在吞噬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作用 下,造成肉芽肿,从而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 度的供血不足,甚至坏死。 一人曾用过40L输液的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 芽肿, 4、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此外,不溶微粒还能诱发静脉炎、过敏反应、 癌反应、血管闭塞、肺动脉高压等。
手术室三通的使用常在输液器末端连接三通为麻醉师术中反复多次给药提供方便临床上使用时常直接连接在输液器终端与穿刺针头之间其间无过滤装置当从侧孔推药时容易将药液中的微粒直接注入病人血管内引起微粒污染麻醉中用药的数量和品种较多且大多为安瓿制剂增加了不溶微粒产生的风险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护理防护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 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um,少 数可达50-300u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 害的过程。 输液微粒引起的危害有: 1、引起输液反应,大量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 有些异物可引起抗原作用,诱发炎症反应,患者会 出现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称之为热原样反应。 2、造成血管阻塞,较大的微粒可直接堵塞血管引 起局部供血障碍。
输液微粒的来源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临床配药时,少数护士对不易溶解的粉针剂, 采用敲击配制,更易造成玻璃碎屑增加。
医学课件
52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 ❖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 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 的数量越多 ❖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 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 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 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 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医学课件
3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医学课件
11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医学课件
1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医学课件
13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医学课件
41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 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 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 部门开展集中或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 照本规范执行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科室讲稿(共38张PPT)

生物安全柜工作原理
BSC-IIA2(直式)
第32页,共38页。
BSC-IIB2(直式)
静脉输液容器的演变
从全开放的玻璃瓶--全密闭塑料软袋输液系统
开放式、半开放式、全密闭式
第33页,共38页。
严把输液器具关
• 选择合格的输液装置 • 注意管道冲洗 • 一药一针
输液排气时排出初液 30 ~ 50ml 可大大降低微 粒及热原反应。穿刺静脉一次不成功更换针头,避 免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带入静脉。
但对于人体也存在较大的危害的2~ 10μm的微粒却尚未做出限量规定。
第20页,共38页。
药液配制过程中的控制
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
合理用药, 注意配伍
药液配制过 程中的控制
•把好药液配制关
•建立药物配置 •中心,减少药物 •配置过程的污染。
避免加药时多 次穿刺瓶塞
第21页,共38页。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 二、静脉炎。微粒在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壁 刺激损伤,使血管壁的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引起血小板黏着 ,导致静脉炎的产生。
第13页,共38页。
输液微粒的临床危害
• 三、血管栓塞。不溶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 管内引起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
微粒形成的静脉血栓影响人们的微循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 率升高和年轻化。
避免加药时多次穿刺瓶塞
输液微粒的种类和来源尘
≥ 0.5μm ≤350000 掰开安瓿颈时需倾斜45埃度
药液中直径大于毛细血粒管直径的微粒,会堵塞毛细血管,形成微循环障碍。
≤3500
子
≥ 5μm
≤2000
0
浅谈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浅谈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发现输液除了因感染细菌,引起热原反应外,还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um,大的直径可达50~300um,如纤维毛、滑石粉粒,玻璃屑、橡皮粒、药物结晶等。
微粒造成的危害,已正式列入护理教材,而临床护理人员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危害.1 炎症反应静脉输液微粒可引起静脉炎。
曾有一位阑尾切除的病人,静滴先锋时,12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
更换输液装置,14小时后又出现急性静脉炎,在输液管末端加输液终端滤器后静注6小时无变化,除出终端滤器后4小时内又出现静脉炎,再用终端滤器连续24小时未见静脉炎的发生。
因抗生素制剂中含有大量药物微细结晶,这些微粒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 肉芽肿主要发生在肺脏,其次也可发生在心、肝、脾、肾等脏器,少量的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但是大量的可影响这些重要脏器的功能,甚至威胁到生命。
据报道,在110例患肺血管肉芽肿的小儿尸检中,发现10例是由纤维造成的。
他们的共性是生前都曾大量静脉输液。
纤维经输液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而出现肉芽肿。
有人用每毫升含2.5毫克平均直径为20.5um的纤维微粒的盐水溶液,通过小白鼠静脉给药,17周后,所有给药动物的肺部组织切片均发现含纤维的肉芽肿,在两个肾组织药片及心、肝内也发现了纤维微粒,脾脏中未发现,由此可判断肉芽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人们认为只有大于5um 的微粒才能阻塞毛细血管,因为人体最小的微毛细血管直径为7um左右。
微粒的危害不仅取决于其大小,还取决于形态、化学性质及堵塞血管的部位,纤维微粒主要受害部位是肺脏。
.3 栓塞大于微毛细血管的微粒可引起栓塞。
肺动脉毛细血管末梢直径为7~15um,大于此直径的微粒可被滞留,由于栓塞影响正常代谢直径,导致细胞损害或组织坏死。
有报道因棉花纤维引起的脑血管梗塞症。
对曾做过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死者的脑、脊髓等组织镜检时,发现有10例因棉花纤维引起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谷书屋
1
❖ 定义
不溶性微粒是指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经 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杂质。其粒径在 1-50um之间。是一种不溶于水,肉眼 看不见的存在于液体中非代谢性颗粒 杂质。
峰谷书屋
2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峰谷书屋
12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峰谷书屋
13
❖ 输液制品加药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增加 67.24%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严格执行1人1具,一次性使用.
峰谷书屋
21
把好药液配制关
❖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正确抽吸药液
峰谷书屋
22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 临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 ❖ 避免加药时使用粗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峰谷书屋Βιβλιοθήκη 23峰谷书屋2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注意配伍禁忌; ❖ 配制粉剂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后方可加
峰谷书屋
29
峰谷书屋
30
峰谷书屋
18
输液微粒的预防
❖ 药液生产环节的控制
1. 洁净的生产环境
2. 采用净化水源
3. 控制原材料的净化质量
4. 加强生产管理规范
峰谷书屋
19
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含量的规定
❖ 中国药典96版规定,每ml输液中10um 的微粒不超过20粒,25um的微粒不超 过2粒。
峰谷书屋
20
药液配制过程中的控制
峰谷书屋
15
输液微粒的危害
1. 血管栓塞:引起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 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
2. 血栓形成和静脉炎:最小毛细血管直径68um,引起血管内壁损伤,血小板粘着;
峰谷书屋
16
肉芽肿形成:侵入肺、脑、肾等组织, 循环障碍,致癌.
引起热原样反应:
峰谷书屋
17
❖ 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且不是 暂时性存在,而会对机体产生长期的, 潜在的危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 小针剂比输液剂中的含量高15倍 ❖ 加入粉针剂比注射液针剂的微粒多5倍,而
且50um以上的微粒显著增加 ❖ 添加药物的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
加药物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
峰谷书屋
14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 时间: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微粒也多 ❖ 存储条件的变化:温度、湿度、避光
峰谷书屋
6
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切割安琣的方式和步骤不当:每支 安琣可产生一万个微粒,一经进入 人体无法消除.
峰谷书屋
7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对药液产生污染,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会与药液中的 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
峰谷书屋
8
❖胶塞的橡胶微粒脱落:污染率高达 56%-73%,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 前比较,药液中2um的微粒增加5-7 倍,5-10um的微粒增加20-27倍;
峰谷书屋
9
输液、配液时环境对药液产生污染: 空气中的尘埃、纤维、细菌可随排气 管进入药液。滴注40分钟后病房输液 中的污染微粒是实验室的601%,输 液后剩余药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率 达71% 。
峰谷书屋
10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峰谷书屋
11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入液体中。
峰谷书屋
25
❖ 建立药物配制中心 ❖ 减少药物配制过程的微粒污染
峰谷书屋
26
静脉输液过滤系统的应用
❖ 普通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20um,滤过率约 80%.
峰谷书屋
27
❖ 精密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3um,滤过率约 95%。
峰谷书屋
28
❖ 独立终端过滤器:独立包装,可与无终端过 滤装置的普通输液器连接使用,也可直接与 注射器相连,用于静脉推注时微粒滤过首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峰谷书屋
3
峰谷书屋
4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2. 生产车间空气的净化指标,生产设备的洁 净程度
3. 生产工艺标准、卫生管理、人为因素
峰谷书屋
5
❖中草药注射液采取特殊的提取生产 工艺,药液中存在大量的不溶性胶 体微粒,输液反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