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带传动性能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性能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性能实验一、实验预习(1)什么是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各有何特点?(2)预紧力对带传动工作能力有何影响?(3)带传动常用的张紧方法有哪些?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

(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出功率P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P2-ε滑动率曲线和P2-η效率曲线。

四、实验用软、硬件本实验采用PC-B型V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台由机械、电器箱和负载箱三部分组成(1)机械部分包括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①主动部分包括:355W直流电动机4和其主轴上的捉弄个带轮2,带预紧装置1,直流电动机测速传感器3及电动机测矩传感器5.电动机安装在可左右直线滑动的平台上,平台与带预紧力装置相连,改变预紧装置1的砝码重力,就可改变传动带的预紧力。

②从动部分宝库:355W直流发电机9和其主轴上的从动带轮8,直流发电机测速传感器10及直流发电机测矩传感器7,发电机发出的电量,经连接电缆送进电气箱12,在经导线14与负载箱13连接。

(2)负载箱由八只40W灯泡组成,改变负载箱上的开关位置,即可改变负载大小。

(3)电器箱试验台所有的控制、测试均由电器箱12来完成,其结构原理如图3.5所示。

旋转设在面板上的调速旋钮,可改变主动轮和被动轮的转速,并由面板上的转速计数器直接显示。

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转动力矩也分别由设在面板上的显示器显示出来。

2. 试验台的工作原理试验台上的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均由一对滚动轴承支承,电机的定子可绕轴线摆动,从而通过测矩系统,直接测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工作转矩T1和T2。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n1和n2是通过调速旋钮来调控,并通过测速装置直接显示出来。

这样,就可以得到在相应工况下的一组实验结果。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

第三部分: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

2.测定弹性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带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设计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由于弹性滑动率ε之值与打滑现象的出现以及带传动的效率η都和带传递的载荷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本实验台用灯泡作负载。

本实验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主机主机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的轴上。

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联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即图3上的负载灯泡),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

砝码通过钢丝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初拉力。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端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电机的测扭矩装置两部分组成。

A .光电测转速装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上分别安装一同步转盘,在转盘的同一半径上钻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并使传感器的测头正对小孔。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带轮的转速。

B .扭矩测量装置主动轮的扭矩 T 1和从动轮的扭矩 T 2均通过电机外壳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与转子相重合的轴线摆动。

当电动机启动和发电机负载后,由于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反向倾倒,发电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同向倾倒,它们的倾倒力矩可分别通过固定在定子外壳上的测力计所测得的力矩来平衡。

即:主动轮上的扭矩T 1=Q 1K 1L 1(N ·mm ) 从动轮上的扭矩T 2=Q 2K 2L 2(N ·mm ) 式中Q 1,Q 2——测力计上百分表的读数。

带传动实验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实验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实验台实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组成及工作原理2、观察、测量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效率3、掌握带传动初拉力的调整和测试方法4、了解其他类型的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及测量二、实验设备、基本原理一)实验设备:CDT-C综合设计型带传动实验台(一)、主要技术参数1、直流电机功率:2台×350W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0~1000转/分3、额定转矩:T=1.68N·m4、实验台尺寸:长×宽×高=740×600×5205、电源:220V交流(二)、实验台结构及原理1、机械结构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有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对原动机,由单片机调速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对发电机,每打开一个负载开关,即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匀为压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压杆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于T1、T2的原始信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滑动结构,用扳手拧紧螺纹拉杆即可改变带传动中心距,从而改变张紧力。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由此可获得必须的转速信号。

2、检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台检测系统框图实验台配数据采集箱一只,承担控制检测、数据处理、自动显示等功能。

通过微机接口外接PC机,这时就可自动显示并能打印输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ε—T2及效率曲线η—T2及有关数据。

三、实验操作一)、操作部分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采集箱正面的面板,面板的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面板图1、输入电压显示2、输入电流显示3、输入、输出转速显示4、输入、输出转矩显示5、输出电压显示6、输出电流显示7、加载按钮输入、输出转速显示:按数码显示管下的输入、输出按钮可分别显示输入、输出转速。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1、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2、了解带的初拉力、带速等参数的改变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测绘出弹性滑动曲线;3、掌握转速、扭矩、转速差及带传动效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DCS-Ⅴ型智能带、链传动组合实验台(如图1所示);2、内六角扳手。

三、DCS-Ⅴ型实验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1、实验系统组成图1 DCS-Ⅴ型智能带、链传动图2 实验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1)带传动机构(2)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3)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4)电测箱(与带传动机构装为一体)(5)个人电脑(6)打印机2、实验机构主要技术参数(1)平皮带轮直径: D1=D2=118mm(2)V型带轮直径: D1=D2=120mm(3)同步齿型带轮直径: P73-5M-15-AF(4)包角:α1=α2=180°(5)滚子链轮节距=12.7;齿数=32(6)直流电机功率: 2台×355W(7)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0~1200转/分(8)额定转矩: T = 2.25N.M(9)实验台尺寸:长×宽×高=1360 ×610 ×950(mm)(10)电源: 220V交流/50Hz3、实验机构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3所示。

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1、从动直流发电机2、从动带轮3、传动带4、主动带轮5、主动直流电动机6、牵引绳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电测箱 13、拉力传感器图3 实验台机械结构(2)电测系统电测系统装在实验台测控箱内,如图1所示。

测控箱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实验台测控箱面操作板上,面板的布置如图 4所示。

图4 测控箱操作面板在实验台控制柜背面备有电源及信号接口板,微机 RS232 接口、主、被动轮转矩放大、调零旋钮等,其布置情况如图5所示。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带传动与齿轮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带传动与齿轮传动)

实验二带传动性能测试一、试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结构和工作原理;2、观察传动载荷对带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效率影响,测定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和滑差率曲线。

二、试验设备JDC-II型带传动实验台、计算机、打印机1、试验台简介1、安装底板2、电源开关3、数码显示屏4、采集按钮5、调速旋钮6、直线轴承7、直线导轨8、导轨支座9、砝码支架10、砝码11、砝码吊钩12、滑轮13、滑轮销轴14、拉线支架15、传感器压杆16、驱动电机17、压力传感器18、传感器防护罩19、轴承座20、悬臂杠杆21、灯泡防护罩22、灯泡23、大功率电阻24、光电盘25、发电机26、支撑板图2-1 试验台机械结构(1)机械结构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是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16),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电机(25)。

对原动机,由单片机调速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对发电机,当原动机在一速度下稳定运转时,在控制面板上按“负载”按钮,每按一次,使发电机负载增加一次,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压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M1(主动电机力矩)、M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压杆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7),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与M1、M2的原始信号。

两电机相同一侧安装有光电盘(24)可通过光电测速器实时测量电机运行时的速度。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正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2)电测系统图2-2 系统框图电测系统安装在实验台电测箱内,如图2-2所示。

设单片机,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记忆、自动显示等功能。

通过微机接口能实时显示带传动过程中主动论转速、转矩和从动轮转速、转矩值。

(3)控制面板图2-2 系统框图通道1:直流电机转速(输入转速N1,单位:转/分钟)通道2:直流电机扭矩(输入扭矩M1,单位:牛•米)通道3:发电机转速(输出转速N2,单位:转/分钟)通道4:发电机扭矩(输出扭矩M2,单位:牛•米)通道5:加载负载三、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测试软件,选择菜单“实验内容”-》“测试”-》“带传动测试”,打开测试界面,等待数据输入。

带传动_实验报告

带传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的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学习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

4.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5. 研究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利用柔性传动带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方式。

它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支承装置组成。

传动带通过紧绷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实现机械传动。

三、实验设备1. 带传动实验台2. 带传动系统3. 加力传感器4. 计时器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2. 将实验台连接好,确保各部分连接牢固。

3. 启动实验台,观察传动带运行情况。

4. 使用加力传感器,逐渐增加负载,观察传动带的变化。

5. 使用计时器测量传动带在单位时间内的转速。

6. 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

7.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加,传动带的转速逐渐降低,转矩逐渐增大。

2. 实验观察到,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传动带开始出现弹性滑动现象。

3. 当负载继续增加,传动带发生打滑现象,传动效率下降。

4. 实验发现,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显著影响。

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传动带的传动效率,降低打滑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带传动是一种有效的动力传递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

2. 带传动实验台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传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为研究带传动性能提供实验依据。

3. 通过实验,掌握了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了解了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4. 为今后设计、使用和维护带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2. 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何影响?如何确定合适的预紧力?3. 带传动实验台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局限性?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带传动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带传动实验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带传动系统奠定了基础。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一、试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组成及工作原理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记录并计算带传动的滑差率及效率。

3、掌握带传动初拉力的调整和测试方法.4、了解其他类型的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及测量.二、实验原理及设备一)基本原理: 通过运行带传动实验台, 了解影响带传动打滑的因素, 明确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 计算滑差率和效率。

图一DLS-C综合设计型带传动实验台(一)、主要技术参数1.直流电机功率: 2台×350W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0~1000 rpm3.额定转矩: T=1.68N·m4、电源: 220V交流(二)、实验台结构1.机械结构本实验台机械部分, 包括动力部件, 传输部件, 负载以及参数检测部件。

动力部件为一台电动机, 由单片机调速装置供给发电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 实现无级调速。

传输部件为一台发电机, 一端与原动机相连, 另一端连接负载。

负载为一组灯泡(共9个), 随着负载级数的增加, 灯泡的亮度出现相应的变化。

检测部分为两组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位于电机尾部, 传输输入和输出速度信号(N1,N2)。

压力传感器位于电机内侧, 随着压力的增加, 相应输出力矩信号(T1, T2)电动机的机座为滑动机构, 通过调整带轮中心距, 可改变张紧力。

2.检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台检测系统框图实验台配数据采集箱一个, 承担控制检测、数据处理、自动显示等功能。

通过单片机接口外接PC机, 可输出带传动的滑查曲线ε—T2.效率曲线η—T2及相关数据。

三、实验操作(一)、操作面板图3-1面板图1.输入、输出电压显示2.输入、输出电流显示3.输入、输出转速显示4.输入、输出转矩显示5、加载、减载按钮6、卸载按钮7、转速旋钮8、电源开关输入、输出转速显示: 按下速度按钮可分别显示输入、输出转速。

输入、输出转矩显示: 按下转距按钮可分别显示出输入、输出转矩。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带传动实验与减速器拆装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带传动实验与减速器拆装实验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2. 观察带传动工作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3. 了解带传动在不同初拉力下的负载与滑动率、负载与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4. 测定带传动在实验条件下的弹性滑动率与传动效率,并绘制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二、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本实验采用的设备是PDC-Ⅱ智能型皮带传动测试台,图4-1所示为其结构示意图。

图4-1 PDC—II智能型皮带传动测试台结构示意图1—机座2—移动支架3—(测初拉力)压力传感器4—固定支架5—负载灯泡(组)6—(测支反力)压力传感器7—测力杠杆8—直流电动机9—主动带轮10—张紧装置11—传动带12—从动带轮13—直流发电机图4-2所示为PDC-Ⅱ智能型皮带传动测试台控显面板布局示意图。

图4-2 PDC—II智能型皮带传动测试台控显面板布局图本实验台主要由两个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为主动电机,提供驱动力矩,由调速旋钮调节电压;右边为发电机,提供负载力矩,其电枢绕组两端接上灯泡作为负载。

主电机固定在一个水平方向移动的滑板上,可沿滑座滑动,底板的滑动由皮带预紧装置推动,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由螺旋机构和液压机构组成,通过旋转竖直方向的螺杆改变下面的水平活塞杆位置,活塞杆推动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改变了两带轮之间的中心距,以此实现对传动带施加一定的初拉力或调节初拉力的大小。

在移动支架与水平活塞之间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活塞对移动支架的推力由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其值等于传动带上下两边拉力之和(即2F0),该值在实验中将直接显示在控显面板的“张力”数码管上。

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通过一根传动带(平带或V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装在发电机的轴上,电机定子(连外壳)可绕其轴线摆动,其外壳上装有测力杠杆,其端部支点压在测力传感器上,产生的压力信号通过测量电路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电压信号,经过线性放大和A / D转换,将安装在电动机和发电机定子机壳上的测力杠杆的端部支点反力N1、N2值直接显示在控显面板的“扭矩臂力1”、“扭矩臂力2”数码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金悦姓名班级学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http://202.117.29.2542012年9月目录§1-1 概述 (1)§1-2 预习报告 (1)§1-3 实验原理...........……………………………………………一、实验系统的组成...........…………………………………………1、实验系统的组成...........…………………………………………2、主要技术参数...........………………………………………………3、实验机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2)电测系统...........………………………………………………二、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1、转速测量...........………………………………………………2、转矩测量...........………………………………………………3、加载原理...........………………………………………………4、电机调速...........………………………………………………§1-4 实验步骤...........………………………………………一、人工记录操作方法...........………………………………………二、与计算机接口操作方法...........………………………………………三、校零与标定...........………………………………………………§1-5 实验任务...........…………………………………………§1-6 实验报告...........…………………………………………§1-1 概述本实验通过对带传动效率的测量,了解机械量的电测量方法,间接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获得对带传动的机理及效率概念更深入的认识。

研究张紧力、皮带转速等因素对平皮带传动性能的影响,比较平皮带、三角带、齿形带传动性能的特点。

在进行实验前请您认真阅读预习报告,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1-2 预习报告1.请回答带是如何进行传动的,弹性滑动指的是什么?打滑又是什么?如何区分这两个概念,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2.您知道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吗?您了解几种将机械量转化为电量的传感器?您知道其转化原理吗?3.如果要您测量效率,您会怎么测?a)功率之比b)功之比4.上面的测量方法各需要测哪几个参数,请您写下来功率之比:功之比:5.如果让您准备一套测试系统,您知道需要哪些设备吗?6.您是否知道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应该是什么形状?以上这些问题您了解多少?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请到您的教科书及实验指导书中查阅。

§1-3 实验原理一、实验系统的组成1、实验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1)带传动机构 (2)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3)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 (4)电测箱(与带传动机构装为一体)(5)个人电脑 (6)打印机2、主要技术参数主动电机调速范围:0~1500 r/min带轮直径:D1=D2=87 mm (平带、V 带、同步带)包 角:a1=a2=1800传感器量程:0~100 N 精度:0.05%电机额定功率:P=80 W ×2电机额定转矩:T=0.79 N ·M电 源:220V 交流/50H Z外形尺寸:660×300×380(mm)重量:50 kg3、实验机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2所示。

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1、从动直流发电机2、从动带轮3、传动带4、主动带轮5、主动直流电动机6、牵引绳7、差动滑轮8、砝码9、拉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电测箱13、拉力传感器 14、标定杆对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对发电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即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 T1(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于 T1、T2 的原始信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本图未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信号。

(2)电测系统电测系统装在实验台电测箱内,如图1所示。

附设单片机,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记忆、自动显示等功能。

能实时显示带传动过程中主动轮转速,转矩和从动轮的转速、转矩值。

如通过微机接口外接 PC 机,这时就可自动显示并能打印输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ε—T2 及传递效率曲线η— T2 及相关数据。

电测箱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箱体正面的面板上,面板的布置如图 3 所示。

图3 电测箱面板布置图在电测箱背面备有微机 RS232 接口、主、被动轮转矩放大、调零旋钮等,其布置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电测箱背面布置图1、电源插座2、被动力矩放大倍数调节3、主动力矩放大倍数调节4、被动力矩调零5、主动力矩调零6、RS-232 接口二、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1、转速测量转速的测量采用光电测速。

图5为光电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其上有两个元件,一为红外发光管,一为光敏二极管,使用时测速盘放于两元件间,当测速盘上的槽对准元件时,红外发光管发出的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光敏二极管受到照射产生脉冲,并将脉冲送入记数电路中进行记数。

当测速盘上刻有60道槽,记数时间为1秒时,测出的数字就为每分钟的转数。

图5 转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图 两台电机的转速,分别由安装在实验台两电机带轮背后环形槽中的红外交电传感器上测出。

带轮上开有光栅槽,由光电传感器将其角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输入单片计算机中计数,计算得到两电机的动态转速值,并由实验台上的LED 显示器显示上来也可通过微机接口送往PC 机进一步处理。

(参见图1)图6 转速测量原理框图2、转矩测量力矩属于机械量,也称为非电量。

非电量的测试主要采用电测量的方法,它的关键环节是要有一个把被测的非电量变换成电量的转换装置——传感器。

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被测的机械量分,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

按被测量分,对使用目的比较明确;按工作原理分,对仪器性能比较明确。

本实验中转矩的测量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原理如下:测试时将应变片牢固地粘贴在试件表面上,当试件受力产生应变时,应变片的电阻丝也随着变形,因而导致电阻的变化,该变化可通过测量电路测出。

通常测量电路采用惠斯通电桥,将电阻的变化转变为电压的变化进行测量。

如前所示(参见图1)实验台上的两台电机均设计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传动力矩分别通过固定在电机定子外壳上的杠杆受到转子力矩的反方向力矩测得。

该转矩通过杠杆及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上而产生支反力,使定子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得到以下结论。

主动轮上的转矩为T1=L1·F1(Nm )测速盘红外发光管光敏二极管从动轮上的转矩为T2=L2·F2(Nm)式中,F1、F2为传感器测量的拉力,L1、L2为电机中心到传感器的距离。

3、加载的原理加载是通过改变发电机激磁电压实现的。

逐个按动实验台操作面上的“加载”按扭(即逐个并上发电机负载电阻),使发电机激磁电压加大,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增大。

由于电动机与发电机产生相反的电磁转矩,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对电动机而言,即为负载转矩。

所以改变发电机的激磁电压,也就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本实验台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一台是直流电动机,产生主动转矩,通过皮带,带动右边的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通过面板的“加载”按键控制电子开关,逐级接通并联的负载电阻(采用电烙铁的内芯电阻),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逐级增加,也即改变了皮带传送的功率大小,使主动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功率逐级增加。

图7 直流发电机加载示意图4、电机的调速主动电机的直流电源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转动电位器可改变可控硅控制角,提供给主动电机电枢不同的端电压,以实现无级调节电机转速。

本实验台中设计了粗调和细调两个电位器。

可精确的调节主动电机的转速值。

§1-4 实验步骤一、人工记录操作方法1、设置预拉力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采用不同的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2所示,只需改变砝码 8 的大小。

2、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前将开关粗调电位器的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细调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按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此时主、被动电机转速显示为“0”,力矩显示为“.”,实验系统处于“自动校零”状态。

校零结束后,力矩显示为“0”。

再将粗调调速旋钮顺时针旋转接通“开关”并慢慢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起动,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轮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

当主动电机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200~1300 转/分左右)时,停止转速调节。

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地显示在显示屏上。

3、加载在空载时,记录主、被动轮转矩与转速。

按“加载”键一次,第一个加载指示灯亮,调整主动电机转速,(此时,只需使用细调电位器进行转速调节)使其仍保持在预定工作转速内,待显示基本稳定(一般 LED 显示器跳动 2~3 次即可达到稳定值)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值。

再按“加载”键一次,第二个加载指示灯亮,再调整主动转速(用细调电位器),仍保持预定转速,待显示稳定后再次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

第三次按“加载”键,第三个加载指示灯亮,同前次操作记录下主、被动轮的转矩、转速。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 7 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八组数据。

根据这八组数据便可作出带传动滑动曲线ε—T2及效率曲线η—T2。

在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先将电机粗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关断”状态,然后将细调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再按“清零”键。

显示指示灯全部熄灭,机构处于关断状态,等待下次实验或关闭电源。

为便于记录数据,在实验台的面板上还设置了“保持”键,每次加载数据基本稳定后,按“保持”键可使转矩,转速稳定在当时的显示值不变。

按任意键可脱离“保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