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带传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机型号
带型
测力杆臂长
带轮包角
张紧方式
据记录表
序号 F0 N
n1 / r min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 / r min 1
/%
F1 N
F2 N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注:F0 为预紧力;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F1、F2 为带的紧边、松边拉力; 为滑动率; 为效率。
2)绘制滑动率和传动效率曲线
四、 实验小结
1) 简单描述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 确定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带传动效率为最高时的载荷大小、效率及滑动率大小,并进行比较。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组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3) 了解带传动在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的载荷与滑动率、载荷与效率的关系 (4) 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 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3-1带传动实验报告

3-1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 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

3.绘制滑动率曲线(—P2和效率曲线(—P2。

三、实验设备
带传动实验台A型
四、带传动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电机功率为 W 调速范围 rpm
初拉力最大值为 g 皮带轮直径D1=D2= mm
五、实验步骤
六、计算式
滑动率ε
ε=
-
=
-v v
v
n n
n
12
1
12
1
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效率η
η=
=P P T n T n 2122
11
式中: T1.T2 为主、从动轮转矩 (N(mm )
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 (r/min )
七、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F =2 kg
八、用坐标纸绘制滑动率曲线ε-2P 和效率曲线η-2P 。

九、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有何区别?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预紧力对带的传动能力有何影响?
3、带传动的滑动率如何测定?带传动的效率如何测定?。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带传动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重要机械元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带传动装置来加深对带传动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 设计方案2.1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带传动装置,实现两个主工作轴的动力传递。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带轮、皮带、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测量工具等。

2.3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确定传动比和传动方式。

2. 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确定传动轴的位置和布局。

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并调整传动装置的位置和紧度。

4. 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如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3. 实验过程3.1 设计传动比和传动方式根据实验要求,本实验选择使用直线传动方式,并确定传动比为2:1,即带轮1转2圈时,带轮2转1圈。

3.2 选择带轮和皮带根据传动比和轴的转速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

经过计算和比较,我们选择了带轮1的直径为20cm,带轮2的直径为10cm,并选择了适当的皮带。

3.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在实验装置上安装和调整传动装置和电动机,确保传动装置和皮带的正常运转。

根据带传动的紧度要求,调节皮带的紧度。

3.4 测试传动性能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传动轴的转速,并计算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4. 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带轮1的转速为1200rpm,带轮2的转速为600rpm。

根据传动比的设计,带轮2应该为带轮1转速的一半。

实验结果与设计值吻合,验证了传动装置的设计可行性。

4.2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测量值,计算得到传递效率为80%。

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功率和传动装置的转速,计算得到传动功率为6kW。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带传动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带传动装置具有较高的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适用于许多实际应用场景。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二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带传动实验指导书带传动是广泛应用的一种传动,其性能试验为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做的实验之一。

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在传递转矩时带在传动过程中紧边与松边所受到的拉力不同,因此,在带与带轮间会产生弹性滑动。

这种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当带传动的负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带与带轮间会产生打滑现象。

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形象地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与有效拉力的关系,掌握带传动的滑动率及效率的测试方法。

一、实验目的1、测定滑动率ε和传动效率η,绘制2T -ε滑动曲线及2T -η效率曲线2、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

3、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靠摩擦力作用而工作的,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磨损、疲劳损坏和打滑。

带的磨损是由于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引起,是不可避免的;带的疲劳破坏是由于带传动中交变应力引起,与带传动的载荷大小、运行时间、工作状况、带轮直径等有关,它也是不可避免的;带的打滑是由于载荷超过带的传动能力而产生,是可以避免的。

带在传动运动过程中,主动轮上的线速度大于带的线速度,从动轮上的线速度小于带的线速度的现象称为带的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通常以滑动系数来衡量,其定义为:112211121D n D n D n v v v -=-=ε这里 v1、v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动线速度;1n 、2n 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速;D1、D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直径。

一般带传动的滑动系数为(1~2)%。

带传动的效率是指从动轮输出功率P2与主动轮输入功率P1的比值,即222111P T n P T n η==式中,T1、T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矩。

因此,只要测得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和转矩,就可以获得带传动的转速差、弹性滑动系数和传动效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转矩转速传感器来测量两轴的转速和扭矩。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一、试验概述本次试验旨在测试带传动的性能表现,包括传动效率、噪音、振动等指标。

试验采用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带传动结构,通过对不同负载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试验设备本次试验使用了一台带传动测试台,该测试台由电机、减速器、轴承和带轮组成。

其中电机为3kW三相异步电机,减速器采用了齿轮减速器和皮带减速器两种结构,轴承为深沟球轴承,带轮采用了不同材质和型号的V型带轮。

三、试验方法1. 测试前准备: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并对测试台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测试过程:将电机启动后,通过测力仪记录不同负载下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并记录转速、振动和噪音等数据。

3.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并分析噪音和振动情况。

四、试验结果分析1. 传动效率:经过多次测试和计算,得出不同负载下的传动效率,发现在高负载情况下,皮带减速器的传动效率比齿轮减速器更高。

2. 噪音: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发现皮带减速器在高转速下噪音较大,而齿轮减速器则相对较小。

3. 振动: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负载下,皮带减速器的振动量较大,而齿轮减速器则相对较小。

五、结论和建议1. 传动效率方面:在高负载情况下选择皮带减速器可以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2. 噪音方面: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减速器结构和材料,并进行有效降噪措施。

3. 振动方面:应该采用更加稳定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振动控制。

六、总结本次试验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关于带传动性能表现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这些成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带传动设计报告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3. 掌握转矩和转速的测量方法4.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二. 实验仪器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转速、转矩显示调速负载192345678101、直流电机2、主动带轮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三.实验原理和步骤 原理:传动带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均由一对滚动轴承支撑,其定子(外壳)可以绕转子轴线摆动。

通过转速测定装置和专据测定装置,可以得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1n 、2n 及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矩1T 和2T 。

带传动的滑动系数: 121-100%n in n ε=⨯ (i 为传动比) 由于实验台的带轮直径D 1=D 2=120mm ,i =1,所以 121100%n n n ε-=⨯ 带传动的传动效率: 00112212100⨯==n T n T p p η(1P 、2P 分别为主动轮的输入功率和从动轮的输出功率)随着负载的改变,1n 、2n 和1T 、2T 值也将随之改变。

这样,可以获得不同负载下的ε和η值,由此可以得出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改变带的预紧力0F ,又可以得到在不同预紧拉力下的一组测试数据。

显然,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0F 一定时,滑动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1F 与2F 之间的差值越大,则产生弹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增大。

当带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时,就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带传动已不能正常工作。

所以打滑现象是应该避免的。

滑动曲线上临界点(A 和B )所对应的有效拉力即不产生打滑现象时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

通常,我们以临界点为界,将降曲线分为两个区,即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见图1-2所示)F 01< F 02F 01 ε% ε% η B P 2 F 02P 2BA o o打滑 弹性滑动 A图1-2 带传动滑动曲线 图1-3 带传动效率曲线 实验证明,不同的预紧力具有不同的滑动曲线。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 —F曲线)和效率曲线(?—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

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

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f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v1?v2D2n2(1?)?100% v1D1n1式中v1、v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D1、D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1-滑动曲线2-效率曲线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带传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实验设备
带传动实验台A 型
四、带传动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电机功率为 355 W 调速范围 50~1500 rpm
初拉力最大值为 3kgf 皮带轮直径 D 1=D 2=120 mm
五、 计算式
滑动率ε
ε=
-=-v v v n n n 12112
1
效率η
η=
=P P T n T n 2122
11
式中: T 1、T 2 为主、从动轮转矩 (N ⋅mm )
n 1、n 2 为主、从动轮转速 (r/min )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F =2 kg
0F =3 kg
序号
1n
(rpm)
2n
(rpm) ε
(%) 1T (N ·m) 2T (N ·m) 2P
(W) η(%)
1 1100 1098 0.18
2 0.9
3 0.00 0 0 2 1100 1098 0.182 2.57 1.40 40 54.38 3 1102 1099 0.272 4.22 2.81 80 66.41
4 1101 1098 0.272 6.03 4.39 120 72.60
5 1100 1097 0.273 7.15 5.33 160 74.34
6 1100 1096 0.364 8.15
6.21
200 75.92 7 1100 1094 0.545 10.02 7.74 240 76.82 8 1100 1087 1.182 10.26 8.03 280 77.34 9 1100
752
31.64 0.03
6.91
320
52.31
八、用坐标纸绘制滑动率曲线ε-2P 和效率曲线η-2P 。

九、思考题
1、为什么从动轮的实测转速会比计算转速略小?
答:由于带的弹性变形,引起带与带轮之间的微量弹性滑移,将使从动轮转速小于计算转速,这种现象即所谓的弹性滑动。

2、打滑与弹性滑动有何区别?产生的原因?
答:现象区别: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是一种失效形式,是可以避免的,而且我们必须避免;打滑发生在小带轮的全部包角内,而弹性滑动只发生在离开主、从动轮前的一段弧(即滑动弧)上;打滑有过载保护的作用,但会加剧带的磨损,而弹性滑动会影响传动精度。

产生的原因:弹性滑动是由带的拉力差引起的,带的拉力差就越大,就导致弹性滑动区增大,滑动现象越明显;打滑是过载引起的,当载荷过大,带和轮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带拉力时就会出现打滑。

3、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预紧力:预紧力越大,传动能力越强,但应适度,以避免过大拉应力;
(2)包角:包角越大越好,一般不小于120度;
(3)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