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带传动试验

带传动试验

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分析有关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等重要物理现象;⒉分析并验证预紧力对带的工作能力的影响;⒊了解转速、转差速以及扭矩的测量原理与方法;⒋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图。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依靠V 带与带轮接触表面间产生摩擦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由于工作时带两边的拉力不等(F 1<F 2),使得V 带在沿带轮接触弧上各位置产生的弹性变形也不相同,这样V 带在运转过程中相对于带轮表面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微量滑动,即弹性滑动。

滑动量的大小通常用滑动率ε%表示。

即:%%11221121n D n D n D V V -==ε当21D D =时 %%10121n n n n n =-=ε 式中:1V 、2V1V 、2V ——主、从动轮的线速度;1D 、2D ——主、从动轮的基准(计算)直径1n 、2n ——主、从动轮的转速0n ——转速差(滑动转速)当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10F 一定时,ε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 1F 与2F 的差值越大,产生弹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当V 带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时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

此时,带传动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应该避免打滑现象。

带传动机的结构是由两等径且具卸荷功能的V 带带轮分别安装在固定和可移动支座上。

实验前可通过螺旋调整机构使移动支座沿左右移动,保证V 带获得所需的预紧力。

电动机驱动主动轮经V 带使从动轮及加载轮一起转动。

调节铁芯中线圈输入电压的大小,可改变铁芯作用于加载轮上的电磁吸力,实现改变V带负载的作用。

三、实验操作步骤⒈确定预紧力F0松开紧定螺钉,轻按皮带待弹回后,旋紧圆螺母,预紧力的大小通过旋转圆螺母移动螺旋套使压簧变形来实现,拉杆指针每移动一格,单边带的预紧力就增加3N。

⒉检查:分别将加载(调压)电位器和调速手轮反转到底使加载铁芯脱开加载轮。

⒊接通测试仪电源开关和试验机开关,测量仪置P。

⒋缓慢放置调整手轮,试验机即运转,按E u测量加载电压和n1, 使n1至n1=250~280的实验范围。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 —F曲线)和效率曲线(?—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

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

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f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v1?v2D2n2(1?)?100% v1D1n1式中v1、v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D1、D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1-滑动曲线2-效率曲线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2和效率曲线η—P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2主动带轮3、7力传感器4轨道5砝码6灯泡8从动轮9直流发电机10皮带图1-1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1、n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T(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1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T、2T相等。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实验一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

2、测定弹性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带传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设计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由于弹性滑动率ε之值与打滑现象的出现,以及带传动的效率η都与带传递的载荷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本实验台用灯泡作负荷。

本实验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主机主机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通过平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砝码通过钢丝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初拉力。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断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安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电转速测定装置和电机的测扭矩装置两部分组成。

A、光电测转速装置主动轮的扭矩下T1和从动轮的扭矩T2均通过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上分别安装一同步转盘,在转盘的同一半径上钻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并使传感器的测头已对小孔。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带轮的转迹。

B、扭矩测量装置主动轮的矩T1和从动轮的扭矩T2下均通过电动机外壳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与转子相重合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启动和发电机负载后,由于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同向倾倒,发电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反向倾倒,它们的倾倒力矩可分别通过固定在定子外壳上的测力计所测得的力矩来平衡。

即:主动轮上的扭矩T1 = Q1K1L1(N·mm)从动轮上的扭矩T2 = Q2K2L2(N·mm)式中Q1、Q2——测力计上百分表的读数K1、K2——测力计算定值L1、L2——测力计的力臂L1 =L2 =120mm从动轮的功率N2T1N2带传动的效率η= =主动轮的功率N1T2N1同学们只要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N1和从动轮的转速N2以及主动轮的扭矩下T1和从动轮的扭矩下T2,就可算出在不同的有效拉力下的弹性滑动率ε以及效率η之值。

带传动的实训报告

带传动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带传动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掌握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机械工程系带传动实训室实训设备:带传动实训台、电机、测力计、转速表、千分尺、扳手、螺丝刀等工具三、实训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利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

其基本原理是:主动轮通过带子带动从动轮旋转,实现动力传递。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熟悉实训设备、工具和操作规程;(2)了解实训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3)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及时报告。

2. 实训步骤(1)安装带传动系统: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步骤,将主动轮、从动轮、带子等组件安装到实训台上;(2)调试带传动系统:调整带张紧度,使带子与带轮之间保持适当的压力,确保带传动系统正常运行;(3)测量带传动性能:使用测力计、转速表等工具,测量带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功率、效率等参数;(4)分析带传动性能: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带传动系统的性能优劣,找出存在的问题;(5)维护与保养:了解带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掌握更换、调整带子、润滑等操作技能。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提出改进带传动系统性能的建议。

五、实训结果1. 实训数据(1)传动比:1.5;(2)功率:5kW;(3)效率:0.85。

2. 实训心得(1)通过本次实训,加深了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掌握了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3)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六、实训总结1.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 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提出改进带传动系统性能的建议。

通过本次带传动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

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

实验三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载荷之间的关系。

2.比较预紧力大小对带传动承栽能力的影响。

3.比较分析平带、V带和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4.测定并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观察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动画仿真,了解带传动所传递载荷与弹性滑差率及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5.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带传动转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本实验台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1.电动机移动底板2.砝码及砝码架3.力传感器4.转矩力测杆5.电动机6.试验带7.光电测速装置8.发电机9.负载灯泡组10.机座11.操纵面板图1 CQP-C带传动实验台主要结构图1.试验带6装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

主动带轮装在直流伺服电动机5的主轴前端,该电动机为特制的两端外壳由滚动轴承支承的直流伺服电动机,滚动轴承座固定在移动底板1上,整个电动机可相对两端滚动轴承座转动,移动底板1能相对机座10在水平方向滑移。

从动带轮装在发电机8的主轴前端,该发电机为特制的两端外壳由滚动轴承支承的直流伺服发电机,滚动轴承座固定在机座10上,整个发电机也可相对两端滚动轴承座转动。

2.砝码及砝码架2通过尼龙绳与移动底板1相连,用于张紧试验带,增加或减少砝码,即可增大或减少试验带的初拉力。

3.发电机8的输出电路中并联有8个40W灯泡9,组成实验台加载系统,该加载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软件主界面上的加载按钮控制,也可用实验台面板上触摸按钮6、7(见图2)进行手动控制并显示。

4.实验台面板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带传动实验台面板布置图1. 电源开关2. 电动机转速调节3.电动机转矩力显示4. 发电机转矩力显示5. 加载显示6. 卸载按钮7. 加载按钮8.发电机转速显示9. 电动机转速显示5.主动带轮的驱动转矩T1和从动带轮的负载转矩T2均是通过电机外壳的反力矩来测定的。

当电动机5启动和发电机8加负载后,由于定子与转子间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的外壳(定子)将向转子回转的反向(逆时针)翻转,而发电动机的外壳将向转子回转的同向(顺时针)翻转。

带传动滑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滑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滑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带传动滑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设备:带传动滑动试验台、带传动系统、加力传感器、计时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实验原理:带传动是通过带传递力矩和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

在带传动中,带与滑轮之间发生着滑动现象,故称为带传动滑动。

其传动方式依赖于摩擦力的转换和调节。

实验步骤:1. 将带传动系统安装到试验台上,并调整好带的松紧度。

2. 将加力传感器固定到实验台上的合适位置,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

3. 将实验台的带传动系统启动,并通过计时器记录数据。

4. 在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荷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包括摩擦力、转速和时间等。

5. 完成实验后,导出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负荷的增加,带传动滑动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负荷增加导致带与滑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摩擦力的产生。

2. 随着转速的增加,带传动滑动的摩擦力也有所增加。

这是由于转速增加导致摩擦力的传递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摩擦力的产生。

3. 带传动滑动的时间与负载和转速呈正相关。

负载增加或转速增加都会导致带与滑轮之间滑动的时间增加。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结论,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来减少带传动滑动的摩擦力和时间:1. 适当增加带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通过优化带材质或涂覆摩擦剂来实现。

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力的产生。

2. 优化带传动系统的设计,减少负荷对带的影响。

可以通过增加滑轮的直径或改变带的角度来减小负荷对带的作用。

3. 控制转速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转速。

可以通过调整动力系统的传动比例来实现。

结论:通过带传动滑动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带传动滑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带传动滑动的摩擦力和时间。

这对于优化带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提高传动效率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机型号
带型
测力杆臂长
带轮包角
张紧方式
据记录表
序号 F0 N
n1 / r min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 / r min 1
/%
F1 N
F2 N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注:F0 为预紧力;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F1、F2 为带的紧边、松边拉力; 为滑动率; 为效率。
2)绘制滑动率和传动效率曲线
四、 实验小结
1) 简单描述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 确定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带传动效率为最高时的载荷大小、效率及滑动率大小,并进行比较。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组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3) 了解带传动在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的载荷与滑动率、载荷与效率的关系 (4) 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 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