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机型号
带型
测力杆臂长
带轮包角
张紧方式
据记录表
序号 F0 N
n1 / r min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 / r min 1
/%
F1 N
F2 N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注:F0 为预紧力;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F1、F2 为带的紧边、松边拉力; 为滑动率; 为效率。
2)绘制滑动率和传动效率曲线
四、 实验小结
1) 简单描述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 确定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带传动效率为最高时的载荷大小、效率及滑动率大小,并进行比较。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组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3) 了解带传动在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的载荷与滑动率、载荷与效率的关系 (4) 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 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 —F曲线)和效率曲线(?—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

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

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f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v1?v2D2n2(1?)?100% v1D1n1式中v1、v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D1、D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1-滑动曲线2-效率曲线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一、试验概述本次试验旨在测试带传动的性能表现,包括传动效率、噪音、振动等指标。

试验采用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带传动结构,通过对不同负载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试验设备本次试验使用了一台带传动测试台,该测试台由电机、减速器、轴承和带轮组成。

其中电机为3kW三相异步电机,减速器采用了齿轮减速器和皮带减速器两种结构,轴承为深沟球轴承,带轮采用了不同材质和型号的V型带轮。

三、试验方法1. 测试前准备: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并对测试台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测试过程:将电机启动后,通过测力仪记录不同负载下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并记录转速、振动和噪音等数据。

3.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并分析噪音和振动情况。

四、试验结果分析1. 传动效率:经过多次测试和计算,得出不同负载下的传动效率,发现在高负载情况下,皮带减速器的传动效率比齿轮减速器更高。

2. 噪音: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发现皮带减速器在高转速下噪音较大,而齿轮减速器则相对较小。

3. 振动: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负载下,皮带减速器的振动量较大,而齿轮减速器则相对较小。

五、结论和建议1. 传动效率方面:在高负载情况下选择皮带减速器可以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2. 噪音方面: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减速器结构和材料,并进行有效降噪措施。

3. 振动方面:应该采用更加稳定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振动控制。

六、总结本次试验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关于带传动性能表现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这些成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带传动_实验报告

带传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的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学习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

4.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5. 研究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利用柔性传动带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方式。

它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支承装置组成。

传动带通过紧绷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实现机械传动。

三、实验设备1. 带传动实验台2. 带传动系统3. 加力传感器4. 计时器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2. 将实验台连接好,确保各部分连接牢固。

3. 启动实验台,观察传动带运行情况。

4. 使用加力传感器,逐渐增加负载,观察传动带的变化。

5. 使用计时器测量传动带在单位时间内的转速。

6. 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

7.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加,传动带的转速逐渐降低,转矩逐渐增大。

2. 实验观察到,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传动带开始出现弹性滑动现象。

3. 当负载继续增加,传动带发生打滑现象,传动效率下降。

4. 实验发现,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显著影响。

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传动带的传动效率,降低打滑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带传动是一种有效的动力传递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

2. 带传动实验台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传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为研究带传动性能提供实验依据。

3. 通过实验,掌握了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了解了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4. 为今后设计、使用和维护带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2. 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何影响?如何确定合适的预紧力?3. 带传动实验台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局限性?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带传动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带传动实验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带传动系统奠定了基础。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带传动设计报告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3. 掌握转矩和转速的测量方法4.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二. 实验仪器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转速、转矩显示调速负载192345678101、直流电机2、主动带轮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三.实验原理和步骤 原理:传动带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均由一对滚动轴承支撑,其定子(外壳)可以绕转子轴线摆动。

通过转速测定装置和专据测定装置,可以得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1n 、2n 及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矩1T 和2T 。

带传动的滑动系数: 121-100%n in n ε=⨯ (i 为传动比) 由于实验台的带轮直径D 1=D 2=120mm ,i =1,所以 121100%n n n ε-=⨯ 带传动的传动效率: 00112212100⨯==n T n T p p η(1P 、2P 分别为主动轮的输入功率和从动轮的输出功率)随着负载的改变,1n 、2n 和1T 、2T 值也将随之改变。

这样,可以获得不同负载下的ε和η值,由此可以得出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改变带的预紧力0F ,又可以得到在不同预紧拉力下的一组测试数据。

显然,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0F 一定时,滑动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1F 与2F 之间的差值越大,则产生弹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增大。

当带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时,就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带传动已不能正常工作。

所以打滑现象是应该避免的。

滑动曲线上临界点(A 和B )所对应的有效拉力即不产生打滑现象时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

通常,我们以临界点为界,将降曲线分为两个区,即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见图1-2所示)F 01< F 02F 01 ε% ε% η B P 2 F 02P 2BA o o打滑 弹性滑动 A图1-2 带传动滑动曲线 图1-3 带传动效率曲线 实验证明,不同的预紧力具有不同的滑动曲线。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机械设计实验报告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3)、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4)、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绘制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实验操作步骤(1)、检查控制面板上的调速旋钮,并将其逆时针旋转到底,即电动机转速为零的状态。

(2)、接通试验台电,打开电开关。

(3)、调整张紧力,使得(4)、顺时针慢慢旋转调速旋钮,使电动机转速由低到高,直到电动机转速显示(5)、加负载,打开一个灯泡,测试并记录这一工作情况下的的值,同时保证好(6)、逐次加载,每次均打开一个灯泡,重复上次实验内容。

三、实验数据处理分析^p1、已知条件(1)、传动带类型:平行带,断面面积为(2)、初拉力(3)、带张紧力:自动张紧(4)、带轮直径:(5)、包角:2、计算公式根据转矩和速度计算功率:转差率计算公式:根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效率:3、数据表加载项110010980.180.18250.108750.02100.012559.485110010980.180.333750.256250.03840.029576.6410110010980.46875 0.395 0.0540 0.0454 84.11 15 1100 1096 0.36 0.57125 0.4975 0.0658 0.0571 86.77 20 110210.09 0.65125 0.57125 0.0752 0.0659 87.64 25 1100 1097 0.270.65125 0.0852 0.0748 87.77 30 1098 1094 0.36 0.805 0.7175 0.0926 0.0822 88.81 35 1100 1095 0.45 0.88625 0.78375 0.1021 0.0899 88.03 40 1098 1091 0.64 0.9450.1087 0.0978 90.03 45 1103 10960.631.00375 0.915 0.1159 0.1050 90.58 50 1102 1089 1.18 1.07 0.975 0.1235 0.1112 90.05 55 1102 1047 4.99 1.09125 1.011250.110988.043、绘制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四、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带传动要以滑动特性曲线为设计依据而不按抗拉强度计算?试阐述其合理性。

带传动的实训报告

带传动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带传动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掌握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机械工程系带传动实训室实训设备:带传动实训台、电机、测力计、转速表、千分尺、扳手、螺丝刀等工具三、实训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利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

其基本原理是:主动轮通过带子带动从动轮旋转,实现动力传递。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熟悉实训设备、工具和操作规程;(2)了解实训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3)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及时报告。

2. 实训步骤(1)安装带传动系统: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步骤,将主动轮、从动轮、带子等组件安装到实训台上;(2)调试带传动系统:调整带张紧度,使带子与带轮之间保持适当的压力,确保带传动系统正常运行;(3)测量带传动性能:使用测力计、转速表等工具,测量带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功率、效率等参数;(4)分析带传动性能: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带传动系统的性能优劣,找出存在的问题;(5)维护与保养:了解带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掌握更换、调整带子、润滑等操作技能。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提出改进带传动系统性能的建议。

五、实训结果1. 实训数据(1)传动比:1.5;(2)功率:5kW;(3)效率:0.85。

2. 实训心得(1)通过本次实训,加深了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掌握了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3)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六、实训总结1.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对带传动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和应用的理解;2. 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提出改进带传动系统性能的建议。

通过本次带传动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传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测出带传动弹性滑动系数、效率与负载的关系,绘出滑动曲线与效率曲线。

3、掌握转速、转速差与转矩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带传动实验台、转速表与秒表等。

三、实验设备结构及测量原理
实验台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动力及传动系统、负载调节、转矩测量与单行滑动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能,使作为负载的发热丝绕组升温。

若改变发热丝的电流强度,即可改变负载大小。

载荷不同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程度也不同,由装在发电机端部测转差盘上的光轴(由五个发光二极管沿
∆与电动机转速1n之比即可求径向排列而成)发转速度之快慢显示出来。

根据光轴逆转速度n
得滑动系数ε。

发电机工作时对电动机产生阻转矩2T,它与其角速度2ω之积为发电机的输出功率2P,而2P与由电动机输出的功率1P之比值就就是带传动的效率η。

四、实验内容
1、效率测量
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一部分消耗于带、轴承等的摩擦损耗,绝大部分经发电机负载盘转化为焦耳-楞次热。

11221111111222222222,60306030n n n n
P T F L F L P T F L F L ππππωω==
====
效率:
2222
1
11122
12
11
100%P n F L P n F L n F L L n F ηη=
==∴=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两轮转速与两个拉力计读出的示值,即可计算出效率。

2、 滑动系数测量
带传动时由于有弹性滑动,所以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即,故弹性滑动系数:
121122
111
121211
V V D n D n V D n D D n n n
n n ππεπε--=
==-∆∴=
=(12,D D 为主、从动轮直径)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可从发电机的测转差盘上光轴逆转速度之快慢直接地瞧到。

3、 绘制曲线图
由图3可知,带传动的有效拉力为 111122T F L F D D =
=
实验过程,11,D L 保持不变,1F 正比于F ,因此可用1F 大小表征有效驱动力的大小。

根据1,,F εη值即可绘出如图4所示的弹性滑动系数曲线图与效率曲线图。

五、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实验数据
发电机测力 杆拉力2F kgf 53、89
156、39 258、89 361、39 463、89 566、39 668、89 771、39
滑动系数ε
5、05 5、09 5、12 5、16 5、20 5、23 5、27 5、
31 传动效率η %
54、16
78、85
86、74
90、81
93、26
94、89
96、06
96、94
2、绘制ε-1F 、η-1F 曲线
1为ε-1F 曲线,2为η-1F 曲线
六、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在弹性滑动的范围内,滑动效率与1F 成线性关系,随着1F 的增大而提高。

2、在1F 比较小的时候,传动效率η与1F 呈线性递增关系,当1F 达到某个临界值后,效率η达到最大值,几乎不再变化。

3、当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时,如果工作载荷进一步增大,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明显的相对滑动,即打滑,此时效率η与滑动率ε都会急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