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稳定性探讨

合集下载

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正极材料,特别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相比其他材料的正极,磷酸铁锂具有以下优点:
1. 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不会在高温或过充电状态下产生热失控,防止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2. 高电化学性能: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稳定,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单次放电容量和能量密度,并且在放电周期数方面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

3. 环保性好:磷酸铁锂不含重金属,对环境友好。

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工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备前驱体:将铁盐、磷酸盐和锂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然后在高温下煅烧成能溶于水的磷酸铁锂前驱体。

2. 考核前驱体:将步骤1中得到的前驱体在高温下进行考核,使其转化为磷酸铁锂颗粒。

3. 混合和球磨:将磷酸铁锂颗粒、导电剂和粘合剂等混合搅拌,并进行球磨处理,使颗粒更加细小。

4. 压制:将球磨后得到的混合物放入压力机中进行压制,制成正极片。

5. 烘干:将步骤4中的正极片在高温下烘干,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

6. 滤泥和成型:将烘干后的正极片进行滤泥,使电解液能够渗透到正极内部,然后进行成型。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

I n t h i s p a p e r , l a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b o u t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me t h o d o f t h e l i t h i u m i r o n p h o s p h a t e , a s w e l l a s i t s oo r d -

Hale Waihona Puke 要: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 的锂离子 电池 以其高环保 、 低价格 、 长寿命 、 安全性 优越等特点 , 越来越
受 到研究者 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对磷酸铁锂 的合成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 了综述。 关键词 : 磷 酸铁锂 ; 合成方法 ; 改性方法
中 图分 类号 : T M 9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合成 方法
磷酸铁锂因其 自 然资源丰富、 长寿命 与安全性 能优异而引起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和青睐 。但是 , 橄榄石结构 L i F e P O 的电导率与离子扩散速率很 低, 影响了这种材料在工业上的量产化。近年来 , 为 了改进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 许多研究者将注意 力放在合成路线及合成工艺上 , 合成方法有 高温 固 相法 、 碳热还原法 、 共沉淀法 、 溶胶 一 凝胶法 、 微波 合成法 、 水 热合成法等 , 接下来叙述各合成方法 的
锂离子电池 以其能量密度高 、使用寿命长 、 无 污染等优点 , 成为便 携式产品的主要选择电源。 目
前 ,锂 离子 电池使 用 的正极材 料 主要有 L i N i O : 、 L i C o O : 和L i Mn 0 。这 3种 材 料 均存 在 相 当 大 的缺 点: L i N i O 合成条件苛刻 , 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较 差; L i C o O 钴资源的严重缺乏 , 价格 昂贵 , 存在安全 问题 ; L i M n : 0 与电解质 的相容性不好 , 高温性能较 差, 充放 电过程 中存在 J a h n — T e l l e r 效应 , 容量衰减 快。 自1 9 9 7 年G o o d e n o u g h t 】 等首次报道具有橄榄石 型结构 的 L i F e P O 能可逆地嵌人和脱嵌锂离子 , 以 其 原 料 来源 广 泛 、价 格低 廉 、 环境 友 好 ,而且 L i F e P O 结构稳定 ,具有适 中的 电位平 台和较高的 比容 量 , 受 到 了人们 极 大 的 关 注 和青 睐 , 并 迅 速 成 为锂离 子 电池 领域 的研究 热 点【 2 , 3 1 。 本 文综 述 了磷酸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及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具有环保、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备受瞩目。

而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优化研究则是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探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一、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能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LiFePO4),它具有一系列基本性能。

首先,其比容量较大,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与其它锂离子电池性能不相上下。

其次,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储存更多的能量。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具有长寿命、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也可以快速充电。

二、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化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一系列优点,但与其它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仍然较低。

因此,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优化研究。

1.掺杂材料的应用掺杂材料是一种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少量杂质元素或化合物的方法。

掺杂材料可以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导电性和扩散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比如,金属硅(Si)可以被添加到磷酸铁锂中,提高其电荷和离子传输速度,进而增强电池的电容量。

2.纳米化技术的应用纳米化技术是指将正极材料制备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纳米化技术可以改变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大小,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比如,磷酸铁锂(LiFePO4)可以制备成具有极小晶粒大小的纳米颗粒,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速率。

3.表面修饰技术的应用表面修饰技术是一种修改正极材料表面的方法,可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比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以被包覆在一层多孔纳米硅(Ni-Si)薄膜中,提高其稳定性和电导率。

三、结语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具有较好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虽然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高,但各类优化研究已经带来不少启示和突破。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展开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首先,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是研究的基础。

磷酸铁锂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晶胞参数为a=10.335 Å,b=6.002 Å,c=4.693 Å。

在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中,铁原子被八面体配位的氧原子包围,磷原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

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可以对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

其次,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是研究的重点。

磷酸铁锂具有高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其导电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应用中的表现。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掺杂物、表面包覆等方法对磷酸铁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导电性和循环性能。

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谱等技术进行表征和评价。

此外,磷酸铁锂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晶体结构的缺陷、杂质等会直接影响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和离子扩散性能,进而影响电化学性能。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深入探讨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锂电池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可以为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中,共同推动锂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性原理探究磷酸铁锂富锂相

第一性原理探究磷酸铁锂富锂相

第一性原理探究磷酸铁锂富锂相摘要:本文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了磷酸铁锂富锂相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

通过优化晶胞参数,确定了最稳定的结构。

计算结果表明,磷酸铁锂富锂相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理论比容量高达322mAh/g,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磷酸铁锂、富锂相、电化学性能、比容量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thium-rich phosphate iron with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By optimizing the cell parameters,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the lithium-rich phosphate iron was as high as 322mAh/g, indicating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Keywords: First-principles, Lithium-rich phosphate iron, Rich-lithium phas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pecific capacity1.引言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高效率的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其中,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磷酸铁锂是一种常用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其平衡电位较低,在高电压操作下容易发生结构破坏和容量衰减。

因此,设计开发更高容量、更稳定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价格和较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研究磷酸铁锂的结构。

磷酸铁锂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具有Pnma空间群。

其晶格参数为a=10.34 Å,b=6.01 Å,c=4.73 Å。

磷酸铁锂主要由六方层、双立方层和六方箔组成。

六方层是由交替排列的Li原子和PO4四面体离子构成的,其中Li原子占据了六方层的六个完整六边形中的5个。

双立方层是由交替排列的Fe原子和PO4四面体离子构成的,每个正方形单元包含有一个完整的六边形双立方层。

而六方箔是由交替排列的Li和Fe层构成,Li位于Fe层之间。

磷酸根离子(PO4)与FeO4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相互连接形成了三维骨架结构。

总体而言,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能够提供良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路径,有利于电池的高速充放电。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磷酸铁锂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磷酸铁锂的循环性能。

磷酸铁锂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压平台(约3.4 V vs. Li/Li+)和较小的电导率,导致其电池的电压输出相对较低。

此外,磷酸铁锂的电池循环性能相对较好,其衰减速率较慢,可保持较高的容量保持率。

这主要得益于磷酸铁锂的独特晶体结构,其稳定的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减少电池中的容量衰减。

其次,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也是其优点之一。

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70 mAh/g),相对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如钴酸锂(约140 mAh/g)和三元材料(约140 mAh/g),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容量输出。

这是由于磷酸铁锂的独特结构,使其锂离子在其晶体结构中嵌入/脱出时具有较小的活化能,从而实现高容量的充放电。

同时,磷酸铁锂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3)1.2 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趋势 (4)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6)2.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7)2.2 主要生产技术与工艺 (9)2.3 性能与成本分析 (10)2.4 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 (12)2.5 政策环境与产业政策影响 (13)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挑战 (14)3.1 材料体系性能提升的瓶颈 (15)3.2 生产成本降低的难点 (17)3.3 安全性与循环寿命问题 (18)3.4 对比其他正极材料的竞争力 (19)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建议 (20)4.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21)4.2 产业链协同与优化 (23)4.3 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策略 (25)4.4 安全性提升与标准化工作 (26)4.5 应对政策变化与市场波动的策略 (27)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成果总结 (30)5.2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展望 (31)一、内容综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料,自其发现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产量、应用范围和性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产量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逐年提升,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应用范围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性能方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材料配方等方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尽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发展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系统,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其高安全性、长寿命、环保性等优点,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化学性质、合成方法、改性研究、应用前景等方面,以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其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

然后,综述了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文章重点讨论了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包括表面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手段,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文章还探讨了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其在小型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磷酸铁锂的基本性质磷酸铁锂,化学式为LiFePO4,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磷酸铁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虽然相对于其他正极材料如硅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A/NMC)较低,但其实际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150mAh/g左右,足以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

磷酸铁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其橄榄石结构中的PO43-离子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络,这个网络有效地隔离了锂离子和电子,从而防止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失控现象。

同时,磷酸铁锂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也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池材料。

除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磷酸铁锂还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其晶体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使得电池的容量衰减较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稳定性探讨张世杰副总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目录引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现状分析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批产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何提高磷酸铁锂批次稳定性讨论1、引言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与其他正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比较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电池安全性好,电池在过充电、过放电、短路、针刺等试验条件下安全;二是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长且容量保持率高,能够循环2000次且容量仍能保持90%;三是电池倍率放电能力强,可以几十倍率放电。

因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被公认为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理想正极材料,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在使用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试验和生产电池过程发现: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国际先进同类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部分磷酸铁锂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批次产品之间存在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此,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质量一致性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迅速解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工艺技术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如何提高磷酸铁锂批生产过程产品批次不稳定问题?更是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试和批生产技术攻关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点”。

本报告正是针对以上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2、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现状分析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产业初具规模,并把产品投向市场,提供给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使用。

但是,大家普遍感到:目前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批量生产技术还存在突出的工艺稳定性问题。

突出表现在:一些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从磷酸铁锂材料平均粒径、电极加工性、电极压实密度、实际比容量、循环寿命、倍率放电、温度特性、安全性等方面对国内几个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和Valence等国外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试验评价,客观的试验数据表明:国内磷酸铁锂批产产品与Valence等国外供应商产品比较仍有较大差距;表1: Valence公司产品与国产产品3个主要指标对比a)一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还反映一个现象:同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批次一致性差异较大、重复性很差;b)来源于工信部化学与物理电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信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安全性能试验过程也发生电池爆炸现象,估计与磷酸铁锂材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c)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和应用迫切要求我们刻不容缓的解决存在的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批产不稳定的工艺技术问题。

请看下面4个信息:第一、来源于2009年初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见表2:表2:2005-2008年国内主要电池产品产量(单位:亿只)140mAh/g、利用率90%计算,每年的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为:17262吨。

其中磷酸铁锂按20%的份额,则为:3452吨(存量市场)。

第二、来源于2009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展览会的调研信息,其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采用磷酸铁锂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轿车、电动大巴等解决方案的至少占参展的90%的比例;其二、电动自行车采用磷酸铁锂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解决方案的也占了绝大多数(打破了过去由传统的铅酸蓄电池“一统天下”的格局)。

可见: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本身所占电池品种比例也逐渐扩大,这就意味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第三、2009年初来源于工信部化学与物理电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测试信息, 2007-2008年期间为行业内测试的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品种占50%的比例、磷酸铁锂锂离子单体电池容量从1Ah到60Ah。

第四、根据2009年初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产品销售给予经费补贴的政策预测未来磷酸铁锂材料需求市场,自该政策出台后,电动汽车制造商苦于买不到合格的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电池。

假设未来3-5年,我国年产1000万辆轿车中10%是电动汽车,电池组能量在30-40kWh,若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占50%的份额,则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约为40000吨。

从用户关注的“焦点”得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未来的增量市场急剧上升、但现状是在国内很难买到国产高质量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3、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批产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1.产品振实密度低。

Valence公司磷酸铁锂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5g/cm3,而国内在《电源技术》登广告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为1.2g/cm3,国内批产产品的水平通常在1.0g/cm3-1.2g/cm3。

假设1只18650电池中磷酸铁锂正极设计体积为7cm3,采用1.5g/cm3振实密度的材料可装入10.5克;而采用1.2g/cm3振实密度的材料仅装入8.4克,两者差了约25%。

2.产品比容量低。

国内科研和中试阶段磷酸铁锂材料做得好的达到150mAh/g-155mAh/g,而批产产品通常在120mAh/g-140mAh/g范围,而Valence公司磷酸铁锂材料稳定在140 mAh/g。

若120mAh/g与140mAh/g两种质量水平材料比较,2只18650电池分别各装入12g两种材料,则2只电池的理论放电容量分别为1440 mAh和1680mAh,相差200 mAh的容量。

3.批次之间产品质量一致性差。

国内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采购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采购标准非常实际,如果某个磷酸铁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振实密度控制在1.2g/cm3、比容量稳定在130mAh/g-140mAh/g、其他性能符合要求,基本就满足了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采购要求。

关键是磷酸铁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批次之间质量一致性不好、误差大,无疑给电池制造商带来了很多麻烦。

4.由材料制备的电极压实密度低。

电池制造商在评价国内外磷酸铁锂材料试验表明:国外Valence等两个公司提供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电极的压实密度在2.2g/cm3-2.3g/cm3,国内供应商提供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电极的压实密度在2.0g/cm3-2.3g/cm3(数据分布很散)。

试想:如果压实密度为2.0g/cm3与2.2g/cm3两种电极比较,假设电池正极体积设计为10 cm3,则两者之间差了2g,若材料比容量为120mAh/g、130mAh/g、140mAh/g和150mAh/g,两种压实密度电极制备的电池理论容量相差分别为240mAh 、260mAh、280mAh和300mAh。

5.反映在电极制备和电池性能上存在电极加工性差,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及容量保持率低,倍率放电能力弱。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质量优劣最终还是使用者评价最有说服力,电极加工性如何?由此正极材料制造的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如何?电池倍率放电能力如何?是衡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综合性能的主要标准。

Valence磷酸铁锂材料制造的18650锂离子电池容量达1600mAh、电池充放电循环2000次容量仍保持额定容量的90%、20C-30C放电容量仍能保持额定容量的90%以上,而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与其相比差距较大,如国内某厂家提供的磷酸铁锂倍率放电特性为:145mAh /g(0.2C)、135mAh/g(1C)、125mAh/g(2C)、97mAh/g(5C)、68mAh/g(20C) 。

此外,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极加工性与Valence公司产品比较也有差距。

4、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导致磷酸铁锂批生产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1.技术未吃透。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技术确实有技术难度,磷酸铁锂对合成工艺条件的敏感性远远大于目前产业化的其他正极材料,即合成的工艺条件要做到严格一致才能确保批次的稳定性。

磷酸铁锂生产商乃至取得成果的科研机构对合成/生产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过程的控制未吃透。

所以,磷酸铁锂生产技术成果存在“先天不足”现象,有技术缺陷必然导致一定的后果。

2.在两个“过渡”建设过程缺乏系统工程设计。

从科研成果向中试过渡和从中试向批生产过渡过程期间缺乏工艺技术系统工程设计的理念,单纯或简单的过渡是造成生产工艺不稳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好两个“过渡”中工艺技术的控制是提升磷酸铁锂产品批次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3.生产技术成果的“源头”与生产商转化过程的衔接出现问题。

国内大部分磷酸铁锂生产商的技术成果来源于外部,而外部取得的磷酸铁锂生产技术成果存在:第一、前面提到的“技术未吃透”的缺陷;第二、即便技术吃透了,但并未经过小批量的中试验证;第三、在前两种情况下其批生产的设备、工艺、材料等等状态在批生产中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试想,这样的科研成果一下过量到企业进行批生产,出现上述阐述的质量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4.原材料状态控制问题。

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或中试)阶段选用的原材料等级为分析纯,而批产时没有进行试验验证就改为化学纯或工业纯,,导致批产产品物理性能和电性能与前期成果比较差距较大;第二种情况、批产阶段,擅自更改原材料供应商而又没有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导致出现批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第三种情况、没有按批生产的控制要求建立原材料采购标准、检验标准,导致采购控制出了问题。

5.生产工艺设备状态控制问题。

在从科研成果向中试的过渡、从中试向批产的过渡过程中,状态发生最大变化也是最难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生产工艺设备控制问题,由此造成工艺失控或控制不到位而导致磷酸铁锂生产工艺不稳定。

从试验室的合成小设备甚至瓶瓶罐罐的简易装置一下扩大到中试和批量生产所需的生产设备过程常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只注意生产工艺要求的设备功能特性,而忽视设备的技术工艺参数特性;简单用原有的试验室的装置控制参数来确定大生产设备的技术控制参数;扩产后,面对生产设备众多的技术参数对过程应该控制什么?茫然啦,或过多的控制设备参数;选购关键设备时,没有对设备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一旦投入生产,控制上发生问题;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处,没有有效的工艺衔接,造成工艺控制失控。

6.生产工艺技术状态控制问题。

这是在从科研成果向中试的过渡和从中试向批产的过渡过程中,导致磷酸铁锂生产工艺不稳定的又一、也是最突出的关键技术之一。

从试验室科研成果固化的技术状态(各类技术文件软件和硬件规定)扩产到中试或批产,设备状态(前已阐述)、人员状态、环境状态、原材料和工序产品在设备中的摆放位置、生产工艺流程中物料的输入和输出状态、物料的防护状态、流程中物料的量值的急剧扩大等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还要用试验室固化的技术状态和试验室规定的控制参数来继续对批生产实施控制势必会造成生产的磷酸铁锂材料质量远远低于试验室的产品、技术状态不稳定势必会造成批产工艺不稳定、导致批次之间质量一致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