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预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刘罗婷;伍绍文【摘要】Due to its serious harm to the maternal and children’s health,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arly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 The early prediction methods included physical method, imaging method and serological method. Among three methods, the physical method refers to roll-over test,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imaging method includes pregnant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serological detection indicators include PP13 (Placenta Protein 13), PIGF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sFlt-1 (Soluble Frms-like Tyrosine Kinase-1). This paper reviewed all three early predic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imaging method was the best as a single prediction method, but combination of other two methods could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early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早期预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SGA)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一直是临床上非常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研究,并对治疗和妊娠结局进行深入分析。

一、概述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EOSPE)是指孕期20周以前发病的子痫前期,其特点是高血压、蛋白尿和器官功能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孕产妇并发症,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而对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更是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二、研究进展1.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和临床监测。

超声检查可以检测胎儿的生长情况,如胎盘厚度、腹围、头围等,同时结合孕妇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蛋白尿等,可以诊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对于孕妇来说,必须严格控制血压,防止继续发展成为子痫前期并发症,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对于胎儿来说,必须定期进行超声监测,以及进行胎儿监护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的异常情况。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非常复杂,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通常情况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较差,会增加母婴的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风险。

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子痫前期预测和治疗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预测和治疗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预测和治疗研究进展子痫前期是发生于妊娠期的一种较为复杂且后果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蛋白量,其病因包括母体、胎儿、胎盘等多因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主要通过相关生物化学因子、生物物理因子、多因子联合预测等,结合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可取的较理想结果。

在子痫前期的治疗方面,需兼顾母婴,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妊娠周可以提高胎儿的存活率,药物治疗可选用硫酸镁、降压药物、降血脂药物、中药等。

标签:子痫前期早期预测治疗方法综述子痫前期是发生于妊娠期妇女的一种特发性疾病,主要见于妊娠20周以后,其是导致妊娠期妇女及胎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

轻度子痫前期主要表现为妊娠期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而重度则合并有持续性头痛或视觉功能异常、肾脏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持续性上腹痛、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肺水肿、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等,涉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

目前调查数据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高达5%—10%,生活环境恶化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数据呈现出上升趋势,为进一步减少子痫前期导致的孕产妇和胎儿死亡,准确的预测及科学的治疗至关重要[2]。

1. 子痫前期的病因病理1.1 病因子痫前期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因该病在胎盘娩出后常会很快缓解和自愈,有学者有称其为“盘病”,其病因主要包括(1)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2)机体炎症免疫过度激活;(3)血管内皮损伤;(4)遗传因素;(5)营养缺乏;(6)胰岛素抵抗;(7)滋养细胞侵袭异常;(8)孕妇营养因素等[3]。

1.2发病机制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有研究认为子线前期对的发病机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期,即子宫螺旋动脉滋养细胞重铸障碍,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释放多种胎盘因子;第二阶段胎盘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则促进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激活及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子痫前期、子线各种临床症状[4]。

2. 子痫前期的预测子痫前期的预测对早期预防、治疗和降低母婴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尚无特效可靠和经济的预测方法,但可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风险评估,主张联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预测,其中包括高危因素、生化指标、物理指标等。

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学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学研究进展
关键 词 : 子痫前期/ 子痫 ; 因 病
Re e r h Ad a c m e to sac v n e n fEt l g i Pr e l m p i n Eca p i SO air n L U Hu — i FU i oy n o e c a sa a d l m sa NG G —a g, I a me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l O月第 l 第 1 4卷 9期
Meia R cptle O t dcl eai a , c ut
0. 1
. 竺Leabharlann p r i a e o h a o g t J . l xe m n O h a a d t t i e p t l l is ] Ci E p r e t p t — e w h rn h m o s [ n i h l o ,0 6 3 1 ) 87 0 t l20 ,4(0 :5  ̄6 . o [4 谢立信 , 1] 董晓光 , 使伟云 , 角膜缘组织移 植治疗 眼表疾病 的 等. 初步报告 [ ] 中华眼科杂志 , 0 ,6 5 : 9 5 . J. 2 0 3 ( )4 - 2 0 4 4 [ 5 张琦 , 振扬 . 1] 项 角膜 缘干细胞移植术 和羊膜移植术 治疗复 发性 翼 状胬 肉 的 比 较 [ ] 中 国 实 用 眼 科 杂 志 ,0 6 2 ( ) J. 20 , 4 6 :
2 7- 3 . 2 2 1
[6 郑 慧君 , 1] 余健儿 , 李爽 , 翼状 胬 肉不 同 手术 方法 疗 效 分析 等. [ ] 中国实用 眼科杂志 ,0 5,3 1 ) 898 1 J. 2 0 2 ( O :3 —4 . [7 张美 洪 , 1] 吴护平 . 羊膜治疗部分眼表疾病 的疗 效观察 [ ] 中国 J. 实用眼科 杂志 ,0 62 ( ) 1 819 20 ,4 3 :8 —8 .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徐家伟;赵欣之
【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09(001)001
【摘要】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其主要症状,对母婴有很大伤害,因此加强孕妇早期监测,预测该病的发生发展,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由遗传、表观遗传、母婴免疫不相容性等因素所致,如能发现这些病因的标志物,用于早期临床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相关的致病基因、相关分子标志物以及胎儿游离DNA 在该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和展望.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徐家伟;赵欣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上海,200032;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其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J], 李朝曦
2.孕产妇血清Hcy、叶酸、VB12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的价值 [J], 张晓瑜;杨艳;樊萍
3.孕产妇血清Hcy、叶酸、VB12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的价值 [J],
张晓瑜;杨艳;樊萍
4.PLGF和IL-6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宋婷婷;曾杰;宋晓莹;王小飞
5.PLGF和IL-6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宋婷婷;曾杰;宋晓莹;王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进展子痫前期是妊娠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但已形成了多种学说,如胎盘浅着床学说、遗传学说、免疫学说。

现就目前研究进展的热点做一综述,为相关的研究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妇女特有的严重并发症。

PE常发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多器官的损害。

同时,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可导致围生儿死亡。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数量增加,子痫前期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研究子痫前期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子痫前期的方法,对于防治高危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PE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在分娩后发生,在5~15年后,患者及其子女患PE、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于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大[1]。

根据PE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尿蛋白≥0.3 g/24 h或随机尿蛋白≥30 mg/dL;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为:收縮压>16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尿蛋白≥2.0 g/24 h。

按照时间分类,以34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2],发病越早,危害越大,其预后也越差。

流行学资料显示,患子痫前期的患者组在妊娠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主要通过影响胎盘造成母体和胎儿的改变,被称为“胎盘源性”疾病,而晚发型子痫前期主要影响母体健康状态,造成母体多器官损害,被称为“母源性”疾病。

国外也有学者以32周为界区分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

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很多,但都还未能解释其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危险因素也较多,包括妊娠年龄、妊娠次数、妊娠前患有血管疾病、肾病、糖脂代谢异常、超重、APS、SLE、风湿免疫性疾病、既往子痫前期病史、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母体精神状态和环境气候等[3-4]。

子痫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0 2 0 . 2 0 1 3 . 0 6 . 0 1
Ad v a n c e d r e s e a r c h i n e p i d e mi o l o g y o f p r e e c l a mp s i a
e d u c ti o n,i n c r e a s i n g b o d y ma s s i n d e x ,t h e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Vi t a mi n D,f e we r a n t e n a t l a v i s i t s a n d e t c .T h i s p a p e r w i l l
产 科
作者简介 : 乔宠 ,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医学 博士 , 教授 , 硕士生 导师 , 师从我 国著名产科 和生殖 免疫学 家林其德 教 授, 现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医院产科 病房副 主任 , 目前 主要 研究方 向为 妊娠期 高血 压疾病 的发 病机理 和
治疗 。 通讯 作 者 , E—ma i l : q i a o c h o n #0 0 2 @1 6 3 . c o m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y n a e c o l o g y a n d O b s t e t r i c s ,R e n j i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f Me o d i c i u e ,S h a n g h a i 2 1 0 0 0 0 ,P . R . C h i n a

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越差… 。资料 显示 , 2 周 前发病的重度子痫 前期 患者 , 孕 8 虽经
临床观察胎盘着床部 位子 宫全 层标 本的形态学 ,发现早 发 型子痫前 期患者的胎盘组织凋亡明显增加 ,滋养细胞侵入
保守治疗 , 但胎儿及 新生儿死 亡率仍高达 8 %, 3 8 孕 2周前发 病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 娩结 局较 孕 3 分 2周后发病者差异有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 的严重并发症 , 常常累及心 、 脑、 、 肝 肾和胎盘等重要器官 , 引起这些终末靶器官损害 。 尤其 是发生较早 的早发 型重度子痫前期 ,存在着最 为尖锐 的母胎 之 间的利害冲突 , 严重影响着母 婴的安全 。 早发型和晚发型之
问存 在 着 终 末 靶 器 官 受 累 的不 平 行 性 ,早 期 诊 断 和行 之 有 效 的终 末 靶 器 官 受 累严 重 程 度 的 监测 及 临床 防范 措 施 显 得 尤 为
然, 而临床上找不 到疾病 的演变 和发 展过程 , 患者可 以在两 日 甚至更 短的时问内突然起病进展到重症 ,并且合并有严重 的 器官损害并发症和较高的胎( ) 婴 儿死亡率 。在早发型和 晚发 型重度子痫前期 中都有突发性病例存在 ,虽然突然发病 的发 生率 晚发 型略高于早发型 (37 2. %与 1.%)但差异无统计学 03 ,
著性 ; 而且 多【 素回归分 析也 显示 , 大 J 发病孕周是引起胎死宫 内的主要 素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保守治疗 时间和分娩结局无相关性 , 而与发病孕周密切相关。 Sb i ia 等和 A rm vc 的研究 曾揭示 , ba oii等 r 分娩孕周与高血
压 比较 , 重 度 子痫 前 期 患 者 的胎 婴 儿 结 局 的 影 响更 明显 。多 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痫前期预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标签:子痫前期;预测与治疗;研究进展子痫前期介绍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子痫前期,又可以称为先兆子痫,子痫前期一般是孕妇在怀孕前血压较为正常在妊娠20周后开始出现高血压、蛋白尿[1]。

它是属于孕妇在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各器官系统[2]。

它的主要发病机制:妊娠期内孕妇血管出现痉挛,内皮的细胞被激活,血压反应开始增加,致使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和血管出现生成以及抗血管生成的蛋白质。

临床资料:出现子痫前期的高发人群一般为年龄大于40岁的孕妇,有着子痫前期的病史,有着高血压的病史,肾脏疾病的病史,糖尿病的病史,在第一次产检时BMI≥28g/m2,母系家族有着子痫前期家族史,经过多胎妊娠,怀孕间隔时间大于10年[3]。

易发妊娠期高血压的人群有:易栓症,在妊娠前孕妇的血甘油三酯升高,有着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历史,滥用可卡因或者是甲基苯丙胺,怀孕间隔时间小于2年[4]。

预测子痫前期的物理检测方法24h的动态血压:运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一个人的24h进行检测,间隔一段时间对血压值进行记录。

动态血压一般包括舒缓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其最高值和最低值等。

运用动态血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果要优于门诊的测血压。

因为在白天收缩压提高10mmHg,可能会引发危害比为1.12,在晚上为1.21;白天舒张压提高5mmHg,可能会引发的危害比为1.02,在晚上为1.09。

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就是:晚上的血压变化情况比白天血压变化情况更能说明和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5]。

在进行检测24h动态血压过程中可以发现,特别是收缩压的预测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可以预测出子痫前期的比较高发的风险人群,24h动态血压对子痫前期的检测是属于一种无创和较为简易的方法。

胎儿动脉检测:胎儿的脐动脉是从母体获取营养的惟一重要的载体,大脑的动脉是胎儿大脑供血氧的关键途径[6]。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生育前对胎儿脐动脉进行检测,可以得出相应的指标,根据指标可以确诊胎儿在子宫里的生长限制和子痫前期。

在以往的文献资料表明:仅仅检测胎儿大脑中的动脉指标对子痫前期进行预测是不准确的,所以近些年来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应用胎儿大脑的动脉与其它相关的指标,对于小于怀孕期26周的高风险妊娠孕妇进行追踪研究,其中有一小部分发展成为子痫前期,大部分是属于正常妊娠,对孕妇的子宫动脉搏动、脐动脉、胎儿大脑的动脉等指数进行检测,胎儿大脑的动脉和孕妇子宫动脉搏动的指数比值较低时刻推断出子痫前期,而且预测出子痫前期患婴儿的不良症状[7]。

妊高征监测系统:在孕妇出现子痫前期时,孕妇的血管出现收缩,血流的阻力上升会引发高血压,血量不平衡,孕妇血管对压力感应器官和血管紧张的敏感度逐渐增涨,孕妇的肌体醛固酮分泌物逐步增加,出现水肿症状。

在肌体受损位置可能会引发凝血因子出现合成[8]。

并且激活凝血系统产生,致使孕妇的血小板积聚、血栓产生、缩血管物质迅速增加,进一步使得血管出现痉挛,孕妇的血压攀高。

妊高征监测系统是按照这一种原理的产生并应用的。

妊高征检测系统是根据上述生物学原理,对出现小血管痉挛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9]。

对于子痫前期的治疗硫酸镁:根据众多的科学研究可以得出硫酸镁能够有效地防止子痫的发生,保护好孕妇和胎儿[10]。

镁能够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最佳的功能,在子痫前期的治疗过程中镁具有实际有效性[11]。

运用硫酸镁对于降低死产率和围生期死亡率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加入硫酸镁进行治疗能够预防子痫前期发展到子痫,和其他安慰剂或者是抗痉挛药物比较,硫酸镁可以把子痫危险系数降低59%,由此可见硫酸镁对于预防和控制子痫前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12]。

丹参素:上文已经提到孕妇的小血板的增加,会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

丹参素能够防止血小板的出现积聚,较为明显地增加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丹参苏通过影响血小板释放物和凝血酶原产生作用,从而实现抑制血小板积聚,进而增加血液的正常循环,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

虽然子痫前期的主要机制不是很明确,但是通过研究可以证实子痫前期和促凝集物质的活化有关联,运用丹参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和子痫前期的病状[13]。

普伐他汀:普伐他汀主要是作用于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进行合成的初期时期的限速酶。

普伐他汀能够通过逆作用对HMG-COA还原酶进行抑制,进而实现抑制胆固醇进行生物合成目的,添加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普伐他汀能够较为明显缓解子痫前期的病症,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性的临床试验[14]。

当胚胎期7.5天就开始使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发现肾小球的内皮增生和蛋白尿都有明显的缓和,发现普伐他汀可治疗和改善肾小球损伤,减少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出现妊娠期内的高血压,保护好妊娠[15]。

降压药:选择合理和适量的降压药对与治疗子痫前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临床资料显示,有50例患有子痫前期的妊娠妇女,其中30例是较为轻度的子痫前期,另20例是属于重度的子痫前期,还有39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对比研究。

30例患有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运用甲基多巴进行治疗,20例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综合甲基多巴和尼福地平进行综合治疗[16]。

根据治疗结果可以得出,甲基多巴和尼福地平药物可以经过胎盘后直接影响胎盘瘦素的放释,血浆瘦素指数在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中都有明显地增高,这说明胎盘里的产物出现增长,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胎盘内缺氧[17]。

甲基多巴能够有效地降低瘦素水平,使母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影响下逐渐减少,进而降低孕妇的血压。

总结子痫前期是在妊娠中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子痫前期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子痫前期的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尿液中的生物学标记物(胶原蛋白链纤维蛋白原尿调理蛋白)、血浆中生物学因子(fm-样酪氨酸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激活素A、抑制素A、E-选择素)、临床危险因素(年龄平均动脉压体质量指数子痫前期家族史)、血液动力学检查等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丹参素、硫酸镁、降压药和普伐他汀等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

在孕妇妊娠中子痫前期的发病几率是2%~8%,一般临床表现为孕妇在妊娠期内的系统多功能紊乱,它是引起妊娠妇女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于提高和改善母婴的预后、降低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需要进一步对子痫前期的预测和治疗进行深入性研究。

综上所述,子痫前期属于一种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的特殊疾病,这种疾病仍然是引发孕妇和胎儿出现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8]。

根据临床资料研究表明,胎盘滋养层细胞功能出现障碍以及孕妇血管内出现皮损伤都是子痫前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关键。

按照这一病理实际变化情况,在子痫前期的病发前及时作出预测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治疗子痫前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物理检测方法由于本身对患者没什么损伤,而且较为方便和快捷,所以受到患者接受和应用[19-20]。

总而言之,国内外学者对子痫前期的预测及治疗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医务工作者对子痫前期这种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研究出对子痫前期的准确预测方法及更好的治疗方案,实现对子痫前期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1]梁阿娟,林建华.子痫前期预测与诊断中血管生成因子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3).[2]陆牡丹,项静英.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在先兆子痫中的表达和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3]叶太阳,林其德,李卫平.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4]徐曼.重度子痫前期76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7).[5]王倩,刘增佑.胎盘生长因子作为预测子痫前期标记物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24).[6]靳瑾,张国伟,郭雪箐,钟梅.慢性高血压孕妇合并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7]虞秋月.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LGF表达及血清HGF和VEGF测定[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8]何永清,王永红.血塞通在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0).[9]王杏芹,周冰侠,刘继芳.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预防、处理和妇幼保健[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5).[10]黄喜梅.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11]贺笑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免疫学预测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9(4).[12]叶太阳,李卫平.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13]米热阿依·尕依提.10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0(11).[14]申延琴,乔丽华,张美玲.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6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2).[15]郦秀丽,张颖.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9).[16]刘敏,徐鸿雁.孕妇血清游离β-HCG水平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2).[17]贺晶,韩秀君.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1).[18]罗欣,漆洪波.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4).[19]朱钰力,谭龙益.子痫前期病因及病理生理学若干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20]叶太阳,林其德,李卫平.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