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和 L; (4)按下列公式进行基底压应力验算 ,若不满足公式 (12.14)
或公式 ( 12.16)的要求时 ,则应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再重新验算 ,直到 满足要求为止。
pK,max
FK
GK A
MK W
1.2 fa
(12.14)
Pk ,min
FK
GK A
MK W
(12.15)
pk
pk,max 2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柱 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Fl 0.7hp ftamh0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1) 底板弯矩: 对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 ,当台阶的宽高比小
于或等于 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 1/6时 ,任意截面的底板 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M
1 12
a12
2l
a'
pmax
p
2G A
pmax
pl
M
1 48
l a'
2
(12.17)
am (at ab ) / 2 Fl pj Al
(12.18) (12.19)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4 基础底板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的受力状态可看作在地基土反力作用下支承于柱上 倒置的变截面悬臂板。基础底板配筋采用地基土净反力。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C30砼,HRB335钢筋,底板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40㎜,框架地梁采用C30砼,垫层C10素砼100厚,地梁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为35㎜。
(一)钢筋工程(1)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独立基础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底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边模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的位置线。
(2)绑扎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①、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②、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处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③、摆放底板砼保护层用水泥砂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④、底板基础梁和承台钢筋,可分段分批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者根据位置就地绑扎成型。
⑤、底基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和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扎方法同上层钢筋。
⑥、底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搭救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⑦、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介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留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采取措施保证插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⑧、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的断筋位置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3)墙筋绑扎①、在底板砼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应按规定认真处理。
②、先绑扎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③、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基础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④、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和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和拉筋采用Φ6钢筋制作,间距1 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由底部柱、净空垫层及两端横向拉筋组成的一种独立基础。
它也可以称为下柱框架构筑物或顶柱框架构筑物,常被用于支撑零散砌筑物及碾压路面构筑物,它具有结构紧凑、支座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此类独立基础的构造方法存在很多种,根据抗拉和抗压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和金属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两种。
普通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按照承载力等级可以分为高强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中等强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低强度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它们的设计原则相同,但对于钢筋的材料、直径和数量均有所差别。
金属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置以钢板柱或型钢柱为支撑构件,设置在一定厚度的垫层基层上,一般层面高度小于200mm,具有支座可靠、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由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时应符合如下几个原则:(1)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对设计有重要影响,应采用适当配筋和抗凝土体,确保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抗压性能足够好。
(2)除符合抗拉和抗压之外,选择合适的支撑构件,能使構件在受外力作用下的屈曲和剪切变形受控。
(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基础土壤应稳定,且要具备足够的抗滑稳定性,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同时还要检查混凝土的质量,确保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
(4)另外,在施工时应确保混凝土浇筑不能交叉搅动,基础改角要精确,以及严格控制钢筋锚固、斜支梁垫层等施工工艺,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设计时应考虑各项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以保证结构可靠性,便于施工和使用。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1. 前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建筑界的小秘密,那就是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我们建筑物的“鞋子”,没它可不行。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基础,建筑就像是穿了双不合脚的鞋,走几步就得趴下,真是太尴尬了!2. 什么是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1 基础的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白柱下独立基础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它就是承载柱子重量的基础部分。
就像大树需要扎根土里,建筑也得有个稳稳的基础。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上面的重担均匀分散到地面上,防止建筑物沉降,给它一个安全感。
2.2 独立基础的特点独立基础通常是方形或矩形的,形状像个大饼!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为什么不做个圆形的呢?其实,方形或者矩形更好施工,也更容易计算面积,简直是实用得不得了。
再加上,咱们常说“方方正正”多好,寓意也不错嘛。
3. 边长如何确定?3.1 影响边长的因素那么,如何确定这个基础的边长呢?这就像给孩子起名,得考虑很多方面。
首先,柱子的负载是关键因素。
柱子越重,基础就得越大,才能撑得住。
想象一下,石头压在沙子上,沙子能承受的重量有限,咱得加块大木板来分担,这就是道理。
3.2 土壤条件接下来,土壤条件也得考虑。
如果土壤软弱,基础就得大一些,才能稳稳当当;而如果土壤结实,那就可以适当小一些。
毕竟“千斤重担,稳如泰山”嘛!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前,最好先进行个土壤勘察,听听地面的“脉搏”。
4. 设计公式4.1 常用公式在确定基础边长时,有一些常用的公式,比如说:基础面积 = 柱子负载 / 土壤承载力。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把数字代入,基本就能算出来。
别担心,没那么难,数学再难也有计算器嘛!4.2 注意事项不过,这里有个小窍门,边长还得留有一些安全余量,别像赶时髦一样,留得太紧。
咱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点余地,总比到时候出问题强。
5. 实际案例5.1 案例分析说到这里,不妨举个例子。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7 年4月20 日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设计题目: (2)(二)设计资料: (2)(三)设计要求: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部分设计步骤 (6)1、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2、无筋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第三部分设计说明书 (7)3.1 设计参数拟定 (7)3.1.1选择柱子,确定荷载 (7)3.1.2 基础材料及立面形式的选择 (7)3.1.3持力层的选择 (8)3.1.4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 (8)3.2 具体设计计算: (9)3.2.1 已知常用数据 (9)3.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9)3.2.3 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的荷载 (13)3.3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4)3.3.1 基本要求 (14)3.1.2 基础底面的压力的确定公式 (15)3.1.3 轴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尺寸的拟定 (16)3.1.4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8)4 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实例 (2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详见表2.1。
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后面实例的水位深度为1.5m个人的地下水位深度在下表中选择其一。
具体可由学习委员安排。
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3-1列柱子对称。
图2-1 柱网平面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柱底荷载标准值表2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6、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可划分为若干个组。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6.3m处。
相关数据可查阅规范。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由上部结构传来有以下五种情况:①单柱轴心荷载为900kN,弯矩值为100kN·m,水平荷载为20kN。
②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③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9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④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⑤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5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2);钢筋:采用HRB335(可以调整)(f y=210 N/mm2)。
(三)设计内容(只需设计一个独立基础)⑴定基础埋置深度;⑵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设计成果要求课程设计结束各位同学须按时提交以下成果并统一用档案袋装好:⑴设计任务书一份;⑵设计计算书一份;⑶基础设计施工图纸一张(A1#图纸)图纸应该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基础配筋详图以及相应的剖面图等。
(六)具体各组设计任务如下:(2~3人一组)第一组:设计第①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二组:设计第②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三组:设计第③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四组:设计第④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五组:设计第⑤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由柱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设置在柱的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基
础组成的。
它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力或弯矩,是结构支撑点的基础设计。
它具有可靠、有效、主体相对独立等特点,可以将建筑物施工模式和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1.基础深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深度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基础承载力与地基的
基础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基础深度至少应该大于地表至基础底部的深度,至少需要
1.5m以上。
2.基础宽度:根据结构的上部荷载分布和基础的受力特性,设置柱下独立基础的宽度
应该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以实际结构宽度为基准,当柱距不定时,应采取比较大的宽度,
增大柱距,让柱子在基础中能够有较好的布置。
3.转换块:在独立基础外围,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入结构的上部荷载,必须设置转换块,以将上部载荷转移到基础中,并且将转换块固定,防止基础移动。
4.连接器:独立基础内应设置能够将结构上部力引入到基础下的连接器。
一般是由按
照图纸要求预先养护过的钢筋和符合要求的异形混凝土制成,连接器应该均匀分布,以确
定荷载的变化差异。
5.基础强度检测:施工完成后,应通过室内、室外检测来验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
础的强度。
主要包括换向块和连接器强度检测,以确保其实际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及基础地基受力特性,经过精心
设计和施工而成,它可以将建筑施工模式、施工效率及工程安全系数得到极大的提高。
只
有深刻理解各项设计要求,立足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设计思想,才能保证柱下钢
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一、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通俗地想象一下,柱子很细,插在土里会扎进去;但是把底面做得很大,就不容易扎进土里对不对。
柱下独立基础就是差不多的原理,给相对较细的柱子下面做一个大一些的混凝土墩,里面布置钢筋,每个柱子下面做一个。
这就是独立基础。
二、施工顺序: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垫层基础放线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三、施工方法:1、清理基坑及抄平: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
抄平是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
2、垫层施工:地基验槽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浇筑C10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垫层施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5、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上部结构材料 (1)1.1.5材料 (3)1.1.6设计要求 (3)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4)1.2.1选择基础材料 (4)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f...................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6)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1.2.7基础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配筋计算 (10)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10)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设计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1设计资料1.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1.1.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130kPa;ak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180kPa;ak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240kPaak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300kPaak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620kPaak1.1.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1.1.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1.1.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1.1.6设计要求:每班分为3个组。
第1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A 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2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 B 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3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C 轴柱下独立基础;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基础设计。
对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1.7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一组第十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⑩题号A 轴柱底荷载.⑴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120,365,1598=⋅== ⑵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V m KN M KN F 156,455,2078=⋅==。
持力层选用③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ak f =18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1.2.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③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0.5=2.2m 。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 基础示意图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根据e=0.58,查表得b η=0.3,d η=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mKN m/227.162.25.0104.192.0101205.018=⨯-+⨯+⨯+⨯=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值)为()()KPad mdakaff137.2245.02.2227.166.11805.0=-⨯⨯+=-+=γ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120,365,1598=⋅==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基础底面积为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0200增大,即205.1075.8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28.100.36.3m b l A =⨯=⨯=,且b=3.0m ≤3.0m 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为()KN dA G G k 2.4488.107.010725.120=⨯⨯+⨯==γ偏心距基底最大压力:KPa f KPa P P P a k k k 137.224463.1892512.260414.1182max ,min ,=<=+=+=所以m b m l 0.3,6.3== ,满足设计要求。
1.2.6计算基底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m d 425.265.22.221=+=275.87.010425.220137.2241598m A GakfF=⨯+⨯-=-=γmlm G F M e k k k k 6.06225.02.44815988.0120365=<=+⨯+=+=KPa l e b l G F k k k k k P 414.118512.2606.3225.0618.102.448159861max,min ,=⎪⎭⎫ ⎝⎛⨯±⨯+=⎪⎭⎫ ⎝⎛±⨯+=KPaf KPa P a k 964.268137.2242.12.1512.260max ,=⨯=<=KN V m KN M KN F 156,455,2078=⋅==。
静偏心距为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1)基础底板厚度的确定(采用阶梯形基础) 因为b=3m ,所以特征值不必进行宽度修正。
基底净反力2/1270,5.0,5.0,0.1m KN f m a m b a t c c t hp =====β基础有效高度基础底板厚度mm h h 68740647400=+=+=设计采用基础底板厚度h=800mm ,分两级台阶,每级台阶高度均为400mm 。
实际有效高度()mm h 75010408000=+-=(有垫层)。
1.2.7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m F M e n 279.020788.01564550,=⨯+==KPa l e lb F n n n P 938.102877.2816.3279.0618.102078610,max,min ,=⎪⎭⎫ ⎝⎛⨯±⨯=⎪⎪⎭⎫ ⎝⎛⨯±=()()()()97.2877.28112700.17.015.00.35.06.30.327.01222=⨯⨯+---⨯⨯=+---=nt hpt t P f b b a l b c βKPa P P n s 877.281max ,==()mm m c b b h t t 647647.097.25.05.02121220==++-⨯=⎪⎭⎫ ⎝⎛++-=图1.2﹙a ﹚ 柱下冲切m b m h a a t b 0.300.275.025.020=<=⨯+=+=,取m a b 00.2=因偏心受压,KPa P P n n 877.281max ,=取。
冲切力:抗冲切力KN KN h a f m t hp 036.606438.83375.025.112700.17.07.00>=⨯⨯⨯⨯=β因此满足要求。
mm a a a bt m 1250220005002=+=+=KNh b b b h a l P F cc n l 036.60675.025.020.30.375.025.026.3877.28122222200max ,=⎥⎥⎦⎤⎢⎢⎣⎡⎪⎭⎫ ⎝⎛---⨯⎪⎭⎫ ⎝⎛--⨯=⎥⎥⎦⎤⎢⎢⎣⎡⎪⎭⎫ ⎝⎛---⎪⎭⎫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图1.3冲切力:ma a a m a mb m h a mmh m a m b a b t m b t t 85.122.25.122.2,0.32.235.025.1235050400,8.1,5.1010111=+=+===<=⨯+=+=-====取KNh b b b h a l P F n l 00.42035.025.120.30.335.028.126.3877.281222222011011max ,=⎥⎥⎦⎤⎢⎢⎣⎡⎪⎭⎫ ⎝⎛---⨯⎪⎭⎫⎝⎛--⨯=⎥⎥⎦⎤⎢⎢⎣⎡⎪⎭⎫ ⎝⎛---⎪⎭⎫ ⎝⎛--=抗冲切力:KN KN h a f m t hp 00.420283.48235.055.112700.17.07.001>=⨯⨯⨯⨯=β 因此满足要求。
1.2.9配筋计算选用HPB235钢筋,2/210mm N f y =。
基础长边方向。
对于Ⅰ-Ⅰ截面,柱边净反力为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为弯矩为对于Ⅲ-Ⅲ截面(变阶处),有弯矩为()()KPa P P l a l P P n n cn n 834.204938.102877.2816.325.06.3938.1022min ,max ,min,Ⅰ,=-⨯⨯++=-++=()()KPa P P n n 356.243834.204877.2812121Ⅰ,max ,=+=+()()()()260ⅠⅠ,22Ⅰ,max ,Ⅰ324.44687502109.010385.6339.0385.6335.00.325.06.3356.24324122241mm h f M A mKN b b a l P P M y s c c n n =⨯⨯⨯==⋅=+⨯⨯-⨯⨯=+-⎪⎪⎭⎫ ⎝⎛+=()()KPaP P la l P P n n n n 142.237938.102877.2816.328.16.3938.1022min ,max ,1min,Ⅲ,=-⨯⨯++=-++=()()()()2601ⅢⅢ,2121Ⅲ,max ,Ⅲ078.39723502109.010753.2629.0753.2625.10.328.16.32142.237877.28124122241mm h f M A m KN b b a l P P M y s n n =⨯⨯⨯==⋅=+⨯⨯-⨯⎪⎭⎫ ⎝⎛+⨯=+-⎪⎪⎭⎫ ⎝⎛+=比较Ⅰ,s A 和Ⅲ,s A ,应取Ⅰ,s A 配筋,实际配130@1624φ22324.44684641mm mm A s >=基础短边方向。